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53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众匠人惊呆了,这是什么神仙工头儿?

一上来就给这么高工钱?

裴长青却不需要给他们解释,更不说拉拢他们的话,他是私人建筑队,自然不会给官家的工价。

他给安排活儿,先去和泥,看看他们黄土、水、石灰的配比如何,给他们略作调整,然后两两一组,按照他的要求三个房间同时施工。

为了增加安全稳固性,他要求把火炕位置的地砖撬起来。

火炕卡座的高度是根据普通身高设计的,嫌矮可以垫垫子,嫌高就踩垫子。

这些工匠从未见过这种设计,却也不敢多问。

给官家干活儿,就是要学会低头猛干,不要插言,免得惹祸上身。

再者如果工头指挥错了,那也罚工头,不会牵连他们。

晌午是去县衙食堂吃的饭,一人三个杂粮面大馒头,一碟子咸菜,另外一碗白菜炖豆腐,里面放了猪油。

没什么油水儿,但是盐味儿足。

下午众人正忙着,一人气鼓鼓地冲进房间,大喊道:“哪个叫你们施工的?谁是裴二郎?”

裴长青示意工匠们不必惊慌,只管继续干活儿,他则朝那人迎上去,施礼,“在下裴长青,奉陆典史之命过来给六房盘火炕的。”

那人冷嗤一声,“哪里来的半吊子,敢到县衙来大放厥词!”

这会儿陆典史不在,黄书吏和另外几个书吏便一起上前,笑道:“钟典吏今儿跟着二爷去哪里办差呢,怎么半天没见着人?”

钟典吏是工房的头儿,县衙里有关修建修缮的工程都归他负责。

钟典吏转身跟黄典吏几人打招呼,眼神却还勾着裴长青,很是不屑,“陆典史做什么我们工房办不了呀?还得叫外人?”

县衙自己有工房,有工匠,手下也有瓦匠木匠石匠的,何须找外人?

这不是故意打他的脸吗?

他是钟主簿的侄子,年纪跟陆典史差不多,却没有陆典史的能屈能伸,仗着自己叔叔是主簿,平时也挺骄纵的。

他能力不出众,但是在工房却要当头儿,处处压别人一头。

那些多年老书吏都被他压着,敢怒不敢言。

这种底层书吏的矛盾知县老爷是不管的,人家三年一轮,只要别耽误了他的正事儿,至于下面争抢什么利益,他不管。

所以主簿和典史的权力就很大,是下面底层书吏、差役们真正的领头人。

而主簿和典史也是本县几大户角力争抢的职位,有时候争抢太过,几家在外做官的就不得不写信沟通一二,商量个章程出来,各家在竞争考核的基础上轮流上任。

这种大户是族里有正儿八经科举入仕的子弟,自然不是那种只有钱的商户。

当然本朝士农工商,农户、匠户、商户也都是可以科举的,只要有了正儿八经的进士,家族就会慢慢兴旺起来,成为新兴大户。

而那些无以为继的,也会慢慢衰落下去。

比如钟家,现在就是无以为继的局面。

后面虽然有两个年轻秀才,一个举人,但是多年再未出过一个进士,而这名举人已两试不中。

现在他们家那位在外地做知府的大人受案子牵连,已被贬黜为知县,去了穷乡僻壤处。

很自然的原本追捧钟家的人大部分都会散去,重新依附希望更大的陆家。

陆家有两位年轻的知县,还有一位中年知府,形势一片大好。

陆典史虽然没能走科举仕途,但是于缉捕盗匪方面有独特建树,将成阳县治安搞得极好,深受商户和百姓们赞誉,考核定然是优,这位置就稳了。

靠自己坐稳的,即便其他家想轮都轮不走,下一届还是他的。

这个钟典吏早就看好典史的位置,想着下一次轮他,结果现在陆典史坐稳,他家却遭了事儿,被人背后说闲话,他自然不爽。

有事没事他就要挑陆典史两句,今儿陆典史没跟他叔商量就找人来给六房盘什么狗屁火炕,他岂能不挑?

他挑,却不明目张胆地和陆典史做对,只拿下面人开刀找茬儿。

裴长青不知道他们的恩怨,但是他有脑子会猜,当即就知道这是他们内部矛盾,跟自己无关。

他也不得罪人,只不卑不亢道:“您若是有疑问请去找陆典史?草民都是奉命行事。”

钟典吏却又不肯,只挑裴长青的问题,问他师从何人,有什么本事,做过什么工程,你这个火炕怎么设计的,哪里哪里……

裴长青并不都回答,只把设计图拿出来给他看,“钟典吏,大家看过这份营造图,通过了。”

你看谁不满就去找谁发疯,可闭上嘴吧,嗡嗡地影响我们干活儿。

钟典吏又是一声冷嗤,“这什么破图,连字都写不对,这什么火炕,奇形怪状,它能用吗?这谁画的,你们谁画的?”

他扬着图纸朝对面工房喊。

黄典吏倒是不怕他,当初他也是跟钟主簿竞选主簿位的人选呢,“小钟啊,这图纸是裴二郎自己画的,人家没读过书,自学几个字。”

能画成这样简直让人惊艳好吧?

别看你是工房的典吏,你都不行!

裴长青见黄典吏帮他拉走仇恨,就不吭声了,只让瓦匠们快干活儿。

钟典吏又在一边儿挑裴长青不会和泥,黄泥和石灰配比不对等等。

裴长青全都不理,只当他暴躁狂无差别发疯。

这会儿跟随县老爷出去办差的快班衙役们回来,听说陆典史请了瓦匠来盘炕,要给兄弟们解决过冬的问题,他们纷纷跑来观看。

一进门就瞅着钟典吏腆着肚子叉着腰在那里发飙。

陆典史是他们的首领官,差役们不怕钟典吏,上前嘻嘻哈哈地就撮起他,“钟典吏,谁惹你生气了?走,去我们班房喝杯茶,说一说,兄弟们帮你出气,打爆他狗头!”

待他一走,大家都松口气。

崔书吏拿了份营造图纸跑来找裴长青,小声道:“裴二郎,你会算用料不?”

裴长青:“略知一二,不知……”

“你看这个。”崔书吏把那份营造图给他看,是一份县衙内几处庙宇的修缮图纸,需要先做个实际的修缮成本预算,包括工钱、材料、伙食等。

若是算不出来,上头就批不了,算不对出入太大也批不了,他们还得挨训,甚至扣考核成绩。

裴长青看了看,也小声道:“崔书吏,比例尺呢?”

比例尺不标注清楚,谁知道你这图代表多大啊。

崔书吏:“比例尺?”

裴长青立刻笑道:“不好意思,我没正经读过书,很多东西自己理解着瞎叫,就是这个房子的实际大小缩放到营造图上,缩小的比例。”

崔书吏:“哦,你说的是分率。有的有的。”

他立刻写上了,他们用的分率是固定分率,尺子是营造尺。

裴长青跟他趴在一张空桌上,一边量一边心算加笔算,忍不住问道:“崔书吏,你们从前是怎么算的?”

崔书吏小声道:“根据经验,约计。”

毕竟如此多的墙、木头、地砖、桐油、瓦片的,真要每次都预算,真的很……费劲。

所以他们都是找差不多大小的来比对一下,出一个约计的数量。

若是上司不较真,差不多就……过了,若是遇到较真的,就……打回来重做。

崔书吏表示痛苦,头大,真的好难啊。

算这些数好难啊,他算筹都摆一屋子了!

他真的不擅长算学啊,他本身是负责文书的。

原本他不需要负责这项工作,最近知县大人忙河道那边的事儿,带走好几个算学好的书吏,县衙内的活儿就排到他手里。

他觉得自己也太不走运了,混了几年,今年倒是被难住了。

哎,前几天负责修屋顶的谢书吏运气就比他好,瓦片什么的好估算,上头通过了。

裴长青:“……”

我要是你上司,我也头大,绝对不会给你通过的。

他试探了几句,发现崔书吏这些低等书吏的几何算术知识很……匮乏。

不知道是没学过,还是学的不认真,靠关系进来当了书吏,用到的时候就糊弄糊弄。

反正这个崔书吏肯定是滥竽充数的。

裴长青看瓦匠们正按部就班地干活儿,没有什么问题,便对崔书吏道:“崔书吏,我也……不是很会,我也约计一下,你姑且看看?”

崔书吏点点头,满是希望,“你试试。”

他看裴长青之前自己画的营造图,分率标得很规整,而且长宽高都做了标注,还约计了青砖用量呢。

正是看到这个,他才想让裴长青给算算的。

裴长青另外拿了一张纸,用自己的炭笔把营造图简单地誊抄下来,然后分片算面积,算体积。

当然大部分也是根据他的经验,接触多了就知道用这个方法摆砖砌墙一平方需要多少青砖,用那个方法摆砖需要多少。

需要多少石灰、黄泥自然也就有数。

至于瓦片那就跟屋脊屋架的夹角度数有关,一般住房夹角是105°,但是有些庙宇会陡峭一些,硬山顶和歇山顶也不一样,不过大体都有个范围。

裴长青给圈出来标注一下,这里用到了各种形状的面积,崔书吏一概不懂。

裴长青也不写过程,只写结果,就当自己估算的。

他顺便解释道:“崔书吏,其实也不是我自己算的,有些是我在别人的书上看的,那什么书你没看过吗?我儿子之前在谢家书肆看过不少,还借出来给我看。”

在小少爷跟前,他推给其他瓦匠、裴端等人,在外人面前自然往谢家书肆推。

反正崔书吏这些人也不会求证,只会觉得谢家好厉害。

果然裴长青这样一说,崔书吏就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

“多谢裴二郎指点,我确实要找两本书来读读。”他也确实没认真学过营造学,顶多就是会算术而已。

营造学包含的东西太多了,有些他根本……不懂。

裴长青就想到他和阿宁聊过的话题。

封建王朝大家都奔着科举使劲,重文轻理,数学物理化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他们想的是等中进士以后集中精力钻研,为后续当官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