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51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霍三少却很想和裴长青多聊会儿,他发现裴二郎谈吐不俗,而且言谈间总能说出发人深省的话,似乎对经商也有独到见解。

不过今儿时候不早,他可以改日再邀请岳父和裴二郎喝酒。

他骑马来的,却也牵着马带着小厮送高里正和裴长青回去。

高里正摆摆手,“我近便,你甭送我,送送二郎,他今晚多喝了两杯。”

一开始靳老板常老板等人特意敬他,陆裕来了又只单独跟他喝。

霍三少笑道:“岳父,那我让大曲送你。”

大曲是他的随从。

高里正:“不用,几步路的事儿。我得回去盯着你大舅兄,我让他跟着二丫学识字呢。”

应该不叫识字,而是叫学拼音?

学会拼音再读豆腐娘子给的那个员工手册。

他看了,写得相当好!

必须得背会。

霍三少笑起来,以前他就觉得岳父有意思,现在是越发有趣了。

他和裴长青顺路,一起往西走。

裴长青:“霍少爷,明儿有俩人按约定继续去你家盘炕。”

霍三少真佩服裴长青了,“裴二郎,你真有种,敢跟陆典史要人。”

其实就是委婉地拒绝陆典史的安排,但是又不生硬,还给了陆典史人情。

陆典史派人跟着裴长青盘炕,那不是跟着赚钱么?

他们给衙门干活儿也是要工钱的,就是可能有点小动作,比如五两银子说十两,另外五两给中间人回扣。

裴长青:“我看陆典史非常和气,想必是大度人。”

霍三少听他语气虽然真诚,但是从他敢跟陆典史有来有回地聊天可知并不是单纯之人。

那这句就是场面话儿了。

他只叮嘱道:“裴二郎,去了衙门一切小心行事,不多看不多话。”

陆典史如果是非常和气的人,就不能年轻轻当上典史了。

再者成阳县境内治安不错,是因为陆典史手段强硬,该狠的时候毫不手软,最初当街斩杀地痞的事儿也时有发生。

裴长青听懂了,跟他道谢,又道:“霍少爷,我离同福巷就一点路程,你只管骑马先行一步。”

霍三少却又不肯,非要送他到门口。

不等到宋家小院儿呢,就见童二狗和一人在路边张望。

霍三少笑道:“二郎带的人不错。”

裴长青也笑:“胆子小,手艺是很不错的。”

所以你放心,活儿会给你做到位的,也不会去你家乱看乱听的。

裴长青回家,裴云正领着俩婆子在纳鞋底呢。

她已经教会俩婆子,打算让她俩在这里继续做鞋子,她明儿搭高里正的车回家。

宋管事儿只在这里住了两晚就回去了。

临走前帮着把这边儿宅子事宜安排好,给订了砖和土坯板、石灰等盘炕的材料。

宋大爷一直忙,没过来,也可能要避嫌。

不过他打发俩婆子送来一些过日子的东西,又说要装潢的话只管去铺子找大掌柜。

铺子暂时还没装修,不过火炕盘好了。

盘炕的材料一到,裴长青就领着几个汉子早上出工前晚上收工后忙活个时辰。

四天不用就把西厢和东间西间的三盘炕给盘好了。

今儿童二狗他们几个还用剩下的青砖给后院儿砌了俩小花坛和一个菜池,秋冬的可以种点菠菜韭菜塌菜啥的,盖上麦糠稻草的可以保暖越冬。

这样过年时候也有绿色鲜菜吃。

裴云想宝儿和宋福瑞了,便决定先回去,还得找沈宁帮忙设计铺子呢。

她明知道沈宁没有开铺子的经验,可不知道为啥,就是迷之相信,因为二哥说二嫂会,她就下意识相信。

“二哥,我明儿跟高里正车回去,你用不用给二嫂捎信啊?”

裴长青倒是想给阿宁写信,又怕太肉麻被人看了去阿宁不好意思。

她给他写信可简单了,就说爹编席很成功,娘和孩子们忙啥等等,他最想看的话她是一句不写。

估计怕高里正偷看,不好意思。

不过裴云不识字,裴长青觉得没什么好怕的,决定赶紧给阿宁写一封信,又把这几天收的银子给阿宁带回去。

杨家给的18两,包括童家和陶家几人的工钱。

裴长青怕他们丢了或者乱花,决定一起带回去,会头让阿宁给他们发钱。

反正在这边他包吃包住,他们也不需要花钱。

等要走的时候再张罗着给家里人买礼物好了,到时候自然有别家结的钱。

汉子们乐不得呢,说实话他们忙得根本没空出去逛。

也不敢,听杨家家丁讲街面儿上有一些空手套白狼的骗子,专门骗他们这种乡下来的短工。

不少人不但钱被骗走,人都被骗去黑煤窑、石灰窑干苦工了呢。

裴长青写好信,然后将信纸折成一只千纸鹤,不懂的人会拆破的。

这是前世他为了追阿宁特意跟秘书学的,结果阿宁哈哈大笑,说裴总好土呀,但是她很喜欢,她把千纸鹤做成了永生花。

直到穿越前,那些千纸鹤还在家里放着呢。

捻着手里的千纸鹤,裴长青笑起来,阿宁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

不管前世再好,他也不会留恋,因为今世他会和阿宁创造更好的生活。

裴云拿着千纸鹤,惊艳不已,“二哥,你手真巧。”

裴长青:“想学找你二嫂,回头用彩纸折一些挂在你铺子里。”

他把一袋子钱当面数给裴云。

杨家财大气粗,给的都是银子。

那位杨管事很嫌弃他不上道,在以为他看不见的角度翻了好几个白眼呢。

裴长青愣是一两银子的回扣都没给他。

废话,对于他们这种一文都是钱的人家来说,一两银子可是一千文,咋可能随便给人?

又不靠他拉生意。

第二日吃过早饭,高里正过来接上裴云回村。

裴长青几人则分头行动。

童二狗领着三人去靳老板家盘炕,陶启发、陶海明、陶海亮几个则去霍家。

裴长青拎着自己的工具去了县衙。

古代有官不修衙的说法,因为县官来了三年就走,修衙不管花自己钱还是花县里的钱都不划算。

所以县衙大多破破烂烂的。

若是哪天屋顶漏雨或者墙塌了,才会从户房拨款修缮一二。

对付用呗。

裴长青瞅着成阳县县衙倒是还算齐整,看得出屋顶瓦片有更换修补的痕迹,外墙脱落的白麻灰也有修补,就是……踏入县衙大门以后他眼睛有点疼。

这地面坑坑洼洼的,地砖破了也不更换,下雨天难道不会一踩溅一身吗?

这县衙真是驴粪蛋子表面光啊,好看全给外人了,内里自己遭罪。

真看得裴长青有点强迫症要犯了,想给他们把地砖什么的都重新铺铺。

当然,不给钱他是一定会忍住的。

穷是慷慨最大的敌人。

他心里腹诽着,站在前院角落等待陆典史。

前面东边是寅宾馆、庙祠、衙役捕快院落,西边是膳馆、监狱。

没一会儿陆典史从监狱院儿出来,他刚去巡视一圈,正掸着衣袖往外走呢抬头就看到裴长青站在那里。

明明是个乡下男人,偏生挺拔俊朗,如松如竹,让陆典史忍不住多看一眼。

真没人信裴二郎是地地道道的庄户人。

“裴二郎,挺早啊。”陆典史主动开口。

裴长青上前见礼,询问县衙材料可准备好。

陆典史笑道:“正拉过来的路上呢,还有六个瓦匠。”

昨晚离开酒楼以后他就打发人连夜去陆家庄以及其他有利益往来的村子传话,让他们找好的瓦匠熟手送过来。

裴长青面带微笑,心里却吐槽,得亏他没把人都带过来,否则就得耽误一上午的功夫。

一上午,八个男人,一盘炕都盘好了。

陆典史却想不到这个,他们颐指气使惯了,只有别人等他们的份儿,没有他们等别人的。

他领着裴长青穿过仪门旁边的小门,去二院的六房参观一下,看看如何盘火炕。

【作者有话说】

裴长青:又承办上政府工程了不是?这一次不用招标,不用练毛笔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