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养娃种田日常 第266章

作者:桃花露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市井生活 逆袭 日常 穿越重生

反正你的价格不贵,我们自己做也挺麻烦。

但是,但是,但是……

靳老爹都不吃了,就目不转睛地看着沈宁。

沈宁笑得非常真诚,“我希望咱们的饭桌越来越丰富,大家各出奇招,做出更好吃的饭菜,而我也会努力开发新产品,不断与大家分享,这样才不会吃老本,裹足不前。”

她只有不断创新,让模仿者追不上,让她的客户们时有惊喜,生意才会一直追着她。

当然,这是因为她有穿越这个金手指,有领先数百年的知识打底。

如果自己是普通人,一辈子就开发两三个手艺,那指定也想吃一辈子,不会随便教给别人。

她觉得自己的知识都是通过课堂、书本以及网络学来的,自然也该回馈给社会。

蔺承君的耳朵慢慢红了,他为自己方才的想法有点羞愧,人家沈老板就是这样纯粹通透的人,而不是单单对他。

得亏吃着重口火锅,本来就麻辣,香料也升温,所以他耳朵红也不会引人注意。

原本他做好对方狮子大开口,他锱铢必较来的,争取买到素鸡的方子。

毕竟从成阳县往府城发货,着实有点远,时间都浪费在路上,而且天暖以后要坏掉。

还是他自己做更合适。

他想的是如果对方不卖,他最大的诚意就是给分成。

只要他这里卖出去的素鸡,他愿意把利润分给他两成。

毕竟她不需要出钱出力出人,只需要把方子卖给他即可。

当然,利润这个事儿也是他说了算,他不至于太弄虚作假,钱该给还是给的,就是会看情况给。

可现在沈宁谈都不谈,就说要告诉他,他反而不知道怎么开口了。

沈宁笑起来,“蔺老板这是吓到了?放心吧,我没有别的图谋。即便你会做素鸡,诸位老板还是从我这里进货,不影响我生意。而路途遥远,我也不可能给你发货,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制作方法告诉你,你自己做。”

靳老板等人都静静地看着沈宁,从来没这么专注认真耐心地注视过一个人。

蔺承君:“沈老板,我不可能白要你的方子,我还想与你合作牛油炒料的生意,所以,你能否说个自己想要的合作方式?分成?还是一次买断?”

靳老板一个劲儿地给沈宁使眼色,不要买断,要分成。

君高升酒楼只是一个招牌,他下面还有别的饭馆酒楼,很赚钱的。

沈宁也倾向于要分成,“蔺老板这么有诚意,不想白占便宜,我也不好让蔺老板违背原则。这样吧,我把素鸡方子告诉你,你只需要第一年给我两成利润,第二年给一成,之后就完全归你。”

她估计再过阵子其他豆腐坊就能模仿出来,到时候君高升还愿意给两年分成都是重信誉的。

蔺承君和众人都惊讶又意外,常老板几个和蔺承君没利益关系的都忍不住出声提醒了。

沈宁笑了笑,示意大家不要着急。

她笑道:“我也不需要查蔺老板的账目,府城肯定比我们县城销量大,不过蔺老板还得跟别人合作,所以我不想多要的。就按照我们成阳县这边的销量算分成即可,以君高升的实力,不会卖不过一个县。”

像君高升这种百年老字号肯定重信誉和口碑,但是肯定也有很多方法做假账,她可没那个精力和本事跟他们勾心斗角。

大家都有分寸,合作才能愉快。

钱赚不完,利益算计不完,人心试探不完。

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握度,不贪心,不过分期待,合作不愉快就及时止损。

蔺承君对自己自然很有信心,只是他没想到沈宁这么好说话,且这么慷慨。

让他想好的谈判话术全无用武之地。

他喉咙有点干,“沈老板,那么牛油炒料呢,这个会是大头。”

听说了这个的制作过程以后,他立刻就想出好多种售卖方式和售卖对象。

冬天冷冻卖北方高寒地区,夏天现做卖南方湿热瘴气之地。

牛油和里面的香料不但驱寒,还能祛湿除瘴气,对人体有好处。

当然不走平民路线,只走高端路子。

他有这个路子。

他人脉广,卖货量自然比沈宁要多很多很多。

沈宁笑道:“蔺老板,你卖得多,是你本事大,赚钱也是你应得的,我不眼红。”

听到这话,高里正就想起当初沈宁说他卖酱油、老豆腐、豆皮、千张什么的不管卖多少都是他的本事,她不眼红的话来。

一开始他以为这是她以退为进,别有所图,或者给他人情交好他,后来他发现人家就是厉害,会得东西多,不差这点儿。

现在又是熟悉的画风。

蔺老板比高里正自然想得更深更多。

他凝视着沈宁,纯粹的生意人对生意人,没有之前的胡思乱想。

沈宁继续道:“合作方式和素鸡一样就好。销售量也按照我们成阳县来,不过……”

她顿了顿,笑起来。

蔺承君微微颔首,“请说。”

沈宁:“蔺老板知道民间不能随意屠宰耕牛,我是买不到牛油的,靳老板可以,不过估计数量有限。蔺老板肯定有路子买其他的牛,到时候可能要请蔺老板帮忙进一些牛油。”

不管老牛还是肉牛还是草原牛,普通人买不到,蔺家应该可以。

她隐约听小少爷说过,有些大户人家吃不惯猪肉,是专门养牛羊来吃的。

还有很多人家点牛油蜡烛,真是浪费!

任何年代,有钱人什么都不缺的。

蔺承君略一思忖,微微颔首,“好,成交。”

这时候靳老板道:“沈老板,那我们说的两成也作数。”

蔺承君好奇地看着他们。

靳老板也不隐瞒,就简单解释一下。

这下蔺承君又动容了,他是生意人,自然知道生意人的本性。

即便亲兄弟合伙做生意都会闹崩,更别说陌生人。

可他们竟然主动给沈老板好处,这就不得不让他佩服沈老板的本事了。

这当然不是老板们大方,他自己是老板,大不大方他不知道么?

只有在更大的利益面前,他们才无比大方,没有利益回报的时候他们会悭吝至极。

他和他们都是如此。

他们对她大方,只能说明她能给他们更大的好处。

他不禁也期待起来。

望着他们一双双期待、热情又真诚的眼神,沈宁却越发冷静。

大家对她维护、示好,不管真心还是如何,她都领情,但是她也没有飘飘然,更没有头脑发热觉得自己魅力大,别人真心捧她。

不客气地说,如果她和裴长青没有本事,没有小少爷的亲近,她都不敢展露这么多好东西。

在豆腐村做豆腐不一样,在那里有村民护着,一村当后盾。

在县城,如果没有靠山,她若是显摆了,只会被人吃得骨头渣子不剩。

高里正护不住她,霍家也顶多帮衬说两句,宋家只会躲得远远的。

所以她很清醒,在座诸位,是羊还是狼,取决于她的靠山硬不硬。

她的靠山是豆腐村,是小少爷代表的力量。

她和眼前诸位,就是合作伙伴。

利益一致,大家是朋友。

若是哪天有了分歧,好聚好散是最好的,甚至反目成仇也不是没可能。

她自然不希望那样,但是她也有心理准备,她可以为了长期合作跟他们共享利益,却不会付诸真情。

她笑道:“诸位老板,其实真没必要,做菜这事儿大家都是互相交流学习的。你们花钱,可很快其他馆子也能学去,这样你们反而吃亏,我又不忍心你们吃亏,而且我开发新菜也是为了推广自己的食材,你们从我这里进货就好了呀。”

蔺承君、曹二爷、霍三少几位默默旁观。

他们岂能不知靳老板几人的心思?

无非是想把沈老板变成自己二东家,让她真心实意为他们想新菜式。

可人家也的确大方。

蔺承君都很意动。

看他们还要说什么,沈宁“哎呀”一声,“咱给蔺老板准备的拉面呢?快把面团端上来,这上车的饺子下车的面,给蔺老板接风。”

众人这才想起来,他们就顾得聊米粉、牛油火锅、分成什么的了,把面团给忘了。

掌柜的早预备着呢,一直没机会插嘴提醒靳老板,这会儿就让人把面板抬过来。

沈宁净手擦干,捏起一团面,揉了揉试探着往外扯,看看筋性如何。

若是筋性好,就扯长一点的细面,若是筋性差就扯宽面呗。

众人就看沈宁纤长素白的手指灵活地扯动,那团面就变成细长的面条,对折再扯,如此反复多次,最后她揪下一团面,手里就剩下一把韭叶宽的面条了。

“哇!”

众人惊呼不已,连蔺承君都目露惊艳。

曹二爷跑船的,也算有见识,霍三少卖酒,也去过远处,自诩见识也不少。

可他们没见过这手扯面的本事。

大家都是用擀面杖擀一个大饼,然后折叠切面条的。

这扯面、拉面……

蔺承君虽然年轻,但是终归有见识,家里祖上传承、书卷、长辈讲述见闻,这些都算他的见识。

在西北之地做过知府的长辈曾经讲述过那边的风土人情。

晋地、长安、河套等地,大户人家都吃小米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