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紫
大队书记笑着说:“这事不是小事,还得我们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才能把事情办妥,你觉得呢?”
再怎么说,公社书记都是公社一把手,要是公社书记和公社主任都能支持这事,当然再好不过,许大队长虽不甘心让大队书记分薄了他的功劳去,却也只是沉着脸哼了一声,没再说什么,而是对许明月说:“你把你今天说的,画的,都整理一下,明天跟我一起去公社。”
看明白这一切的许明月但笑不语,微笑点头。
因为事情紧急,第二天,许大队长就带着早起的许明月,和大队书记两人就一起坐船去了水埠公社。
小阿锦也被许明月送到了许老太太那里。
刚嫁过来的赵红莲其实还有些拘谨,处于对陌生环境的适应之中,可小阿锦是个超级自来熟的社牛,这段时间许明月怕她自己的离婚身份,导致小阿锦被村里小孩欺负,她都将小阿锦拘在荒山,不然她接触村里小朋友,或是带她去山上挖野菜,采蕨菜头,她自己人小腿短,撒不了欢,见着年轻漂亮的大舅妈,那简直乖到不行,嘴巴甜到不行,又自来熟到不行,把赵红莲逗的笑的不停,在孩子面前,她整个人都放松了。
此时,许明月也跟着许大队长和大队书记来到了水埠公社。
这还是她穿到这个年代以来,第一次来水埠镇。
和几十年后的水埠镇完全不同的是,过去水埠镇是一大片水泥建造的码头,每天无数船只来往穿梭,或停靠在这里,光是靠着这些往来的船只,水埠镇就非常的繁华。
别看水埠公社和周边的其它公社一样,好像只是个小小的公社,但它之前的行政等级,完全不是周边的乡镇所能比拟的,它原来是个区,是水路两通的交通要道,镇子历史悠久,非常繁荣。
别的不说,只一点,炭山就隶属于水埠公社。
光一个炭山每年能制造的效益就不说了,炭山下面还有附带的水泥厂,砖窑厂,连带着炭山下面的村子,都有了等闲一些公社的规模和繁华。
在没有计划经济之前,水埠区就是十里八乡物流和集市的中心。
可这个时候的水埠镇,就像是一只舞动的狮子,突然趴下了打盹沉睡了,码头边依然有来往船只,却没有许明月记忆中繁荣的景象,周围的房子也都是普通的灰砖和土砖房屋,最繁华的区域,大概就是围绕供销社所形成的那一块了。
这一块别说是现在了,即使是几十年后,这里的铺面全都是整个水埠镇最繁华的地带。
他们很快就到了水埠公社办公楼,一座两层高的外墙糊着崭新水泥的院子。
作为同时拥有水泥和砖窑厂的公社,首先修建的就是公社办公楼。
一到公社办公大楼,许大队长就带着许明月和大队书记分开了。
大队书记不用说,肯定是找公社书记了,许大队长也带着许明月找主任去了,他得赶紧去汇报工作,生怕比大队书记慢了。
办公室主任看他过来,还带了个面容清秀的年轻女人,眉头就是一皱,心想我还没搞个秘书,你老许还搞个秘书带上了,眼神就不由的沉了下来,问他:“这个时候不在大队部带着大家春耕,过来干嘛?”
许大队长也不跟主任磨叽,直接说:“这不是开春就一直不下雨嘛,我就急村里灌溉的问题。”他半转身看了眼许明月说:“这是我们村的记工员,也是我们这一房的侄女,记工员考试满分考上的,这不,她看我为灌溉和旱情着急,给我汇报了一个扩大种植农田,解决灌水问题的方案给我,我就赶紧过来跟你汇报了。”
公社主任一听是他同一房的侄女,眉头就松了,知道许大队长不是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就来找他的不着调的人,就问:“具体说说。”
许大队长怕自己说不清,就让许明月把图纸和她写的方案拿出来给公社主任看。
另一边,大队书记也在跟公社书记在汇报此事,只是氛围比公社主任这边要轻松的多。
大队书记刚说完,公社书记就大笑起来:“这是好事啊!没想到你刚当上书记没几年,就想搞这么大一个大事,这要真搞起来,那真是发展你们临河大队的大好事!”他想了想,突然站起来说:“这不仅仅只是你们临河大队的大好事,要是真有旱情,这对我们整个水埠公社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河水下退,可不是只有临河大队有河滩,是整个围绕着竹子河的河滩都露出水面,现在整个河堤,都是围绕着竹子河在建,要是真要按照这个方案来搞的话,别说是他们水埠公社了,包括他们吴县河隔壁的邻市,都要全部包括进去!
要知道,水埠镇与邻市交界处的地方,有一大片超过千亩地的巨大河滩,这方案要是能成的话,光是那块河滩,就能开发出一个几千亩水田的巨大农场,这要块地要是能被他们水埠公社抢过来的话,这块地就能成为水埠镇最大的粮仓。
事情一下子就大了!
第44章 人站的位置不同,他们的……
人站的位置不同, 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不同。
比如说许大队长,他就想着怎么为许家村捞好处,顺带把临河大队的生产一起搞上去。
大队书记和公社书记可能都是退伍军人的缘故, 在公心上,会想的更大一些。
因为事涉邻市, 这就不是他一个小小的公社书记能够做主的事情了, 甚至县里的书记、县!长们都要把这事往上报, 为了搞清楚具体情况,公社书记就让人把公社主任和许明月一起请到了办公室里,让办公室秘书出去, 把门关好。
这件事在那块河圩没有落到水埠公社前,消息是绝不能走漏的。
因为是河滩的缘故,平时都是长满了野生莲藕, 谁都能去采,谁都能去挖, 谁都没有想过要那块地,实在是太偏了, 又在河对岸,鸡不生蛋鸟不拉屎。
真要说起来,那片河滩应该是更靠近邻市一些, 上面的人不发力, 这片河滩是绝到不了水埠公社的。
公社书记姓周, 面容有些严肃, 抬头看许明月时有些惊讶于她的年轻,又觉得只有年轻人才能想出这样的方案来,说:“我听老江说,这方案是你想的?”
许明月目光平静面带微笑的点头。
孙主任还以为周书记要直接越过他来摘果子, 说:“刚刚金虎已经跟我汇报了这事,这事也是我职权范围……”
这事如果办下来,绝对是一大政绩,孙主任本身就想干点实事,自然想把事情办成。
周书记挥挥手打断了孙主任说:“孙主任,你先别急,坐下说。”然后对许明月说:“小许同志的想法很好,年轻人就是要敢想,敢做!毕竟是为人民创造财富建设大队提高生产的好事!”
关于想把整个铺河口河滩全部拿下当粮仓的事,周书记并没有跟他们说,事不密则不成。
对于孙主任想主导临河大队的这事,他也没有阻止,反而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和方便。
这下反倒让孙主任惊讶了。
周书记是上面空降过来当的书记,又铁腕的很,这么大的政绩,周书记竟然没跟他抢,还摆明了态度支持他。
孙主任不管他怎么想,反正到手的功劳他是不会吐出去的,当下就带着许大队长去开证明,周书记也很爽快的签了字。
再过不到半个月就要插秧了,灌溉的事情是当下就急需解决的大事,马上就要开工动起来。
许大队长和大队书记也没多待,拿着孙主任开的证明,就赶紧划船又回去了,回去后就马上召集各生产小队的小队长,通知他们将从江家村和许家村挖河堤的方向,改为从许家村沿着建设大队往竹子河深处挖沟渠,挖沟渠的泥土,就地挑堤坝。
孙主任为了临河大队这事,还特意跑了一趟临河大队,到许明月图纸上画的河沟的地方去看了,并表示,等这一条河沟通水后,他会亲自将水泥和砖给他们送来。
看的出,孙主任对临河大队的这件事是非常重视。
之前各小队的队长们,就已经知道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引竹子河的水方便灌溉,和改河滩为农田,这是对整个临河大队来说都造福子孙的好事,上面领导都亲自下来了,自然都跟着干。
反正都是要挖泥土挑堤坝,在哪里挖不是挖?
于是两边的石涧大队和建设大队的人,就看见,临河大队在河滩上的人都回去了,跑去许家村挖土去了。
他们也不管临河大队,每天挑堤坝累都累死了,谁会去想别的村的事?
倒是公社书记,在许大队长他们走了后,也没有多耽搁,拿着许明月的图纸和报告,往吴城找他的老领导去了。
挖河沟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并不是下了个决定,说开挖,就能随便挖,怎么挖,挖多深,挖多宽,都是有讲究的。
因为这事是许明月提的,在建议上,许大队长和大队书记也都是问许明月比较多,许明月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尤其是对许大队长说:“二叔,我们尽可能的把这条河沟挖的宽一些,深一些。”
许大队长不解道:“为啥?”
老天一天不下雨,旱情就一天比一天严重,按照许大队长的想法,就是赶紧先把河沟挖出来,把水引过来,至于深和宽,能引水就行。
许明月却是从更深远的角度,和许大队长说这个问题:“河沟太浅,储存水量有限,怕难以覆盖整个临河大队的灌溉不说,还容易被人给断了。”
许大队长眼睛一瞪:“我看谁敢!”
许明月:……
许明月继续对他说:“从长远的经济角度,我们今天在水埠镇码头看到的普通船只宽度一般在三到五米左右,吃水深约一到三米,河对岸炭山的煤炭和水泥现在主要就是靠船运,如果我们这里的河沟足够宽,那今后我们村如果有了水埠公社柴油船,冬季河水下降时就不需要停靠到渡口,可以直接到村里,后续我们建筑堤坝时所需要的水泥砖瓦,也可以直达我们临河大队,不需要再去花更多的人力去挑砖瓦和水泥,甚至泥土和石头,都可以靠船来运输,而不是纯靠人挑!”
拥有一艘柴油船,应该是所有河边人的梦想。
许明月对许家村能拥有柴油船的设想,和最后一段话,直接让许大队长心动了。
只有身在这个时代的人,才知道挑堤坝有多累。
许大队长虽然是大队长,他也是要跟着干活的。
他之前只想挖条水沟引水,完全没有想过,还可以利用这条河沟运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旦这条河沟挖成,今后他们通向外面的水路就全然打通,冬天就而不需要再走一个小时的泥巴路,去渡口坐船。
每次出行,还得扛个小船在头顶上,放到河里,回来还得扛个小船回到村里。
如果船能直达村子,船在村口,哪里会担心被人偷走,去哪儿都要扛着船走?
许大队长说:“这事就交给你吧,你说怎么搞就怎么搞,挖多深,挖多宽,你看着办!”
在这类事情上,真不是许大队长擅长的,但他能听劝,能放权。
这事和大队书记说了后,大队书记也不禁感叹许明月目光之长远,把这事彻底交给了许明月。
有了大队长和大队书记的支持,许明月在村里的地位一下子就水涨船高,原本她还少在村子里走动,现在直接和大队长、大队书记一起走到了村尾大水沟处,站到了明面上来。
挖河沟这事,是一点没有遭到村子里的人抵制和反对,因为已经四月份了,老天依然一滴雨都没有下,这下再乐观的人,都开始着急起来,今年的旱情已经不再是猜测,而是实实在在被所有人都真切感受到了。
老天不下雨,灌溉农田的水,就纯靠村人一担一担的从竹子河里挑上来灌溉,农活本就劳累,这种重体力活,更是加重了这种辛苦。
他们这都还算好的,更里面的山里,除了干旱外,还得面临可能随时会发生的山火。
于是,许明月给许大队长和大队书记提了个建议,到现在一直不下雨,要提防山火,最好安排巡林员,每天敲锣打鼓去宣传防火的重要性,防止山火爆发。
一旦山火爆发,他们这些临河的人还能躲的掉,生活在山里的大队和公社,真的只有死路一条。
大队书记想到这个问题也是背后惊出了一身冷汗,惊讶过后,于是又赶紧上报这个消息,这可不是一个村子,一个大队的问题,他们这座山连绵不知道多少里,一旦一个地方发生山火,可能整片山都要烧光,到时候给国家造成的损失,就不是一点两点了,而是成千万计。
公社书记报上去的消息一下子引起了上面的重视,很快,整个吴城、邻市、乃至更远的县市,都要求下面靠山的大队,都增设一个职务:巡林员。
有巡林员,就得在山上有房子住,光是草屋还不行,防不住野猪和虎狼,得在山上建砖瓦房,即使不能是砖瓦的,也至少是水泥石头房,不然谁敢在山上住。
更重要的是,巡林员是有正式工资的,一个月一块钱,一年十二块钱正式工资,还有一把老猎枪。
别看十二块钱好像不多,但在这个一年也就存个十几二十块钱的农村,不用辛苦挑堤坝,不用干繁重的农活,还有工资拿,每日只是看守山林的巡林员工作,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农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了。
而有了猎枪,巡林员也可以正大光明在山上打一些野物,回去给家里添点油水。
一时间,许多人都带着藕粉到大队长,或者大队书记家,想要争取这份工作。
如果许凤台不是已经当了记工员,他是一定要争取一下这份工作的,现在他不需要了,而许凤发还太小,干不了巡林员的工作。
在许明月的建议下,这份工作最终被江家村一个困难户拿到,大队书记也赶紧安排人到水泥厂搞来了水泥,到山上建石头房。
亲身经历了这个时代的许明月也终于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个时代的人有多累,稻谷发芽撒入稻田中,半个月就要插秧,插秧之后就是马上又要灌溉,因为不下雨的缘故,水田的灌溉,是纯靠人力去下边的竹子河里往上挑。
插秧、挑水灌溉、挖沟渠、挑堤坝,几乎件件都是重体力活,他们还吃不饱,几乎完全没有油水。
于是许明月又向大队长和大队书记提出疑惑,在运输这一块,为什么不用独轮车?纯靠人肩膀挑,这谁吃的消?
大队长比她还要疑惑:“啥独轮车?”
村子里板车有了,没有过独轮车。
独轮车出现的时间在我国已经非常的悠久,可为什么那么早出现的独轮车,在农村挑堤坝的时候却很少出现,要全靠人力去挑?
这就是见识所限了,以临河大队为例,整个大队识字的人都不到双掌之数,下面的老百姓,都是上面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干,上面说挑,他们就挑,上面说抬,他们就抬,一条大河、一座大山,将他们永久的封堵在了这里,让他们看不到外面的世界。
许明月提出独轮车后,大队长说:“独轮车真要有你说的好用,可谁知道这东西怎么造呢?又哪来的钱?”
真不是你上下嘴皮一碰,东西就能变出来的。
独轮车的原理很简单,几乎是看过的人一眼就知道,但问题是,谁来造?找木匠?木匠也不能免费给你造这东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