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63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吃面的时候她还跟常老板几个开家常饭馆儿的聊聊,“诸位都是手擀面刀切面,没有拉面?我听说西北那边会做一种手拉面。”

她比划一下拉面的动作。

拉面和手擀面的口感不一样,各有优点吧。

拉面省略了擀大饼的步骤,做起来应该更便捷,但是对面粉的要求更高。

拉面要求面粉筋性更高,为了增加筋性西北那边会添加蓬灰,一种盐碱地蓬柴草烧制的草木灰,可以增加面粉的筋性。

不过没有这个东西,用至少过筛四遍的精面粉,和面的时候加点盐,加鸡蛋,把面团醒发到位,再抹点食用油醒发,那面团应该也能满足拉面的条件。

她在家没有这么好的面粉,没条件试验,不过靳老板这里面粉很精细,说不定可以试试。

除了曹二爷不是开酒楼饭馆的,其他老板掌柜的闻言立刻跟沈宁请教。

靳老板即可让人拿最好的面粉过来。

沈宁笑道:“就当和诸位开厨艺交流会了,大家互相交流心得,我献丑,大家多包涵。”

常老板也另外一个老板上前给她打下手。

靳老板想挤都挤不进去,急得不行。

算了,酒楼这会儿都来客了,他也得去打个照面儿。

反正他和高里正关系最好,沈老板有好东西也不会落下他的。

沈宁活好面以后放在案板上用湿润的包袱盖着醒面,又和几位老板聊美食,也跟他们学学拿手菜。

这些平时自己有个厨艺窍门儿都藏着掖着的老板,这会儿统统大方起来,争相跟沈宁分享。

张老板也分享自己做酱菜的秘方,请沈宁品评。

孙老板也分享自己做烤肉蘸料的配方,邀请沈宁去品尝。

沈宁听说他酒楼有烤乳猪、烤全羊,还一字一句描述烤肉的香气,口水都忍不住要流出来了。

二丫更不用说了,假装清嗓子拿手帕捂着嘴,生怕口水直接流出来。

因为沈宁的存在,这些老板们开了一次厨艺交流会,大家互相分享、学习,倒是前所未有的融洽。

沈宁还跟他们聊到臭豆腐、螺蛳粉、各种米粉什么的,因为当地还没有流行米粉,大家都吃米饭、年糕、面食种种。

现在其实是有粉条的,不过市面上不见,只有一些有传承的大酒楼、大家族才会做。

毕竟现在还没有红薯、土豆这种做粉条的淀粉大户,大部分粉条都是绿豆粉。

而米粉虽然在西南地区盛行,江南也有,可依然没有流行到当地来。

沈宁觉得顾客的喜好也需要引领和刺激,面食好吃,馒头、包子、饺子、花卷、各种饼、各种面条,都让人欲罢不能,但米粉也是绝味啊,家常饭怎么能少了米粉的一席之地?

米粉可是面条的老祖宗!

她就跟老板们聊米粉,希望他们赶紧做起来,顺便把醒好的面团按扁刷油,继续包着醒一会儿。

“绿豆粉成本高,米粉还行呀,不管炒粉、汤粉还是卤粉,那都是美味。”

众老板问问米粉如何做,发现不像糍粑、年糕那样酒楼饭馆能直接做,而是需要作坊加工。

众人又纷纷委托给沈老板。

“沈老板放心,只要此类需要加工的食材,我们全都找你进货。”

“对呀,沈老板价格公道,做出来的品质极好,我们十分信任。”

即便别家会做豆制品,可他们更信任沈宁。

即便别家以后也做素鸡、米粉,他们也更信任沈宁。

更何况他们还指望沈老板继续开发新的菜式呢。

这米粉出来,不得做成饭食菜肴嘛?

请沈老板一起开发,他们不是又能跟着沾光?

香蒲大丫二丫以及来往后厨端菜的小伙计们都麻了。

这些平时张口闭口都是生意、赚钱的大老板,这会儿都在烟熏火燎的后厨围着一张案板跟伙计侃大山一样在那里大聊特聊,说到激动处还啪啪直拍案板。

案桌不够大,他们为了离沈老板近一些,甚至暗搓搓地推挤,过一会儿互相换个位置,争取都去沈老板左右、对面站一站。

靳老爹瞅着自己儿子挤不过他们,主要是在自家地盘上,得热情好客,不好跟客人抢。

他白胖的手在案桌上一拍,替儿子喊道:“沈老板,我们愿意把酒楼和饭馆两成利润送与你,至于进货另论。”

白嫖算啥好汉?

人家沈老板今儿住在豆腐村还能跟他们坐而论厨艺,回头沈老板发达了,搬去府城甚至京城住,还能跟他们交流厨艺美食?

要想长长久久地跟沈老板学新菜式,那当然得变成自己人啊。

让她做酒楼的二东家不就好了!

靳老爹此言一出,现场登时安静了一瞬。

除了大铁锅里咕嘟咕嘟翻滚的高汤,小铁锅里滋啦的油煎烹炒,就连大厨、助手们都下意识屏住呼吸。

两成利啊!

靳老板也太大方了!

高里正更是惊呆了,他说什么来着?

阿宁厉害,就是厉害,早晚发达!

幸亏啊,幸亏啊,幸亏他早早跟阿宁交好。

同时心里忍不住越发唏嘘和怅然,阿宁越来越好,越来越发达,很快他家就跟不上,配不上了吧。

那到时候他还能跟阿宁合作生意吗?

什么孙女婿、孙媳妇的,他早就不敢想了。

就怕合作伙伴都保不住呢。

哎,惆怅啊。

张氏、香蒲和大丫二丫更是惊呆了。

张氏虽然长了见识,却也知道酒楼饭馆这些铺子赚钱,而且老板们都非常排外,断然不肯跟人合伙儿,就怕铺子不纯了。

没想到靳老板居然主动给阿宁二成利。

沈宁也很惊讶,这跟说好的不一样啊。

她不是来跟大家交流厨艺,然后等蔺老板来了谈素鸡生意的吗?

怎么的靳老板就要给她酒楼两成利润?

这……他们父子不会抽风了吧?

她就分享了那么几个菜,对酒楼来说不值一提,他们就要这么大方?

不是有什么阴谋吧?

难不成酒楼负债累累,要找人背锅?

还是惹了什么仇家,找人挡刀?

不能。

就是不能,才好奇怪啊。

孙老板见靳老爹如此不按规矩出牌,也急了,“沈老板,我们全福楼,也愿意!”

他原本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但是还没下决心,主要是他想给半成,最多一成。

毕竟不需要沈老板出钱,也不需要她出力,甚至不规定她必须多少时间开发几个新菜。

半成真的不少。

可、可靳老爹这个老疯子,吃油焖素鸡吃得怕不是脑子都要姓沈了?

两成呀!

靳老爹和靳老板父子俩可不是傻子,那肯定是有利可图。

若是无利可图,他俩怎么可能这么大方?

孙老板虽然没想好,没想明白其中关窍,但是他有个好处,向靳老板看齐就不会被落下。

靳老板总不会跟人合伙来算计他。

所以他也紧跟着喊愿意给两成。

怎么的,就你们大方,我姓常的就是白占便宜?

常老板想得更好,沈老板开发的这些新菜式,除了那个福袋,其他全都适合中低档饭馆。

今儿说的这个米粉,简直就是为他的饭馆量身定做的!

他必须跟啊!

两成!

说实在的,他的饭馆还大有潜力。

以前没卖素鸡的时候他以为自己饭馆生意就这样了,不会更多,毕竟县城就这些人,愿意出来吃饭的就这些,不可能赚更多了。

结果自打加了素鸡、卤素鸡、素烧鹅、油豆腐以及肉签子、烤豆腐卷,他饭馆生意盈利翻倍还多。

那个酱肉丝豆腐皮不适合他的饭馆,但是烤豆腐卷却是为他饭馆特意设计的一样,每天卖好多串。

就县衙几个书吏,每次下衙都要在他家吃几串烤豆腐卷、卤素鸡才走。

若是有这个米粉,他有一种预感,说不定比面条更受欢迎。

毕竟这些有钱下馆子的把面条吃腻了嘛,需要换换口味。

其他几家饭馆也跟上。

这种情况不跟不合适。

毕竟他们都因为豆腐娘子多赚钱了,多赚的自然比给出去的多,而且以后有新菜式,自然还会更多。

张老板的饭馆开在码头那边儿,他感受很直观。

这么说吧,以前码头货栈那里,有些人路过他们成阳县是不下来吃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