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尊首辅养成记 第52章

作者:史官提笔 标签: 爽文 朝堂之上 正剧 穿越重生

  朱承启并没有硬碰硬,更没有花心思斡旋,想她内阁六大阁老,又不是只有首辅才能颁旨。他便绕过三大巨头,直接派人“请”了另一个相对势弱的阁老来颁旨。

  毕竟内阁六位阁老,不是谁都像刘文昌那么硬气,朱承启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悄无声息地办成了这件事。

  旨发下去之后,刘文昌才得到消息,昨日新皇登基,刘文昌脸色就不大好看———新皇刚登基就敢违逆她,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杨思焕回来的路上听说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却没想到新皇雷厉风行,这么快就已经开始选拔了。

  也没想到周世景人在家中坐,消息竟如此灵通,今天就去报了名。更可气的是,他报完名才通知她。

  “哥,你怎么能这样?”杨思焕皱眉,重重叹了口气,坐到周世景对面:“且不说你身份背景的问题,这么大的事,你事先都没和我商量就擅作主张,眼里可还有我这个妻主?”

  她冷冷地看着眼前的人。

  周世景也正望着她,目光如水,烛光下他的脸上还带着淡淡的微笑,修长的手覆在杨思焕的手背上,指节微曲,轻轻握起她的手,他说:“这事是我不对。我在北平的上司如今在太史府任职,她托人捎了口信过来,我是今晨才得知这个消息的,当时你在睡觉。”

  杨思焕抽出手,偏头喝茶,目光窃窃往那边瞟,板着脸说:“总之我不同意你进宫,说什么都没用。”

  她知道,以周世景的文采,别说应付区区的男官考试了,就是参加科举都绰绰有余,但正是因为这样她才担忧。

  她不同意,原因有很多。

  首先,她作为正四品的朝廷命官,自己的夫郎进宫当史官,这实在说不通。

  其次,周世景的身份复杂,他要进宫可能会很危险。

  杨思焕瞄了周世景一眼,他的侧脸坚毅,墨眉很浓郁,嘴唇微抿,泰然自若地坐在那里。杨思焕想见他认真读书的样子,那般俊逸雅致,这样的男人,哪个女子不为之心动?

  一想到日后他天天跟在新皇身后,杨思焕心中五味杂陈。

  “不行,绝对不行。你做什么我都支持,唯有这事免谈。”杨思焕肃容道,“新皇并非表面上那般和善,登基之前几个阁老合起伙来准备给她立威,反被她刹了威风,将来指不定会成什么样子。你在她身边,我如何放心得下?”

  周世景长长的睫毛低垂下去:“好,既然你不愿意,我便不考了。”

  听他这样说,杨思焕才松了一口气,但她继续绷着脸,双手交叉着抱在胸前,一板一眼的说:“你不要觉得我小心眼,我都是为你好。”

  周世景看着这样的杨思焕,阴郁的眉目缓缓舒展开来,他笑了笑,认真地颔首道:“我理解。”

  “那就好。”杨思焕悄悄瞥了他一眼,声音渐渐柔起来,问他:“在外跑了一天,肯定还没吃饭吧?”

  周世景反问她:“你呢?”

  “我?”杨思焕起身,弹了弹身上的尘土,“我刚从太师府回来,吃过了。”

  “太师府?”周世景蹙眉道,正要再细问,杨思焕已经推门出去了。

  她去了一时,端回一碗蛋炒饭,轻放到周世景面前,撑着双肘、手掌交叠在下巴下。

  “我新学了一手,你尝尝。”

  不过是蛋炒饭,杨思焕满怀期待地将它端过来。

  寻常的蛋炒饭是先炒蛋再放米饭,而杨思焕则先将用猪油将米饭炒香,之后再把鸡蛋倒到饭上和匀,这样炒出来的蛋炒饭就是均匀的金黄色。

  看不出整片的鸡蛋,每一颗米饭外面都裹着蛋。

  “这是黄金蛋炒饭。”杨思焕解释道。

  周世景稍稍一愣,杨思焕已经舀了一勺饭,递送到他的嘴边。

  “好吃吗?”

  这种做法是杨思焕无意间发现的,说来也怪,只是把放米和放饭的顺序对调,炒出来的蛋炒饭味道就很不一样。

  周世景扬起嘴角嗯了一声。就听杨思焕道:“那你有空就学起来,以后天天给我做。”

  周世景无奈地笑笑,感情她是这意思。

  气氛稍稍缓和一些,周世景便正襟危坐,问她:“你方才说去太师府?”

  杨思焕点头,抬手将灯芯挑了挑,淡淡地说:“嗯,太师荐我做十一皇女的侍讲学士。”

  周世景想了想,启唇道:“你有什么想法?”

  杨思焕托腮趴在桌子上,扯了扯嘴角:“我答应了,也就意味着,我将要成为杨大人的拥趸者。可我觉得杨大人是斗不过刘大人的,刘大人身后站的是门阀士族,先帝在时都要忌惮三分。”

  说着话,杨思焕仍是趴着,懒洋洋地呷了口茶继续道:“但我想入阁,只能先依仗她们,刘大人、陆大人清贵,眼高于顶,和我不是一路人。”

  此话一出,周世景目光闪烁了一下,看着杨思焕,他低声道:“你变了。”顿了顿又道:“不过这样也好,你想做就做。”

  听他这样说,杨思焕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心情也愉悦了许多,抓起周世景的手,啧然道:“有一事我一直想不透,你满腹经纶无处安放,何不写点东西发出去?”边说边舀周世景吃剩的饭往嘴里塞。

  “你看那无相书生写了《白狐案》火遍大江南北,你也可以写,却为什么总想做史官?”

  周世景瞧着她懒懒散散的样子,肃然抽出手,柔声训她:“思焕,你坐正些。”

  杨思焕在外面总是端着的,也只有在周世景面前才能放松一下,从前他从不会这样说她,也不知道他怎么了。

  杨思焕抬眸看着周世景,乖乖的端坐好,听他说:“我母亲固执,否则也不会出来那些事。”

  当年的事一一浮现在脑海。

  他母亲被关进天牢近一个多月,祖母急火攻心病倒了,家里没有做主的人,人心惶惶。那时候他才十二三岁,什么也做不了。

  一家人被恐惧支配了一个多月,终于在那天早晨,一群官兵带人来抄家,她们不按规程办事,杀了好几个周府的下人,血淌了一地。

  周世景就死死搂着妹妹,蒙住她的眼睛,听妹妹一直哭一直哭:“哥哥,我怕。”

  周世景闭了闭眼睛,然后开口继续道:“我母亲一生清正为民,从没做过对不起百姓和朝廷的事,还要留下奸臣的骂名。”他缓缓摇头,不再说下去了。

  杨思焕坐到周世景身侧搂住他,沉默片刻才道:“所以你想改史正名?”

  这很难,女不言母之过,先帝已故,新皇于理不能平反这事,否则就等于否定先帝先前的判断。

  杨思焕拧眉望着房梁,思忖再三,她道:“你别急,容我想想。”

  

第73章 周世景惯是沉稳冷静的兄长……

  杨思焕思忖再三,她道:“你别急,容我想想。”

  周世景却说:“我是有心为母亲正名,却不急在一时。我将往事说与你,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你我之间,有些事我总要说清始末,免得你多心。”

  杨思焕比周世景小了整整七岁,她虽一直假装无视这个问题,但摆在两个人面前的事实却无法躲避。

  婚后她觉得周世景很多时候还是把她当妹妹看,

  事事大包大揽。

  家中大小事务,他一人承下。小到杨思焕的穿衣风格,大到孩子的抚育、杨思焕在官场中遇到的问题,周世景都要费心。

  杨思焕经常会把自己的事情告诉周世景,好的坏的都说给他,而他却极少提自己的事,杨思焕印象中也就那么几次而已。

  在杨思焕眼里,周世景惯是沉稳冷静的兄长做派。

  长此以往,两个人之间就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距离。这次周世景肯在她面前提周家的往事,杨思焕还是挺欣慰的。

  至少这一刻,她们是平等的,不是兄长和妹妹,而是同甘共苦的夫妻。

  关于周家的事,杨思焕或多或少也知道些。周家家世显赫,族谱可以追溯到三朝之前,是真正的书香门第,可惜到了周世景母亲这一辈,人丁稀少,只有周自横这么一个女丁。

  周自横便是周世景母亲,二甲进士出身,通过馆选入了翰林,后来又做了东宫的侍读,仕途通达,官至礼部尚书。是不折不扣的太女党。

  当年朝中分为三党:东宫党、三皇女党、四皇女党。

  废太女作为当年中宫唯一的嫡女,八岁那年便被册封为褚,自她懂事起,便和几个皇姐明争暗斗,历经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终于将她的两位皇姐压制住了,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一个六皇姐。

  当年的六皇女便是后来的永宣帝。永宣帝为犁朝开国皇帝的第六女,讳朱震。

  朱震出身卑微,是武帝意。乱时与内侍所生。

  不像三皇女、四皇女,朱震幼时受了不少苦,被养在掖庭,因为吃不饱,经常偷宫人的馒头充饥。

  朱震七岁那年生父因病逝世,当时最受宠的侧君长年无所出,有意将她继到自己名下,便将小朱震叫到跟前。

  恰好武帝就在那里,武帝问小朱震的意思,小朱震不说话,目光就直愣愣地盯着案上的绿豆糕,绷着乌黑的眼睛,咽了口口水,肚子咕噜叫。

  武帝恨铁不成钢的笑笑,招手叫她吃。那绿豆糕是御膳房做的,光看着觉得很是香甜。

  朱震的生父是内侍出身,暗结珠胎本就有罪,偷偷生下朱震之后依旧没有名分,伙食也只比普通宫人好一点。

  小朱震狼吞虎咽地左右开弓,腮帮子塞得梆。硬,吃着吃着突然就哭了,眼水顺着皴裂的脸颊滚下去,很是可怜。

  武帝问她为何哭,朱震就哽咽着说:“要是爹能吃到就好了。”泪水淌到嘴里,糕点都咸了,她因此哭得更厉害了。

  武帝沉默不语,一旁的侧君鼻子发酸,当即把小朱震搂到怀里,给她擦眼泪,摸着她的头顶决心将她收下。

  两年之后,那位侧君终于诞下自己的孩子,却因难产去世,是个没福的。

  撒手丢下朱震和刚出生的女儿,从这以后,朱震又一次成为没人照管的野孩子。

  她开蒙迟,八岁才能勉勉强强写出自己的名字。

  那位侧君去世之后,没人再管她,她便更加无心向学,成天和国子监的武生混在一起,上蹿下跳、舞枪弄棒。

  她十四岁时连《诗经》都读不顺溜,先生给众皇女上课,叫她读一篇文章,她遇到不会读的字就跳过去,跳到最后干脆整段整段的略过。

  先生叫她重新读,她就挠头说不认得那些字,一副破罐子破摔的样子。

  先生怒,姊妹笑。在读书的事情上,朱震着实出过不少丑。

  那年太女入主东宫,时年八岁,而她的姐姐们有不少已经成家立业。和她们斗,小太女略显稚嫩,随着她慢慢长大,东宫也越来越坚韧。

  几出势力顶在一起,一触即发,可是没等到爆发,武帝就去世了。

  武帝驾崩的那夜,太女因急症卧床不起,朱震带了亲卫“应诏”入宫面圣。

  谁也没想到,一向与世无争、看起来粗鄙无脑的六皇女会突然插来一脚,也正是这一脚,将那斗得死去活来的三派碾了个粉碎。

  武帝驾崩时身边只有朱震,朱震守了她一夜,逼她写下易褚的遗诏。

  诏书送到内阁,有阁老不服,朱震只是冷笑,先郕王带头提剑斩了其中一位阁老,道:“违先帝遗诏者,杀!”

  那段时间,不知有多少官员下马。

  永宣帝秉着一个原则:不论你原先是谁的党,只要你不和我唱反调,我就先留你一命。

  可偏偏有人作死......

  无情的肃杀之后,再也没人站出来说话。知道翻盘无望,永宣帝登基前,废太女便纵火自焚。

  当然,也有一说,那火本就是永宣帝命人放的。

  而今永宣帝已作古,真相不得就而知了。

  朱震从前说得好听一点,是不显山不露水,实际上就是个无所事事的文盲,这样的人为何突然逼宫夺位,至今也无人知晓。有一说跟废太女正君有关。

上一篇:在年代文中咸鱼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