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第184章

作者:桃花白茶 标签: 平步青云 种田文 朝堂之上 轻松 穿越重生

  数科想要平稳发展,必然要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否则他根本不用说这么多的。

  想要扶持数科,并非只有对抗这一条路可选,团结多数人才是最好的选择。

  纪楚平平安安从驿馆出来,还没被张巡考责骂,出乎很多人意料。

  那么古板的张巡考,都被纪楚说服了?

  说明数科真的可去吧。

  今年四月份那会,数科去了一批童试落榜的书生。

  今年八月,不会再去一批秀才吧?

  放在年初,大家都会说不可能。

  但是现在却不好说。

  看看人家数科门前的人,有各地官吏,有各地富户,全都有求他们。

  数科众人都被称为工程师,设计图纸,研究其中原理的。

  不说别的,就这份追捧,已经让很多人侧目。

  如果说放榜之前,想来数科的秀才们,多是跟风。

  但现在来说,已经是真的动心了。

  他们动心归动心。

  数科这边依旧稳得住,并不会因为突然被追捧,突然有那么多学生要来而冲昏头脑。

  别忘了。

  这里都是理科生!

  小宋训导主持大局,对想来读书的秀才们道:“州学在十月份统一招生,我们数科自然也如此。”

  他们听州学的!

  因为他们是州学数科!

  年初那会?那会例外啊,以后不会啊。

  现在八月底,等到十月份招生时,该冷静的人都会冷静下来,好好思考自己的前途方向。

  都说了!

  他们数科不是谁都有!

  会有真正的入学考生,也有真正的资质比较。

  这不是谁都能来的地方。

  越是这种门槛,越让众人信服。

  就连张训导都点头:“竟不是胡来,数科选人,确实需要一定的标准。”

  而且数科严格按照州学标准,也并非要脱离州学,分明是在州学下面努力求生。

  这么一看,反而可敬了。

  数科没落许久,或许真的有适合它的路。

  对此,王学政也是满意的。

  数科如今大不相同,还有自己单独的官署,若真有什么,不听命令也是可行的。

  但小宋训导跟纪楚依旧选择紧跟州学,就能看出来,他们不是单纯的借官学名声,而是真正想让官学的数科发展起来。

  这种时候,数科还趁机发布了一份备考指南。

  上面着重说明数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又要考哪方面的试题。

  总之一句话,想考数科,就要学这些东西。

  这可是正儿八经的数学题!

  不想学?

  那对不起,数科不适合你。

  再说一遍!数科不是谁都要的!

  就算是这样,也有一部分落榜的秀才开始研习数科书籍。

  这部分人是真的想找新出路,并非跟风的。

  相信他们的努力,肯定会有结果。

  这些事做完时候,数科再次忙碌起来。

  现在都九月份了!

  很多弹花机八号都要交货,他们真的非常忙!

  原本冷清的数科变得格外忙碌,也幸好他们有单独的官署,否则官学的学生们受到的触动更大。

  毕竟每天都有排着长队过来买弹花机的各地官吏商贾,都不用认真计算,便知道如今的数科再也不同往日。

  曲夏州所有弹花机,都出在他们啊。

  不说最先设计出弹花机的蔡夫子,就说帮忙改良的其他夫子们,都得到不菲的报酬。

  原本最为贫穷的数科夫子,如今摇身一变,成为最有钱的夫子?

  虽说夫子们不为这些,但能不受家里供养,得到应有的报酬,没有人还会拒绝吧?

  再说了,以前都讲,他们研究数学没用,就是白费工夫,不如好好钻研仕途经济。

  现在告诉那些人,他们靠着自己的爱好,依旧能赚银钱?

  什么仕途经济,数学也有经济!

  这可让夫子们扬眉吐气。

  而且弹花机到现在,基本已经成型了,剩下的让学生们去弄就行。

  他们可以进行下一个研究了。

  接下来的事情,便是改进织布机。

  要说如今的织布机已经非常好了,松江府一位织布好手造出来的机器非常省力。

  但对于棉花,特别是如今曲夏州的短绒棉来说,有些不适用。

  夫子们现在要针对棉花的特性,造出更适合短绒棉的织布机。

  曲夏州的棉花产量日益增加,这种织布机必然会畅销的。

  谁料这件事刚刚确定,外面就有人得知了。

  弹花机不用说,各家都买得有。

  但适用于棉花的织布机却是个新玩意,而且是个一定能盈利的新玩意。

  别说本地的织户了,隔壁永锦府织户们蜂拥而至。

  “我们永锦府做惯布料生意,以后肯定也做棉布买棉,所以前来预定。”

  “只要效率好,织出来的布料好,有多少我们买多少。”

  “白叠子放在前朝可是贡品,倘若能大量产生,还怕卖不出好价?”

  你们是不是有点太着急了。

  项目刚刚立项,怎么就来预订了?!

  不怕我们做不出来?

  谁料这些织户们道:“最厉害的工匠夫子,跟最厉害的数学夫子,你们要是造不出好的织布机,那才叫奇怪。”

  “是啊,你们还是官学的,能不相信你们吗。”

  即将离开的张巡考他们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其实改进机器的需求一直都在。

  而能改进机器的人才也一直都有。

  只不过两者并无交集,才会让很多事情搁置了。

  现在的数科跟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必然是双赢的局面。

  如果为了所谓的面子,规矩,把这些都压制下去,简直是倒行逆施。

  只要能提高生产力,又有什么不行的呢。

  难道这才是纪楚的真正想法?

  他的一切出发点,都可以用,让大家过上更好的生活来解释。

  无论是数科的人才,还是当地百姓。

  这才是一切的基础。

  张巡考有些迷茫,但随行的几个官员却暗暗记下。

  这种讲究实际的官员,可太少见了。

  曲夏州数科的事情本就引起关注,张巡考极为古板,大家也是知道的。

  不少地方数科,见张巡考都没反对,自然也起了想法。

  要不然去曲夏州州学取取经?

  就算当地官学不在意,但数科训导们肯定在意啊,如果能把数科扶持起来,自然算功绩一件。

  而且他们再不扶持自家的数科,这些夫子都要往曲夏州跑了。

  最先过来取经的,肯定是咸安府府学的数科训导,这位数科训导早就着急了。

  看看人家的数科,再看看自家的,自家这边也要没学生,能不着急吗。

  现在不急,等数科直接被取缔,那自己的官位都没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陇西右道其他四个州府,数科训导全部齐聚曲夏州。

上一篇:八零香江大美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