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169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高里正:“别呀,两百个哪够?鸡蛋鸭蛋都是咱自家的,先一样做一千个吧。”

沈宁脸色有点白,那就是两千个,她要不停地给蛋滚灰泥和草糠。

不行,还是得招人做。

跟沈宁聊完高里正美滋滋的,他打算吃过晌饭下午去荷花沟儿找舅兄要鸭蛋。

他养鸡,陶族长养鸭鹅,他负责出货,两家一直配合默契。

顺便再把舅兄家的碎茶叶给要来。

陶族长爱喝茶,家里常年备着茶,北方的茉莉茶,南方的绿茶,皖南的红茶,那都是要喝喝的。

这会儿时候还早,高里正决定先去看看裴二郎。

最近忙,他都有日子没捞着静下心来看裴二郎盖房子了呢。

三间高大宽敞的新房,屋顶是崭新的麦草,闪烁着柔和的光泽。

墙壁正在抹泥,几个汉子也不怕冷,穿着短打在那里呼呼啦啦地抹墙。

瓦刀都是自制的,要么是做饭的铁铲子,要么是木匠给钉的木瓦刀。

连哑巴活完泥也开始学着抹墙了,他学得快,做得细致,很得裴长青夸。

见到高里正,大家都招呼一声便继续专心干活儿。

高里正从门洞钻进去,惊呼一声,“二郎,锅灶怎么砌屋里了?”

然后他往东间看看,又呆住,“二郎,这是什么?”

裴长青抹完最后一下泥,把瓦刀放在小木桶里,进屋给高里正解惑。

“里正伯,我寻思冬天太冷了,阿宁和阿娘都怕冷,就不做床,直接盘火炕。”

高里正虽然也算见多识广了,但是他出远门就是南下扬州和金陵,并不曾往北去过。

他还真不知道北方火炕火墙什么样。

去府城、扬州等地,人家也都是炭盆火炉取暖的,并不睡炕的。

他很好奇!

他在文字记载中见过炕这个字的,但是吧这就和现代七八十年代农村小孩子抄作文把阳台抄上一样,并不知道阳台是什么,什么样儿。

裴长青就给他解释了一番,“我把锅灶放在屋里就是为了省柴火,平日也要做饭做豆腐,在外面烧那么多柴火都白瞎了,要是连着火炕不就可以取暖了么?

有钱不缺炭火的,可以把锅灶放在外面灶房,屋里的火炕只烧木炭煤炭,如此便没有烟灰,干净得很。”他说到兴致处,没忍住,道:“皇宫里都有地龙的,下面中空,烧炭,一点烟气都没有。”

说着说着他看高里正眼珠子都瞪大了,顿时意识到什么立刻改口道:“听、听我大哥说的,书里看的。”

这年头妄议皇家事儿是死罪,尤其还是皇宫里面啥样。

不过高里正显然不在乎那个,而是惊讶于裴二郎竟然懂如此多!

现在进九月了,晚上冷,他和老婆子都换厚被褥了,冬天更得生火炉抱汤婆子。

可火炉终归不方便,不能关门闭窗,否则容易把人熏死。

汤婆子又会凉。

这火炕,听着就暖和呀。

高里正兴致勃勃,想到自家的养猪场。

冬天要给它们煮猪食,那浪费了多少热乎气呢。

回头搭上火炕,那夜里看猪喂猪的人不就暖和了吗?

以后再雇长工直接住到那里去。

王木匠也竖着耳朵在一边听,越听越高兴。

这个裴二郎,真是厉害呀。

这又把高里正给迷住了,他敢打赌,高里正肯定想要这个火炕。

那回头炕上的家什儿就得用木工做,他就跟着捡活儿了。

裴二郎说了这个火炕要做木炕沿,要铺炕席,还得做炕柜,把被褥杂物都收起来,如此便整洁不凌乱。

哎哟,你个乡下后生还怪讲究的。

高里正已经听进去了,被裴长青朴素却真实的描述给代入进一个宽敞、整洁、温暖的环境里。

想着冬天外面大雪纷纷,别人家的屋里寒如冰窖,可他家有火炕,多多地烧柴火,屋里暖烘烘的,还没有烟火气,一点都不呛人,更不会熏死人。

而他盘腿坐在炕头上,面前是红木小炕桌,炕桌上放着一盘大葱拌卤猪头肉,一壶烫烫的小酒儿,还有一碟子五香茴香豆,对面坐着他几十年的老友。

这个老友和他交情深厚,但是又一辈子暗暗较劲,小时候比零花钱,比读书,后来比媳妇儿比孩子,老了比谁儿子多,家产多,谁败家子少,谁身体棒牙口好。

这个老友啊从大老远过来做客,冻得哆哆嗦嗦像只鹌鹑,一边搓手一边夸:“老高呀,你这屋子咋盖的,真暖和呀。”

而他却穿着薄棉袄,舒舒坦坦地招待老友,云淡风轻地来一句,“哈哈,不当什么,就是盘了一个火炕而已。”

老友老眼一亮,“什么火炕?快给我瞅瞅,给我家也来一个。”

啧啧,那画面,甭提多得意了!

带劲!

高里正一拳砸在自己掌心里,“二郎,我家也要这样的炕,能做不?”

裴长青笑道:“自然是能的。不过里正伯还是等我家这个晒干了,烧火暖炕,到时候里正伯来感受一下,要是觉得好……”

“好,指定好!”高里正打断他,“感受啥?不用感受,我已经感受到了。你说需要啥材料,我这就让老二准备,你刷完墙就去给我家也盘一个。”

看他如此着急,裴长青笑起来,他家的活儿虽然没完工,但是现在有好几个帮工呢,他带着哑巴和王大去就成。

这边儿裴父给和泥送泥,其他人抹墙。

一点不耽误。

高里正家盘炕,唯一的难点就是在原本没有留烟道的墙壁上加烟道,在屋顶开烟囱口。

这自然难不住他。

高里正急不可耐,“二郎,你不知道啊,我现在睡觉就冻脚冻脸,需要生火炉抱汤婆子,很需要这个火炕啊。几天能盘好?”

他和老婆子屋里必须要这个温暖的火炕。

裴长青:“开烟道一天,盘炕一天,如果里正伯不在屋里做饭只需要砌个火炉不用锅灶,两天、顶多两天半就能完工,然后晾两天,小火慢慢地烘干也行,四五天就能睡了。”

高里正一听只需要两天多,他半点都不抠搜,“二郎,我给你一天八十文,其他人按你这里的算,成不?”

给裴长青八十文肯定是很高的,毕竟盖房子请一个多年好手艺的泥瓦匠也就五十文,再请几个普通泥瓦匠也就25-30文。

他给裴长青八十,直接就是城里大工匠的价格。

裴长青没拒绝,因为改烟道可比盘火炕复杂多了,要安全不引火,密封不漏烟,烟囱不漏水,烧炉子不能倒烟,这都需要很高的技术。

现在的乡下泥瓦匠根本做不了。

还真非他不可。

如果是别人,八十文他都不干,可高里正嘛,那自然行的。

就当他给自己人的友情价,外人可不是这个价位。

他也不需要跟高里正言明这个,以后他给别人做了,高里正自然会知道的。

高里正催他赶紧说材料,好让人准备。

裴长青就详细说了一下,主要是土坯砖、大土坯板,想要更整洁好看自然需要不少青砖,另外还需一些石灰。

高里正:“我这就家去准备。”

他得让二儿子赶紧赶着骡车去东边儿砖窑厂买砖,他也在附近收一批土坯砖和大土坯板。

大舅兄那里,傍晚去就行,住一宿明儿早回。

裴长青:“里正伯,你只买青砖即可,我家还有些土坯,给你家盘炕够用的。”

高里正:“你还得砌墙呢,我自己寻摸一些也不费什么。”

几个帮工听见也很高兴,二郎给里正家盘炕,无形中也延长了这边的工期,那大家不也能多赚钱么?

里正和陶族长关系那么好,里正家要火炕,陶族长家不也得要?

唉吆喂,这又能跟着赚钱。

抹墙的动作更有力了!

最高兴的莫过于王木匠。

看看,看看,裴二郎第一次出外活儿就带着他家老大!

这是多大的信任和脸面呐。

上午裴长青带人抹灰泥外墙,下午就分了两个人去抹黄泥内墙。

如今哑巴也上手了,能跟着一起抹墙,人多干活儿快。

裴长青叮嘱他们,“不要贪快,要一层层往上抹,这样才能挂住。”

要是一下子抹很厚,反而容易开裂脱落。

几人笑道:“二郎你放心,我们指定按你说的来。”

裴长青看他们干得到位,也不用一直盯着,就去检查草棚子里的材料。

石灰又不够了。

第一次五车石灰夯地基加砌墙还不够,又买了五车砌墙加盖屋顶,也就够抹完外墙的。

抹完外墙还得砌院墙呢,差不多还需要两车石灰。

他和沈宁商量再去镇上买两车,结果不等出发呢,就见宋福瑞赶着马车过来,后面还跟着两辆装满生石灰的牛车。

裴长青帮忙牵住马,“你咋知道我家石灰不够了?”

宋福瑞笑道:“二哥,我不知道,我娘让送的。”

裴长青寻思宋母是跟禚家问的,盖房子需要多少石灰,禚家门清的,除非他不用,否则之前那些指定不够。

这宋母也是有意思,不想和你走动,你死活她不管,想和你走动,你盖房子缺石灰她都能算到。

【作者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