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而他也不愧于心,一定为平临国,为百姓,尽自己最大的力。
旁边的二王爷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许义有多风光,他就有多落魄。
现在手里没有权力,就没有银子,更没有前途。
连老五能做的事都比他多。
老五跟大哥又不是一个娘生的,还上赶着去帮忙,他才是太子的同胞兄弟!
可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看着许义一路升迁,甚至还入阁了。
倘若,倘若有机会。
自己一定杀了他,方能泄愤!
可惜谁都知道,他一点机会也没有,大哥绝对不允许他随意杀人,更不会允许动这些为国为民的忠臣。
大哥是好,就是太好了。
难道不知道,这天下都是他们家的,何必如此优待臣子,不过是家臣而已。
许大人并不在意二王爷的目光,他平复心情,深吸口气。
别的不说,回京之后,太子专门派御医给他看病,身体都将养起来了。
按照这劲头,他还能再干三十年。
后面的学生裴大人等人,更是激动。
太好了!
老师升迁了!
老师入阁了!
他要感谢纪楚,好好感谢才行。
这主意,也就纪楚能想出来。
既然这样,他必然快些推进火器重启的事,好让纪楚达成心愿。
对了,要不收集京城的书籍给他送过去。
京城的藏书,对他们数科绝对有用。
如此守望相助,才是正理啊!
不少人见此场景,颇有些宽慰。
尤其是心有正气的官员们,仿佛看到以后的方向。
算了,殿下优柔寡断就优柔寡断吧,至少听劝,至少辨得忠奸。
天底下的百姓有福了。
他们平临国,一定会国泰民安,国富民强的。
与此同时的曲夏州。
纪楚已经带着数科几位钻研炼铁的夫子,来到工司下面的冶炼处了。
官府的冶炼处平日只做些最平常的物件,而且里面的铁匠多是兼职。
谁让以前的工司萧条,大家得过且过。
纪楚来到这,便是要改变这里的现状。
想要能承载火药威力的材料,必须从这里开始。
纪楚擦擦冶炼处的灰尘,再看看闲置已久的炉子。
他们要做,就要做最好的!
所以他要开始提要求了!
“缝纫机的轴承极容易损坏,而且使用得频繁,其中铁条会断裂,承受不住太大的压力。”
“所以我想要一种能承受高强度冲击的铁制品,最好可以大批量生产。”
铁制品,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还要有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大批量生产。
要满足这几个条件一起达成。
别问怎么做出来,反正他就是要。
几位炼铁相关的夫子都想抬腿走人了,也就看在纪楚的面子上直接道:“看看你这炉子,根本做不成的。”
“是啊,说要炼铁,哪有那样简单?”
“炉子不够大,设计更是差劲,温度根本达不到。”
“想要好钢材,从第一步就没做对啊!”
“其实还有个问题,那些铁制品本身的硬度没问题,主要是焊接时问题比较严重,要改变焊接方式才行,只是还没找到好办法。”
众人七嘴八舌讲着,已经在说如何搭建最先进的冶炼厂,还指出弹花机上也缺少这样的好铁。
更有人在计算,如何才能达到最高效率,怎么设计才是最合理的。
提高冶炼技术,改进如今的冶炼炉,他们肯定可以的,纪楚对此非常有信心。
毕竟后面还有一整个计算团队,根本不是问题。
现在先提高冶炼跟焊接技术。
等到年后,就能研究烟花了吧?
烟花跟枪炮,他们都能造出来!
第79章
时间进入到九月。
算起来, 纪楚一家来州城也有一年半的时间。
往年这个时候,陶乐薇跟李娘子都会收拾出去年的冬衣,缝补拆洗, 给一家人做衣裳。
但今年少了纪振跟李纹,就少了很多事情一般。
乐薇安慰着李娘子还道:“他们把去年的几身冬衣都带过去了, 应该没那么冷, 还有两件皮衣皮靴,应该没事的。”
李娘子自然知道, 可一想到孩子在那么远的地方,便忍不住落泪。
说到最后, 两人干脆去制糖作坊去忙,也算把这些事给忘了。
走到街上,已经有人穿上薄棉衣。
在曲夏州这,各种棉花制品出的五花八门。
厚的薄的,应有尽有。
听说陇西其他地方,似乎也有种成的, 但平临国棉花产量最高的地方, 还是他们这。
还有一些商贾直奔沾桥县, 那边则是最大的棉被服生产地,订单接的手软。
再加上来来往往运送油菜籽的车队, 让曲夏州州城更加热闹。
两位娘子去了制糖作坊, 里面还有订单在赶制。
现在做糖已经不再集中六七月份, 几乎全年都有单子, 谁让如今的蜂蜜越来越多。
正好碰到安丘来的车队, 几人还打了招呼。
那车队人道:“这段时间怎么没见纪大人啊。”
以前来制糖作坊的时候,偶尔还能碰到,最近一段时间, 根本见到人呀。
乐薇笑着道:“你要是去工业作坊园应该能见到他。”
“或许去工司冶炼处,几乎就在这两边忙。”
因为要改进炼铁的炉子,所以带着人一边设计一边建,这般着急,说是以后能帮振儿。
这事知道的人不多,乐薇更不会说出去,就连李娘子都没多讲。
在曲夏州建钢材厂,如何能帮远在广宁卫的侄儿,乐薇并不知道,难道是做兵器?
可这么远的地方,人家那边也有做兵器的地方吧。
但陶乐薇对相公很有信心,他们只要照做即可,不需要多问的。
话是这么说,她跟李娘子还是要收拾点东西给孩子们寄过去。
听说广宁卫比曲夏州还要冷,必须多送点东西。
至于其他的,就看相公的了。
纪楚这会确实在冶炼处,没穿官服,而是换了窄袖劲装,擦了头上的汗。
为了设计炉子,他们几乎日日跟各种炉子接触,看起来灰头土脸的。
正式接手冶炼处半个月,纪楚基本召集了本地所有铁匠,以及数科懂得冶炼的夫子。
不仅如此,再有数科联盟做后盾,又汇集能找到的所有技术。
有了这些之后,就到他们融会贯通的时候了。
纪楚有思路,其他人有技术有能力,大家埋头在冶炼处做事。
以至于不少人都觉得,怎么突然听不到纪楚的名字了?
自从他第一次到州城,便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尤其是官场上,他的名字说是如雷贯耳也不为过。
曲夏州每次有轰动的大事出现,肯定有他啊。
今年棉花标准出来之后,几乎能满足各类人的需求,所以棉花市场尤为火热。
那永锦府的织造户们日日都在。
这种情况下,还是不见他的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