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尊首辅养成记 第16章

作者:史官提笔 标签: 爽文 朝堂之上 正剧 穿越重生

  话音刚落,一只温暖的大手已经覆了她的手背,“集中意力,腰杆挺直,注意我的气息。”

  周世景说完,握住她的手开始运笔,写下“天地玄黄,日月洪荒”,横撇竖捺皆一气呵成。

  杨思焕头一回见他的字,那八字笔酣墨饱,笔笔初写黄庭,画画恰到好处,这样的笔法她从前只在博物馆看过。

  她垂眸,不禁为方才的胡思乱想羞愧,心情也渐渐平复下来,道:“哥,能不能再教我写几遍,我想跟你学。”

  刘氏送老太太出门,去了一时再回来,看到周世景正弯腰握着女儿的手在写字,甚是亲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意。

  ***

  年三十,除夕夜,杨家堂屋里。

  昨夜不知刘氏与周世景说了什么,周世景今天一天都不怎么说话。

  夜里三个人围坐在四方桌前,刘氏给杨思焕和周世景各倒了一杯酒。

  “思焕,快敬你夫郎一杯酒,这些年他不容易。”

  闻言,周世景浓密的睫毛垂了下去,杨思焕起身,一手端一只酒杯,将其中一只塞给周世景。周世景先是一怔,眉头微蹙,犹豫片刻才接过。

  杨思焕抬袖笑道:“哥,我敬你一杯,新的一年我们......”

  话说到一半,杯还没碰,周世景已经仰头将酒喝下,眼睛直直盯着对面墙角。

  杨思焕愣了愣,为了缓解尴尬,杨思焕马上也喝了自己的那杯,笑着说道:“诶,这酒喝着倒暖和,一下子就不冷了,日后夜读可以往水里加两滴。”

  刘氏就笑:“这可是烈酒,也就过年准你喝一杯,日后可碰不得。”说罢又给周世景夹了一块子牛肉,道:“往后世景可要替我管住她。”

  杨思焕听这话里诸多暧昧,不由地低头扒饭去了,却听周世景道:“爹,我敬您一杯。”

  说完起身和刘氏对饮一杯酒,饮罢,道:“十年前我家破人亡,若不是您好心收留,就没有今日的我,我永远感激您和杨家。”

  说完深深鞠躬,杨思焕闻言觉出蹊跷,当下坐好不动。

  刘氏道:“这孩子,怎么突然就说这些话?”

  周世景捏紧杯缘,微微侧身道:“爹,年后我想去府城吴府做两年帮工,姐儿赶考的钱您就不用担心了。”

  刘氏面上的笑容骤然消失,道:“两年?明年你和姐儿就该成亲了,不行,你不能去。再者说那大户人家的钱岂是那样好挣的?”

  “成亲.....爹,我和她不合适,她还小....”

  “你打住。”刘氏面色苍白,突然打断他道,“什么合适不合适?我只想问你一句,当年我是为何收留你的?你又是怎么发的誓?

  屋里一片死寂,风吹空枝呜呜悲号,间或有雪从屋顶滑落在地,发出一声闷响。

  杨思焕低头,指尖深深嵌入掌中,听刘氏抬高嗓音问道:“你说!”

  “爹,您别说了。”杨思焕道。

  周世景始终无话,背身对着父女二人,杨思焕缓缓抬头,看着周世景的背影柔声道:“我知道了,这样也好,我也一直把你当亲哥,我心里你和大哥二哥是一样的。”

  说着,她扯了扯嘴角:“我怎么会和哥成亲呢?所以哥,你还是留在家里照顾爹吧,这样我也能放心一些。”

  语毕,周世景的背影似乎抖了抖,没等刘氏再说什么,杨思焕就进里屋了。

  身后的门被合上,屋里一片漆黑,杨思焕靠着墙,呼吸也重了许多......

  

第29章 小梦一场

  书房的门忽然被推开,寒风狰狞地扑过来,地上火盆里的草木灰被风一吹,焕出赤红的余烬。

  原本温暖的书房骤然冷了起来。

  冷风吹到杨思焕脸上,她缓缓睁开了眼睛。

  身上搭着的棉麻毯子,顺着背脊滑落在地,枕在头下的胳膊此时已然没了知觉。

  风口中,刘氏举了油灯进了书房,豆大的火苗蹿了两蹿险些熄灭。

  “思焕呐,去给祖宗烧点东西。”

  她揉了揉眼睛,想起周世景手把手教她写了半页纸,后来自己又练了一下午的字,累极了便趴在桌案上眯了眯,醒来天都黑了。

  再后来的一切原来是一场梦,梦里的年夜饭吃得她难受至极,她竟会在梦里说那些话,实在令自己都琢磨不透。

  “儿啊,你傻愣着做什么,菜都要凉了。快去把东西烧了。”刘氏柔声催促,“记得多磕两个头,求祖宗保佑你早日高中。”

  “哦。”杨思焕轻拍了额头,提着蜡烛和纸钱出去了。

  路过堂屋,看到四方桌上摆放整齐的碗筷,一桌子菜都是刚做好的,还冒着热气。

  果然是一场梦,这儿有个习俗,除夕年夜饭前都要烧点纸钱祭祖。

  烧完纸,杨思焕对着漫无边际的黑夜磕了个头,而后歪头望向不远处堂屋里坐着的两人,脑中再次浮现方才的梦。

  便是在梦里,她说出那些话也是难受的。

  难道自己真的喜欢上那个人了?

  她思忖片刻,双唇抿成一条直线,提步向堂屋走去。

  刘氏果然给她和周世景各倒了一杯酒,“你们两个喝一杯。”

  因为过年,周世景今天换了件竹叶纹的月白薄绸袄,虽然是旧的,看起来也很有新鲜感,每年过年才见他穿。

  杨思焕有意无意地多看了他几眼。昏黄的烛光下,显得他格外俊朗。

  从一开始她就觉得周世景这样的人,就算穿了粗布大衣站在人群里也是发着光的,眉眼中满含书卷气,他合该是书香门第的翩翩公子。

  她想起刚刚做的梦,扯了扯嘴角道:“爹,我和哥一起敬您吧。”说罢起身和他们二人碰了杯。

  喝到嘴里才晓得,这哪里是酒,不过是糖水而已。

  她幽幽念了声:“原来不是酒。”

  刘氏笑了:“半夜还要去庙里送香,喝醉了可不行,来,吃菜。”

  听他这样说,杨思焕才想起来,以前她小时候在农村的奶奶家过年也有这种习俗:

  除夕夜,半夜爬起来打灯笼去土地庙上香放爆竹,祈祷来年万事顺心。

  不过这边的习俗略微不同,不是去土地庙,而是去镇上的文王庙上香。

  半夜提了灯笼出发,天蒙蒙亮差不多就到了。

  这两年杨思焕开始科考了,刘氏就要她自己过去上香,以祈文章作得顺,早日得功名。

  说来也好笑,庙里的香火那样盛,全镇六年却都不见多出一个举人

  和进士来,可见文章要做得好,还是得自己努力,光靠拜神可不行。

  想到这里,她不由得笑了笑:“路上到处都是灯笼,到时候该很热闹的。”说着,扭头看着周世景眨眨眼睛,“今年哥也去吧。”

  刘氏啧然道:“外面冰天雪地的,你一个人去就好了,折腾他作甚?”

  周世景搁下箸子,道:“左右也无事,我陪她去吧。”

  一家人的话题绕着家长里短打转,刘氏并未提过半嘴元服之事,三人愉快的吃了年夜饭。

  不知不觉夜已深,杨思焕白天睡得很足,晚上守起夜来精神抖擞。

  刘氏早早睡下了,最近的夜里不是蒸就是炸,他是没劲头守夜的。

  周世景捧了本书在读。

  相处久了,杨思焕发现周世景看书很杂,兵书、四书五经、侠客小说...

  他都看,他虽话不多,但有时杨思焕和他讨论书上的东西,他还是很愿意说两句的。

  昨夜一家人熬夜蒸圆子,杨思焕为了给刘氏解乏,就绘声绘色地说了一段故事:

  “说有个官家公子许了一户人家,还没过门呢,对方就悔婚了。

  后来那公子半夜总能闻到狐狸骚,有天夜里被熏醒,醒来到处找,发觉自己的床褥骚味尤甚。

  噫,您猜怎么着,那公子就揭开被窝,看到一只紫眼白狐躺在他床上呢。

  那狐狸也不是寻常狐狸,居然会说话,它一开口就把公子吓晕过去:‘公子,你答应嫁给孤,怎能二嫁她人?’……”

  刘氏打着哈欠,拿火钳去拨锅底的火,眼角困出泪来,打断她:“你胆小,别说得晚上再睡不着。”

  话说到一半很扫兴,却听一旁的周世景道:“你说的可是雨山先生的《孽狐缘》?”

  “是了。”杨思焕闻言有些惊喜,“哥也看过?”

  周世景颔首:“只是那本书只有上册,十多年前雨山先生封笔,大概再不会有下册了。”

  而此时周世景手里捧着的正是《白狐案》,是最近新火的无相书生的小说,说起来还是方仕林买来送杨思焕的。

  杨思焕曾在无聊时将这书看过一遍,见周世景看得认真,她也忍不住立在他身后陪他再看一遍。

  “哥,你说有没有可能这个无相书生就是雨山先生本人?”

  周世景怔了怔,合上手中书本,摇头淡淡道:“不可能。”

  那本《孽狐缘》写于十多年前,只有他知道,那位已经不在了,书的原稿都叫大火烧了,怎会有下册?

  全书有近半的篇幅是在描写官家公子身边的人,就连仆从的细节都比公子本人多。

  前篇不过是些无聊的家长里短,但因其文辞朴实,娓娓道来给人欲罢不能的感觉,才叫人忍不住一直看下去。

  最后结尾断在最精彩的部分,此后十多年再无后篇,不得不叫人扼腕叹息。

  自一年前有人开始叫卖一本叫作《白狐案》的书,不知谁说这个《白狐案》就是《孽狐缘》的下册,靠这个噱头火了一把,现在不少大书局也在卖。

  杨思焕端了把椅子坐在周世景旁边,道:“我不少同窗也在偷偷看这书,她们都认为无相书生就是雨山先生本人。”

  “是仿写的罢了,不消仔细品读,单从二人对那主人公的态度上看,就可见一斑。”

  周世景若有所思地说道,“再者说,《孽狐缘》出来没多久就被礼吏二部封杀,当下《白狐案》虽还流通,大概早晚也会被禁,日后你还是少在人前看,免得招惹是非。”

  说着就把书还给她。“天色不早了,我去拿灯笼。这就准备出门了。”

  杨思焕闻言颇为感慨,原来世景也有如此话多的时候。注意到他说到那本《孽狐缘》时,眸中似有光芒。

  她起身吹灭油灯,周世景已经点好灯笼在门口等她了。

  

第30章 临近乡试

上一篇:在年代文中咸鱼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