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但凡被抢过的人家,全都拖家带口前来,他们要看看恶人的下场!
无数泥土石块砸到贼寇的头上,这些奸淫掳掠的贼人,就该是这个下场!
捕快们特别空出一块地,这些石块也不会误伤他们,能让百姓砸个痛快。
不巧的是,大户们站的位置,正好在匪贼不远处,倒是受了不少波及。
还没等行刑,他们便觉得是自己在受罚一般。
若有朝一日被纪楚逮到天大的错处,那他们也会被绑着跪在地上,再被他们看不起的百姓辱骂砸石头。
直到那二十一个匪贼人头落地,已经有人撑不下去,差点跌倒在地。
纪楚明显故意吓唬他们!
可他们看向纪楚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反抗的想法。
活着吧,只要活着就行了。
以后所有人都会收敛,在纪楚手底下老老实实的。
这边砍完头,悬在沾桥县百姓头上的匪贼彻底了结。
一时半会,不会有人敢打沾桥县安丘县的主意。
听说有伙一百多人的匪贼走到半道听了此事,立刻带着人手回去,自是怕了这两地。
百姓们欢欣之时,一辆辆载满炭火物资的车辆进到沾桥县县城。
这些马车牛车直奔衙门而去。
纪楚让李师爷帮忙采买的沾桥县冬日扶济终于到了。
而且他正好有钱支付!
收缴匪贼的金银,正好派上用场!
事情怎么能这样巧啊。
纪楚笑眯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还对安丘县的人道:“辛苦大家了,歇息两日再走。”
安丘县车夫扭头看看,齐声道:“大人!您是不是该回安丘县了啊。”
“是啊,说好上半个月在沾桥,下半月在安丘。可您九月份提前就来了,现在要提前回吧。”
“没错没错,大家都等着您回去呢。”
“正好跟着车队回去吧。”
“还有今年过年,也要在安丘县吧。”
衙门上下清点物资的手都顿住了。
别吧,大家都是兄弟,何必计算那样清楚,这样不好吧。
冬日扶济刚刚送到,还指望纪大人带我们发下去呢。
稍微有些结巴的书吏傅康此时更结巴了,说什么都要把纪大人留下,还没到下半个月啊。
纪楚摸摸鼻子,干脆对安丘县的车夫们道:“要不然你们留下帮帮忙,等事情忙完了,咱们一起回。”
什么忙?
纪楚看着天上的飞雪,开口道:“不仅要送冬日扶济,还有一部分百姓的房屋根本经不住风雪。”
八九月份时就做了统计,这些日子里,不少人家的房子慢慢修好了,至少能抗过冬天。
但还有一部分实在困顿家庭,那房子依旧不能避寒。
“赶在大雪下来之前,把他们安置起来。”
书吏傅康道:“安置在哪里。”
纪楚指了指前任县令修建的百十精舍,之前是享乐贪污所用。
还有被抄家之后空出的房屋:“搬到这里面,一家一间房,这些房子至少不漏风,等到天气暖和了再搬出去。”
岂止不漏风,甚至还有些奢华啊。
若不想搬,可以付房租再住。
不过大家都知道,他们各家田地在村里,等到田地该耕种的时候,自己就会回去。
所以这些房子就是用来让大家避寒的。
对纪大人来说,内外贼人要除,百姓们也要安置。
这个冬日,他不想让任何一个百姓死于饥寒。
满车的物资,以及早就准备好的避寒房屋,就是最好的证明。
安丘县车夫们也是苦过来的,还有一些是安丘县差役,见到此情此景,难免想到他们县之前的模样,直接道:“大人,我们都听您的。”
“您说吧要怎么做,我们都听。”
“还能怎么做,咱们跟着送扶济,顺道把房屋不能避寒的人家接出来啊。”
又一个冬日到来,今年的冬日,不会再有人因寒冷而死。
第34章
安建三十二年, 十月十四。
曲夏州沾桥县县城人来人往,衙门众人脚不沾地。
马上寒冬,要把手头的事情都安排好。
也是看了沾桥县的事情, 那些安丘县过来的车夫差役才知道,纪大人不是不想回, 他根本没空。
首先要做的事, 便是把大户家的隐田分出来。
契凭已经到手,现在要分到佃户手中, 这是个细致活,还要登记在官府田册上, 必须认真。
就这一件事,便关乎大部分百姓生计。
乍闻这个消息,多数佃户先是不信。
他们家农田都卖出去了,怎么还能还回来,甚至只收个登记册子的银钱,那数额最多不超过十文, 如果能找到自家旧日单子, 这银钱甚至直接免了。
要说古代社会, 大部分税收都来自田地,来自农民。
但士农工商里的农, 又分很多种。
条件最好的莫过于地主, 大小地主也有区别, 但他们大多都不用自己耕作, 只靠受地租, 或者雇农干活就好。
再往下就是自耕农,也就是大家最常见的农户,有自己的土地, 自己劳作自己收获。
接着是佃农跟雇农,这两类人都没有自己的土地,也就是俗称的无立锥之地,锥是一种尖头工具,连放锥的地方都没有,可见其窘迫。
这两类人,稍遇天灾人祸,就会流离失所,成为流民,甚至成为氓民,贱民。
之前沾桥县周家六口人。
他们就是从自耕农一步步沦为无地的佃农,再受大户官府盘剥,逃往安丘县。
那时候的他们,其实已经是流民了,遇到天灾变故,田产全无。
倘若不是周韩村收留,大概成为氓民。
而他家双胞胎兄妹俩真的被大户弄走,自然成为贱民,成为最底层。
好在他们知道反抗,举家逃跑,没有让孩子沦为贱籍。
沾桥县这样的人户并不算少。
前几个月统计的时候,就知道本地多数种田的人,都是佃农或者雇农。
差不多占了沾桥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两万六千多人,六千多户,都是没有田地的。
一旦大户们兼并田地,导致普通人一步步滑落,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
周围的匪贼就是最好的例子。
不是匪贼们过多,而是这里的日子,逼着把更多人变为匪贼。
纪楚看到这些数字的时候,才意识到那许知州来得已经有些晚了,朝廷意识到这些事的时候,如今只是做些亡羊补牢的事。
纪楚带着众人,把收缴上来的八万三千亩隐田重新分配。
先从有冤屈,买卖不公的流民开始。
只要有当年的买卖文书,就能重新估价,把那些被巧取豪夺的土地还给各家。
这一项事便极为难做,只能一个个村子去查问情况。
再者是大户家的雇农,最好是种他们原有的土地,情况都更熟悉。
甚至还有一部分自耕农,他们不少田地也是被侵占了,自然要还回去。
等到衙门上下把事情理清楚,拿着新契约让大家签订的时候,无论自耕农还是佃户,都觉得不敢置信。
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都被人抢走的东西,怎么还回来了。
不仅还回来了,甚至好多了些,还有些人拿到自家之前贱卖出的土地,发现上面还种了冬麦。
难道天上真的会掉馅饼?
之前纪大人惩治恶吏,罚没乡绅,加之剿灭匪贼,已经给他们出气了。
现在不仅出气,甚至想办法把他们前些年的损失补回来。
总觉得这事比做梦还要美。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原本不少百姓还寄希望求神拜佛,别看他们这穷,几个庙宇香火却旺。
现在好了,大家都去看自家的田地,谁都没空拜神仙。
因为他们知道,这不是神仙给他们的,是纪大人给的。
这期间大户们老老实实,田地被分割出来也不敢吭声,生怕当了出头鸟,再被盯上了。
没看那乔家元气大伤,就连修缮祠堂都没什么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