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虐文里给人类当崽 第105章

作者:蛋糕会有的 标签: 快穿 成长 穿越重生

  而疫病……

  时有大疫,灾祸横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1)。

  钟鸣鼎食之家鲜有疫情横生,而陷于大疫之中的,总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百姓们。

  一旦疫病出现,朝廷只会有一个处理办法,那就是将疫病祸源范围内数十里村落的人群全部驱赶到一处,然后一场又一场大火在村落间骤起燃烧。

  他们烧毁的是患了疫病无法医治只能等死的患者。

  可更多的,是还好好活着,甚至没有丝毫染病情况出现的活生生的百姓。

  无人听闻大火中百姓们痛苦绝望的嘶吼,也没有人会为疫病范围内惶惶不可终日的百姓们添一副哪怕安神的汤药。

  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可渔山镇以及周遭的百姓们却不用在被疫病波及到的时候惶惶逃离或绝望等死。

  因为娃娃医馆的医者药童,和编外人员都会拿着奇怪的面罩给他们戴上,会教他们将水烧开了再喝,会叮嘱他们勤洗手勤换衣物,会……

  去年的大疫,渔山镇只死了三人。

  那三人也不是染病去世,而是走亲戚滞留在染病的村落,然后被府兵一把火活活烧死。

  那年的疫病,也是娃娃医馆先给开了药方,然后迅速流传出去后,这才在短期内迅速平定。

  按理来说,今年大疫迭起的时候,世人都该第一个想到当初平息疫病的娃娃医馆才对。

  可事实上,从京都到边疆,所有百姓听到疫病率先想到的,是远在京都皇宫之中,被皇帝荣宠不衰的大黎福星:黎锦元。

  去年疫病之时,在疫病逐渐消弭的时候,一则消息便如狂风般迅速席卷了整个黎国山河,所有人都知道:疫病尚未发生时,福星小仙童便做了一个极为可怕的预知噩梦,皇帝深信不疑,于是传令各府衙防患疫病发生,虽然没有防患到位,但更多应该遭受疫病横祸的地区因为小仙童的预知梦而逃过一劫。

  后来皇帝日夜为疫病焦头烂额之时,小仙童又做了个梦,并且在醒来之后欢喜地笑着告诉陛下,他在梦中洒下了仙霖甘露,疫病所生之地,再也不用受此疾苦,此后没过几天,大疫消弭,百姓重归安定。

  皇帝大喜,即日祭天,昭告天下,黎国有福星,天下可太平,从此以后,黎锦元享有亲王待遇,见帝王可不必跪拜,甚至允许他上朝参与国事。

  于是黎锦元福星仙童之名,传遍整个黎国,百姓大肆为他修建碑祠,铸泥塑木雕,日夜供奉叩拜。

  而本该在这场大疫里位居首功,名声鹊起的悬济堂,却因此毫无踪影出现,就连朝廷也只下发了百金作为奖赏。

  渔山镇的百姓们不忿,却无处可为娃娃医馆的小神医叫屈。

  他们觉得朝廷对不起娃娃医馆里为了疫病奔波的小孩子们,所以也更怜惜更愧疚,平日里只要是娃娃医馆里传出来的日常疾病救治方法,他们都会很用心很认真地去学,对于那个所谓的福星仙童,却不屑一顾。

  渔山镇也有碑祠,碑祠里供奉的也是个小娃娃,可这个小娃娃却是他们的小神医,而非什么下凡显圣的福星仙童。

  他们不认,自然不可能香火供奉。

  不仅是渔山镇不认,边疆总是被娃娃医馆送去药物的战场也不认。

  殊不知也因此,远在京都*的黎锦元,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系统发布的“福泽全国”这一特殊任务,只能恨恨地看着到了任务时间后,始终停留在93%的刺眼进度条,心里无声咒骂黎国百姓和垃圾系统千万次。

  所幸,他又等到了疫情相关的特殊任务。

  这一次,黎锦元发誓自己定要百分百完美完成任务,拿到系统的天价任务奖励:彻底夺取主角气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个奖励,本该在去年就得到的,可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岔子,无论他怎么努力都卡在93%的进度条不再动弹,让他不得不催促系统抓紧时间再搞了一次灾祸绵延的大疫出来。

  为了这次的疫病更严重,才好将自己的福星名头彻底坐实,黎锦元选择了这个位面古往今来最严重的一种疫病。

  就是想要死更多的人,用来成全自己的仙名。

  系统当时问过他,万一疫病失控该怎么办。

  黎锦元冷笑回答:“哪怕死的只剩百户又如何?这些不过是纸片人里都不会出现的蝼蚁而已,谁让他们去年不选择供奉信仰我呢?这都是他们自找的!”

  皇权富贵,新时代的灵魂早已迷失其中。

  他也看不到,他那始终冷冰冰毫无人情意味的系统,在他看不到的脑海中,正疯狂吞噬他灵魂之中的气运和生机。

  那不是系统,那只是一只犹如附骨之疽一般藏在他灵魂深处的怪物。

  -

  “星星,我们真的要走吗?”魏锦安坐在凳子上,看着在药柜前握着笔专心写药方的小朋友。

  时隔数年,当初那个都没他腿高的小朋友,如今也已经八岁了。

  五年时光,他却始终没能将小朋友养得白白胖胖,如今看着,仍旧有些羸弱苍白的模样,只是脸颊上多少有了些肉。

  这样回边疆,魏锦安都怕自己爹和越来越怪力的小五会吧自己按在地上锤。

  听到哥哥的询问,星星点了点头,在初春的清寒中轻声道:“春杏跟我们一起走,悬济堂关门,这里的百姓都提前喝过防疫的药,哪怕大疫波及,他们也不会有事,我得走了。”

  星星已经在当初自己选择的这条路上走出了好远好远。

  现在,他该回去找哥哥了。

  毕竟,当初就是因为哥哥要上战场,而战场又缺少医者,医疗条件不达标,所以才会选择学医。

  春杏这三年里学了很多医理,也缝补过无数具动物尸体,就连囚犯尸体她都亲自上手缝过,星星要带着她一起去边疆。

  正如他所说,该走了。

  再不走,恐怕就再也走不掉了。

  魏锦安大概猜到弟弟的紧迫感来自哪里。

  来自从京城快马加鞭,跑死了几匹马才连夜送达的那封家书。

  黎国京郊,疫病源头,内城也有人染疫了。

  星星作为去年大疫中拿出药方的医者,今年那些达官贵族面临生死危机,第一个想到的一定还是星星。

  如果现在不走,那么到时候星星只会被强行带去京都,然后再次沦为某个福星仙童的声名养料。

  一想到去年的荒唐,魏锦安就想要提刀砍了黎锦元的脖子,再把皇位上那头猪拉下来剁成碎肉喂狗!

  可小不忍则乱大谋。

  他更忧心远在京都的祖母三人。

  虽然她们基本闭门不出,但疫病看不见摸不着……

  正想着,站在药柜前的星星已经放下手里的笔,抬手揭起柜台上写满墨字的药方,吹干后折叠好,伸手隔着柜台递给忧虑发呆的哥哥。

  “这是什么?”魏锦安怔愣接过。

  “两份药方。”星星眼眸弯弯地对哥哥说:“一份给姐姐,治先天不足弱症,另一份给祖母和师娘奶奶他们,防疫治疫,一剂生效。”

  魏锦安原本想要打开纸张的手陡然顿住。

  他捏着薄薄一叠被折好的纸,不敢置信地抬眼看向星星。

  然后对上小朋友坦然温柔的笑眼。

  魏锦安:“……”

  已经十九岁的少年握刀挥动百下都仍旧稳当的双手,此刻捧着这薄薄的折纸却不受控地发抖。

第93章

  从星星开始学医到现在,三年里,魏锦安从未提过要让星星为妹妹治病的话。

  魏家因为魏锦宁自小身患弱症,所以延请了无数知名的郎中医者,甚至进宫请了不知道多少次御医。

  因此魏锦安能从他们身上对比出星星在这三年里极为迅速的成长,偶尔听到被治好的患者感激涕零地称呼星星为小神医时,魏锦安也会想:或许有朝一日,凭借星星越来越出色的医术,也能治好妹妹的病,让她从此像个普通女孩子一样正常健康地活着。

  可这些念头也仅仅是在脑海里想想而已,他从未说过。

  反倒是星星偶尔会问他一些关于家里人的事情,他也就会顺口提到妹妹的病。

  魏锦安从未想过,自己的随口一提,星星竟然就会给出一张药方。

  原本就是他们魏家欠了星星的,弄丢了他,让他在乞丐堆里艰难长到三岁,又认错了人,将另一个孩子接回家代替了他的身份,后来不能再把星星认回去好好养大,反而要他承受身份暴露之后的危机……

  魏家欠星星的,或许补偿一辈子都不够。

  现在这份亏欠却像被越滚越大的雪球一般,也越欠越多。

  他刚才接过来的,不仅仅是妹妹活下去的希望,还是无数黎国百姓活下去的希望。

  解除疫病的药方……

  魏锦安甚至不知道弟弟是什么时候背着自己接触到了远在京都的患疫的病人,现在将要离开这里,星星却把这张药方给了自己。

  这意味着,当疫情彻底不受控,朝堂因此陷入混乱危机,皇室被百姓质疑的时候,一旦他拿出这张药方,就能迅速笼络住大半个黎国的百姓的民心。

  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魏锦安是个极为聪明的人,当然知道弟弟此时突然递过来的这张疫病药方是什么意思。

  也正因为清楚,他才会一时间陷入怔愣,大脑都嗡鸣着空白一片。

  听清药方那一瞬间,极致的刺激让他从头到脚都在发麻颤抖。

  星星看哥哥一直傻站在那儿望着自己,听着他心里诸多混乱甚至词不达意的心声,歪歪头,决定暂时不去打扰哥哥,而是继续收拾起自己准备带走的东西。

  -

  天彻底大亮之后,有因为换季感染了风寒的渔山镇百姓来医馆想要拿一贴药回去喝,结果就看到日复一日放下的竹帘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紧闭的门扉,和门上贴着的字。

  短短三年,每天书写药方,星星的手腕早已不像小时候那么虚软无力,他的字也有了自己的风格,看起来就和他的人一样端端正正,一笔一划都透着认真,没有丝毫连笔或墨团脏污。

  这张纸上写得是大白话,就说星星和春杏离开这里去别的地方游医,悬济堂当初就被星星在县衙那边买下了地契,契书在县衙,若有别的医者能力不错,可以自行去县衙领取契书,继续居住在悬济堂行医诊脉。

  娃娃医馆里的小神医走了。

  他们再也不会回来了。

  这个消息如疾风般迅速席卷了整个渔山镇极其周边村镇,百姓们聚集在医馆门前,望着紧闭的门扉,不经意的对视间都能看到彼此眼中的不舍和惶然。

  从此以后,他们失去了那个孩子的庇护。

  而这一切……聪明人都能猜到,是因为京都闹得越来越大的疫病传播。

  去年的时候,他们就因为朝堂对小神医的轻视和占据他功劳的行为而气愤,如今见小神医被逼到竟然只能趁夜离开渔山镇,心底压抑了整整一年的怒火终于彻底被点燃。

  因此,不久之后当一队打着朝廷名头的人马满脸倨傲地来渔山镇要请悬济堂医者去京都的时候,百姓们全都冷眼旁观他们在关门的悬济堂前吃了个闭门羹。

  当这些人错愕之后终于意识到不对,开始慌乱地打探悬济堂医者行踪的时候,整个渔山镇没有任何人愿意对他们说实话,就算隐约猜到星星往哪个方向离开的百姓也只会胡乱指一个完全相反的方向,信誓旦旦说某日某时亲眼看到小神医带着药童朝那个方向走了。

  至于这些人到底能不能找到小神医?

  小神医自己都说去游医了,白纸黑字摆在那儿,谁能保证他不会半途变道去别的地方呢?

上一篇:八零年代西北蔷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