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 第223章

作者:双叶成林 标签: 轻松 穿越重生

  皇上的一句夸奖,让刘县令喜不自禁,谁能想到,当初他一个屯田营校尉,军饷发不起,军粮交不上,年年受上面打压责骂,一家老小包括屯田营的兄弟,差点就活不下去了。

  结果他们等来了‘戾王’,而在戾王围城讨饷之时,一辈子唯唯诺诺的他,做了一个大胆的选择,就是带着兄弟们,跟随戾王一起去讨饷。

  就是这个决定,才让他有了如今的成就。一个边关小校尉,成了一城县令,并且还是陛下的亲信,他年纪大了,前途有限,却为儿孙挣到了前程。

  刘大人看一眼当年追随的‘戾王’,呃,也就是锦岁,万般感激之语涌上心口,却又什么也说不出口。只能用一生的忠诚和奉献来报答这份恩情。

  顾长萧又问及基地人口情况,粮食收成,海产商贸等等,刘大人对答如流。

  这时海上出现一艘海船,锦岁看向燕九,果然听他道:“是燕家的船,如果臣没记错的话,这艘船燕家已经借给了基地。”

  刘大人忙道:“正是如此!船中载的是岭南的柑橘、红糖、龙眼、荔枝干等岭南特产,这些货物在燕地非常紧俏。

  回程会载上咱们边城的土豆、红薯粉、腌白菜、番茄罐头等特产,卖到江南。”

  锦岁道:“北疆人非常喜欢咱们的罐头,倒是可以去岭南做水果罐头走海运到基地,再从基地卖到北疆,利润应该不错。”

  燕九有些意动,但他没有开口,不能给陛下留下,燕家什么生意都想涉及的错觉,那样会显得他太有野心。

  顾长萧点头:“朕会派钦差带上工人到岭南,传授当地做罐头。可惜岭南海港还未建好,不方便大量船只涌入。”

  海上能做的生意太多太多,却因海港没建好,海盗太多,无法彻底放开海商。

  两人的婚礼将近,但操心的依旧是政事,要做的事太多了,锦岁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回到边城后,锦岁又见了燕十一,他欢喜地来向锦岁汇报:“今年冬天火锅店新开了一百家,除了燕地十六州,蜀中、江南、长安、洛城都有咱们的火锅店。

  用加盟的方式果然既赚钱,产业扩大的又快。咱们把锅底料掌握在手中,他们必须跟咱们买锅底料。还有咱们的番茄和粉丝,这些都是边城的特产。”

  锦岁没打趣他,一口一个咱们,好像你也是边城人一样。

  “不错啊!不过你得做好监督的工作,成立稽查组,要是有加盟店以次充好坑客人,砸了咱们的招牌就不好了。”

  燕十一来找锦岁,除了说火锅的问题,还说两件事:“我哥说等你成亲之后,我去一趟长安看十二娘,再去北疆走一趟。

  你那个师弟不是还在北疆吗?要不要我带什么话?”

  锦岁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说的是流云,点头道:“没啥话要带,他应该收到我和陛下成亲的消息。如果他想回来,会向陛下请求的。”

  ……

  此时,流云正坐在雪地里,看着手中的秘信,一脸信仰破灭的感觉。

  师姐竟然要嫁给陛下做皇后!她到底怎么想的?神仙不当要当皇后!

  当皇后再好,能有当神仙好吗?你当皇后了,还能修仙法吗?乾坤袋能传给我吗?

  偏偏托雅还跑来问他:“你知道你们皇帝要成亲的事吧?这凌氏女,是哪家贵女?我竟然从未听过。”

  流云像看傻子一样看她一眼,当然没说凌氏就是季仙姑,只冷淡地道:“凌氏是新贵。”

  “长得怎么样?我以为你们皇帝会娶季仙姑呢?”

  “嗯,跟季师姐一样好看。”

  巴特尔很兴奋地跑来:“流云大师,你的皇帝娶了别的女人,季仙姑肯定伤心欲绝。我们一起去把她抢到北疆来怎么样?

  本王保证,会盖最大的神宫给季仙姑做道场,封你为国师,你们师姐弟在我北疆会得到比左贤王还要高的权力。”

  流云又用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看他,想到师姐说的话,我们帮巴特尔打败左贤王,也是在帮我们自己。

  瞧,北疆有这样的王,还怕他们打到边关吗?

  师姐说的非常对!北疆朝廷今天到现在,还在为要不要禁养兔子争吵。

  他们一部份认为,兔子的收益很高,大夏商人出高价收兔皮、兔毛、兔肉,我们的百姓能靠养兔子致富。

  一部份人认为兔子破坏草场,让牛羊没草可食,打洞还会崴伤战马,同时因为兔子泛滥,狼群也变多了,我们的羊群时常受到狼群攻击。

  朝廷上吵个不停,巴特尔却觉得这是小事,他这个王应该考虑的是开拓扩土的大事,而不是兔子的事。任由朝臣吵闹,自己一直没裁决。

  流云却非常清楚兔子泛滥的根本原因,和师姐的目地。其实不用留他在这盯着的,北疆在巴特尔手里,是发展不起来的。

  巴特尔在催流云:“你要不要跟本王去?你师姐来了,我们就有飞天神器,你也能修行。”

  流云看了他一眼,做出世外高人的模样,不顾风雪残留在身上,淡然地转身道:“我尊重师姐的意愿,绝不会做让她为难之事。

  王还是死了这条心吧!师姐不会来北疆的。”

  流云回到道观,上了高楼关上门,这才像孩子一样盘膝坐着,一手托着下巴,一手把玩着道士的拂尘,看着窗外雪花飞扬,一个让人很伤心的念头升起:

  该不会到最后,只有我一个人当了真道士吧?

  我为了装道长装得像一点,都开始穿道服带拂尘了。师姐,你怎么能弃了仙途入红尘呢?

  流云怎么也想不明白,最后给锦岁写了一封信。

  开始顾长萧以为这封信是给他的,都要找开了,又看到信封里还有个信封,写着‘师姐亲启’还用上了道观的火漆。

  顾长萧失笑,我这个亲卫想法也是独特,留在北疆之后,竟然坚持要当道士不当官。

  他让人把信送去给锦岁,锦岁开始还不当回事地看,看到中间时心猛地一惊,应该说是被吓的背心冒汗,凌爷爷和锦安都在,她也不敢看了,借口回房后进空间看的。

  流云还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这小子发现什么了?

  他开始说的是,想让师姐给几本道门的修行秘籍。锦岁心里想着,让阿爷给他找一批道门的书,他在北疆也能装装样子,糊弄北疆权贵。

  结果他话锋一转,竟然说‘师姐竟然迷恋红尘,放弃仙途,那你传承的乾坤袋可否赠于师弟?我会一生修道,坚守仙途……’

  锦岁咝了一声,这孩子,傻了吧?走火入魔了?

  看到乾坤袋,她瞬间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空间的秘密被流云察觉到了。

  却被他误以为空间是乾坤袋,当然,某方面来说,他说的也对。

  所以他才坚持拜自己为师姐,要修道的吗?把我当神仙了?比北疆人还离谱!

  我还真是,误人子弟啊!

  锦岁把信收好,忙去找顾长萧:“你能把流云调回来吗?另派一个钦差去北疆,就把道观当成咱们的大使馆嘛!”

第230章 教育和活字印刷

  “大使馆?是流云跟你说,他想回来吗?”

  锦岁只能解释道:“这孩子在那边无人指点乱修行,有点魔障了,得回来掰正一下,不然你好好的一员猛将,会变成傻子的。”

  顾长萧很认真地看着锦岁,还以为他要说什么呢,结果他竟然冒出一句:“流云那孩子本来就不聪明!”

  锦岁极度无语,真想说一句,这叫有什么样的主子带出什么样的兵!某方面来说,流云的执拗和顾长萧是一样的。

  “我怕他以后会恨我,反正你把他调回来好吗?”

  顾长萧虽然不知为什么锦岁怕流云恨她,但还是依言下旨派了一个西北的将领去接替流云,流云则立即赶回边城。

  旨意传得慢,锦岁算了算,等流云收到后再赶回来,也要到明年春天了,我要怎么告诉流云,压根没有仙术,乾坤袋也不是修行能修出来的。真是愁人!

  又想到另一个愁人的家伙:“黑虎什么时候能回来?宝珠快生了。”

  这个顾长萧也不确定:“上一次得知黑虎的行踪,他已经带兵追至碎叶城,他就算调头回来,也要到明年夏,若不调头,只怕要到后年了。”

  锦岁想想地图,嘶了一声,黑虎要真死心眼要把胡人追到底,那得一路追过西域三十六国,最终到达天竺也说不定。

  黑虎的死心眼就怨不到顾长萧身上了,真说起来黑虎是她带出来的兵。好嘛,卧龙凤雏,我和顾长萧带兵的本事谁也别笑谁。

  只有寒星最让人放心。

  忙碌中到了腊月,腊八那天锦岁带着学院所有女学生,到流民营煮腊八粥,所有百姓按人头领粥一份。

  凌爷爷带着道观所有道士,在城郊搭棚熬药茶施药,因为排队的人过多,中途黑羽营还过来维持秩序。

  锦岁听闻后也赶去看,结果她发现排队人中竟然有燕十一和一群富家公子哥,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要不是顾忌人多,她都想上去踢燕十一。

  把他喊出队伍:“你来添什么乱?”

  燕十一比她还生气:“你为什么打断我排队?我哪里添乱了?我跟大家一样排队领药,又没有插队!”

  锦岁一想也是,但她还是觉得很奇怪:“我是说,你为什么也来排队领碗药茶?你想喝平时找我阿爷要就行了。”

  燕十一得意地道:“你这个亲孙女竟然不知道!凌道长说了,腊八的药茶非常特殊,今日喝了能百病不侵。”

  锦岁:……阿爷,你为了宣扬道观,也太拼了吧!

  不过她去看阿爷用的原材料,发现确实用的都是好药材,有些拿去卖都很贵的,阿爷也舍得拿来施药。

  他还按方子熬煮,有治肺热、治伤风、治肠胃、治头疼脑热……

  太医院的太医还悄悄来看过,方子都是千金良方,并且药材都是名贵好药材,同时佩服凌道长的大方。

  锦岁还发现了一个药方,竟然有青霉毒,她忙阿爷:“这你也给百姓乱吃啊!”

  阿爷气道:“怎么会是乱吃?我是依病情给的,你不懂,有些百姓不信医药,偏偏信道士和尚,我给他们吃,总好过他们去找邪道妖僧吧!

  我又不收钱,既治了病,还为道观扬了名,有何不妥?”

  锦岁一想也是,自迁都之后,长安三教九流人氏涌向边城,朝廷为打击邪道妖僧惑众,做了很多努力。

  与其让底层百姓去找一个邪道信仰,不如给他们一个正派的道观和寺庙信仰。

  她觉得要和顾长萧好好商量一下这个问题,顾长萧不太同意长安的和尚来边城建寺庙,但底层百姓认知不到这些问题,与其一味打压,不如放开一部份。

  但跟长安不同,我们边城的道观和寺庙座下的产业和田地,一样要交税。

  并且,不想民众成为愚民,就得加大教育力度,全民扫盲难度太大,最起码这一代孩子有一半接受教育,下一代孩子则全部受教育。

  若是一直有着,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政策,那邪道妖僧就永远灭不完。

  很快顾长萧带着几个官员来了,看到凌道观这般受百姓敬仰,顾长萧跟锦岁一样感触良多。

  锦岁提及普通全民教育的问题,有官员觉得她在异想天开,百姓就得各司其职,农夫耕田,渔民打鱼,盐民制盐。

  都去读书,那这些活谁干?再说,读书就得读很多年,青壮劳力都不干活去读书科举,届时天下都是书生,江山社稷都毁了!

  锦岁无语:“谁说读书就一定要参加科举?读书是为明理、开智,又不是一定要当官!”

  官员依旧觉得她太天真,便转而道:“凌姑娘说是要天下孩童都开蒙读书,那读书需要夫子、笔墨纸砚,我们哪有那么多夫子?

  普通百姓哪里买得起笔墨纸砚?哪有那么多书本?”

  锦岁突然问道:“这位大人出身哪里?”

  那官员骄傲地说:“扬州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