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的六零年代 第253章

作者:九紫 标签: 爽文 年代文 成长 日常 穿越重生

  叶冰澜当上许明月的助理兼秘书后, 提出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来年开春之前, 把茶叶真空包装厂先建起来。

  既然叶冰澜说真空包装厂中的设备她能想办法弄到, 许明月便没有操心这件事, 只以为她有渠道。

  不过叶冰澜却和她提了另外一件事:“许书记,咱们大队目前已经建成的厂子有养鸡场、养鹅场、养鸭厂、米糠分离厂,除去用电大户临河小学外, 今年咱们村新增的通电用户家庭有二十六户,而据我计算,咱们大队的水电站使用的发电机是750千瓦的水轮机和两台256千万的发电机联合发电, 年底这段时间,因为村里用电量加大, 米糠分离厂每天七至八个小时工作,光是年底这段时间, 咱们大队的停电次数,就已经高达十六次之多。”

  原本还在看今年整个水埠公社收成和各个大队上交的公粮数量数据的许明月放下了手中文件,抬头看向了叶冰澜。

  叶冰澜有些忐忑, 可表面上还是装作平静又自信地说:“虽然每次停电, 都及时的派人去修好了电, 但如此频繁的停电, 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不用她继续说下去,许明月也懂了,可叶冰澜怕许明月这个自学成才,连小学都没有读完的书记不懂, 依然硬着头皮说:“这说明,咱们大队的水电站,目前的瓦力,只能勉强供应临河大队和三个养殖场的用电,加上米糠分离厂,就有些勉强了,如果再加上茶厂和真空包装厂的话,恐怕会支撑不住这么多厂子的电力运行!”

  今年的临河大队采用了稻田养鱼的种植方式,这种种植方式,不光给临河大队多增加了八十万斤渔获,也使得临河大队的稻谷产量,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百分之十。

  别看百分之十不多,若是原先每亩水田的稻谷产量是四百斤,近八千亩良田,所增加的粮食产量就有三十多万斤。

  除去交上去的公粮,今年临河大队几乎是家家户户大丰收,不光是稻米和渔获家家户户分了个盆满钵满,他们的工分价值也是周围所有大队,乃至整个水埠公社下面的所有大队中,都首屈一指。

  粮食的丰收,也让原本早晚都喝粥的人家,终于敢一日两顿的吃大米饭了,这就导致,年底这段时间,糠米分离厂的机器,几乎是日夜不停的在工作。

  糠米分离厂的机器用的电多了,自然会导致临河大队的停电。

  以至于这段时间,总是三天两头的停电,一停电,整个临河大队的人就全都往大队部连着荒山到临河小学的这条路上跑,为的就是看看大河对面的炭山灯还亮着不。

  要是大河对岸的炭山灯还亮着,那就不是总电路出了问题,那要维修的就是他们临河大队的水电站设备,要是总电路出了问题,那只修他们临河大队的水电站发电设备也是没用的。

  每次只要一看到大河对岸的炭山灯火璀璨,临河大队的年轻人们就会争相奔走,大声呼号:“炭山没停电,是我们临河大队停电了,大家伙儿等一等,估计电工已经去水电站去修了!”

  这要是炭山也停电了,那没有个一两天,电是不会来那么快的。

  年底因为停电停的多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是糠米分离厂,每日不停的运转机器,给源源不断来糠米分离厂除糠导致的,还以为是大队部新增了二十多户人家用电导致的,毕竟之前一整年,村子都很少停电,怎么年底这段时间老是停电,就一到停电的时候,就有人骂那新增的二十多户人家:“当初大队部那么劝你们通电,你们不通,现在好了,看到别人家里有电灯,眼红了,通上电了,连带着我们都整日停电!”

  就连后面这些停电的人家,都以为是他们的原因,被骂的在家里都不敢出来,生怕大队部的干部们迁怒到他们。

  许明月和叶冰澜接触还不多,对叶冰澜还不太了解,见她一副自信满满,专业秘书的模样,不由问:“你的想法是?”

  “书记,我听说蒲河口已经研发出了330千瓦的发电机了?”叶冰澜语气十分柔和,生怕自己语气太过激动,让许书记觉得她是在质问她。

  许明月点头,“是这样。”

  叶冰澜怕自己的语气像是质问,夹着嗓子,声音越发的轻柔地建议道:“不知道这个330千瓦的发电机是否能量产?如果能量产,或者有多余产量的话,可否在临河大队的水电站增添最新的330千瓦的发电机?若开春后茶厂要新增炒茶机器和真空包装机,一年之中,茶叶的生产和包装都会集中在春天这几个月,到时候必然会大量的集中用电,若不趁着现在春季还未来临,尽快解决临河大队的电力不足的问题,那么到了开春之后,茶叶生长季节,恐怕又会耽误一年。”

  茶叶厂去年已经耽误一年的事,通过一年观察与打听的叶冰澜早已经知晓,她大致已经了解到许书记是个做实事,讲究效率的人,故而拿恐会耽误茶厂生产与前景说事。

  许明月点头表示认同,不过她还是说:“目前为止,炒茶机和真空包装机还八字没有一撇,你确定能在茶叶生长之前,及时把这些设备采购回来?”

  叶冰澜用力点头:“我确定!”不过,她还是补充了一句:“即使我现在无法采购到炒茶机和真空包装机这些设备,临河大队未来建厂子也只是时间问题,电力不足的问题始终是要解决的,早解决比晚解决好,有备无患!”

  许明月笑了一下,看着叶冰澜浑身都是干劲的脸,夸赞道:“好,这件事我会去沟通的。”

  见叶冰澜站在她面前,还没出去,不由又看向她:“还有事?”

  叶冰澜这才小声且不好意思的说出自己的目的:“书记,我能作为您助理和秘书的身份,跟着您一起出去办事吗?以后的事情总不能您全部亲力亲为,总有用到我的时候,趁着现在不忙,我跟在您身后多露露脸,我想着今后也能多为您分忧。”

  尤其现在是冬天,河面上寒风刺骨,想要从临河大队骑车去水埠公社,或者去蒲河口,或者别的地方,地上雪有一尺厚,也是不容易。

  许书记一个刚生产完几个月的还在哺乳期的人,寒冬出去确实不方便,但如果让她去,她一个年轻人,自然是不怕苦不怕累,愿意为许书记分忧。

  这些话她没有说出来,但相信许书记能明白她想为许书记分忧的心。

  她睁大了双眼,一脸真诚的看着许明月。

  许明月也确实不知道她还有别的小心思,只以为这个年代的年轻人都是这样,心怀壮志,满腔热诚,便点头说:“行,你想跟着就跟着吧,记得多穿点衣服。”

  若说山边上的气温比外面要低三四度的话,那河面上比山边上还要再冷上几分,且是那种如钢针往你骨头缝里钻的湿冷。

  叶冰澜心中一喜,忙敬了个礼,大声说:“是!谢谢书记的关心,我一定会好好做事,绝不辜负书记的期望!”

  说着特别兴奋的跑出去了,一直走到没人的地方,才兴奋的握拳做了个胜利的动作。

  来这里两年了,她终于有机会正大光明的进入蒲河口劳改农场,看看她爸爸妈妈了,也不知道她爸爸妈妈如何了。

  在她的幻想中,她过去养尊处优的爸妈,经过两年的劳动改造生活,现在应该是满头蓬乱的头发,因为劳累而佝偻的身体,因为寒冷而冻的耳朵和手脚都开裂,是极需要她这个女儿去拯救的。

  她这样想,她的父母叶守成、苏婉英又何尝不这样想?

  他们的女儿过去哪里会种田、割稻插秧?一整个双抢下来,他们两个从小到大吃过最大的苦也只是喝咖啡的两个人,累的连腰都快不是自己的了,整个人晒的都跟黑煤球一样,整个冬天,都躺在床上,不想干任何事情。

  可不干还不行。

  他和妻子至少还因为许明月交给他们的任务,除了双抢那两个月是和老天爷抢时间,必须把地里稻子全部抢收回来,再紧跟着补种上秋种以外,其它时间,别人还要去挑堤坝,他们夫妻俩,一个设计画画,许明月交给她的设计图纸,跟木匠沟通每个细节,一个跟着许凤翔跑邻市的陶瓷厂,去定做陶瓷茶叶罐子和茶具。

  相比较蒲河口双抢完还要接着挑堤坝的犯人们,他们夫妻俩的日子也不知道好过了多少。

  可下雪天,他们躺在温热的火炕上时,就会忍不住去想他们的女儿。

  他们如今在蒲河口待的时间长了,和本地人接触多了,自然也就了解了,本地常用的床是高家床,一般人家是没有火炕的,也不种棉花,市面上更是买不到棉花被的。

  在知道这个消息后,他们的脑海里,全是只带了一点行李的女儿,冬季整个人瑟瑟发抖的躲在满是稻草的床上的凄凉场景,还有自己原本白皙漂亮的女儿,在经历过两个双抢的农活后,晒的和本地姑娘们一样黑的模样。

  他们都怕自己见到女儿都认不出她了。

  越是想,夫妻两个就越是心酸,恨不能抱在一起痛哭一顿。

  和他们一起下放来的老头儿老太太们,人人都在为许书记做贡献,只有他们二人,像个废物似的,在蒲河口连农活都干不好,现在终于有了机会,让他们二人也能一展他们所长,只想好好把事情给许书记做好,在许书记面前露脸,然后把他们的女儿推荐给许书记。

  他们之所以一直没有跟许书记提起他们的女儿,就是他们的身份太过敏感,怕在事情未成的时候提,不仅帮不到女儿,反而因为他们‘走姿派’的身份,连累女儿。

  当知青再累,也比不得在蒲河口当犯人吧?尤其蒲河口全是都是年轻力壮的男人,那些犯人就更不用说了,里面一小半都是以各种‘流氓罪’被抓进来的,他们的女儿如花似玉,他们都不敢想象,他们要是连累的女儿也被抓到劳改农场来,女儿会有什么样的遭遇。

  哪怕蒲河口农场分为男子监狱和女子监狱,两个监狱就连进出口都是分开的,可他们日常干活,还是在一处啊!

  以这个农场犯人中,最多就是‘流氓罪’的犯人群体,就算最终把可能欺负他女儿的犯人打死了,最后又能如何呢?

  所以哪怕再担心他们的女儿,他们目前都不敢与任何人透露他们的女儿信息的一分一毫。

  1970年的春节在二月六日,而每年茶叶采摘的时间在三月下旬开始,也就是说,最迟到三月中,临河大队就必须把临河水电站电力不足的问题解决掉,同时也要保证在三月中之前,将茶厂的炒茶机和真空包装机运送到临河大队来。

  所以临河大队的时间非常紧迫。

  对外界的工人农民来说,一直秉持着‘除夕不停战,初一接着干’这份原则,已经连着四年的除夕和春节不曾放过假了,可对洋溢着丰收喜悦,和吃上了菜籽油和基本实现了鱼自由的临河大队来说,除夕和年初一一直是放假的。

  可对临河大队的干部们来说,除夕夜,他们刚吃完了丰盛的年夜饭,就又被喊到大队部里开会了。

  许明月相召,哪怕他们不愿意也不敢不来,毕竟许明月当书记这一年对临河大队的变化,那是肉眼可见,光是水稻的产量就比往年增长三十多万斤,稻田里的养的鱼就有八十多万斤,直接解决了临河大队的干饭自由和吃鱼自由,还让临河大队的工分价值增加了。

  看一下建设大队和和平大队就知道,他们如今的日子有多好过,这个有干饭有油有鱼的好日子是谁带给他们的,他们心底一清二楚,哪怕除夕夜难得的放松了,准备在家守着老婆孩子守岁呢,也全都冒着雪赶到了大队部,听许明月安排新的一年的工作。

  本来临河大队除夕、初一不工作才是这个时代的另类,不放假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

  倒不是许明月这么不人道,非要除夕夜还不让人安生,把众人喊出来开会,实在是时间太紧了,马上就是二月七日,到三月中不过短短三十来天的距离,还要再建一个真空包装厂,时间非常赶,多耽误一日,就可能多耽误一日茶厂明年的工作和收益。

  施、胡、万三个村子的村长和他们想要培养的下一任小队长听到许明月的话,人都麻了。

  咋临河大队又又又要建厂了?

  “不是,去年不是才建了两个厂吗?咱临河大队现在都有五个厂了,咋还要建厂?那什么真……什么的长……”

  “真空包装厂!”许明月道。

  “对,这什么真空包装厂,到底是做什么的?这什么真空包装厂,我咋听都没听过?”施家村的村长都四十多岁快五十岁的人了,在这个时代已经步入老年了。

  胡家村村长现在就是许明月的铁杆支持者,听他这么说,立刻反驳他讨好许明月说:“你都老的要进棺材了,没听过不是很正常吗?就咱们大队那糠米分离厂,以前你听过?”他不屑的看了眼施老头,然后谄媚的对许明月笑着拍马屁道:“许书记怎么说,咱们就跟着怎么说,只要许书记一句话,我老胡头一个支持!要是许家村没地方安置新的厂,把这什么真空包装厂放在我们胡家村也行,我们胡家村上面地头大!”他脸上笑出满脸褶子,对许明月谄媚道:“许书记,你放心,厂子建在我们村,我保证把厂子管的妥妥的,让您放一百个心!”

  话音刚落,就被施家村的村长一巴掌拍到了脑后,被胡家村村长灵活的战术后仰躲开了,并气不过地对许明月指着施家村村长告状说:“许书记,您看看他,一大把年纪了,思想不进步不说,会议上还动手,这种人就是严厉的批评!”

  施、胡、万三个村子过去为了对抗许家村和江家村这两个大村落,一向是同气连枝,同进同出,结果许书记才说了个又建新厂,想来在三个村子中打头阵的施家村村长就被背刺一道,气的脸红脖子粗的起身想打胡家村村长。

  胡家村村长是一边躲一边告状,仿佛用自己的识大体来衬托施家村村长有多么的不堪。

  不怪他这么绿茶又心机,实在是这几年,许家村和江家村的厂子就建的不断,什么好事都落在这两个村子的头上了。

  什么水电站,什么临河小学,什么养鸡场、养鸭场、养鹅场、还有米糠分离厂、茶厂,今天厂子建在许家村,下一个厂子就建在江家村,他们三个村子连说话的余地都没有,看的那叫一个眼红。

  虽然都隶属于同一个大队,招工的时候对三个村子的招工要求也是一样的。

  可他们去别人村子的厂子招工,和别人去他们村子的厂子上班,那一样吗?

  没看到现下的几个厂子里招的大部分都是许家村和江家村人?他们三个村子在临河大队就跟隐形了一样!

  现在江家村和许家村都这么多厂子了,就算轮也得轮到他们三个村子了吧?

  这不,胡家村村长在意识到这个问题后,第一个就想把三个村子中最为活跃,也是最大竞争对手的施家村干掉!

  许明月真是哭笑不得。

  许红桦看他们闹的不像话,沉着脸呵斥他们道:“行了!都一把年纪的人了,还胡闹!”

  火炉山过去是江家村江地主家的产业,位置也在江家村直接的上面,茶厂自然也落在了江家村。

  现在许明月又要建厂,从小就看着许金虎什么好东西都往自家扒拉的许红桦,立刻就血脉觉醒,开始为许家村争取,对许明月说:“你要建的那什么真空包装厂,你说要在哪儿建,建在哪儿?你说一声,我给你办,大过年的你还把我们召集在一起,是不是时间非常紧急?”

  他现在还不知道这真空包装厂是做什么的。

  许明月大致说了一下真空包装的重要性,并说道:“不光是茶叶可以真空包装,以后我们大队养的鸡鸭鹅、咸鸭蛋、松花蛋,都可以用真空包装的方式将它们销售的更远,甚至卖到省城或外地!”

  江建军也不懂,但不妨碍他说好听的话,道:“你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

  “就是!许书记,你说要我们做什么?”

  许明月召集他们来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尽快召集各村的壮劳力,建真空包装厂。

  “怕一个月的时间不足,我们大队最好再向大山里招一批人出来,辅助建厂。”

  之后就是激烈讨论和争取这个没听过的真空包装厂的位置问题,由于真空包装厂的主要包装对象是茶叶,茶厂现在就建在江家村的山脚下,最终还是决定将真空包装厂也建在了江家村,和茶厂相邻。

  几个村子的村长、小队长们眼珠子都瞪红了,眼红的瞪着江家村的人。

  江建军万万没想到,自茶厂之后,这个什么包装厂也花落他们江家村,一时间喜的见牙不见眼。

  之后就是解决水电站电力不足的问题。

  许明月几乎是没有多停留的,大年初一就带着叶冰澜去了蒲河口。

  这还是叶冰澜第一次来蒲河口。

  许明月主要是带她来蒲河口认人,许凤翔、许凤潮、赵红莲几个常回临河大队的人她都认识了,但周宗宝等几个常驻蒲河口的人,她还不认识,许明月将她介绍给了周宗宝,并说明了她是茶厂对外贸易处的干事,今后可能会代表她来蒲河口处理一些事情。

  许明月带她来蒲河口,却还没有对她信任到,让她接触发电机研发那边的事,更不会让她知道下放到蒲河口的那些专家们如今的情况。

  只是因为叶冰澜是茶厂对外贸易处的干事,叶冰澜提交给许明月的计划书中,就包含了对于茶叶包装后的销售等一系列问题,许明月难免把叶守成夫妇一起叫了过来,让二人和叶冰澜一起对接完成茶叶的外包装工作,毕竟茶叶生产完后,需要真空包装,真空包装袋中需要放入多少克的茶叶,才能刚好被苏婉英设计的茶杯和小包装外面的青瓷包装罐装入,是需要仔细衡量和商讨的。

  叶守成夫妇经过在蒲河口两年的劳作,哪怕今年他们已经帮许明月处理一些茶厂包装盒设计上的事情,可才经历过今年双抢的两人,依然黑成了黑炭,外表看和本地的普通农夫农妇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若是叶冰澜知道叶守成两人的身份,和在为许明月做事,她也不怕,毕竟光是看外表,外人也很难看出她在蒲河口劳改农场有多优待他们。

  可他们在见到她身后站着的叶冰澜瞬间眼神的变化,还是让许明月敏锐的捕捉到了。

  许明月先是看了两眼叶守成和苏婉英,又转身看了眼叶冰澜。

  就这么平平淡淡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却让叶守成夫妻俩和叶冰澜三个人都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上一篇:黑月光她满口谎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