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露
他暗中观察,那个阿鹏大哥哥是小少爷的护卫,他虽然当不了护卫,但是阿年也需要一个跟班儿。
以后阿年读书,要是没人拎书箱,多寒碜?
大丫挨着珍珠坐,二丫挨着沈宁,她坐下的时候很亲近地往沈宁身上轻轻蹭了一下,心里就分外幸福。
小少爷拿起筷子,履行主人的职责,夹了第一筷子,让大家自便。
大丫二丫还是等沈宁动了筷子,她们才跟着动筷子。
二蛋却跟着阿年。
沈宁先给宝儿和大丫二丫夹了菜,让他们别拘束,然后大家吃起来。
小少爷第一筷子夹了熏肉签子,豆皮带着微微的韧劲,有着独特的熏制风味儿,里面的肉却滑嫩鲜香,带上一点熏卤味的感觉,口感和味道越发层次丰富。
好吃!
他微微颔首,“沈姨,这道菜我第一次吃,很美味。”
他又尝了酱肉丝,首都有京酱肉丝,他吃过的。
只是这道的区别在于酱料的不同,不一样的酱料味道就不同。
北方偏咸香南方偏鲜甜,各有千秋。
烤豆腐卷有一种别样的美味。
小少爷不愿意吃单纯的肉,他嗅觉味觉格外灵敏,总觉得肉都有一种腥臭味儿。
羊肉膻,牛肉也有味儿,猪肉有股子臭味儿。
但是这样做过以后,肉的分量不多,恰到好处,那股子怪味儿也被掩盖下去,只有烤豆腐卷和香料的香味儿以及绿豆芽的爽脆。
好吃!
谢掌柜原本也想大夸特夸来着,但是小少爷夸得更具体,人家把做法、味道、口感都夸了,他就不卖弄了。
只连连赞叹:“豆腐娘子厨艺高超,以后开酒楼我愿意凑份子。”
不为赚钱,就为能随便去吃。
沈宁笑起来,“开酒楼多累啊,不开。”
现在甭管哪里酒楼饭馆林立,市场早饱和了,她要杀进去少不得“枪林箭雨”的,性价比不高。
她还是给各大酒楼饭馆提供食材更好。
以后她还会做秘制酱料,秘制火锅底料。
她尝过高里正带回去的各家酱料,没有她的好吃。
唯一的难点是好香料难得,得特意找寻。
大丫二丫一边吃一边竖着耳朵听,但是绝对不插言。
她俩幸福得要昏古去的感觉。
词汇匮乏,只会心里呐喊:太好吃啦!!!
二丫迅速把自己脑子里的一些意象替换成肉签子。
比如:1像一根肉签子,a像切开的肉签子卷,俩卷卷摞起来就是8,啊啊啊啊,怎么这么好吃啊。
她俩虽然不说话,但是小嘴咀嚼得很快,一开始还有点吧唧嘴,但是偷摸观察小少爷、阿年、珍珠甚至宝儿吃饭都不吧唧嘴。
自己不会不要紧,只要学会观察、模仿,慢慢就会了。
这是沈宁教他们的。
她俩也努力不吧唧嘴,一开始不习惯就低头慢慢吃。
这一顿饭,饭菜合胃口,人也对脾气,小少爷吃得很饱。
饭后在院子里溜达溜达,消食儿聊会儿天,沈宁就告辞。
她问宝儿:“你要回家还是跟我走?”
宝儿摇头:“二舅妈,我要跟着姐姐,晚上还去二舅妈家睡。”
沈宁笑道:“那你不想奶奶啊。”
宝儿笑道:“想呀。”
然后就欢快地跑去找珍珠玩木刀木剑了。
沈宁就觉得这孩子有天分,嘴巴出于本能地甜,但是不耽误他玩儿。
这么点儿,也不认生也不想家,很能给自己哄开心,随时让自己快乐。
行吧。
她家里还有很多活儿,不能多待,先带着二丫三个回去。
珍珠三个由裴大柱他们接送。
谢掌柜授意俩后厨把一条肉给沈宁,说小少爷晌午吃了肉晚上就不吃,明儿再吃就不新鲜了,非要沈宁拿回去晚上给裴父裴母做肉签子吃。
推辞不过,沈宁就拎上了。
回到家,沈宁让二丫大丫去给大伯娘她们帮忙。
别看丫头不大,却有两三年的干活儿经验,手脚也麻利。
那些不需要什么力气只需要巧劲的活儿,比如给腐乳装坛、滚料、洗鸭蛋什么的,她们比大人还利索呢。
大脚板和高大山也闲不着,他们不送货就听四婶儿的吩咐。
现在家里到处都是坛子、缸的,需要男人搬动。
安排完俩男人的活儿,四婶儿又过来跟沈宁汇报,“阿宁,高老二说这两天窑厂那边儿会送坛子缸啥的。”
虽然发出去的坛子和缸能回收,但是客户没吃完也不能回收。
高里正怕家里容器不够,又定了一批,多给脚力钱,窑厂那边负责送,而且包好,破了可以补或者退钱。
沈宁:“成,那咱这边儿把地方腾一腾。”
四婶儿:“我安排好地方了,让高大山他俩把那边儿腾出来就行。”
有四婶儿帮忙安排这些后勤琐事,沈宁真轻松不少。
毕竟一个人分身乏术,管不了那么多活儿。
现在大伯娘管生产,四婶儿管后勤和人工统筹,事儿也挺多挺碎的。
人少还行,再多也忙不过来。
沈宁就盼着三婶儿回来。
三婶儿年纪大,做销售不行了,那就忙生产和后勤这边儿吧。
沈宁去大伯娘她们生产那边儿看了看,现在人手多了,她们各有分工又互相帮衬。
比如日常做素鸡,如果需要做腐乳和腌白菜、腌萝卜、变蛋、咸鸭蛋麻酱鸡蛋什么的,就另外分人手过去。
反正没有闲人,但是也不会忙乱得忘了哪样正经活儿。
沈宁还去地窨子那边从草帘子窗户往里看了看。
裴父领着几个半大老头子在里面编席呢。
就见他们分成两组——地窨子就那么大,顶多能平铺两领大席。
不过裴父也是有办法的,一领从中间开始编,可以两个人,最多四个人同时往外扩编。
而另外一领红席则从一角起头,然后慢慢地把窄边编出来,再往长方向扩编,编起来的席子就可以卷起来,如此便不占地方。
这样地窨子便还有余地,剩下那人就开始给麦掌柜编尺寸小一点的挂席。
因为要编花样和字样,还没有练熟,所以起初动作是慢的,编一点就要对照纸样看看有没有出错。
纸样是阿年给爷爷画的,就和缂丝、织布提花一样,对着纸样一根线一根线地织,花样就不会出错。
编席比那个简单,毕竟他们就红色和淡黄色两种篾子。
只要他们多编两次,熟悉以后就和普通席子一样快了。
沈宁看看那两领即将完工的,心里喜悦,哎呀,说不定今晚她就能铺上新席子啦。
可惜裴总没的铺,甚至火炕都没得睡。
遍身罗绮者不是那养蚕人呐。
盘火炕的睡光板床呐。
沈宁心满意足地回屋写员工手册去了。
她会尽量把常用字塞进员工手册里。
这本手册,第一章 先介绍村子来历,裴庄有什么历史、名人等。
然后介绍豆腐村和豆腐娘子的来历,这是招牌,是走出去的底气。
古人都喜欢讲资历和背景,引经据典就是这么个意思,找名人给自己背书。
现在豆腐娘子也算一个招牌,自然要用起来。
第二章 就是关于个人的自我介绍,关于这个人的方方面面,让员工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知。
她会给出几个自我介绍的模板,不同性格的人选择不同的方式加以发挥。
第三章 就是如何跟顾客交谈,从打招呼、寒暄用语以及如何一步步加深交情、维护客户关系等。
后面还有其他内容,以后慢慢完善。
这个册子既能让员工学习识字,又能学习销售知识和理念,一举双得。
不只是大丫二丫几个要学,张氏香蒲都要学,甚至大伯娘他们也要学。
现代识字不算什么特长,但是在古代识字就是很大的特长。
上一篇:列车求生,夺取玩家身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