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露
这些说法和他心里想的不谋而合!
可他说不出这番话来,也没人跟他说过类似的话。
毕竟现在没人教如何经商,大家都是父子、师徒口口相传,不会随便跟外人讲。
阿宁能跟他讲这番话,就是肺腑之言。
可为授业先生了。
他虽然年长,却自知并不聪明,无非就是读了几本书,活得久一些见识多一些,并不敢在沈宁面前托大。
而沈宁也正是喜欢他的自知之明和分寸感。
有时候人不需要多聪明,有分寸、有自知之明,就足够行走世间了。
她和裴长青就是如此的。
高里正吃饱喝足,虽然没喝酒,却因为沈宁的一番话醉醺醺的。
临走时他叮嘱沈宁,“阿宁,你做的腐乳大家都很喜欢,我女婿说我那个挑嘴的亲家都一连吃了三四块,可见好吃。还有这个素鸡,也要多做。”
等小少爷告辞的时候外面已经微黑,不过他和阿鹏骑马,一会儿功夫就能到镇上,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阿年,明儿我不去学堂,你来书肆,咱们接着琢磨算珠。”
小鹤年也意犹未尽,自然答应。
第二日一早,天不亮呢,高里正就领着俩儿子赶着骡车过来,他要把沈宁这两天做的素鸡、素烧鹅、油豆腐带走。
沈宁又把能吃的几坛子萝卜泡菜让他带上,酸甜口和咸口的都有,“里正伯,这个酸甜口的萝卜泡好了,其他的萝卜干和蓑衣萝卜得过阵子的。”
之前高里正从附近村里收了一车萝卜送来,白的青的都有。
沈宁跟高里正了解过,城里酱菜铺子有腌萝卜、萝卜干卖,味道不错,价钱也不贵。
她当即就觉得自家腌萝卜竞争力不大,就没必要往外卖,主要给霍家送以及自家吃。
霍家食堂冬天就靠萝卜白菜豆腐咸菜以及一些干菜之类的顶着,对萝卜的需求量还是挺大的。
而萝卜无论炒着还是炖着,只要没肉都不算好吃,所以大家更愿意吃腌制的。
霍家酒坊虽然有食堂,却没有请大厨,只让酒坊的婆娘们做饭。
她们没什么厨艺,只能做家常饭,腌腌普通咸菜什么的,要想做好吃的小菜那没可能。
干活儿的汉子们时间久了自然要抱怨,嫌弃她们做饭难吃,连咸菜都只能齁死人,没有其他味儿。
别家腌酱黄瓜、泡萝卜啥的,她们都只有咸。
工人闹情绪了。
掌柜的为了安抚工人们也会从外面买菜,以前豆腐、豆干、千张、油皮、腐乳、萝卜干什么的都是从外面买回来的。
人多消耗大,买着吃还是贵。
高里正不是给他们送豆腐么,顺便带了一些腌萝卜,趁机说村里豆腐娘子会做好吃的腌萝卜。
掌柜的尝了尝确实不错,酸甜可口,开胃解腻,吃完心情都好,工人们肯定喜欢,就跟高里正订了几百斤腌萝卜。
沈宁现在交付的这种就是现代大家常做的酸甜口腌萝卜,可惜没有小米辣,否则可以做酸辣微甜口,更好吃一些。
萝卜里放了糖和醋,成本就增加了,但是沈宁也严格控制数量了,毕竟是给工人吃的不是给食不厌精的顾客吃的,差不多就行。
而对方请高里正做这个也是为了省钱,不想从酱菜铺买,所以沈宁也就要了个本钱加人工费。
高里正给女婿家帮忙,脚力都不算对方的。
想必对方会知道他们的诚意。
回头五香萝卜干可以多赚点。
毕竟萝卜干十斤才晒一斤干呢,还得用各种调料来腌制装坛焖二三十天。
沈宁做的萝卜干吃起来又脆又有韧劲,还有浓郁的香味儿,不管当小菜直接吃还是炒肉、炒菜、炖菜都很香。
另外家里还有一堆萝卜没切完,沈宁打算请三婶儿来帮两天工,一天十五文。
切萝卜委实是累手,沈宁切够了。
腌萝卜虽然赚头少,但是自己不还落了几坛子萝卜吃么?
不愧。
高里正将坛子装车,捆好,“阿宁,腐乳和素鸡继续做啊,从村里多雇几个人,别累着自己个儿。”
沈宁笑着点头,挥挥手,“里正伯路上也多加小心。”
从裴庄去县里,这也四五十里路呢,赶着骡车得跑一天。
等里正伯走后,沈宁又去村里说今儿继续收老豆腐,让妇女们往这里送。
今儿继续做腐乳和素鸡,素烧鹅和油豆腐就算了,沈宁已经建议高里正当人情送给主顾们了。
、
、
成阳县城一共有四座城门,东南西北各一,连通这四座城门的就是城内南北大街。
而两条大街的十字交汇处便是县城最繁华之地,商铺林立,旗幌招展,商贩忙碌,行人如织。
每日除了城内百姓会来这里购买所需物品,城外附近百姓也会花钱进城购买外面没有的物品。
另外东来西往的客商,也会在这里歇脚,放货或者进货。
这些有钱客商每到下午、傍晚都喜欢在此地大酒楼宴请宾朋。
而最有名的四家酒楼分别把守十字路口的一个角,既能迎八方宾客,又能观察同行动静。
八方来财酒楼的东家靳老板最近有些不爽,斜对角的好运来酒楼不知道从哪里进了高档食材,这几天出尽风头,把原本几家分摊的有钱主顾都吸引过去,着实让人恼火。
这时候掌柜的送来一封请帖,“东家,霍三少要宴请宾朋试新酒,给咱递了帖子。”
靳老板:“哎呀,那酒我前儿尝过,不行,没比以前的好多少。”
他心里烦,想盯着好运来,不想去赴宴,但是他和霍三少关系不错,这些年霍三少经常来他酒楼请客花销,那也是老主顾了。
不去不行,得给面子。
“刘掌柜,你去看看。”
刘掌柜:“好嘞。”
靳老板:“算了,还是我自己去看看吧。霍三少也不容易,我得去给他撑撑场子。”
宴席在常家饭馆儿,那是一家中档菜馆子,主打家常儿,三五好友聚餐小酌,大多选在这里。
靳老板和常老板没有生意冲突,相反还能互相介绍主顾,所以交情也是不错的。
“常老板的醉虾、糟螃蟹不错,我去吃吃。”
中档菜馆子就不会开在这南北大街上了,而是在进去的次一等街面上。
路不远,靳老板也不坐车,腿儿着就去了。
进去一瞅,嚯,咋都是同行呢?
还有另外一家全福楼的二掌柜。
靳老板瞬间觉得自己有点掉价儿,跟次一等的饭馆子打交道没问题,跟同档次酒楼的二掌柜打交道就有点自降身份。
好在人全福楼二掌柜非常懂礼数,见面主动行礼,给他捧起来。
靳老板还礼,笑哈哈地就过去了。
霍三少正和来宾寒暄,见靳老板过来立刻迎上前。
都是熟人,大家见面就聊起来,问问霍三少又有什么好酒。
霍三少和他们寒暄一会儿,又非常自然地引荐岳父高里正给他们认识。
高里正给他们后厨送鸡鸭猪鹅,早就认识他们的管事儿,靳老板虽然不算熟却也认识。
这些多半都是商户,最懂和气生财,所以甭管心里怎么想,表面绝对一团和气。
更何况里正也是有身份的,不是平头百姓,所以大家气氛融洽。
高里正自己和常家饭馆老板也熟识的,来吃过饭,也定期送活鸡活鸭猪肉过来。
这里的家常菜味道很不错。
他很中意这里,女婿和闺女也选这里,手艺不错价钱合适。
很快冷菜上桌,糟鸭掌、五香豆、火腿片,另外一盘豆腐?瞅着又不太像。
霍三少说了几句开场白,就请大家先垫垫肚子。
靳老板提筷子直接冲着自己不认识的那道菜夹过去,结果其他人也是如此想的
大家都是开餐饮的,谁也不是为了吃饭来的,啥菜自家没有?
众人相视一笑,把那凉拌素鸡夹进嘴里,嚼了嚼,劲道却又不柴不硬,有点嚼劲,而且越嚼越香。
像老豆腐,比老豆腐更紧实,像香干,不像香干那么干巴,像千张,比千张有吃头。
几人纷纷问:“三少,这是何物?”
霍三少笑着指了指高里正,“这是我岳丈带来的,他们村人称豆腐村,有个豆腐娘子,善烹调,善豆腐。”
高里正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紧张着呢,生意好坏就在今晚了啊。
女婿可以给他兜底,但是也只能保他不亏本,赚头很小。
比如送霍家的老豆腐、豆干、豆皮和千张,他自己做还是赚的,现在从村里拿货,一斤豆子让他们赚二两豆子,那他就没多少赚头。
一斤豆子出一斤半千张,他给霍家一斤千张4文,自己做二十斤能赚29文。
从村里拿,二十斤他只能赚22文8厘。
油豆皮五分一斤,略多赚点,但是也没太多,毕竟就霍家的话吃得有限。
好在从别家拿他自家不用忙活了,也省了功夫和麻烦。
蚊子腿也是肉,自己干的话,送一趟也能赚九十一百文的。
可现在不是和豆腐娘子合伙儿么?
要是还这样蚊子腿的赚,那真是辛苦钱。
上一篇:列车求生,夺取玩家身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