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55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不必大声告诉别人,只从他的安排就能看出他的态度。

曾大人越发惊异,“神童?”

陆典史又把裴鹤年自学识字,并且教爹娘识字,又跟谢恒读书启蒙的事情告诉他。

曾大人心绪激动,摁住案几,“快,请裴二郎一见。”

钟主簿:“大人,庄户人胆小粗鄙,怕是会冲撞大人。”

曾大人淡笑:“不会,有此营造算术才能之人,定然胸有丘壑,稳如山岳。”

应该是个心性坚定且性情温和之人,断然不会见上官就紧张到语无伦次或者暴躁行事。

暴躁胆小之人不可能以成年之躯学这本领,必然是极有耐心且稳重之人。

陆典史亲自去请裴长青。

裴长青看陆典史过来,笑道:“陆三爷,您来得正好,咱们可以小试一下烟道。”

陆典史一把握住他的手腕,“裴二郎,你好本领呢,曾大人请你二堂一见。”

裴长青微微蹙眉,知道是帮崔书吏做预算惹的,不过看陆典史神态,应该不是坏事。

他不着痕迹地挣开手腕,虽然陆典史习武力气大,可裴二郎本身力气就大,裴长青又每日干力气活儿,自然力道也不小。

他故作紧张道:“陆三爷,县老爷为何找草民?”

陆典史笑了笑,简单解释一下,“裴二郎,你有本领,好造化,早晚会出头。我原本想提拔你当个左右手,不曾想知县大人也慧眼识君,瞧上你了。他日若是同在县衙共事,二郎可不要与我见外。”

裴长青:“陆三爷,不会的。”

我才不要给你当左右手,你自己都不入流呢。

同样,我也不要给知县当什么属下,顶多是随从和师爷,没前途的。

他跟着陆典史去二堂见曾大人,不像崔书吏忐忑不安,也不像其他升斗小民哆哆嗦嗦,而是气度从容,不卑不亢。

陆典史都敬佩了。

这裴二郎,若不是自己查过他的籍贯经历,怕要怀疑他是流落在外的大族子弟了。

待见到裴长青的时候曾大人生出一种很笃定的感觉——这人出身不俗。

一个人不管怎么掩饰,他的阅历是藏不住的。

他没读过书,没开过眼界,即便他再拽词儿,好像很有文化的样子,也遮掩不住草包的内里。

庄户人说皇帝用金锄头锄地,东宫娘娘烙大饼,他脱不开自己的见识。

而一个人读过书有过见识,他要想装得什么都不懂那也做不到。

他的眼神,他张口说话,举手投足,都带着读书人的气派。

眼前的裴二郎分明就是读过很多书,有过相当阅历的人。

他没有让裴长青行礼,而是直接让人看座。

钟主簿愕然,曾大人是不是过于抬举这泥腿子了?

难不成是给陆典史面子?

因为是陆裕引荐的,所以就高看一眼?

曾大人朝裴长青笑笑,亲切道:“裴二郎不必紧张,本官只是找你随便聊聊。”

他拿出那份预算,“你是如何计算的?”

裴长青也没装傻,却打了马虎眼,只有简单的面积是计算的,大部分是根据经验预估的。

经验在这个时代是很宝贵的财富。

曾大人他们判案,甚至治理一县的民生,大部分都靠前辈的经验。

只有特殊情况才需要特殊对待。

所以裴长青说他根据经验预估,也没错,毕竟他是一个瓦匠,带人盖房子、砌墙盘火炕的,整天跟砖瓦打交道,也合理。

虽然他对裴长青的出身和来历有所怀疑,但是萧先生能相中他家,不可能不调查,这说明此人本身没问题。

或许就是天赋异禀。

原本他想两年后将此人带走的念头也压下去,想必人家不会轻易离开家乡。

不过提拔他来县衙做事还是可以的,两年后甭管留在县衙还是回家,只看他自己的意思。

他亲切地抛出了橄榄枝,“二郎在算学方面有天赋,我这里缺个帮手,不知你可愿前来当差?”

裴长青当即起身,行礼,歉意道:“知县大人抬爱,小民本不该推辞,只是小民甚爱读书,有个暂时看起来很自不量力的计划,是以……”

这话一出,在场所有人都用一种惊异的目光看着他。

你、你有算学天赋就罢了,以后做个县衙书吏也不是不行,可你竟然肖想科举仕途?

曾大人眸光幽深,陆典史惊讶不已,钟主簿就满脸鄙夷了。

真是自不量力,你也好意思说?

曾大人轻笑,却没有半点轻视,而是问道:“你现在读什么书?”

裴长青:“回大人,论语。”

阿宁花钱给他买的论语,他自然不能浪费,随时带在身边,无事的时候便背一段。

尤其晚上想媳妇儿睡不着的时候就多背两段。

虽然白天干活儿又忙又累,可他还是背了半本。

钟主簿轻嗤,你当科举那么容易?背个论语就够了?

四书五经只是基础而已,还有各种释义、策论,就凭你一个泥腿子还想科举?

你真是痴人说梦!

他一个主簿都不敢说这大话呢。

他为什么做主簿?

不就是科举无望,不得不放下远大的理想,务眼前的实际么?

陆典史却想怪不得萧先生高看这家人,不但儿子是神童,爹也不是俗人,娘也有本事。

裴二郎说要考科举,怕是有把握的,萧先生自然会加以指点,谢家的藏书也会借他翻阅。

陆典史竟然生出几分羡慕来。

钟主簿:“大人,不如抽背一番?”

曾大人摇头,考校对方都是有目的的,或者录用或者提携。

这裴二郎摆明不为他所用,考校来作甚?

要么给裴二郎长脸,要么让人家出丑,都没必要。

他反而对师爷道:“林师爷,拿我注解的那套论语给裴二郎。”

众人都是一怔,曾大人竟然如此高看裴二郎?

这是笃定他能高中还是笃定他将来有大出息?否则何必如此交好?

要知道这些进士出身的官员注解的科举书是非常难得的,因为不只是释义,还有他们对科举以及时政的一些理解。

这就是他们的读书笔记。

这些过来人的经验、理解,是花钱都买不到的。

大多都只会给亲近的子侄,助他们科举一臂之力的,轻易不会给外人。

钟主簿一直想跟曾大人求借此类书籍,却因曾大人一向不冷不热,他不好意思开口。

没想到自己求而不得的,曾大人居然如此轻易赠给一个泥腿子?

他裴二郎配吗?

林师爷已经将曾大人说的两册论语捧过来,递给裴长青。

裴长青犹豫一瞬,先给曾大人行礼,“大人慷慨,小民感激不尽,今日将书带回去,小民会尽快誊抄,早日归还大人。”

曾大人笑道:“不急,本官也不急用。”

赠书给裴长青也是他的投资罢了,毕竟裴长青背靠萧先生和谢家,什么书看不到?什么科举经验学不来?

裴长青若是知道曾大人的心思都得惊讶,这些人想得也太远了吧?

他和萧先生两面之缘,没什么交情,和谢家更是面儿都没照过,人家凭啥帮他?

阿年和小少爷的交情是他们的,跟他又没多大关系,他也不可能厚着脸皮去谢家借这些啊。

所以今儿曾大人赠书,也算帮了裴长青大忙。

他需要书!

尤其这种花钱买不来的书,多多益善。

他诚心诚意道谢,又道:“小民受了大人恩惠,无以为报,若是大人有用得上小民的地方,小民也断不推辞。”

曾大人哈哈笑起来,“本官确实有需要你出力的地方。”

钟主簿面色一变刚要阻拦,却听曾大人道:“县衙最近要修缮屋舍,既然你擅长营造,便领了这差事吧。”

裴长青没有立刻答应,而是看向陆典史和钟主簿,“大人,县衙有工房,有匠户,若有小民领差事是否不妥当?”

曾大人起身:“并无不妥,就这么说定,陆典史会派人领你四处看看,做个估价,再定个工期。”

裴长青给六房那边盘炕,曾大人自然不会一无所知。

他不但知道还清楚营造图的事儿。

在他看来裴二郎比工房主事儿管用。

第一,找裴二郎干活儿并不会撇开工房,还是得书吏们帮忙,另外工匠也从县属匠户出。

第二,裴二郎干活儿快且便宜,不磨洋工、不滥要钱。

既然活儿一样,他当然要快且便宜的。

找别人这事儿肯定行不通,单钟主簿和陆典史就够刁难人的,但是裴二郎不一样。

裴二郎是陆典史引荐的,他们有交情,断然不会刁难,在钟主簿刁难的时候他还会护着,这就保证裴二郎能顺利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