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第156章

作者:九紫 标签: 爽文 年代文 成长 日常 穿越重生

  江天旺原本在大队部就是抓思想政治这一块的,江建军看着他父亲当大队书记好几年,耳濡目染的也学了一些。

  其实他不知道,后面十年还陆续不断的有知青和黑色五类人插队过来,以为分到他们临河大队的知青就只有罗喻义、叶甜四个,不然依他的意思,肯定不会愿意接收这批过来捣乱的红小兵知青的。

  许明月是知道后面还会有知青陆陆续续的下来,但她对这批知青的排斥并没有那么大,更确切的说,她是知道现阶段大山里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别说大山里了,就是前世他们临河大队,扔在荒山的白骨还少了?

  这些城里的女孩子被插队到大山里,会经历什么,可想而知。

  好点的,自己熬不住农村的苦,正常结婚嫁人,要是遇到心坏的,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她都不敢想,是以她们说要调转到他们临河大队来的时候,许明月是有一个算一个,全都劝江建军和许红桦接收了,哪怕她们当了红小兵,把过去欺负过她们,或者没有欺负过她们的人都拖去批斗了,她对她们依然没有什么太大的恶意。

  当然,前提是别在她的地盘上闹事,别犯到她手里。

  河边风大,湿气又重,哪怕还没到冬天,河风也吹的身体受不住的冷,书记媳妇得了消息也就不在这里多待,把菜篮子往旁边一放,提醒江建军说:“回来的时候别忘了把篮子带回去,趁着天气好我再挑两担松针回来!”

  她家里虽有煤饼,可冬季烤火、引火只靠煤饼可不行,还得要柴火。

  江建军嘱咐她说:“你砍了放那晒着我回去挑!”

  他媳妇随意的摆摆手扭身回家:“晓得了晓得了!”

第215章 东西还回去是不可能还……

  东西还回去是不可能还回去的, 她给出去的消息不要钱?

  赵丽娟得了书记媳妇的消息,知道不能恢复考试名额有些失望,但很快又被书记媳妇的‘后面还会招考老师’的消息给振奋了起来。

  是了, 临河小学建的这么大,光是教室就有二十几个, 只几个老师怎么够?后面学生多了, 肯定是要再招的?自己从这时候就开始不断的看书, 到考试的时候,别人没有准备,只有自己一直有准备, 还能考不过他们?

  只是一个消息就要了自己一罐麦乳精,赵丽娟又有些心疼,眼见着书记媳妇没有还回来的打算, 她也不敢开口讨要,谢过了书记媳妇就回到教室宿舍。

  最近这段时间, 教师宿舍的几个被取消考试资格的人都有些沮丧,也没了之前打架的心气, 做事都蔫搭搭的,也没人说不复习就多干些活,让备考的人多些时间看书的话了。

  毕竟之前说这话时, 是打算活让闫春香干活, 她们专心复习, 现在是她们干, 她们当然不愿意,不光不愿意,她们因为被取消了考试资格,还不能和叶甜她们一样, 可以少干活,早下工,给她们复习备考的时间,她们现在是正常的上工任务,只是现在是农闲季节,农活没有农忙时节那么劳累,可除草、浇水之类的活,还是少不了的。

  甚至为了干扰她们学习,回到宿舍时,还故意弄的大声,说话时也故意提高嗓门,在宿舍内打闹,闹的叶甜、李欣、张菊几人没法好好复习。

  她们自己不复习,看到同样被取消了考试资格的赵丽娟在复习,有时候还会阴阳两句:“你复习了有什么用?又不能考试。”

  还有心里一动的,向赵丽娟打听:“丽娟,你不是也被取消考试了吗?你现在复习了,年底还能给你恢复考试资格不成?”

  这话一问出口,几个被取消考试资格的人,都向她看过来,就连送礼没送出去,这段时间一直消沉的杨红霞都忍不住眼睛一亮,希翼的看向赵丽娟。

  要是赵丽娟能恢复考试资格,没道理同样受罚的她们不能。

  赵丽娟哪里会告诉她们她用一整罐麦乳精才换来的内部消息,故作失意的苦笑说:“哪有什么恢复考试资格?我不过是不甘心,看看书留个念想罢了,不看书我能去干啥呢?砍柴吗?”

  一番话说的几个女生都不说话了。

  倒是闫春香,因为每天上山刮草,刮完草坐在山上的岩石上看书,躲过了她们的干扰。

  闫春香没有笔和本子,做数学题有些不方便,就拿着烧过的树枝,在山上的岩石上写,或是用硬一些的树枝在岩石的青苔上写,不会的就问许凤发。

  许凤发虽没有上过学,初中数学却学的意外的扎实,至少书上的题他都会了,闫春香又并不是笨的姑娘,脑子还算灵光,在许凤发的帮助下,磕磕绊绊的将初一数学给学完了。

  许红桦和江建军看她们从炭山买了煤,就想着依靠煤饼过冬,也不上山刮松针捡柴火,还特意提醒了她们:“你们即使烧煤,也得有个引火的东西先把煤饼烧起来吧?连松针都不刮,我看你们冬天烧什么!”

  松针是冬季最常见,最易获得,又易燃又经烧,还灰少,同时兼顾了好获取,重量轻等各种优点,简直是他们这里冬季烧火必备,缺少不了的柴火。

  这帮姑娘们以为有了煤饼,连干燥不重的松针都不刮,到冬天可怎么办哦~!

  她们也不在意,笑着说:“有的用呢!”

  闫春香不是每天在刮松针吗?还是许记工员亲自挑着送来的呢!

  她们此时都还不知道,她们将要在农村待上十年之久,都以为过个几年就能回到城里,还笑嘻嘻的嘲笑闫春香:“闫春香,许记工员对你这么好,你不是要嫁给他吧?”

  也有不是嘲讽,而是真心震惊的:“你还真想嫁给农村人啊?那以后还回得去吗?不会想一直待在农村当个泥腿子吧?”

  这年头城里户口可值钱了,有城里户口,就可以领供应粮吃,她们就是死在这里,都不会想要嫁给农村人,留在农村的。

  闫春香在此之前还从未想过这个问题,正专心复习准备考试呢,被她们突然这么一问,顿时脸臊的通红:“你们瞎说什么啊?人家许记工员只是看我力气小,顺便给我带下来而已,你们也不想想你们在村里名声多差,我如果不蹭许记工员的竹耙子,哪来竹耙刮松针?”

  人家才不管你是不是没有竹耙刮松针才跟在许凤发后面蹭人家竹耙的呢,似乎开闫春香这样的玩笑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依然拿这件事打趣闫春香,玩笑不断。

  好在闫春香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就上山去了,一直到傍晚才回来,晚上没有灯也就早早睡了。

  她没有多余的钱买吃的,这个季节漫山遍野的野生毛栗子,她刮完松针休息的功夫,也会把书揣进兜里,采些毛栗子藏在岩石洞里。

  许凤发教了她给毛栗子快速脱粒的方法,只需将带壳的毛栗子堆在一起,洒些水在栗子壳上,过些天栗子壳就自然的腐烂脱落,露出里面的栗子米来,毛栗子外面有层皮壳,即使外面的栗子壳都腐烂了,里面的栗子米也不会烂。

  这些栗子壳也是有用的,是冬天放火盆里烤火保温的好材料。

  现在建军书记已经叫木匠在她们打炕柜和盆架、桌椅之类的家具了,等炕柜打好,她们各自有了各自私人的柜子,就能把她摘的毛栗子藏在炕柜里,饿的时候抓一把吃着垫一垫,不会饿的胃疼。

  她们不刮松针,许红桦也不能真的眼看着她们什么都不做,冬天冻死,让最早来临河大队,做事沉稳有章法的罗喻义当了这群知青们的知青长,让他带着知青们准备过冬柴火的事。

  “就你们这大炕,不准备木柴光靠你们准备的那点煤饼能行?啥都不准备到时候冻死你们!别说我没提醒你们,要是没了火,冷都是其次,要是不好好护着腿,等老了才有罪受呢!你们现在不准备柴火,到了下大雪的时候,想准备都来不及了!”

  他们这里可是山区,又是河边,冬季气温比外面要冷三四度都不止,没有足够的柴火冬季湿冷的寒风直往人骨头缝里扎!

  罗喻义就带着知青们开会商量,准备过冬柴火的事,安排男生们上山捡木柴,女生们上山刮松针。

  有个女生不忿叶甜她们可以考老师,她们不行,故意大声的发泄自己心中怒气道:“刮松针刮松针,没有耙子刮个鬼的松针啊!再说了,不是有闫春香在刮松针吗?我看她每天都有刮松针,引火而已,还能用多少松针啊?”

  这话得到了同她一样,失去了考试资格的几个人赞同,反正火炕是连在一起的,她们这边还是炕头,只要他们捡了木柴,怎么都冷不到她们,她们才不刮松针呢,刮了给叶甜她们一起用吗?

  罗喻义神色淡淡地点头说:“你们不刮松针也行,许主任之前说过,这里是教师宿舍,是给临河小学的老师住的,之前大家都有考试机会,都有机会当老师,许主任才让我们都临时住进宿舍的,等年底考试结束,没有考上临河小学老师的人就搬出宿舍吧,省的我们在这为刮不刮松针吵闹。”

  这话一出,几个反对刮松针的女生炸了,拿出她们当红小兵那段时间的气势,拍着桌子就起来说:“凭什么让我们搬出去?”

  罗喻义也不惯着她,冷冷地说:“就凭这里是教师宿舍!”

  他咬重了‘教师’二字。

  之前大家伙还真忘了这事,这时候被罗喻义一提醒,都想了起来。

  是啊,这里是教师宿舍,不是教师的人,是没资格住在教师宿舍的。

  有考试资格的人眼睛都亮了起来,心里已经盘算着,等考试结束之后,让没有考上的人搬出去住到大队部去了。

  他们可不考虑大队部还让不让他们住,他们只想到,要是宿舍里能搬出去一半人,他们宿舍就能宽敞许多,毕竟九个男生同住一个屋子,是真的挤,要是能搬出去个四五个人,宿舍里肯定要舒服许多!

  女生这边、李欣、张菊性格温和些,不然之前打群架,也不会一个想着扶倒下的行李杆,一个忙着扶架着竹竿的竹叉了,她们倒是没有什么让不是老师的人搬出去的想法,倒是叶甜,眼睛亮晶晶的叫好说:“对啊,等她们搬出去,就我们几个住了,到时候就不用这么挤了!”她苦着连说:“我晚上都快贴墙上睡了!”

  她是睡在最里面床尾靠墙的位置,十个女生睡一个炕,还是不同的被窝,那是真的挤啊!

  之前闹着不去刮松针的女生也傻眼了,和另外几个被取消了考试资格的女生面面相觑。

  罗喻义给出的理由确实很强大,这里是教师宿舍,她们几个被取消了考试资格,铁板钉钉当不了老师的人,是没资格住在教师宿舍的,当初许主任确实是说,让她们先临时住在这里。

  哦,对了,许主任好像还说过,现在水泥厂和砖厂的产能不够,双抢期间生产出来的水泥和砖瓦都供给了临河大队建学校了,等临河小学的学校建完了后,水泥厂那边有多余的水泥和砖瓦了,就要重新建个知青点,让不是教师的知青都搬到知青点去。

  她们记得当时是谁,还说了句:“要什么水泥啊?村里土砖多的是,给他们住的屋子还用得着水泥?就用土砖和茅草给他们盖一间就是了,我们自己都还没住上水泥红砖的屋子,反倒是给他们先住上了!”

  只是他们当时聊天都是用土话聊的,她们听的不太懂,就自动忽略了这个信息。

  直到此时被罗喻义提起来,她们才后知后觉的想起来,心里顿时心慌了起来。

  她们不会真的要被赶出去,去睡什么土房子吧?

  想到她们在之前插队的地方睡的那些破破烂烂,风吹茅草飞,老鼠遍地跑的土坯房,她们顿时就不好了。

第216章 “要我们刮松针也行,……

  “要我们刮松针也行, 叶甜、张菊她们也要刮!”

  一句话说的叶甜不乐意了,立刻起身反驳道:“我买了煤了,凭什么还去刮松针?你们没有买煤的才要去刮松针!”

  厨房只有一个, 火炕也是公用一个炕灶,刚搬来时, 他们有钱的就出钱合伙买了煤, 没有出钱买煤的, 自然要自己去山上捡柴、刮松针。

  罗喻义闻言点头赞同,说:“叶甜出钱买了煤,她可以不去山上刮松针, 你不出钱买煤,又不想上山刮松针,那就只能请你搬出去住了。”他目光看向其他出了钱买煤的人, “你们的意见呢?”

  同样花了钱买煤的人自然都赞同罗喻义的意见,叶甜第一个举手赞同, 扬着下巴得意的看着带头说话的女生。

  就连向来不爱出头不多事的闫春香都点头。

  毕竟谁都不想被别人白白占了便宜。

  之前带头不愿意刮松针的女生见一下子十二三个人都举手反对,顿时急了, 咬着唇看向和她一样被取消了考试资格的几个知青。

  这个年代,愿意给家里女孩子读到高中的,都是家里稍微殷实点对女儿也不那么苛待的家庭, 不然她们也没机会读到高中毕业, 而几个读到初中就没再继续读的女生, 要么是家中困难, 无法支持她们再继续读下去,要么是家里可能更看重男孩子,不论是家境困难,还是家里重男轻女, 都导致她们在下乡之后无法再得到家中钱票的支持。

  她们中,甚至还有家里不愿意给她们去街道办办理转调证明,她们下乡的地点还在原来的大队,只是她们不愿意再回原来的大队,一直留在临河大队不愿走,真要是闹急了,临河大队把她们送回去都可以,她们之前闹,也不过是当红小兵的那几个月,发现闹真的有用,来到这里后才发现,不论是临河大队的人,还是插队到临河大队的四个知青,都不惯着她们,她们自然也就闹不起来了。

  其他原本吵的比较凶的几个人,也都低下了头,没再跟着起哄。

  没钱买煤,就只能上山去刮松针了。

  之前带头的女生见大势已去,低着头有些不情愿地说:“要我们刮松针也行,得有竹耙子吧?”

  罗喻义说:“竹耙我们可以自己做,找几个细点的竹子烧弯了就可以,没什么难的。”

  沈志明也举手说:“我都看过了,大队里也不是每户人家都有竹耙的,我看很多人用竹叉就能刮松针,地上厚厚的一片全是松针,没有竹耙用手都行,好刮的很!”

  “松针里有刺怎么办?”松林再密集,松树下面也会有一些荆棘刺藤的,秋冬季节枯死的刺藤会和松针混在一起,若没有竹耙将松针和刺藤分开,用手挡竹耙去收拢松针很容易被刺藤剌到手。

  一个男知青不以为意地说:“有刺就用竹叉把刺藤挑出去呗!”

  被带头的女生瞪了一眼,没好气地说:“说的好听,你用手耙松针试试!”

  男生不服气地说:“那你们跟我们换,我们去刮松针,你们去捡柴!”

  女生又不说话了,松针又轻又密集,刮起来轻松不费力,更重要的是,挑下来不重,木柴不光需要在上山捡,一担木柴的分量可不轻,她们哪里挑的动?

  几个女生虽然不太乐意,但还是点头答应,男生那边,没有出钱买煤的,也要去山上捡柴火。

  说是捡,是因为他们没有柴刀和镰刀,无法砍草、砍柴,只能捡山上掉落的枯树枝,这样的枯树枝、枯树皮多的是,尤其是几年前连着旱了三年,山上还有很多树都还枯着没有回春呢,这样枯死的树木,主干虽然弄不断,上面的枝干只要用力向下拽,很容易将树杈都拽下来。

  但这也是很费劲的,操作不好就会被拽下来的树干给砸到。

  蒲河口那边,一百个民兵和一百个预备役民兵训练好了后,许明月就给水埠公社许金虎那里又送了五十个民兵过去,大多选的是过去周县长送来的老民兵,以家在大河对岸的本地人居多,这批人送走后,新添加的民兵一部分是在本地没有根基的当年逃荒来留下的人,一部分是从和平大队、建设大队及少量大山里走出来挑堤坝干活的人。

  属于许金虎和周县长的人又被清理走了一批之后,蒲河口基本上已经完全在许明月的掌握之中。

  蒲河口的情况安定下来,许明月也不用每天都守在蒲河口了,又恢复了之前那样,和孟福生一起在蒲河口和临河大队两点一线,早出晚归的日子。

  此时她最关心的,就是水电站的建设和临河小学的建成了,等临河小学建好后,就可以正式把阿锦送到学校里上学,水电站要是通了电,学校有电,家里有灯,阿锦写作业光线明亮,对眼睛也好些。

  只是小学都还没建好,许明月就又开始琢磨临河初中的事了。

  阿锦都九周岁了,小学课程基本都学完了,她在临河小学最多待一两年就要毕业上初中,现在外面那么乱,她也不放心让阿锦一个人出去上学,最好能在临河大队再建一个初中。

上一篇:黑月光她满口谎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