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为 第113章

作者:参果宝 标签: 平步青云 爽文 科举 朝堂之上 成长 穿越重生

  “父皇,那您再帮帮儿臣吧,再教教我,儿臣定然用心学习,可恨我这个脑袋不够聪明,有些官员写的太过弯弯绕绕,儿臣一不小心就会着了他们的道,若不是这几日有父皇给儿臣把关,这朝堂恐怕早就乱了。”周承翊见居然有效,连忙打蛇上棍,继续说道。

  永嘉帝面色有些发黄,刚刚发了脾气,嘴唇都有些发白了,心率过速,已经感觉到心脏有些隐隐作痛了,这个时候被周承翊一打岔,那股上来的火气倒是下去了一些,想到那些阳奉阴违的臣子们,永嘉帝同样头疼:“朕与这些人斗了大半辈子,你要是稍稍放松一二,就会被人钻了空子,且这些人前赴后继,施恩会忘,杀头不尽,实在难缠。”

  说到这里,永嘉帝有了一种这世上总算有人懂他的微妙心理。

  世人都羡慕他身居高位,天子一怒便可伏尸百万,仿佛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便是无尽的快乐,可是真正天长日久下来,他爱吃什么不能多吃,以防被人发现他常吃的食物被投毒;他喜爱的人不能宠爱太过,需要雨露均在,以防被人利用迫害;他看不顺眼但是有能力的臣子,他依旧要笑脸相迎;为了当好这个明君,有些难听忠言还要对其违心夸赞。

  三日一次大朝,天不亮就要起便罢了,就算不用早朝,也要进行日讲学习,一个明君是不能春宵帐暖不早起的,更不用说为了牢牢将权力握在自己手中,每日更有堆积如山的奏折需要处理,除开那些歌功颂德的请安折子不提,但凡有折子递上来,总归是各种事情需要他定夺,其中烦难之处不甚枚举,每日不是在解决问题,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路上。

  就连太医院院正都劝过他,实在太过殚精竭虑了,长此以往对心神和身体都是一种损耗,让他保重龙体。

  年轻的时候尚且还能靠着健壮的身体强撑着,如今年纪上去了,一场风寒下来,竟然引发了多种隐藏在身体内的疾病,太医院的人虽然说的委婉,但是永嘉帝自己知道,或许自己活不了多少年了。

  做皇帝,尤其是以明君要求自身的,实在活的也不算痛快啊!

  如今他的烦恼,也变成了他太子的烦恼,他这个“寡人”,也有了共鸣者。

  永嘉帝着急自己龙归大海后,太子不能出色的继承大业,所以便对太子的要求格外严格,但现在想到太子未来或许也会和他一样,陷入这种无人可以述说的痛苦之中,永嘉帝的心便一软,招招手,让太子坐到他身边,抽出一本折子开始仔细讲起来这件事应该如何处置为好,上中下策又分别是什么。

  周承翊看着在灯光下显得日渐老去憔悴的永嘉帝,其实脱下身上这身龙袍,他父皇也是天下间最普通的一个父亲罢了。

  他既然对三弟这样犯下滔天罪行儿子都能有怜悯之意,又如何会对他苛责到底?

  在这一刻,那个意气风发壮年时期经常陪着他玩的父皇和此刻年老孱弱异常严厉多疑的父皇重合在了一起,不管如何变,眼前这个人永远是他的父亲,他除了臣子,更要永远记着,他还是儿子。

  周承翊找回了丢失许久的父子相处之道,而三皇子的谋逆一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慢慢落下了帷幕,赵家以赵秉德为首,流徙三千里,周家人同样如此,几个京城中的大家族一下子就销声匿迹了。

  而谢家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谢识微因为贪污受贿、动用私权证据确凿,被摘了官帽、贬为了庶人,除此之外,并无牵累家人之事,便是他的几个儿子,也依旧可以科举进学,并未取消资格。

  这般处罚,在明眼人看来其实很轻了,什么时候被起复也不过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

  随着时间慢慢到了腊月,谢家和沈家府邸开始四处张灯结彩,铺红饰绿,沈江霖和谢静姝的婚事就定在腊月初十。

  这一年,谢静姝二十,沈江霖十八,在年华正好之时,即将许下白首之约。

第112章

  冬夜的天依旧是浓黑的, 谢静姝拥着被子睡的正香,却被她许奶娘快速地摇醒。

  谢静姝披着被子有些懵懂地坐起身来,许奶娘“哎呦”一声, 拍了拍大腿:“我的大姑娘诶,怎么还这么贪睡, 赶紧醒醒神,要起来梳妆打扮了,啊!”

  谢静姝困的眼睛都睁不开, 脑子犹如一团浆糊, 不知道今夕何夕,口中却下意识地念叨着:“奶娘, 是要过年了吗?”

  谢静姝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只有大年初一那一天是要早起向父亲嫡母请安的, 其他时候都不用早起。

  小的时候谢静姝还因为父亲母亲不要她请安而黯然神伤过, 后头过了几年反而放下了这段心事,因为没人管她,她向来喜欢看书看到深夜,一直到许奶娘收了她的书册, 逼她去睡觉她才会就寝, 习惯了晚睡晚起, 所以当她被许奶娘拉起来的时候, 只以为今天是大年初一。

  许奶娘真是愁死了, 连忙提醒道:“大姑娘,今天是你的大喜之日, 是你出门子的日子,你怎么连这个都忘了?赶紧先洗把脸醒醒神。”

  许奶娘说着,高声让外间伺候的小丫鬟拿铜盆打热水, 亲自绞了帕子,覆盖在谢静姝的脸上。

  谢静姝其实听到“大喜之日”的时候,就立马清醒了过来,整个人都慌了一下,借着洗脸的空档才镇定下来了一些,所有理智全部回笼。

  她昨晚为了今日,辗转难眠到了深夜,结果刚刚一合眼,就被许奶娘叫了起来,这才迷糊的厉害,现在脑子清明了,哪里还有半分睡意。

  此刻外头一片浓黑,但是谢静姝的小院里已经是灯火通明,谢府大厨房的人也早早起来开始烧热水,准备今日宴席的菜肴。

  随着谢静姝的醒来,刚刚还有些寂静的小院中,一下子变得热闹非凡,端着铜盆、巾帕、熏香的婢女们鱼贯而入,早就候在外面等候传唤的顾娘子此刻得了命令,拎着自己梳头家伙什的木匣子小心翼翼地往里走。

  顾娘子是京城数得上号的巧手梳头娘子,她梳的妆发尤其饱满漂亮,一开始只是贵妇人出席宴席的时候让她来梳头,到后头有喜宴的时候,也会让她帮新娘子梳头。

  新娘子的头最难梳好,毕竟是一个女子一辈子一次的大事,但凡有半点不妥,都会被人鸡蛋里挑骨头,但是顾娘子梳的新娘子头,没有一家说不好的,名声在京城里算是打出来了,有时候若是时间排不开,顾娘子也只能让后来者另请高明了。

  正是因为顾娘子手艺好,名气响,要价也高,梳一个新娘子的头,需要十两银子,一般普通人家根本请不起。

  许奶娘是听过顾娘子的名声的,见到顾娘子,连忙热情地往里让。

  谢静姝已经洗漱好了,穿着家常的衣服,素着一张小脸坐在梳妆台前等候上妆。

  她看着这些婢女仆妇在自己的闺房内进进出出,她的院子里拢共就只有四个小丫鬟并两个粗使婆子,她又是个好伺候的主子,到了她这儿的仆人几乎都和旁人没多少交际,一向是冷冷清清的地儿。

  哪成想今天却是热闹的沸反盈天,她母亲院里的人,她妹妹院里的人,两个嫂子院里的人,府上好几个管事的婆子,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往她这儿道喜送东西,她看着奶娘迎来送往,脸都要笑麻了,只觉得有些恍惚。

  这般热闹的日子,想来只有这一日了。

  她将离开这座她生活了二十年的小院子,这里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都熟悉到她闭着眼都能找到,她在这里一个人独自生长到如今,二十年里她出门的日子一双手都数得过来,给她陪伴最多的,就是东厢房里一屋子的书还有就是许奶娘,幸好她求了母亲,书和许奶娘她都可以作为陪嫁带到荣安侯府去。

  她马上就要从一个她无比熟悉的地方,走向一个她全然陌生的地方,她心中不是没有恐惧和忐忑的,但是她只能不断安慰自己,前方有可以成为知交好友的沈江霖,古人也云: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未来一切之事,无人可以预料,男子尚可以充满雄心壮志,认为“变化有鲲鹏”,而她一个小女子,只能随波逐流、接受命运的安排。

  顾娘子见了谢静姝后,先说了一堆的吉祥话,然后才开始帮谢静姝打散长发,先帮谢静姝梳头。

  “一梳从头梳到尾,夫妻白发齐眉。”

  “二梳从头梳到尾,儿孙满堂绕膝。”

  “三梳从头梳到尾,无病无灾无忧愁。”

  顾娘子吟唱着梳头歌,每梳一次头发,便吟唱一句祝福语,谢静姝默默听着,心里却不由得想着,若是她那个从没见过面的亲娘此刻还在世,是不是会亲自过来帮她梳头,吟唱这些吉祥语?

  按照大周朝的习俗,女子出嫁当日,母亲会给女儿梳头礼赞,谢静姝没有亲娘,嫡母请了京城最好的梳头娘子来给她梳头,这便已经是嫡母的仁慈了。

  比起那个挣命将她生下的亲娘,想来她从没有过这样的婚礼和仪式,在这一刻,她似乎又明白了一些,这是她在用自己的生命托举她的人生,而不是直接将她一起带走,不让她看一眼这个人世间。

  顾娘子给谢静姝通完发后,有些羡慕的感叹道:“新娘子这头发又黑又亮又浓密,宛如上好的锦缎一般,我看等会儿头油也不必多上,假发包有些也可以省了,真是我梳了这么多年头发,难得看到的好发质。”

  顾娘子说的真心实意,哪怕都是京中贵女,有些女子的头发天生就有些发黄干燥,不管是吃芝麻也好,还是用油养护也罢,就是养不出这种像谢静姝一样的好头发,还有些女子的头发,尤其是年纪渐长的,容易掉发脱发,自己的头发不够,便只能用假发包来遮掩,若是卸了发髻,有些人的头发更是少的可怜。

  正是因为顾娘子的手艺能够解决这些“疑难杂症”,所以才能在梳头界名噪一时。

  顾娘子手脚十分麻利,根据谢静姝的脸型,她很快就梳了一个漂亮的新娘发髻,顾娘子除了梳头厉害,上妆也厉害,她仔细端详了谢静姝的五官,发现了她的这双丹凤眼特别明亮有神、顾盼生辉,于是便细细给谢静姝上了妆,修了眉毛,在她的眼皮处淡淡扫了一层胭脂色,这般一来,配合着柳叶眉,这双眼睛就显得格外明眸善睐,让人见之忘俗。

  许奶娘一直站在后面看着,等到顾娘子停住手后,连连惊呼“神了!”

  好像那个顾娘子只是随意又快速地简单上了几笔妆,也不见她如何浓妆艳抹,可是效果却远超旁人,许奶娘一直觉得自己奶大的孩子是好看的,但是平时也不见她如何装扮,和府里的二小姐比,就显得寡淡失色了,没想到这般一装扮起来,竟然也是如此美的。

  “好了,现在天色还早,新娘子得吃点东西,等吃完东西后我再将口脂给新娘子补上,再去穿嫁衣,戴金丝凤冠,等到吉时到了,便可上花轿了!”

  顾娘子对于自己的这番杰作同样也是有些惊喜,初看这位谢家大姑娘容貌不显,不是那等第一眼就让人惊艳的美人儿,但是等到装扮起来,越看却越耐看,尤其是这位姑娘身上有一种诗书满腹的气质在,人们常说的书卷气、书卷气,顾娘子竟是头一回在一位闺阁小姐身上感觉到,看着就觉得很不同寻常。

  谢静姝轻声道过谢,接受了顾娘子的祝福。

  经过这一番折腾,外头天色已经渐渐开始亮起,许奶娘端来一碗汤团,这是大周朝即将出嫁的女儿在娘家吃的最后一餐早食,吃的便是带有象征意义的汤团,寓意为一家人的团团圆圆。

  一般来说,父亲母亲和家中兄弟姊妹这个时候会陪着一起来吃,不过谢静姝习惯了一个人吃饭,也没觉得一个人孤零零的吃这个汤团有什么不好,往年便是元宵夜吃汤团,亦是她一个人。

  还没吃上一个,外间就有了响动,谢静姝听到毡帘外头传来谢琼的声音,连忙丢下瓷勺站起来去迎,谢琼却自己当先一步掀开帘子走了进来。

  “呼~今天外头好冷呀!咦,姐姐已经开始吃起来了,那正好我和姐姐一起吃,我还空着肚子没吃呢!”

  谢琼起了个大早,顶着寒风走到了谢静姝的偏僻小院里来,就是为了陪着谢静姝一起吃这最后一顿早餐。

  江家退亲之事已经过去了许久,当时谢大伯的判罚下来之后,江家便有了后悔之意,谢琼舅母居然还过来和谢琼暗示了他们家依旧有娶她之意,言及江少连这些时日根本放不下她,时时在家中吵闹不休,整天以泪洗面,她实在看不过去了,想让谢琼去看看她表哥,安慰安慰他。

  谢琼当即就表示了自己与表哥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虽是表亲,但也实在不适合再私下见面,直接便给回绝了,心里更是被舅母给恶心坏了。

  她再天真也完全看懂了舅母的意图,她是宁死都不会再去吃那回头草了,等送别舅母后,谢琼就回了江氏这个事情,言明舅母再来府上看她,就给回绝了,她实在不耐烦再去周旋。

  江氏当时听到这件事后,同样是被寒碜恶心到了,没多想就同意了下来,自此对娘家人也保留了三分心眼,不再会全心全意地相信了。

  正是因为这段插曲,倒是让谢琼一下子从退亲一事的打击中彻底走了出来,谢识玄屹立不倒,并且还单独把她叫过去,让她不必为婚姻大事操心,多留她这个宝贝女儿几年就是,谢家不是养不起她。

  谢琼在家当姑娘的日子很是好过,所有烦恼皆都烟消云散了,今日姐姐大婚,她惦记着谢静姝,早早就过来陪着一起用早食了。

  谢静姝脸上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忙叫许奶娘让厨房再下一碗端上来,谢琼见了谢静姝的笑容,不由得也是一呆:“都说新娘子好看,我今儿个是信了!姐姐还没还没穿上吉服呢,都已经美的很了,姐姐很该经常这样装扮起来!”

  谢琼知道母亲不喜欢谢静姝,所以没叫母亲一起过来,省的谢静姝反而觉得不自在,但是母亲是母亲,她是她,谢琼自从看清楚了自家姐姐的本事,对谢静姝格外另眼相看起来,这段时日姐妹两个的感情与日俱增。

  姐妹两个一人捧了一碗汤团吃了起来,白嫩嫩的汤团皮里面包着甜甜的芝麻馅,每一个吃下去都甜滋滋的、暖呼呼的。

  吃完早食之后,谢琼自告奋勇帮着一起给谢静姝穿上大红四兽朝麒麟通袖袍,又看着顾娘子给她戴上金丝冠,同时插上整幅头面,围髻一圈都是圆润的珍珠作串,一对金镶宝凤簪的凤凰口部衔着长长垂到肩膀下方的珠结,紫翡翠镶嵌珍珠耳饰挂在白嫩的耳朵上,大红色的口脂抿上后,谢琼在一旁看的都震惊地张大了嘴巴。

  谢琼围着谢静姝转了一圈又一圈,有些兴奋地啧啧称叹:“姐姐,你今天真的好美好美啊!原来你穿正红色,戴金簪头面是这么好看,以往你从不这样打扮,竟叫人不知道你的好来!”

  谢静姝被谢琼大夸特夸,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正端详着铜镜中那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时,她听谢琼突然拍了一下手掌,开心道:“一会儿姐夫到了,我们可要好好刁难刁难他,姐姐,你看了那么多书,一定看过什么难题,你赶紧帮我写下来,一会儿我隔着大门去问他!普通的吟诗作赋不行,人家可是六元及第的状元郎,来接亲的都是那一帮子翰林,咱们一定要出一些难题怪题!”

  谢琼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她说等会儿谢家族里其他未出门的姐妹都会过来帮她一起堵门,倒是让谢静姝也愣了一下,才回过神来,确实有这么个习俗。

  只不过其他人家都要让新郎官现作一首催妆诗,但是以沈江霖的文采,这些都是雕虫小技,根本难不住他。

  等快到吉时的时候,谢静姝房里各房谢家姊妹都过来了,七八个少女叽叽喳喳,出谋划策,个个兴致勃勃地要难倒状元郎,谢静姝原本还有些忐忑的心情,被众姐妹一笑闹,思绪也都歪到了爪哇国去了。

  沈江霖作为新郎官,没有那么多繁复的上妆流程,但是男方家中的事情也不少,沈江霖天还没亮就被“赶”了出来,钟扶黎带着一干仆妇过来,他们要趁着这个时间再次检查一番沈江霖院子中的布置和新房里有没有缺的东西,沈江霖则是被扫到了一个单独的厢房中去,穿衣吃饭。

  钟扶黎做事向来风风火火,粗中带细,这次沈江霖大婚,里里外外基本上全部是这个大嫂操持的,竟没有一处不称心的。

  今日沈江云也告了假,帮着一起迎接宾客,沈锐腰伤已经好了,但是因为不情不愿被沈江云夺了权,如今赋闲在家,性子独的很,今日这样的大场合还不愿意露面,结果沈江云发了一通火,只说如果还愿意做这个父亲留在京中的,那就出来走走见见亲戚,若是这都不愿意的,那就干脆回庐州府老家算了,省的在京中丢人现眼,被人笑话。

  庐州府老家哪里有京城荣安侯府条件好,沈锐只是不忿,脑子可没傻,只能不情不愿地应了下来,出来被迫营业,继续扮演着慈父孝子,家庭和乐。

  魏氏倒是有所反思,沈江云后来解了他们禁足后,经常对着沈江霖嘘寒问暖,不过沈江霖对这个嫡母的态度和以前一般无二,既无亲近也没疏远,让魏氏心中七上八下的,越发的看不透这个庶子了。

  像是今日这样的场合,虽然钟扶黎是主要操持的人,但是魏氏到底管家多年,经验更加丰富,很多事情亦是亲力亲为地帮忙,这才让钟扶黎松了一口气。

  徐姨娘则是跟在管事的人后面一一看过去,一旦发现哪里有不妥当的,马上就跑去和钟扶黎讲,生怕错漏了一丝半点,脸上的笑容就没有落下来过,看的孙姨娘和叶姨娘艳羡不已。

  沈明冬年初的时候已经嫁了出去,索性殷家也在京城,今日便回了娘家帮忙,在几个女人的整治下,偌大的荣安侯府里里外外焕然一新,一点都不比当年沈江云娶钟扶黎的时候排场小,为了迎娶谢静姝,沈江霖的“清风苑”都重新修葺过一遍,扩建了好几间屋子,加了一排倒座房,以方便新娘子放置她的嫁妆。

  沈江霖是官员之身,今日的吉服是他官员大红圆领吉服,头戴双翅乌纱帽,腰间系着银色革带,因着天气严寒,外罩火红狐裘大氅,更显得丰神俊朗、玉树临风。

  眼看着吉时已到,沈江霖辞别家人,身上斜披一段红色锦缎,翻身上了挂红彩的俊逸马匹,身后是八抬大轿,身边跟着的有陆庭风、殷少野、郭宝成以及沈贵明等人,前方是十八名吹打的锣鼓手,此刻已经巳时三刻,又临近年关,京城的大街小巷之中都是出门采买年货的人,老远听到锣鼓之声,纷纷往迎亲队伍的方向看去。

  京城之中达官贵人众多,便是没有官身的,靠着银钱捐出一个闲职官身,好在成亲的时候穿一身官服涨面的都有不少人,所以沈江霖这身吉服制式没有引起多大的惊奇,反而是沈江霖的容貌,引得众人一再惊呼,直言:“好俊俏的新郎官,是要去娶哪家的小姐?”

  还有跟在父母上街不知事的小姑娘,指着沈江霖道:“娘,以后我也要嫁给这样的新郎官!”

  周遭一起去赶集的人听到这话都笑了起来,对着那位妇人道:“那可得现在就相看起来了,这样俊俏的新郎官可不好找。”

  “哈哈哈哈哈。”众人哄然大笑,距离沈江霖中状元的时间并不算长,有些曾看过沈江霖出来打马游街的百姓一下子将沈江霖认了出来,大声叫了起来:“嗐,我道是谁,这不就是那位六元及第的状元郎么!”

  众人闻言,更是一传十十传百,许多人都坠在迎亲队伍后头,不断朝着沈江霖说恭贺,沈江霖亦是面上喜气洋洋,坐在高头大马上对着下方热情的百姓不断道谢,让跟在后头的迎亲队伍撒喜糖,热热闹闹地一路行到了谢府。

  谢府大门敞开,门口同样张灯结彩,站满了仆人,有报信的一看到沈江霖的迎亲队伍来了,连忙飞奔到后院去传递消息,沈江霖则是翻身下马,被引入中堂后,先行拜会岳父岳母,给岳父岳母敬茶,谢识玄和江氏喝了茶后,给了沈江霖见面礼,然后谢识玄又对沈江霖嘱托婚后夫妻二人应该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沈江霖躬身行礼答曰:“小婿谨记岳丈大人教诲。”

  等到沈江霖一众迎亲队伍走到了谢静姝的小院门口,只见小院大门紧闭,里头传来几个女郎的声音:“来了来了!”

  谢琼隔着门,清了清嗓子道:“今日沈状元要来接亲,需得过了我们姐妹这关尚可,知道你们都是进士大老爷出身,今日不考诗赋,只考杂学,你们还有胆子敢应战?”

  沈江霖还没开口,他身后的“智囊团”就嚷开了:“快出题,快出题,看看还有什么题能难倒我们沈状元的!”

  谢琼她们拿出了一沓纸,上面集思广益的都是她们想了一早上想出来的“怪题”,有关于天象的,有关于地貌的,有关于水文的,甚至还有关于女工的,结果她们说一道,对面就立马答一道,尤其是沈江霖来作答的几道题,几乎没有停顿犹豫的,原本她们以为问到他们刺绣的技法,应该要被问倒了,结果这也被沈江霖答对了,她们这边简直是一路溃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