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第56章

作者:苏西坡喵 标签: 宅斗 市井生活 日常 先婚后爱 HE 穿越重生

  方梨被她一连串的问题逗笑了,伸手在自家姑娘的腰上挠了挠,压低声音道:“姑娘放心,好看着呢。”

  她还想说,即便姑娘什么也不装点,姑爷依旧会喜欢,很喜欢。

  许栀和偏头躲了躲她,“你惯会哄我。”

  方梨大呼冤枉,“姑娘问我,我如实作答,绝无半字虚言。”

  许栀和笑,方梨扶她起身,“现在出去了吗?”

  “嗯,”许栀和点了点头,心中升起一抹期待,“我走啦!”

  方梨清晰地在自家姑娘身上看出了名为“喜悦”和“期待”的情绪。

  陈允渡等在门外,他今日也换了新衣裳,靛蓝色的长袍,腰封银白,宽袖自然垂落,配合他高高束起的长发,像是话本中斩妖除魔的年轻侠士。

  许栀和望着他的长发,他的生辰在三月,再有两年,才到弱冠年纪,到时候就可以不止一根发带,还可以添上玉冠。

  陈允渡朝她伸手,“都妥当了?”

  “嗯,”许栀和搭在他的掌心,“方梨和秋儿待会儿一道去看看,不过良吉今日一整天没回来,我倒是有点担心。”

  “良吉……”陈允渡想起梅丰羽跟自己说过的传闻,微微顿了顿,“他有分寸。”

  许栀和有些好奇,“你知道?”

  被她这样望着,陈允渡实在没办法拒绝,他在心中与圣贤道歉,然后微微俯身凑到许栀和的耳边,低声说了句什么。

  许栀和的眼睛一下睁圆了,“原来是这样啊。”

  “嗯,”陈允渡将她的手紧紧扣在自己掌心,“和我很像,比我要难。”

  许栀和正准备说话,听到了他的后半句,“我比他幸运。”

  幸运什么呢?

  栀和主动伸手,山海变坦途。

  许栀和轻咳一声,“也不是啦,我只迈出了很小很小的一步,后来几乎都是你奔我而来。”

  两人并肩穿过马行街,转入汴河大街,一路上灯火明亮,行人络绎,身临此间,嫁娶仿若隔世。

  月华如练,银辉与两旁悬挂的各式彩灯交相辉映,来往老少三两成群,笑语盈盈,或停驻在精致饼食的摊子前,或流连在各式脸谱面前的货郎边,酒楼林立,有文人墨客相会于楼上,品茗赏月,以诗会友。

  许栀和闻到了浓郁的桂花香气,她循着味道望去,只见沿河的小摊边支着棚,里面卖着十文钱一份的桂花汤圆。

  两人走到摊子前坐下,和摊主要了两份桂花汤圆后,一道朝着远处天边望去。

  那里,各色烟花冲天而起,纷纷然如星雨坠落,吸引了一片又一片的叫好声。

  摊主在此摆摊已经有二十三个年头,早已经见怪不怪,将两碗热乎乎的汤圆摆上桌,顺口道:“郎君娘子若是无事,不妨去朱雀门瞧瞧,每年中秋上元,官家都会亲临朱雀门,与民同乐。”

  许栀和眼睛亮了亮,官家?宋仁宗?

  来都来了,看一眼不过分吧?

  “快些吃,”许栀和埋头,“等下我们一道去看看。”

  陈允渡被她身上的热情感染到,“好。”

  一碗汤圆不多,纯属吃个节日氛围,当然也可能是店家深谋远虑,担心饭饱后食客难以品悦其他佳肴,故而量给的不多。

  两人吃完后,循着烟火升腾的方向,走到了朱雀门边。

  最靠近拱桥的位置已经被人团团占了,许栀和和陈允渡只能混在人群中,盼着官家和皇后早些过来。

  在众人的瞩目下,帝后的鸾撵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中,到了朱雀门附近,两人依次下来,合力共放天灯。

  许栀和的身高虽然不矮,但前面人挤人地站满了,看的也不是特别清晰。

  她踮起脚尖,忽然腰上方突然多了一双手,她整个人被拔地而起。

  许栀和:“!!!”

  她本想回头对陈允渡说不必如此,但上面的空气太好,一眼望去,各式各样的后脑勺。

  原来陈允渡的视角,长这个样子。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这样做,自己就能变轻了一些,然后心安理得地享受陈允渡的托举服务。

  朱雀门上,曹皇后惯例扶着孔明灯,让官家点火……这一套流程自她成为大宋皇后,已经做了整整十二遍,如今,正是第十三遍。

  帝后的孔明灯又最好的匠人精心制作,既大又圆,薄如蝉翼,明亮的仿佛第二轮明月。随着这一盏缓缓升空,汴京城其他角落的人仿佛收到了讯号,一盏接着一盏的孔明缓缓升空,夜幕之下,千灯如昼。

  这一刻,属于大宋的歌舞升平变得具象化,盛世之下,东风入律,民熙物阜,国泰民安。

  空中的孔明灯越来越多,许栀和莫名的鼻尖发酸。

  曹皇后目光扫过京中子民,脸上的笑意端庄婉约,忽然,远处凸出的一个人头吸引了她的注意力。

  被举着的,大多是三岁以下的稚子,这样的情况,她也是第一次见。

  有些惊诧,又有些好笑。

  她不动声色地凑近了宋仁宗,隐晦地指了指,“官家,您瞧那边。”

第43章

  宋仁宗朝着曹皇后所指望去,心照不宣地笑了笑。

  他夙兴夜寐,所求不过百姓康泰,人人喜乐,现在看着,倒真遂愿。

  许栀和注意到了帝后落在自己这边的眼神,急忙拍了拍陈允渡的肩膀,“放我下来。”

  也不知道刚刚也没有被官家和皇后瞧见,这可真是丢脸丢大发了。

  不过隔着这么远的距离,应该看不清的。

  许栀和在心中宽慰自己,落到地上后,陈允渡牵着她的手,“怎么了?”

  “别问,”许栀和伸手压在了他的嘴唇上,“官家和娘娘差不多要回宫了,咱们也去别处看看吧?”

  她的眼神明亮中带着一丝急切,陈允渡想说话,却又怕张嘴的动作像是亲吻她的指尖,只好抿着双唇,点了点头。

  两人逆着人流而上,跑出去一段路,人才渐渐稀少。许栀和双手撑着双膝,有气无力地抬眸看着陈允渡,“不跑了。”

  陈允渡伸手擦了擦她鬓角的汗珠,“慢些。”

  扶她靠在一旁后,陈允渡走到凉茶饮子的摊前,买了一碗酸梅饮。

  许栀和顺手接过,却没有立刻喝,而是眼巴巴地瞅着小摊前冒着丝丝冷气的冰镇酸梅饮。

  陈允渡没有如她的愿,“现在八月中了,吃冷饮伤身。”

  许栀和只好断了心思,一面漫步走在大桥上,一面小口喝着手中的酸梅饮。

  路遇灯谜摊子,发现摊主正准备收摊回家,他今日运道不错,恰好遇到了一群书生学子,几人围在灯谜摊子边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将灯谜猜见了底,收了银钱后,他手中提着小小的一盏兔子花灯——这是他特意给家中七岁的小女儿留的。

  许栀和与摊主擦肩,有些可惜。

  “那明年不去朱雀门,”陈允渡道,“就在汴梁桥上猜灯谜?”

  许栀和似有些苦恼:“帝后一年只能瞧见两回,灯谜却不算少见,我一时间也做不出来决定,等到明年再看吧。”

  陈允渡便笑了笑:“好。”

  明年,后年,年年岁岁。

  潘楼街外依然喧嚣,没有宵禁的时候,古人的熬夜天赋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少,二楼琴音袅袅端的是一派风雅做派,一楼则更加大众一些,琵琶二胡声中,杂耍的匠人口喷火龙,威风凛凛。

  许栀和与陈允渡又在外面看了半日变戏法,隐约起了困意,她扯了扯陈允渡的衣袖,“咱们回去吧。”

  陈允渡“嗯”了一声,两人往家中折返。

  到了家门口的时候,门外悬挂的两盏灯笼还亮着,散发着盈盈的柔光。许栀和刚准备推门进去,却发现自己的手被陈允渡拉住。

  陈允渡从袖中摸出了一支在玲珑阁精挑细选的发簪,上面嵌了一小块碧玉,做成三叶青竹的模样,连带着簪身也形似竹节。

  他垂眸看着许栀和扑闪的眼睫,而后将发簪戴在了她的发间。

  许栀和有些紧张,又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镜子中的自己是什么模样。

  “什么时候买的?”许栀和伸手默了默小小的三叶青竹,“怎么一点风声都没透露?”

  陈允渡端详着许栀和,她的面容白皙,鲜妍俏丽,配上生机长青的竹叶,像是盛放在秋日的一簇花。

  “真好看。”

  许栀和:“……?”

  牛头不对马嘴的回答。

  许栀和嘴角不经意的勾了勾,忽然看见巷口阴影处出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是良吉。

  陈允渡也顺着许栀和的视线望去。

  良吉见两人同时朝自己看过来,有些心虚。他当真没想过窥伺主家和大娘子,只不过他也刚好这个点回来,正好撞见了。

  原来方梨和他说主家很会讨娘子欢心,他还不相信,平素所见,主家可不就是个只会读书的呆子?现在亲眼见了,才发现方梨所言,句句属实。

  大娘子的嘴角都没下去过。

  他敛了心中的小小揶揄,硬着头皮一一打招呼,“大娘子,主家。”

  许栀和轻咳一声,见他低垂着脑袋,也没主动问良吉刚刚有没有看见什么,只若无其事地问:“今天可还开心?”

  良吉顿了顿,慢吞吞地回:“开心。”

  只要能和她待在一起,就算外面的喜庆热闹和自己无关,他也是开心的。

  许栀和想起陈允渡和自己说的话,忽然有些沉默。

  梅馥宁的身体不好,不说中秋,即便是除夕上元,也不见得能出门一趟。

  三人回到家中,方梨和秋儿回来的早,看见三人一起回来,讶然了片刻,旋即则是有些责备地看着良吉。

  姑娘和姑爷上门,你个呆瓜凑什么热闹。

  许栀和看方梨瘪着嘴,主动道:“在家门口遇见的。”

  这还差不多。方梨立刻转闷为笑,忽然,晃眼的光线一闪而过,她刚抬头,就看见灯光下熠熠生辉的碧玉簪子。

  许栀和的发饰不多,这样好的碧玉簪在浓密的墨发中很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