我妻薄情 第59章

作者:青青绿萝裙 标签: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她?干脆留在屋里看书。

  先前用于启蒙的小四书,她?已?经看得七七八八,左右不必科举,第一次背诵只是方?便掌握,忘了一些细节也不打紧。

  趁着还在晏家,最好把四书通读一遍才好。

  按照朱熹的说法:“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目前,程丹若还在读《大?学?》的阶段。

  她?过去没有?通读过这些儒家经典,现在不得不读,倒是有?了不少收获。

  比如开篇,讲的就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知止而后有?定”,知道自己想要到?达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

  程丹若同意,她?希望自己能?在古代活得像一个人,因此才决意离开陈家,凭借医术立足。

  “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志向坚定才能?镇定不躁,镇定才能?心中安稳。

  这也有?道理,只有?看不见?前路,人才会心急,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便不会被婚事所困扰,不去管错失的姻缘。

  “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心中安稳才能?思虑周全,考虑周全了才能?处事得当。

  程丹若方?才的取舍,正是源于此道。

  可见?,儒家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贯穿了中华文明的脉络,哪怕是现代人,亦能?从中获得启发。

  当然了,后面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君臣子女的义务,就需要后世的眼光辩证看待。

  程丹若最感兴趣的是“格物致知”一说,这是穿越者常用的知识武器,“言欲致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能?够解释成科学?钻研的必要性。

  而“君子慎独”一篇,亦需好好理解,这是心学?所提倡的思想。

  她?正看得入神?,喜鹊回来了,并带来晏鸿之的召唤:“老?爷让三姑娘到?前院书房去一趟。”

  程丹若不知何事,立即道:“你带路。”

  喜鹊带她?从旁边的夹道转出?去,沿着抄手游廊走出?垂花门,交给等候的墨点。

  墨点道:“劳烦妹子走一趟。”

  “我伺候姑娘,这是本分。”喜鹊规规矩矩立在门口?,“姑娘,奴婢就在此处候着。”

  墨点道:“老?爷叫程姑娘读书去,怕是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程丹若不意如此,便笑:“喜鹊先回去吧,我已?经记得路了。”

  “哪有?这样的道理。”墨点忙说,“届时我寻人送姑娘。”

  喜鹊这才回去了。

  程丹若随墨点来到?书房,还未福身请安,晏鸿之就说:“船上不便习字,既然已?经回来,可拖不得了。”

  他递过字帖,道:“你一个女儿家,要端庄又不能?小家子气,还是颜体最佳。”

  程丹若毫无意见?:“是。”

  晏鸿之又问?:“地方?收拾好没有??”

  另一个眼生的奴仆,岁数略大?,朝程丹若笑了笑,亲切道:“今早吩咐下来,午间便收拾好了。”

  晏鸿之满意地点点头:“丹娘,随我来。”

  他走出?正间,径直走入西边的小厢房,里面地方?不大?,只摆了一张书案,一列书架,较里的地方?设了屏风,后面有?马桶和盥手盆。

  书案上陈列着笔架,悬挂着不同的毛笔,一个瓷山的搁笔,白石云纹的砚台,一块新墨。

  “自今日起?,你便在此处读书习字。每日须写足一个时辰的大?字,我再教你半个时辰的书,隔日要考。若有?三回不能?背诵,今后就不必跟着我学?了。”

  晏鸿之盯着她?的眼睛,问?:“明白吗?”

  程丹若登时肃然:“是。”

  “很好。”晏鸿之拈须一笑,又和蔼起?来,“我已?多年不曾教书,家中也无专为姑娘家准备的书案,这是当年……”

  他抚摸着书案,好似不甚确定:“我记得,仿佛是三郎随我读书时用的?”

  旁边年长?的仆人说:“是,老?爷好记性。”

  “一晃这么多年。”晏鸿之唏嘘两声,对她?道,“我这里读书的规矩,不准有?丫头小厮伺候,皆要自己打理。”

  程丹若没什么意见?:“女儿明白。”

  晏鸿之瞧瞧她?,大?有?深意地笑了:“如此甚好。”

第55章 安闲日

  程丹若的?生活变得规律起来?。

  她?每日早起, 去正院给洪夫人请安。这属于打卡上班,只要大奶奶去, 她?就不?能偷懒。

  请安完毕, 直接上前?院练字温书,看?晏鸿之什么?时候有空,听他讲一会儿课, 课后做每天的?作?业, 包括但?不?限于背书、默写、抄书。

  梦回高中。

  程丹若不?由庆幸,幸亏她?大学选的?医学, 读书只有比高中更拼命, 毕竟高中学不?好, 只葬送自己的?前?程, 大学学不?好, 赔掉的?是别人的?命。

  她?本勤勉,又深知在古代,女子能读书不?是天经地义之事, 愈发珍惜。对于布置下?来?的?任务毫无怨言, 事事认真。

  中午,回院子吃午饭, 复习一下?外?挂的?网课,用自厨房讨来?的?猪皮,做一些简单的?外?科练习, 维持手感。

  她?其实?很想搞些小兔子小老鼠做实?验,但?血淋淋的?,怕吓到人, 暂时不?敢对人提及。

  估摸着洪夫人已经午睡醒,带上针灸包, 开始家庭医生的?本职工作?。

  完事后,回到院子,继续背书。

  此时已是深秋,天黑得早,四五点钟光线就很差了。

  为视力着想,程丹若通常就不?再看?书写字,改靠在熏笼旁,手握玉石,一边取暖一边熟悉平板电脑里的?医书。

  这些不?强求非得背下?来?,但?至少得读通读懂,否则人家听说她?的?大夫,随口考问,答不?上来?就完了。

  喜鹊看?在眼里,暗暗记下?,寻了空,去正院找她?娘说话。

  喜鹊娘问:“三姑娘那里如何??”

  “整日不?是读书就是习字,不?大同我们玩笑,也不?打听府里的?事。”喜鹊既然是洪夫人指来?的?,自然肩负着考察的?任务,细细说明,“脾气倒是挺好,吃穿都不?挑剔,昨儿厨房的?饭送晚了,打开早就没?了热气,她?叫我们拿小炉子热热,不?曾抱怨什么?。”

  喜鹊娘点点头,她?是洪夫人的?陪嫁,毫无疑问的?心腹之人:“听起来?是个安分老实?的?。那她?的?丫头呢,问出什么?来?没?有?”

  喜鹊说:“她?是陈家的?丫头,被主母打发过来?的?,道是明年,陈家便要上京,届时或许还会接三姑娘回去。”

  “接回去?”喜鹊娘琢磨了会儿,有数了,叮嘱女儿,“你只管好生服侍着,若有拿不?准主意?的?事,立即来?同我说。”

  喜鹊应下?,她?娘则急匆匆地回去禀告。

  洪夫人正在插瓶,深秋的?桂花香气馥郁,屋里屋外?都是隐约的?甜味,金黄的?颜色映衬白瓷瓶的?素雅,疏密错落,好若一幅画。

  喜鹊娘上前?,一面递剪子,一面说了喜鹊的?回报。

  “还要接回去?”洪夫人也留意?关键,失笑道,“既然舍不?得,何?必送过来??”

  喜鹊娘道:“指不?定嘴上说说,丫头当?真了。”

  洪夫人问:“丹娘如何??”

  “只闭门?读书,连大奶奶院子也未去过。”喜鹊娘说,“倒像是个哥儿。”

  洪夫人若有所思。

  夜间,晏鸿之会友归来?,她?说起此事,略有不?解:“我当?是在我们家住下?了,怎么?,日后还要接回去?”

  晏鸿之道:“当?时说的?问诊,若不?来?接,岂不?被人笑话?如今我认她?为女,另当?别论。”

  多年夫妻,洪夫人颇为了解丈夫,饶有兴趣地问:“先是认女儿,又是教读书习字,你这般上心,同我说心血来?潮,我可不?信。”

  “知我者,阿菁也。”晏鸿之揽住妻子的?肩头,“丹娘身世坎坷,辗转飘零,难得心气犹在,我着实?不?忍明珠蒙尘。”

  “你老糊涂了。”洪夫人白他一眼,毫不?客气地教训,“她?七、八岁,你慢慢教诗书,将来?或有前?程,可及笄的?年岁,这么?做是本末倒置。”

  这话乃肺腑之言。程丹若身世飘零,无依无靠,其实?不?打紧,作?为女人,她?拥有一次重新投胎的?机会——嫁个好人家,与丈夫一道奋斗,生儿育女,纵然今日贫苦,他年诰命在身亦未可知。

  晏鸿之道:“好,你说她?该嫁个什么?人家?”

  洪夫人自身婚姻幸福,亦愿做好事,当?即便道:“最好是身家清白的?举子,自己知道上进,家境过得去即可,我也不?小气,届时为她?准备一份嫁妆,两人好生过日子,也不?枉费与我们的?缘分。”

  晏鸿之又问:“身家清白的?举子,有的?是人愿意?嫁女,妆奁必比她?丰厚,多半也知书达理——他肯娶丹娘,所求为何??”

  洪夫人嗔怪:“当?然是冲着你,怎么?,女儿都认了,偏不?肯为她?做脸?”

  “阿菁,我已经五十有余。”晏鸿之反问,“纵然我肯替她?撑腰,能撑几年?半路认来?的?女儿,难道还指望孩子们继续扶持吗?”

  洪夫人登时无言。

  晏鸿之说得没?错,亲生女儿不?怕,父亲在,有父亲撑腰,父亲去了,还有兄弟,兄弟生子,还有侄子外?甥,打折骨头连着筋。

  但?程丹若有的?,不?过是晏鸿之给的?脸面。

  他一旦故去,所有虚名烟消云散,到时候,一个没?有娘家支持,没?有兄弟帮衬的?女人,会被丈夫怎么?对待,可就难说了。

  “你说得对。”她?苦笑道,“这孩子怕是难了。”

  晏鸿之的?唇边露出一丝笑意?:“难自然是难的?,可路是人走出来?的?。阿菁,我扶她?一把,看?看?这个困局,她?有什么?法子破解。”

  丹娘下?棋步步为营,输了一着就想下?一招,从不?是看?到输局,就投子放弃。

  人生如棋,谁能确定她?不?能杀出血路呢?

  *

  十月初一,冬日之始。

  晏家按照习俗,修缮坟茔,买来?纸做的?衣履,烧给亡者,谓之“送寒衣”。

  程丹若虽然不?信这些,但?古代既有这样的?风俗,不?想孝女的?人设崩塌,就必须入乡随俗。于是交给喜鹊二钱银子,叫她?买来?一些纸衣纸鞋,写明父母的?姓名,在后院空地上烧了。

  紫苏还建议:“姑娘不?若再抄两篇佛经?”

  程丹若不?是地道的?古人,常怕疏漏,十分乐意?听取她?们的?想法:“你说得是,再烧两篇经文好了。”

  过去为讨好陈老太太,她?时常抄写经文,轻车驾熟,也不?过是练字的?功夫,便把两篇《心经》默写完毕,与寒衣一道烧了。

  同日,帝王颁赐群臣新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