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第252章

作者:九紫 标签: 爽文 年代文 成长 日常 穿越重生

  若是普通人,上了清漆的家具通风三个月差不多也够了,可二宝还不到两个月,许明月着实不放心让这么小的婴儿在新房子新家具里住着,又去看了看其它成品家具相中了一款没上清漆的,让她照着前面那张清漆雕花木床,再打一份一样的,不要清漆的。

  许明月考虑到之后肯定要把二宝带在身边的,便让木匠又在床栏一周打上木制的围栏,防止等二宝能翻会爬的时候,从床上掉下来。

  这床起码有一米多高,这要掉下来,摔到地上,头都要磕个包,阿锦小时候就没少从床上滚下来,只是那时候生活在城里,床沿只有这里高架床的一半高,饶是如此,半夜小姑娘翻到地上来,也是疼的狠了,哭的厉害!

  许金虎还想让许明月晚上住在水埠公社,感受一下他督建的干部宿舍,可许明月实在是怵新装修好的房子里清漆的味道,笑着回绝了。

  已经出来浪了一天是许明月,还真有些担心孟福生能不能搞定这个还不到两个月大的二宝。

  许金虎却误会了,以为她是放心不下孟福生,有些不乐意地嘟囔:“那小孟什么都好,就是太粘人了,我滴个老天爷,我就没见过比他还粘人的男的!”他指责许明月:“也是你惯得他!”

  他话是这样说,却没有阻止许明月回家,而是说:“再过段时间天就冷了,你这么两头跑也不是个事,总归现在农闲了,该做的事情都做的差不多,你和小孟要么就搬到公社里来,要么就等到明年开春再搬过来,省的两头跑,河上的风也不晓得有多大,你要是吹了风,冻的病了,有你好受!”

  这也是许金虎的实话,许明月才刚生产完没多久,在许金虎看来,就是还要照顾的残障人士,最不能经受风雨,偏偏秋冬季节的河风是最寒冷刺骨的,哪里是现在的许明月能经受的住的!

  许明月想到床上涂的清漆,还有房屋中橱柜上的清漆,便拜托许金虎道:“二叔,那你记得每天给我拿宿舍通通风,不然清漆味道太重,二宝还小,闻不得清漆味道,等床架到了后也是一样,先通风一阵子,我年后再过来住。”

  许金虎不耐烦的挥手:“就你麻烦!”

  她突然想到一件事:“今年茶厂收益怎么样?”

  许金虎又是挥了下手:“嗐,别提了,卖不上价格,供销社里卖的最便宜的就是我们茶山上的茶叶,都是散装称的!”

  现在人,吃饱饭都勉强够呛,谁还要余钱去买茶叶?

  好的茶叶,有些工资高的领导、技工还会买一些回去喝一点,这种越是便宜,越是给低层老百姓喝的茶叶,越是难卖,他们有钱都先紧着解决生活中的温饱问题了,而喝茶,实际上属于一种休闲中的奢侈行为。

  许明月嘱咐道:“距离明年开春的茶博会的事也没几个月了,茶叶包装盒还要抓紧时间生产,还有邻市陶瓷厂那边,也要多定做些装茶叶的瓷罐,还有茶具……”

  许金虎不耐烦道:“哎呀,晓得了!晓得了!”

  他之所以不耐烦,是因为他和江天旺一样,不认可许明月卖茶的模式。

  这个时代国内的茶叶,几乎全部都是大包装,例如前面提过的用铁皮盒子,装满满一铁皮盒子的茶叶,直接贩卖。

  即使有小一点的包装,那至少也是半斤装的,用一个绿色的铁皮盒子装着,大小约有这个时代吃饭的大搪瓷缸那么大。

  不论是三五斤装的大铁皮盒子,还是半斤、一斤装的小铁皮盒子,在茶叶喝完后,装些家里的红薯糖稀米糖,糕点什么的,都是十分适宜的好物件,还能防虫防老鼠,再不济,回头称些散装的茶叶放进去,家里来客人了,冒充是自带铁皮盒子的好茶,面子上也过得去。

  许明月那搞得什么小包装,简直是在挖社会主义墙角,搞‘虚无主义’道路,走浮夸之风,要不是许明月说,这批小罐茶的销售对象是国外的那些洋鬼子,他许金虎第一个就不同意她搞这种形式主义的包装!

  这在现在的大环境下,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在此时的很多人看来,赚不赚钱,不重要,能紧跟上头的步伐是很重要的。

  想到那巴掌大的瓷杯内,就放着一小撮茶叶,一壶茶就泡完了,许金虎就忍不住吸牙,那么点大的罐子,用完后能干个啥?喝水他都嫌小,都不够塞牙缝的!

  许明月也只是笑笑,说:“试试吧,咱们这么大的一座茶山,没道理在江……”‘地主’二字她没有说出口,许金虎却明白,“……手里,就能日进斗金,到了咱们手里,就成了卖不出去的滞销品,总要试试才知道。”

  许金虎无语地说:“你也真是胆子大,你悠着点搞,别把自己搭进去了,我都救不了你!”

  许明月想了想,还是带着魏兆丰给她的东西,去帮他发了一份电报,简单含蓄的说了一下他现在的情况。

  傍晚许明月回了荒山,轻松了一天的她,终于愿意把小二宝抱过来逗一逗,不用自己带,只需下班回家陪孩子玩乐一下,那养孩子的乐趣还是很充足的。

  小二宝有奶粉,也不需要一定要喝她奶水,只是这是个高需求宝宝,一定要有人带着,有人在身边陪着,不然就会一直哼哼唧唧,要是再没人理她,就要放开嗓子大哭了。

  她的哭声也很奇特,是突然张开嗓子,非常大声的‘嗷~’一声,后面声音就逐渐由最高转低,就像在试探别人一样。

  阿锦就对小二宝很感兴趣,和孟福生两人看的是不亦乐乎。

  十月过去,农忙差不多就结束了,之后就只剩下秋红薯等着收,然后就是年底的分猪肉和分鱼了,今年因为有水稻养鱼这事,家家户户已经不光是不缺鱼了,往年只有双抢和偶尔家里蒸一条咸鱼,到如今,几乎天天都有鱼吃,有些人家都敢和建设大队、石涧大队的人吹牛,牛气哄哄的说一句:“我吃鱼都吃腻了!天天吃鱼!鱼有什么好吃的!”

  然后惹来建设大队和石涧大队一阵羡慕的目光,可把他们得意坏了!

  尤其是过年那段时间,嫁过来的姑娘们回娘家,几乎都提着四五斤、七八斤重的中等渔获,那是相当长脸,更惹得别的大队的越发的想将女儿嫁到临河大队去,那长的普通点的,连相亲都落不上,临河大队的小伙子们,这个年过的,简直要挑花眼。

  就在整个临河大队都喜气洋洋,周边大队都羡慕的眼睛都红了,和平大队、建设大队悔的肠子都青了的时候,蒲河口又有了一件好事。

  经过长达两年的实验和研究,蒲河口终于在新年到来之前,蒲河口那边攻关30万千瓦发电设备的研发的项目终于得到了突破,沼气发电也终于投入使用。

  在黑暗了长达数年之久后,蒲河口终于也像临河大队一样,在蒲河口监狱除却犯人居住的牢房之外的各个房间内,终于亮起了点点灯光。

  蒲河口自主研发出了这个时期最为先进的330千伏输变电工程,并开始计划,从蒲河口,联通和平大队、建设大队,到临河大队,这一整个的变电输出工程。

  隔壁石涧大队的丁书记听说了隔壁临河大队带着建设大队、和平大队、连着蒲河口,将要全部通上电,他也立刻意识到,这是加强自己权利和人望的大好时机,在整个年前,几乎是天天带着野味往临河大队跑。

  先是带着两只野鸡去同是大队书记的江建军家,可变电输出工程是许明月一手支持,才有了如今大河以南中,所有隶属于水埠公社旗下的大队都进入了变电输出工程,他能做得了什么主?他对电工这一块,根本就什么都不懂。

  丁书记又带着野兔去许红桦家。

  许明月过去就是石涧大队的媳妇儿,若不是王根生那家不干人事的畜牲,逼的人家母女没了活路,跳河自尽,许书记就是他们石涧大队的财神啊!现在临河大队拥有的七八千亩良田,三个大养鱼场,养鸡场、养鸭场、养鹅场,水电站、茶厂,就全是他们石涧大队的啊!

  每每想到此,丁书记就觉得王根生那一家人真是害人!也越发觉得没脸见许明月。

  毕竟许明月当初在石涧大队当媳妇被欺负被欺压时,他也没帮过什么忙,哪里还好意思找许明月?

  可这事,作为临河大队生产大队长的许红桦,他也不懂啊。

  他就小时候跟着父亲、爷爷,识得了一些字,会写会算而已,所有一切管理临河大队生产工作的经验,都是跟着他爷爷和许金虎学的,哪里懂什么变电输出工程。

  “你们石涧大队想通电,直接找许书记就是了,她是公社书记,我还能大的过公社书记不成?”许红桦失笑。

  丁书记没办法,一把年纪了,头发都白了大半了,大过年的,还带上了山林里猎的一只十分漂亮的小兔崽子,来到了许明月家。

  丁书记也不愧是做了多年大队书记的人,他知道以许明月的身份,他送到江建军家的野鸡也好,送到许红桦家的野兔也好,在许书记家都不算什么。

  毕竟临河大队的富裕人尽皆知,临河大队的养鸭场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开始固定的给供销社提供咸鸭蛋和鸭子,蒲河口的养猪场饲养猪的数量也终于突破千头,养鹅场和养鸡场虽还在刚开始阶段,但相信要不了几年,也会正式步入正轨。

  同样是大河以南,临河大队因为有这些挣钱的厂子在,他们大队的工分兑换钱的数目,都比同样为大河以南的其它大队,要多上三倍不止。

  他能做的,也就只有讨好她的大女儿,和刚出生没多久的小女儿。

  巴掌大的小兔崽子说是送礼,完全够不上,说是没送礼,偏偏他还带了这么个玩意儿过来。

  收到丁书记拜年礼物的许明月简直哭笑不得。

  不得不说,丁书记很会送礼。

  要是真送兔子、送其它山上的动物肉,她还真不会收,可当他从口袋里随手掏出一只雪白的小兔子,递给阿锦。

  丁书记发现许明月想要拒绝,就像随手给家里晚辈一个微不足道的玩具一样,说:“山上捡的,又没有肉,就给阿锦玩了。”他顿了顿,问阿锦:“是叫阿锦吧?”

  巴掌大的小白兔把阿锦稀罕的不行,可妈妈没发话,阿锦也不敢去接,只眼神期待的看向许明月。

  许明月心知肚明,便问丁书记什么事,丁书记这才说了来意。

  许明月心中早有将整个大河以南全部纳入到通电计划当中,自然不会拒绝,丁书记还以为他是送礼送成功了,高兴的不行,结果晚上回来,就看到他十二岁的侄孙子丁国强,抱着一只小兔子回来了,定睛一看,可不就是他送到许书记家的那只么?

  蒲河口的通电,使得整个蒲河口都处于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中,已经不常来的许明月,难得的每天都来蒲河口,给攻关30万千瓦发电设备的研发的专家们送年货。

  一筐咸鸭蛋、一条条鲜鱼、鸡、鸭,这些他们在城市里都少见的东西,被她一船拉到了蒲河口的养猪场,足以让陈卫民教授他们过一个丰厚的肥年。

  腊月二十那天,蒲河口那边,自刘主任过来批斗之后,已经在蒲河口干了半年农活的魏兆丰,终于收到了家人发回的电报,家中老人病危的通知,需要魏兆丰回京探亲一趟。

  许明月直接将电报给了魏兆丰,也没有卡着不让他回去,而是顺利的打了证明,放他回去。

  他虽然被关在蒲河口干农活,挑堤坝,但他的实际粮食关系还在临河大队,他的身份依然是上山下乡,插队到临河大队的知青。

  魏兆丰的离开是悄然的,没有在蒲河口和临河大队掀起任何波澜,甚至临河大队的知青和队员们,都不知道曾经除了孟技术员外,长的最俊的小伙子,已经离开了蒲河口,家家户户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和能过个肥年、好年的兴奋当中。

  阮芷兮倒是想去蒲河口看她,可见过她同学执掌的劳改队,本能的害怕那里,又因为对魏兆丰心怀愧疚,不敢相见。

  一直纠结到年前,阮芷兮没去,叶冰澜去了。

  叶冰澜先是去了许明月家里,给她递交过来一份清晰详尽的计划书。

  很明显,对于临河大队的茶叶销售问题,她是做了详细的调查的,计划书中的细节做的比她爹妈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穿越过来带的商场,是高级商场,里面的东西全都是属于奢侈品,茶叶也是,里面很多包装的无比精美的茶叶茶具。

  在叶冰澜的计划书中,在茶博会中展销的不光只有茶叶,还有茶具,还有极具观赏性的功夫茶等,甚至她还提出引进一些这个时期先进的炒茶设备和真空包装机器。

  真空包装的原理实际上非常简单,这样的机器和包装材料这个时代已经具备,只是需要一些人脉和途径运到国内而已。

  关键是,她的商场空间里,就有类似的收缩包装机、外抽是包装机、保鲜膜包装机等,甚至超市的茶叶区,还有现成的炒茶机,连各种相关的配件都有,绝对属于这个时代的领先技术。

  此外,各种已经成熟的茶叶外包装,也有很多。

  若是现在的木匠、陶瓷厂,无法根据设计图,生产出他们想要的茶叶罐造型,还可以直接出具模型,让陶瓷厂和木工照着样子定做。

  她已经来到这里快满两年,这两年她都还没见到她的父母,她也担心父母在蒲河口的情况,在观察了近一年临河大队和许明月之后,一直秉持低调做人的她,这次终于主动找上了许明月。

  许明月不知道她和叶守成之间的关系,在看到叶冰澜递交上来的计划书后,颇为意外的挑了下眉:“你的意思是,这上面所有列出的计划和设备,你去跑?”

  她不知道叶冰澜的家世,只以为她家在城里相当有人脉,倒也没觉得奇怪。

  下乡的知青中,能人和家世地位极高的人,多的是!

  叶冰澜有些忐忑,深怕许明月打破砂锅问到底,问她走什么途径帮她把这些设备运过来。

  没想到许明月只是点点头,说:“行。”她看着叶冰澜,“看情形你是不太想当老师,有别的追求?”

  若是想安安分分的当个老师,就不会在年底快过年的前几天,给她交来这么一份计划书了。

  这份计划书的提交时间很有意思,若是她看不上,按照当地的风俗,看在马上要过年的份上,也不会拿她怎么样,同时,年后就是新的一年茶叶采摘的时候,她想要做成计划书上的事情,现在就要立刻准备起来了,不论是茶叶包装,还是真空设备机械这些,甚至后续的一切对外贸易,她全都写的很具有操作性。

  许明月对人才向来是求才若渴,这么个偏僻的穷地方,若不是遇到城里知青们上山下乡的政策,可能一辈子都碰不上城里来的人才们,况且他们在乡下也没几年好待了,自然是要人尽其用,只要你敢秀出才能,许明月就敢用他们,提拔他们。

  当然,叶冰澜想要就这样拿到正式干部的身份,是不可能的,她是先作为许明月的秘书,茶厂对外经营处干事的身份,进入了茶厂工作。

  茶厂里人不多,除了茶厂负责人夏云芝,茶厂总技术工江芸香外,还有两个炒茶的技术工,剩下的,就都是吴城那边刘主任和周县长安排下来的人。

  刘主任的人安排到茶厂,一是为了夺权,二是为了争夺茶厂的利益。

  而周县长安排下来的人,主要是为了看住这些人,让他们不要在茶厂内搅风搅雨,耽误茶厂日常运作。

  原本刘主任安排来的人是想要好好大展身手一番的,结果满怀期待的来,跟着茶厂的人往国营茶厂那边走了一圈,他们临河大队的茶叶,居然是连品牌名字都没有,正式包装都没有一个的,市面上价值最低的散茶,他们出去都不好意思说,他们是临河茶厂的人。

  将茶厂的事情跟刘主任一汇报之后,刘主任皱着眉头虽觉得茶厂的利益应该不止这些,可他是擅长搞权力斗争的人,并不擅长经营,他手下的一群红小兵们搞破坏,各个都是一把好手,搞建设,没有一个成的。

  见茶厂利益微薄,后面他们除了每次查账的时候都跟着来茶厂,平常基本不到茶厂来了。

  尤其是天气逐渐寒凉了之后,就更不愿三天两头的来河面上喝西北寒风了。

  临河大队的气温比吴城要低好几度,河面上更是寒风刺骨,他们日常都不太愿意来临河大队,更别说冬季了。

  刘主任的人不来,周县长的人也都省了事,他们也不来了。

  现在日常经营临河茶厂的人,依然是夏云芝和江芸香,现在多了个对外经营贸易处小干事,叶冰澜!

第351章 至于开春采茶季招的采……

  至于开春采茶季招的采茶人, 那都是只有茶叶季才招的临时工,算不得茶厂的正式工人,所要支付的薪资倒也不多。

上一篇:黑月光她满口谎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