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露
要么就是科举无望,不再研读四书五经,而是学一下算术文书等,然后在县衙某个书吏的工作。
这就导致县衙大部分基层工作人员能力底下,业务不够熟练,而百姓识字的又少,会算账的更不多。
而这些书吏没有正经工资,都是靠办差拿钱,什么文书费、誊抄费、印章费的,导致他们绞尽脑汁挖灰色收入。
在办差过程中有意无意就会出现诸多错误,多收税、滥收费等情况。
反正老百姓不识字,多缴也只以为是朝廷多收税。
若老百姓能识字,就能看懂县衙张贴的各种通告,会算术,也能大体知道自己交税数额等,不至于出现太大错漏。
裴长青脑子里已经在盘算多少年能培养基层人员顶替这些滥竽充数的了。
这六房书吏有几十号人呢,自己培养五六个不成问题,当然得他和阿宁有一定身份地位才行,否则也没这个入选途径。
崔书吏还在殷殷致谢呢,“裴二郎,回头我请你吃饭呀。”
裴长青笑,“崔书吏,不客气,有事儿只管开口,我会的肯定知无不言。”
回头吃饭,多半就是不可能吃饭。
真要请客你得说今晚或者明晚。
傍晚时分裴长青打算收工,陆典史带着冯三和刁五从外面回来。
“裴二郎,先别走,晚上兄弟们一起吃饭。”
裴长青却也没人家给就接着,而是笑道:“陆三爷,咱还是等工程完工再喝庆功酒吧,现在小民不敢松懈。”
陆典史哈哈笑起来,“你呀,是个谨慎人儿。”
他又给裴长青介绍冯三和刁五,“昨儿他们去你家订货了,沈娘子说她过几日会亲自押货进城来。”
说完他就看裴二郎脸上笑意渐深,不由得也笑起来,“裴二郎伉俪情深呀。”
裴长青从来不在夫妻感情上谦虚,只要人家说他夫妻感情好他就点头,“确实,毕竟相濡以沫过来的。”
他看冯三和刁五,这俩人面带骄横之气,在陆典史跟前又过于谄媚,想必去家里也会摆架子吧?
不过,既然是陆典史吩咐的,应该不会很摆,那阿宁必然没受委屈。
裴长青就放心了。
若是这二人敢让阿宁受委屈,那他肯定要记仇的。
冯三和刁五回来跟陆典史汇报,听陆典史说请了豆腐娘子的丈夫来盘火炕,他俩惊出一身冷汗。
陆典史派他俩去的时候什么都不说,其实说过,但是他俩没当真,便有些埋怨陆典史没把话说透,不把他们当心腹。
若是你明白说要交好裴家和豆腐娘子,那他们不得带上礼物,笑呵呵地去跟豆腐娘子谈订货的事儿?何至于一开始摆了摆架子,还被谢家小少爷给倒压了?
他们二人想着,就对裴长青很是和气,笑得跟自己兄弟一样。
裴长青跟他们简单聊一聊,便告辞回宋家小院儿,还得问问陶童几人情况如何呢。
他们一切顺利,本身就是熟手,又跟着裴长青练了几日,自然没问题。
裴长青也很是高兴,再一想阿宁过几日要来,便更加开心。
童二狗等人都感觉裴二郎今儿特别高兴,许是去县衙遇着好事儿了?
童二狗他们今儿已经给靳老板家盘完火炕,明儿继续去霍家,再加上麦掌柜朋友的客栈。
原本客栈二楼朝阳面是上房,但是冬日天冷,二楼地板是木头的又不能盘火炕,保暖性也不够好,所以这上房就不如一楼带火炕的房间。
所以麦掌柜给他出主意,把一楼隔几个精致单间儿和双间、三间出来,专门做贵的上房。
这么一设计客栈就有十几盘炕。
不过大通铺虽然三盘炕连在一起,烟囱却只开一个,而且老板也不准备砌墙,所以裴长青只收一份钱。
就当还麦掌柜人情。
其实三间屋子的大通铺,如果只有一个烟囱,说实话炕也不会很热乎,所以他建议中间加了一个火炉。
两个灶口,炕就暖和多了。
这些活儿没什么难度,童二狗他们就干了,裴长青很放心。
第二日下午裴长青正领着瓦匠们干活儿呢,崔书吏却被人传到二堂知县大人办公的书房去。
崔书吏有些忐忑,这是怎么了?
县太爷咋突然找自己呢?
曾大人到任这一年多也没搭理过他呀,怕是都不认识他呢。
毕竟几十位书吏,各负其责,知县大人需要什么文书都是主簿、典史以及师爷来要,书吏根本没机会去知县大人跟前露脸。
今儿……不对劲啊。
他进了知县二堂书房,发现钟主簿、陆典史以及两位师爷都在,越发摸不着头脑。
自己也没干什么呀。
难不成?
不能吧?
就一份营造图,能有啥啊?
以往也不是没错过,错了就打回去呗,不至于给他拎过来臭骂一顿吧?
曾大人三十五六岁的年纪,模样周正,有着读书人共通的书卷气,亦有为官数载积淀的官威。
毕竟科举取士首取相貌体态,身有残疾者、模样丑陋者不取,所以只要能中秀才、举人的都是才华出众,相貌也至少周正的。
而曾大人其实是同进士出身,大部分知县都是同进士、举人出身,毕竟本朝进士还是很难考的,三年一考,差不多录取150名进士,同进士也不足二百名。
说千里挑一万里挑一也不为过。
陆家、钟家几位都是同进士。
不过现在同进士也难考,地位一样很高,除了录取那一刻以及碰到进士出身需要区分一下之外,其他时间是没人提的。
尤其在外做官,更无人敢轻视。
至于崔书吏更不敢了。
他两腿发颤就要跪下。
曾大人这才开口,“崔书吏,这份营造图预算是你做的?”
崔书吏心头一咯噔,怎么啦?
他战战兢兢,“回大人,是……”还是不是?
曾大人坐在桌前,身形挺拔,神情不怒而威,气势十足。
正儿八经科举出身的人,不说进士同进士,便是举人,那都是文才斐然、器宇轩昂的,自不是胥吏能比的。
即便是普通庄户人,也能一眼将他们和胥吏区分开来。
气质太不一样了。
曾大人:“是么?”
崔书吏扑通跪下了,“回禀大人,小人一时忙不开,就让其他人帮忙算了算。”
钟主簿:“崔书吏,你跟大人玩我问你答游戏呐?”
崔书吏不敢了,赶紧老实交代。
这下曾大人反而疑惑了,他不过是见这份修缮预算突然规整靠谱起来,便有所纳闷,毕竟之前一塌糊涂,他直接丢回去的。
突然靠谱,那就是这书吏找人帮忙了。
曾大人对帮忙之人很感兴趣,打算提拔一下,又怕崔书吏耍奸弄滑压制此人,所以吓他一吓。
不曾想居然是……一个过来盘火炕的瓦匠?
他知道这事儿是陆典史安排的,之前听对方汇报过。
他侧首看向陆裕。
陆裕拱手,将裴长青的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这下曾大人更疑惑了,屈指轻轻敲着那份预算书,“裴二郎未曾读书,自学识字和算术?”
陆典史:“确实,且字学得不全,总写错别字。”
曾大人轻弹那份预算书,“但是他营造学得不错,算术也极好。”
他是知县,虽然科举过程中重文轻理,但是中进士之后就要集中精力学九章算术等知识,为自己做知县准备。
总不能做了知县什么都不懂,被人糊弄吧?
虽然带了师爷,钱粮税赋等要靠他们帮衬,可算账还是要精通的。
毕竟是千里挑一甚至几千里挑一的进士,那学习能力可不是这些底层胥吏能比的。
在他看来能将预算精确到这个程度的人算术在县衙是顶尖儿的了。
至少不比他差。
虽然他对六房、差役以及主簿典史等人的矛盾争斗视而不见,却不代表不清楚,只是不参与而已。
一来他就让师爷对县衙众人进行摸底,谁是谁家的,外面有什么做官的族人,各有什么特长,是靠本事进来的还是靠关系浑水摸鱼的。
只是没必要整顿,他三年便走,回头人家迅速复原,根本没用。
这些地方大户把持一县的基层职务已经是常态。
他原本以为是某位被埋没的书吏,打算提拔起来培养两年,等自己离任时可以带走。
哪里知道是一个没读过书的庄户人。
第95章 裴工头儿 负责修缮县衙
陆裕又给他释疑,“裴二郎自小聪慧,记性出众,他家小子是个神童,被萧先生选中做谢小公子的伴读。”
伴读,不是卖身的书童。
这是萧先生对此子极高的评价了。
上一篇:列车求生,夺取玩家身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