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双叶成林
锦岁哦了一声就不理他了,果然是出身士族之家,所以才鄙视她的话,认为百姓读书无用。
这是士族门阀骨子里的傲慢,觉得读书人高人一等,也是他们的特权。百姓命如草芥,泥腿子出身,也配拿书本?
见锦岁不语,他还以为说服了对方,越发洋洋得意。但他对凌爷爷的做法很是推崇,觉得这有利于教化于民。
唯有顾长萧知道,他不是说服了锦岁,反而是挑起了锦岁心中的不服。
果然,接下来几天,顾长萧派人给锦岁送信,得到的结果都是,凌姑娘在书房,不许人打扰。
等了三天,锦岁依旧没回信,顾长萧等不及了,下早朝之后,骑马来到学院。
听到陈芸娘说,这三天饭都是送到门口,锦岁一步房门都没出过。
顾长萧拍门喊她:“岁岁,是我。”
锦岁兴奋地拉开门:“成了!”
只见她发髻歪斜,长发拿发带一束,手上脸上沾了不少墨汁,戴的围裙上面同样有墨汁。
顾长萧和陈芸娘皆往她屋里一看,没什么异样啊!不禁好奇:“什么成了?”
锦岁拉顾长萧和陈芸娘进屋,搬出一筐东西给他看。
“看我来给你们表演一个魔术,瞧见没,这是什么东西?”
顾长萧从筐子里拿起一块,只见是四四方方的小块,摸材料应该是泥烧制的,雕刻‘人’字。
他没回答,看着锦岁从这些泥块中挑出几十个字,在特制的盒子里排列好,然后盖上白纸,拿墨刷一刷,取下、吹干,递给两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是?”
陈芸娘看到的是启蒙读物,笑道:“我们学院也该备一批启蒙书,开春之后学生多了。”
顾长萧却一眼看破锦岁的意图,就像第一次看到鱼火一样激动,像看着宝贝一样,看那些小字模和印刷工具。
“岁岁打算印书?”
锦岁笑道:“比起你们的阳版雕刻印刷方便多了吧?活字印刷术,字模用块了即丢,随意组合,想印什么书都成。
有了这种印刷术,呵呵,我们再也不缺启蒙书!
士族藏的那些书他们就藏着吃灰吧!以后书不会再贵如金,而是平常老百姓也买得起!
我说起要让天下孩童启蒙,那就一定能做到!缺书,我印!缺夫子,我培养!缺笔墨纸砚,我生产!
哼,等寒门子弟堀起的越多,且看这些士家子弟还怎么轻狂!”
顾长萧也有那官员同样的疑惑:“可是岁岁,若让天下孩子都读书,那别的行业怎么办?”
锦岁失笑:“你也这么想?我都说了,让他们读书,又不是让他们都参加科举当官?
我的计划是这样的,朝廷在每个镇建公办小学堂,孩童年满七岁必须进学堂开蒙,前三年是义务教育,就是学费全免。
但是三年启蒙结束后,进入中学,是读书还是学一技之长,就看学生和家长的选择。目前朝廷国库不丰盈,还有几场硬仗要打。
等以后国库丰盈,财力充足,我们再将三年义务教育,提高到五年。并且我们的学习科目,也不是像如今士族学堂一样,只教儒学。
我们教儒学、算学、格物学、思政学,陛下也发现了,比起文人,我们更缺厉害的工匠、算学、格物学方面的人才,这些都要从小培养。”
顾长萧沉思良久:“我明白岁岁的用意了,岁岁高瞻远瞩,比那些官员,比朕都要强!”
锦岁挥手道:“你别这样吹捧我,别以为我没看出来,官员们一样知道教育的重要。
只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士族的利益,不想让百姓读书罢了!
毕竟,百姓读书以后受益于朝廷,而他们读书受益的是家族,朝廷排第二。”
顾长萧又道:“活字印刷术,暂时不要公开,先由军工接手,在基地印刷书籍。若让百官知晓,定有一部份人会来阻止,或是暗中破坏。
而小学堂也不能一下子全国推广,先在边城和燕地十六州开办。”
锦岁建议道:“陛下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很多秀才、举人不愿意做夫子,而是坚持考进士?”
“因为做夫子并没有带给他们期盼的荣誉和报酬,或是朝廷将教师也纳入吏政体系。
由朝廷发起正式的教师考核,取得资格之后,进入公办学堂教书,可从朝廷领俸禄,得到职衔。
虽然不是官,却一样是朝廷的公务人员。如此一来,你说会不会有很多春闱无望的秀才、举人愿意做教师?”
顾长萧眼睛一亮,如此一来又解决了夫子不足的问题,还让那些教了很多年的秀才、举人有了另一种出路。
岁岁对政务也有独特的见解啊!顾长萧知道现在不是夸媳妇的时候,当即道:
“咱们成亲之后,我就开恩科,除了春闱这科,我再趁机提出公务员考试,凡是有功名者皆可参加。
不能单提教师资格考,如此一来,必让那些官员警惕,从而反对。
我们可以将很多职业都纳入公务员当中,考试通过之后,再分职务来让过考者选择,如此一来,若有官员反对,必遭天下读书人唾骂。”
这下换锦岁吹捧顾长萧:“陛下比我思虑的更周全!
如此一来,等他们发现我们的真正用意也晚了,那时想反对建公办学堂,反对全民教育,就是跟天下人为敌。”
顾长萧现在担心的是:“只是这样一来,朝廷要养的公务人员就更多了。”
锦岁忙道:“陛下放心,等海商一开放,国库丰盈,朝廷不会缺养公务员的钱的。”
“只是公务员的岗位我们要从源头就定好,不能有闲岗闲职,养出一些酒囊饭袋来。
除了全民教育,我们可以就全民脱贫这一政策,招聘公务员,分派到贫穷落后的地区,助当地致富。”
陈芸娘早已悄悄退出,给两人上了茶水点心,炭炉烧旺,陛下和皇后聊了话题,明显不是她能听的。
锦岁又提出一点:“我觉得陛下可以在明春开恩科之时,还发出两项政令,一是丈量土地。我看记载,本朝还是开国时丈量过土地,已经很多年没再量过了。
另一个就是全民人口普查,这个人口不仅是有户籍的百姓,还包括流民和奴隶。若有士族私藏奴隶,严惩。”
顾长萧同意了,想想也是可笑,一个帝王,对自己国家的土地有多少,人口有多少,竟然无法说出一个具体数目!
特别是先帝在时,士族大肆扩张,侵占山林田地,暗藏佃民奴隶。虽然他登基之后,打击士族门阀扩张,实行土改制。
却难保有执行不当的偏远州城,他当即决定,成立钦差组,就土地丈量和人口普查,去往各州各县,严格执行。
明年注定是朝廷百官内卷到极致的一年,长安的闲散情况将一去不复还,帝后会让他们见识到自己的极限,大夏百废待新,那么多事要忙,朝廷不养一个闲人!
腊八一过年关就近了,这下不光是礼部,连凌爷爷也警告两人,婚前不能再见面了,太不吉利。
第231章 阿爷的目标
顾长萧很搞笑地在那算日子,离两人成亲还有多少天。又悄悄问锦岁,她要不要搬回曾经的‘季府’住?那里的地道已经修好了。
锦岁这回站凌爷爷和礼部这边,很认真地跟顾长萧说:“听说婚前一个月还见面的男女,婚后无法共白头。”
瞬间熄了顾长萧蠢蠢欲动的心,忙道:“那我们不要再见面了,有事写信,派人通传。”
不用跟顾长萧一起在城里各机构侦查,不用陪他想政事,再以准备待嫁为由,把其它事都交出去,锦岁要管的只有学院。
还有就是在空间捣鼓新东西,锦岁一下子变得轻松自在多了,有时候晚上炕烧得太暖,早上睡到九点才起来。头一回尝到睡觉睡到自然醒的滋味。
反观顾长萧就不一样了,见不到锦岁让他的心好像空了一块似的,脾气也变大了,虽然不至于像在长安一样,动不动就下令杀人。
但皇帝脸黑着,百官就战战兢兢的。后知后觉地发现,陛下是因为见不到准皇后,才变得暴躁起来。都开始盼着赶紧到大婚之日。
甚至责怪礼部,为什么拦着不让陛下和准皇后见面?现在好了,陛下的坏脾气都得我们受着。
年关政事不多,都是祭祀的事,还有四方诸国派使团进京,参加陛下大婚。再有地方送来年礼,边城每日进出城的马车络绎不绝,好不热闹。
更让百官欣喜的是,年年冬天必有雪灾、极寒等天灾发生,今年却没有,连北境的长冬都比去年暖和。
只有闽州又发生了时疫,但因从边城送的药去的及时,没有造成大规模时疫爆发。
还有就是雍州去岁干旱,朝廷减免了秋税,陛下没有忘记此事,年关将近之时,提前发旨,免去雍州明年的夏粮税,还给予救济粮。
这在先帝时是绝不可能有的情况!前年陇右大旱,誉王不愿意免去秋税,还收地方重礼,差点引起民变。
故而大家对祭祀更重视了,都道是天佑大夏,新帝是运天命而生,登基之后连天灾都少了。
顾长萧很后悔,应该把婚礼定在年前的,这样一来就能和岁岁一起参加各种祭祀。
若锦岁知晓顾长萧的想法,一定会庆幸婚礼定在年后,因为祭祀太无礼又太累人,穿得里八层外八层,又是跪又是拜,一堆繁文缛节烦死人了。
锦岁最近专心做的事是,盘账和查库存,因为明年要用钱的地方太多,得把自己现有的银子弄清楚些。
加上和燕家合作的生意分红接二连三地送来,除了胭脂斋的直接在北疆王庭给了流云,其它的都送到学院。
学院虽然前两年不赚钱,但因有七个燕地士族公子哥的‘投资’,不管是建学院还是招生,都动用不了她的本金。
她给自己定了三年计划,一是推广医疗,最起码保证在每个镇有一家公立医馆。二是基础教育,先在边城和燕地建小学堂,印书、招夫子。
三是海上贸易,这也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海上贸易赚到钱,前两者才有足够的资金运转。同时顾长萧也能建海军,造战舰,朝臣才不会反对。
终极目标她可没忘,也永远不可能忘,那就是灭了倭国。将那个历史遗留问题,千年后有可能发生的惨况,提前终结掉。
计划越写越多,但字里行间就是一个字‘钱’!要赚钱啊!哪哪都需要钱。医疗要钱,教育要钱。
建军造战舰,更是搬空家底都不够用的费钱!是举国之力才能成功的。
说到赚钱就想到燕九,她问凌爷爷:“我婚前不能跟陛下见面,那能跟别的外男见面吗?”
凌爷爷早就知道孙女脑回路异于常人,可还是很难习惯,扯着胡子问:“你想见哪个外男?”
“燕九,燕家主。”
凌爷爷浓眉一挑:“听说陛下今日早朝又骂人了,你说他要知道你跟燕家主见面,会是什么反应?”
锦岁稍微想像了一下,干笑道:“年前燕家主也挺忙的,还是不打扰他了。”
她是想跟燕九聊聊新航线的事,再有就是扩建专供海商贸易的工坊。反正也不急于这一时,等年后再说吧!
得改改自己的性格,不能那么急躁,边城刚开始建成时,百废待新,事情是一刻钟也不能耽误。
并且容错率高,她就算一时下错了指令,随时都能改回来,问题不大。
以后情况就不同了,她这个皇后下的命令,虽说不至于像皇帝下的一样事关一国,但上位者最忌讳朝令夕改。
下命令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再有就是,她也没有假戾王的人设,可以胡来耍狠、威胁利诱、不爽就直接掀桌子。
以后人设就是一国之母,得端庄稳重,那么多人敬仰着她这个皇后,不能让百姓失望啊!
锦岁瞬间有种肩上责任重大的感觉,果然还是用马甲时的日子爽,反正啥不好的事都能推给马甲,现在不行了,皇后这个身份焊死在身上,得维持好人设啊!
继续写计划书,全当修身养性,不能着急。有时候上位者下达一个命令,经过层层转播,下面执行的时候已经完全变了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