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西坡喵
但太冗杂了,应该有更轻便的方式,她无意识地含着汤勺,准备等下去书斋的时候想一想改进措施。
比如将木桶的底层直接改作铁皮,可惜许栀和没有扎木桶的经验。
这个时候,她就会想起良吉来,他的手工在家中想来出色,尤其是木工一类。
王维熙得到了许栀和的认可,马不停蹄地准备去办。他没有贸然将家中仅有的两只木桶加以改造,而是准备先去木坊买两只新的木桶,以防不时之需。
在王维熙的设想中,做隔断需要突出的支撑物,这可能需要在桶的两端开凿洞孔,将竹片和木板塞进去,承接上层的物品。
他离开后,许栀和也吃到了尾声,趁着方梨收拾东西的时候,她将小几上还没看完的酒经和纸笔放在了闲来无事用羊毛布边角料做成的小拎包里面。
小拎包染了一层浅浅的嫩青色,上面缀着许栀和偶尔兴起戳的猫猫头。上面续着一截绳索,可以拎在手中,也可以套在手腕上。
等方梨收拾完毕,两人朝着书斋走去。
一路上还有没有化干净的残雪,踩上去嘎吱作响,还有些星星点点地堆积在灰瓦屋檐底下。大红色的灯笼连片缀着,雪色映着朱红,混着天光初晴的鸦青和霜冷,像是一幅流淌展开的水墨画。
街巷两旁,店铺鳞次栉比,小商贩们支起摊位,热腾腾的雾气从食肆中袅袅升起。卖炊饼的老汉裹着粗布袄子,掀开蒸笼,白雾裹着麦香扑到人面上,他笑着吆喝:“刚出笼的炊饼嘞,热乎着!”
许栀和一般不买东西的时候,会尽量避免与老汉眼神交汇,免得被他热情地招呼,然后买几张炊饼。
但方梨显然没有这个意识,听到声响,抬头看了一眼。好巧不巧,正好和目光矍铄的老汉视线在空中交汇,旋即,老汉的嗓门直接提升三个度:“姑娘可要买一些回去尝尝?”
指向性太过明显。方梨摆了摆手,老汉连声说:“买一个嘛,买一个嘛。”
这个时候转身就走,不失为一种解决方式。但老汉鬓边斑白,脸上布满细碎褶皱,看起来颇有几分可怜……总之,方梨没舍得掉头就走,而是停在了摊子前,鬼使神差地买了三张饼。
老汉说,有赤豆薏米馅儿、红枣蜜豆馅儿和萝卜肉丁馅儿三种,前两种是甜口,后一种是咸口,都值得一尝。
方梨拎着三张饼走到许栀和身边的时候,脸上还是茫然的。
可是在家已经吃过了啊!
她看了一眼笑不可止的许栀和,语气带着无奈:“姑娘!”
许栀和收敛了脸上的笑容,正色说:“无妨,带过去后要是梁影和云阔没吃,正好能派上用场,总之,总会有饿了的时候。”
方梨听到许栀和的宽慰,这才放宽心。
两人走到了马行街常家书肆,和其他的铺子不同,书斋门前的红灯笼中点着橘黄的烛火,在肃冷的朔风中摇曳生姿。门扉敞开着,掌柜和小二双手插在袖口,眼巴巴地盯着外面瞧。
听到脚步声越来越近,掌柜连忙应了上前,他嘴角的鲶鱼须一年不见,更长了些,说起话来会上下抖动。
“许娘子,方姑娘。”
他吐出一口白气。
许栀和微微颔首,在他的接引下朝着二楼而去,期间掌柜小声说:“许娘子,姑娘也来了。”
能让书斋掌柜只称为“姑娘”的,自然只有常庆妤。
许栀和:“嗯?”
掌柜说:“这几日梁姑娘和陆姑娘在书斋二楼练习,姑娘听说了今日小测,早早就等候在此了。”
“原来是这样。”许栀和示意自己知道了。
说话期间,三人已经走到了二楼转角处。
几乎是刚走到二楼,便有一股暖流夹杂地碳热扑面而来。二楼正中央,摆放着一只黄铜火炉,正燃得旺,炉中炭火噼啪作响。炉旁设一案几,案上摆着青瓷茶具,茶烟袅袅升起,端的是一派风雅。
常庆妤正在小口地抿着茶水,听到声响,立刻走到许栀和身边,唤着:“许姐姐!”
许栀和应了一声,喊了一声“庆妤”后,看向站在一旁尽量缩减自己存在感的梁影和陆云阔,笑眯眯地问:“准备好了吗?”
梁影和陆云阔点了点头。
“那就开始吧。”许栀和眨了眨眼睛,即兴框定了范围,“今日一路走来,风雪初歇,雪色朱红鸦青瓦灰,当时一幅极妙的画面。”
常庆妤拉着许栀和的手不动声色往后退了退。
许栀和说完,见两人坐在各自的位置开始深思,贴心地补充了一句:“不用急。路上方梨买了炊饼,要是饿了,可就着茶点果腹。”
两人闻言,想更认真了。
常庆妤也嗅到了炊饼的味道,心中不经感慨许姐姐实在是太贴心了。
她倒了一杯茶水递到许栀和的面前,乖巧说:“姐姐一路过来,冷坏了吧?快喝点热茶。”
许栀和应了一声,将羊毛手拎包放在一旁,接过茶水嗅了嗅,明明是很清冽的茶香,但她莫名有些不想喝。
可能来之前喝了半碗煮馄饨的汤水?
“我还不渴,待会儿喝。”许栀和说。
常庆妤目光落在许栀和手中的小包袱上,根本没在意她说了什么,闻言,随意点了点头,然后好奇地伸出手指着它问:“姐姐,这是什么?”
“这个啊,”许栀和将酒经和纸笔从羊毛手拎包中拿出来,递到常庆妤的手中,“是我闲来无事的时候用羊毛布的边角料做的一个小包,装些细小东西很方便。”
常庆妤放在手中翻来覆去地看。
这只包和现在常见的包袱不一样,它更加的小巧和轻盈,颜色活泼鲜艳,尤其是上面缀着的小挂件,看起来可爱极了。
常庆妤在手中捏了一会儿,几乎有些爱不释手,她眼巴巴地看着许栀和:“许姐姐,这个你打算卖吗?”
许栀和愣了一下,这个小手拎包只是她觉得剩下的布料扔了可惜,于是找了一些碎布拼接起来,听到常庆妤的话,她略带犹豫问:“你喜欢?”
常庆妤毫不迟疑点了点头:“喜欢啊!”
她心中补充,这东西小巧可爱,灵动娇俏,不只是她,肯定还有一堆京城女眷也会喜欢。
许栀和陷入深思,装东西的物品除了常见的大容量包袱,还有小巧的、绣工精致的各种荷包、香囊,装东西方便,她没想着可以做这一类东西。
但常庆妤既然这么说了,或许可以试试?
第108章
常庆妤见许栀和点头,得寸进尺道:“那这个我就带回去了?”
她扬了扬手中的手拎包。
许栀和看着她激动不已的神情,轻轻点了点头,“嗯啊。”
这个小手拎包制作不算困难,即便手残如许栀和,都能缝合不同的碎布拼接,这个送给常庆妤没什么。回去再找找有没有剩下的布,再做一个。
两人结束交谈,房中的声响渐变小,只剩下炉火燃烧的轻微声响。
梁影和陆云阔忙着思考,她们现在草纸上构思;旁边的常庆妤正在研究手拎包的制作方式,伸手捏着小小的猫猫头,爱不释手;掌柜在门口站了一会儿,见众人忙活起来,和随侍在常庆妤身边的苗嬷嬷见礼,转身离开。
许栀和安静地翻着手中的酒经,偶尔发出一声翻页的声响,然后伸手提笔,写下一列列的字,时而添加,时而删改。
最后,选定了糯米、酒曲、蜂蜜、山泉水作为主材料,加之少许银丹草(薄荷)。
材料写完,她一鼓作气,根据这些日子总结,将制作过程补充完整。首先,糯米淘净,浸泡一夜,沥干后铺于竹甑,隔水蒸熟至米粒透明,随后将蒸熟的糯米摊凉至微温,撒入碾碎的酒曲粉拌匀,再将糯米装入陶罐,中间挖一凹坑,密封罐口,置于阴凉处避光,待凹坑渗出清亮酒汁,散发甜香即成醪糟。
第一部分写完,她定了定心神,继续提笔接着往后写。
接下来这一部分,许栀和心中没什么底,二次发酵会产生细碎的气泡,是她理想中状态,但这种法子试验过的人太少,酒经中关于这一部分的介绍寥寥可数。
她保持着握笔的动作微微出神,目光像是落在室内正中央的炭盆上,却眼神没有聚焦。
常庆妤看够了手拎包,将其放在一旁,见许栀和微微咬着下唇认真思索的模样,心念微微一动。
说不定自己也能帮上什么忙呢!
怀抱着这样的决心,常庆妤挺直上半身侧头去看许栀和写的字,才看了前两行,又默默坐了回去。
算了算了,还是当作自己什么都没看见吧。常庆妤不无乐观地想,自己保持安静不让许姐姐分心,也算是帮了大忙吧。
好在,许栀和走神的时间并不长。
许栀和怀抱着不管对错与否,先写完再说的决心,提笔将自己总结的做法逐一写下:用竹滤斗将醪糟汁滤入另一陶罐,弃去米渣。然后向醪糟汁中加入蜂蜜、银丹草调味,倒入山泉水搅匀。最后,罐口蒙细纱布防虫,置于阴凉处静置。
按照许栀和的设想,这一部分结束后,罐内混了醪糟的山泉水起封后会浮起细密气泡,轻摇有“沙沙”气响。
希望可以做到。
许栀和一边想着,一边伸手在书册旁边提笔记下——如果能做到这一步,气泡水就已经成功了大半。
最后一部分,她动笔很快,用纱布将醪糟山泉水中的桂花、银丹草渣子滤干净,用瓷碗或木碗盛起。若是到了夏日,放入碎冰引用更佳。
写完后,许栀和揉了揉自己的手腕,将纸张折起,夹在酒经的内层之中。
常庆妤虽然心中好奇,但看见许栀和这般犹豫不决,懂事地没有多问。
快到午时,掌柜端上了两碟刚从御芳斋买回来的蜜渍雕花果子、荷花酥,又放了温热的玫瑰茯苓羹,他将东西安静地置在一旁,抬头看了一眼两位姑娘作画的进度,只见轮廓不见颜色,看样子且还需一段时辰呢。
旁人不知道,他身为书斋掌柜,自然是明白这两个小姑娘有多认真。许娘子八月南下,但两人休憩了一个月后,从无懈怠,忙到了十一月底,然后才折返家乡祭祖,好叫地下的先人不必为自己担忧,她们已经寻到了前程。
故而掌柜看着两人动作虽然迟缓,却并不着急——他相信两人能得到许娘子的首肯。
糕点送到,掌柜俯身悄无声息退去。苗嬷嬷看了一眼桌上的糕点,见都是冬日适合小用一点的糕点,在心中轻声赞了一句这掌柜会做事。
苗嬷嬷主动拿起巴掌大的秘色小碗,盛了一晚玫瑰茯苓羹准备递给常庆妤,常庆妤动作自然地接过放下,笑着说:“嬷嬷辛苦啦。”
苗嬷嬷心中一甜,她慈祥的眉眼绽开一抹笑:“盛一碗汤羹,辛苦什么?姑娘真是折煞奴婢了。”
常庆妤用汤勺舀起一口尝了尝,眉眼露出一抹惊喜,她小声对许栀和说:“许姐姐,可好喝了,我帮你盛一碗?”
许栀和正准备回答“不用,我自己来”,就看见常庆妤已经动作灵活地站起身,像模像样拨弄汤勺,每一勺都满满玫瑰花瓣和圆润的莲子。
旁边的苗嬷嬷知道自家姑娘和许娘子关系好,见到这一幕,眼中满是温和的笑意。
从前姑娘喜欢追逐的有趣的东西,性子也有些骄矜——自然,身为常家唯一一个嫡出的姑娘,她有这个条件挑剔。后来遇到许娘子之后,待人更加宽和不说,也渐渐变得自律,对家中铺子上了心。
大娘子在家中都常说,庆妤遇见栀和以后,做事越来越稳重。
许栀和看着面前浓稠得像一碗粥的汤羹,忍不住弯了弯嘴角,眼中满是无奈笑意。
常庆妤不解其意,压低声音小声问:“……怎、怎么啦?”
她捧着手中的碗,补充道:“我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许栀和杏眸中仍氤氲着星辰般的笑意,她朝她微微摇头。
苗嬷嬷在旁边看着,捂嘴悄声解答常庆妤的疑惑:“姑娘,这也太稠了一些。”
常庆妤闻言,低头对比了一下苗嬷嬷盛给自己的那一碗,脸上噌地一下变得通红,解释道:“我只是……我只是觉得这里面的莲子很好吃。”
因为觉得很好吃,所以想将一整碗都盛给许栀和。
许栀和伸手接过,笑着说:“多谢庆妤好意,我心领啦。”
常庆妤舒了一口气,“那姐姐快尝尝。”
上一篇:退婚你提的,我有新欢你醋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