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紫
族老磕了磕烟灰锅,抽了一口旱烟,说:“这些话你关上门,在家里说说,在我面前说说也就罢了,在外面就不要说了。”
大房的小队长梗着脖子色厉内荏道:“我怕他?”
“你自然是不怕她?可现在三房势大,眼看着三房的崛起是不可避免了,凤台如今也才三十三岁,金虎四十一岁才当的公社主任,如今也不过四十有五,就升到吴城去了,大兰子今年也不过三十岁,又有能力,未来还有的升呢,不管是大兰子还是金虎,他们要是往上升,能不提拔他们兄弟?”
小队长梗着脖子不服气的喊道:“那按辈分,许金虎那老小子还喊我一声哥哥呢!大兰子见到我也得喊叔叔!”
“那她叔叔多了去了,整个村子都是她的叔叔,你算老几?”
把小队长又是气的脸红脖子粗,说不出话来。
“得了,别在这骂骂咧咧了,还是趁着凤台升任大队长,想着怎么把他空出来的小队长位置吃下来吧,你们这一辈是没希望了,看看下一辈中有没有好苗子,好好培养一下,以后要是金虎和大兰子还往上升,肯定还是在族中找人培养,未来是看下一辈的,你现在争也是白争,你能争的过谁?”
小队长气闷的坐在长凳上,胳膊架在桌子上喘着粗气,却一点办法都没有,但他也明白,现在生这个气没用,瓮声瓮气地说:“爱红爱军两个现在心底就只有书记,哪里还把我放在心里?让他去学校读书,出来当小队长,他一听茶厂搞来什么炒茶机、真空包装机,现在一门心思的都在茶厂里待着,想让他进大队部?别想了!两个小的都恨不能把书记供起来!”
许爱红和许爱军是他仅有的两个孙子,尤其是大孙子许爱红,十分聪明机灵,他对这个大孙子更是寄予了厚望,大队里刚说要开电工维修班,他就立刻把自己的两个孙子送去了,想着以后在大队里干电工维修的工作,不也是大队里头一份?总比天天在地里头累死累活的强。
他的想法也没错,许爱红确实聪明,在电工维修班成绩在男孩中可以说是一骑绝尘,学的是最好的一个,之所以说是男孩子中,原因是班上还有两个女孩子成绩和他不相上下,一个也是他们许家村二房的,名为许金凤,一个是隔壁江家村大队会计的女儿江映荷,通过这两个姑娘的名字就知道,这两个姑娘在家都是极为受宠的,本身也十分聪慧。
至于大房的其他人,小队长没有一个看得上的,通通不如他大孙子许爱红。
一说到他大孙子,他就忍不住红光满面了,忍不住吹嘘起来说:“说到我家爱红,不是我吹,放眼整个大队,都没有一个比的过我家爱红聪明的,那么复杂的机器,别人都还没搞懂,他看一眼就懂了,翻过年才刚十五岁,就成了包装厂的正式工!”
他眉宇间的得意让他眉飞色舞,神采飞扬。
听的族老一阵无语的同时,也忍不住点头说:“你家爱红是不差,好好培养,过两年看能不能送到书记身边培养,那个女知青都能被她带在身边培养,没道理一个族的侄子她不培养。”
这话说的小队长又高兴起来。
在他看来,他大孙子亏就亏在年纪太小,还没从学校毕业,要是年纪再大点,哪里有那些知青们的事?
临河大队的任命暂时就这么定了下来,哪怕很多人不服气也没有办法,他们能有的靠山,无非就是许明月和许金虎两个人,许明月是许凤台亲妹妹,许金虎也和许凤台是一房的,没有许金虎点头同意,也轮不到许凤台上位。
江家村那边就更没话说,大队支书还是姓江的呢,一个村子根本不可能又出大队支书,又出大队长。
倒是许红桦,从一个大队长的身份,突然升到隔壁五公山公社当革委会书记,革委会书记做什么,他哪里知道?
他从小跟着爷爷、父亲学的,就是怎么当一个村长,怎么带着村子种地、抢水、带着族人们吃饱肚子,这几年跟着许明月身后,又开始学习怎么当好一个大队长,带着整个临河大队的人发家致富。
这突然把他提拔到公社革委会主任的位置上,哪怕五公山公社是个小社,过去还是水埠区下面的一个小乡,在行政属性上,那也是二十级干部了呀。
他自己不懂,就去找他姐夫陈正毛。
陈正毛喝着小酒,给许红桦说他的当官经验:“嗐,这有什么不会的?我就听老丈人的,老丈人让我干啥我干啥,你不会有什么要紧?你就听许书记的,许书记说啥就是啥呗!”
他就是一个替他老丈人去占位置的,他懂个啥革委会不革委会的?
他姐姐许红菱也在一旁出主意道:“你不懂就去问问书记呗,阿爹都让正毛听她的。”
许红桦心想,也对。
只是他和陈正毛不同,陈正毛从小没有接收过这方面的教育,在炭山时也不过是一个小厂的工人,一个月拿二十几块钱的工资,干的也是辛苦活。
许红桦作为家中长孙,那是被他爷爷亲自教导,他性格虽温和,却并不是毫无主见之人,让他坐在一个位置上啥也不干,像提线木偶一样,等着别人吩咐一声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他这里肯定是行不通的。
为此,他必须要和许明月通个气,两个人之间要达成一定的默契才行。
五公山公社距离水埠公社不算近,也不算远,他有自行车,骑个自行车一个小时就到了水埠公社。
对于许红桦的问题,许明月用手指敲了敲桌子,笑道:“你就做你擅长的事情就行了,过去在临河大队怎么做的,现在到五公山公社还是一样的做法,要是革委会的事情你不熟悉,也不要紧,还记得几年前到我们大队捣乱的那批知青吧?那个带头的晁立伟,现在在养鸡场、养鹅场当会计,你可以重新在学校里,或是知青中挑个数学好的人上来当会计,调晁立伟给你当秘书,他别的事不擅长,当红小兵的事应该很擅长,你把这事交给他,大方向你自己把握。”
许红桦想想自己在临河大队做的事情,主要就两件事:第一,带领整个临河大队的人开荒种茶;第二、主持春耕事宜,带领整个临河大队的人搞稻田养鱼。
这样一想,他就又心里有数了。
“晁立伟这小子不会乱搞吧?”作为土生土长且受他爷爷、父亲影响较大的人,他本能的不相信外地人,想扶持本村的自己人。
“下面的人都是你的人,你怕啥?”许明月皱眉道:“你别把他当革委会红小兵用,你就把他当公安用!”
五公山公社太小了,没有公安局,公安局在水埠公社。
“你就给他安排两个任务,第一,批斗!还是跟前面几年一样,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不论是偷盗还是流氓罪、还是寻衅滋事罪。”
由于方言的原因,许红桦一下子没听到‘寻衅滋事’四个字是啥意思,“啥?你说啥罪?”
“寻!衅!滋!事!”许明月一个字一个字的重复,见他还是不知道这四个字怎么写的模样,对许红桦这个小学都没有上过,只在江地主家私塾里念过两年的文盲也是没办法,简略地说:“简单的说,就是打击五公山公社,大山里,一切违法犯罪,包括但不限于聚众斗殴、强制猥亵、就是不经过妇女意愿调戏猥亵妇女、知青等所有女性,侮辱妇女、偷盗等一系列不法行为!宣传文教,禁止杀婴!”
说到禁止杀婴,许红桦明显愣了一下。
许明月没说禁止溺杀女婴,而是说禁止杀婴,实际上杀的一直都是女婴。
许明月叹了口气说:“你想想,现在大山里基本都是男娃,不养女婴,以后大山里娶媳妇就更难,这就导致什么事情发生你知道吗?”
“拐卖妇女!”不等许红桦说话,许明月就说出了答案,“从主席喊出‘妇女能顶半边天’的那天开始,未来女性的地位必然会进一步得到提高,拐卖妇女本来就是犯罪,你也不想未来我们的家乡在外面人眼里就是野蛮的、落后的、拐子之乡吧?”
一句话让许红桦正色起来。
这个性格和善温厚的青年,对家乡的荣誉感极重,在他心里,他家乡的一切都是最好的,也是最无法容忍给他的家乡抹黑,给家乡拖后腿、制造违法犯罪事情发生的人。
“想要彻底改变拐卖妇女的事情发生,最根本的办法,就是禁止溺杀女婴,杀婴如杀人,一旦有人举报,犯罪事实成立!”许明月杏眼半眯,目露凶光:“批斗、坐牢、挑石头三件套!”
第357章 许红桦虽性格温和,但……
许红桦虽性格温和, 但毕竟也是跟着他爷爷,他爹,从乱世中一直走到现在的人, 对于这些杀伐之事,他是从小看到大, 并不觉得这是多么难以接受的事情, 甚至视为平常。
“那第二件事呢?”许红桦问。
“第二件事, 就是维持五公山公社日常治安,维护五公山公社是正常秩序,只有五公山公社平稳, 你才能在前面将精力全都放到搞生产搞发展上!”
刚升为五公山公社革委会主任的许红桦,现在没别的想法,就只想把在本地大名鼎鼎的五公山开发出来, 全部种上茶叶。
还有五公山下面和竹子河相邻,过去是荒地, 后来经过许明月提议,挖沟渠, 将荒地引渠灌水,成为良田的那一万多亩地,现在才四月底, 临河大队的稻田养鱼已经搞的差不多, 稻田养鱼和种茶树不同, 没有太多的时间限制, 给五公山公社搞稻田养鱼还来得及。
得到许明月的明确指示,许红桦就摩拳擦掌的过去准备干了!
水埠公社这边,许明月都来不及布置她在水埠公社的干部宿舍,就有一件事, 急需她去办。
今年四月底到五月初的广交会。
原本这事她是要自己带队去的,但许金虎的突然调任,完全打乱了她的计划,让她无法再离开水埠公社,这件事就只能交给叶冰澜负责,由叶冰澜从临河大队中挑选一些人,带着临河大队今年新出的明前茶,先去省城的国营贸易公司,打通省城国营贸易公司这边的关系,再通过国营贸易公司,去广交会推销他们临河大队生产的‘五公茶’。
是的,临河大队茶山生产的茶叶,不叫临河茶,而是叫五公茶。
实在是本地最出名的,就是五公山,五公山也是当地的标志性山脉,宣传起来也会好宣传一些。
加上许红桦任五公山公社的革委会书记后,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整个五公山公社的上下成员,稻田养鱼,开荒种茶,未来三到五年内,可以预见,整个五公山上,都会种满茶树。
到时候茶山就不只是临河大队那小小的一座,茶山的主体也从临河大队转向五公山那边。
他们经过商量后,干脆就以‘五公茶’命名,关键是编故事也好编一点。
清明节一过,明前茶刚收割完成,已经全部包装好的叶冰澜,就带着一批样品,和几位民兵、数位男女知青、江芸香、许爱红、许金凤、江映荷等本地人,一行十几个人,浩浩荡荡的赶往了省城。
民兵负责保护他们的安全,数位男女知青中,楚秀秀、张树鸣也都在列,江芸香作为茶厂的炒茶技术员骨干,到时候人工炒茶的展示部分,还得她来,还有炒茶机和真空包装机的使用,也得有会电工和机器使用、维修的人来向外宾们展示临河大队科技炒茶的这一面。
同时,新一代的许爱红、许金凤、江映荷等本地人也要培养起来了。
没人比许明月和叶冰澜她们更清楚,他们这些知青和技术人员们,没有几年就要离开,未来还是需要大河以南的本地人自己立起来,能够辅助他们成长的时间并不太多了。
他们这次的任务十分的艰巨,首先,如何说服省城国营贸易公司那边使用他们小包装茶叶和过度注重包装的茶叶去广交会,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毕竟临河大队包装的茶叶,实在是太不符合这个时代的价值观。
这一年的时间,楚秀秀就跟做梦似的,觉得哪哪儿都不对。
先是偏僻、闭塞、封建、落后、愚昧的临河大队,突然多了个临河小学,她们这些知青们都能考临河小学的老师。
这事本就够梦幻的了,还不等适应下乡的美好田园生活,魏兆丰忽然的被抓去批斗了。
然后就是魏兆丰被抓去劳改农场做劳改去了。
那魏兆丰和阮芷兮的感情还发展不发展了?
这些就算了,后面什么养鸡场、养鸭场、养鹅场,一个接一个的开,还有茶厂和真空包装厂的建立,全都打的她措手不及,如在梦中。
就在她还沉浸在空间种植中,兢兢业业,累死累活,不可自拔时,新考到临河小学当老师的女知青叶冰澜,突然就成了公社书记的秘书,成了茶厂对外贸易处的干事,然后说要参加什么广交会,把她也选进了去省城的队伍里。
一直坐上了去省城的大卡车车斗内,她都恍恍惚惚,感觉自己下了个假的乡。
说好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呢?说好的累死累活还遭受本地人的欺压和侮辱呢?
她看着第一次进城,满脸兴奋与期待,满脸青涩的许爱红、许金凤、江映荷三人,实在难以把‘封建、愚昧、麻木’这些词,套在这三个眼睛发亮,满是对进城充满向往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年轻人身上。
来到水埠公社,许明月算是明白了自春耕开始后,许金虎为啥三天两头的叫人来喊她去水埠公社坐镇的想法了。
实在是太忙了,忙的分身乏术!
刚把叶冰澜一群人送走,家里的事情就全部交给了孟福生,她就带着人先到下面的大队里巡视去了。
现在已经是四月底,春耕基本已经到了尾声。
也多亏了有许金虎在水埠公社打下的基础,虽还是有不少干部不服气上面的直属领导是个女人,但也都知道她是个能人,除了少数还板着脸,既渴望和临河大队、蒲河口一样,成为水埠公社的粮仓,发家致富,又因为她女人的身份,对她不屑一顾,搞的十分别扭。
大多数人还是对许明月十分客气的。
许明月全都一视同仁,就事论事,不因别人对她态度客气,在工作上就放松,也不因别人对她态度不客气,就刁难别人。
她在下面巡视的时候,主要还是看,除了稻田养鱼外,还能让下面的这些大队做些什么,来增加下面这些大队的收入。
由于都是靠着竹子河,水埠公社下面的生产大队,大多都是水系比较发达。
前世许明月家就承包过竹子河养过鱼虾,也养过珍珠。
竹子河作为本地沟通数个市的第一大淡水河,里面的河鲜在省内是远近闻名。
许明月思考着,能不能在本地先把饲养珍珠和养蟹先搞起来,毕竟养鱼这事,各个大队已经搞起了稻田养鱼工作,而竹子湖属于公家的,现在可没有什么私有制的说法,只是让社员们搞公家养鱼养珍珠有些困难。
且养珍珠还有个技术难得问题。
和后世的人工养殖珍珠,每颗珍珠基本能保持颗粒大、形状圆不同,这个时代,包括一直到许明月小时候,她对家里饲养出来的珍珠印象都是不规则的,哪怕是少数的椭圆形珍珠,都已经是上佳的品相,能卖的出价格的。
至于人工育珠的技术,她家承包竹子河养鱼虾和珍珠的时候她还小,对于自家珍珠厂的印象只停留在一大盆一大盆不规则的珍珠,亲戚朋友们来她家挑珍珠回去戴着玩儿。
还是后世在网络上了解到人工培育珍珠,知道培育珍珠,先要优化蚌种。
这一点从她家里的一些养珠书籍上,她看到过一点,就是引入三角帆蚌,往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内植入细胞小片,降低吐核率,提升珍珠品质。
她在网上看到过这一技术的实操,也是个非常精细的活,这个过程要是技术不过关,就很容易导致珠蚌死去或是人工育珠不成功。
是有技术壁垒的,这个技术壁垒许明月自己并不懂。
养蟹……她头疼,这也不行。
在这个时代,螃蟹并没有形成商品市场化,在肚子都还吃不饱的时代,人们首要的需求是吃饱,是对油类脂肪的渴望,而螃蟹显然不属于这一需求,哪怕有少数爱吃蟹的人,在这个社会的大环境下,这个爱好也只能作为人们私下相互赠予或者自己吃的‘不值钱’的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