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露
裴长青握住她的手,满眼的心疼和骄傲。
他媳妇儿就是厉害。
“你和他们战斗,我却躲在后方坐享其成,都成吃软饭的了。”他戏谑道。
沈宁轻笑,“瞎说什么?要不是你稳定大后方,镇住场子,我怎么能成功?”
封建时代就是如此,只要有个男人,哪怕他无能残疾什么的,只要有口气,别人就不能明着扑上来分食。
如果没有男人,那女人和未成年的孩子若是没有本家的男人们护着,很快就会被瓜分殆尽,甭管发卖还是意外死亡,总之不会有好下场。
所以有些女人宁愿守寡给族里赚贞洁牌坊,因为这样她们就有族里护着,没人能肆意祸害他们。
实际总是讽刺寡妇守不住,写她们各种空虚寂寞冷,看上长工或者什么男人的都是男作者意淫罢了。
真让那些寡妇来说,保不齐她们只要有自己的事儿干,能吃饱穿暖没有生命危险,压根儿不想要男人。
再问,就是她们人生中的诸多苦难和危险,都是男人强加给她们的。
就说原主,她未婚夫死了,未婚夫家人就上门骂她克夫,她父兄护不住她只好把她远嫁给一个扶兄魔,让她受尽委屈还被男人打骂。
要是让她选,如果能吃饱穿暖还有事儿干,她会要男人?
答案可想而知了。
更别说那些小说里寡妇们还冒着浸猪笼的危险去和男人偷情,什么男人?
他那玩意儿镶金子能成仙还是咋滴?
如果没有裴二郎这个身份在,那裴端就能随意处置她和孩子。
哪怕裴二郎不露面,他也有自己的存在感,族里长辈就会维护他,裴端也不敢随意处置他的家产。
虽然很讽刺,可这时候老婆孩子就是他的家产。
沈宁让裴长青继续站好最后一班岗,好好养伤。
她则用一块旧包袱皮兜上两大串钱,背上背篓带上柴刀准备去镇上。
裴长青颠了颠那些铜钱,“有八斤重了,背着太累,带碎银子吧。”
碎银子体积小,好放,轻快,不打眼。
沈宁:“银子留着以后进城花吧,在乡下还是铜钱划算。”
老百姓拿银子兑铜钱,一两银子换1100个,用铜钱却得用1150-1200换一两。
裴长青就从枕头里掏了两捧麦糠塞在沈宁的包钱的兜子里,免得铜钱碰撞发出叮咚声引人注意。
沈宁瞅瞅屋里屋外没人,飞快亲了他一下,“你真贴心。”
刚亲完,就见小鹤年在门口探着小脑袋。
沈宁:“……”
小鹤年想陪她去镇上。
沈宁拒绝了,在村里溜达就算了,去镇上得五六里路呢。
她牵着小鹤年的手去灶房找奶。
洗刷完正在灶房收拾东西的裴母道:“二郎媳妇儿,要不、我,我和你一起去。”
身为女人她知道出门有多不方便。
不安全是一方面,碰上男人调戏、恶狗,一个人能吓死。
再就是不好意思,有事儿张不开嘴,不敢开口,有人一起就能壮胆儿。
反正她不敢自己出门。
沈宁拒绝了,她看看正在扒拉家什儿的吴秀娥。
灶房里的罐子坛子餐具什么的,已经陆续被分成两堆,跟要排兵布阵一样摆在灶房门前的地面上。
自打昨儿下午分了家,吴秀娥就开始数算家里的家什儿,尤其灶房的餐具炊具等。
她对干农活儿没经验,但是对灶房、屋里摆设等门清儿。
她不只要大铁锅,还要配套的风箱、菜刀、铲子、蒸饭甑、箅子、舂米臼、饭橱等。
她还多要口粮食缸,理由是自家男人赚钱多买粮多。
这些小东西沈宁统统不和她计较,自家就多要镰刀、锄头、柴刀、大镢头等农具,还要了水桶扁担,家里存的土坯砖、石块、木棍子等。
吴秀娥虽然不织布,却要霸占那台织布机,生怕婆婆给二房织布赚钱。
他小姑父家是开布庄的,也卖棉花,她以前就总去亲家铺子买棉花回来让婆婆织布再卖去亲家的铺子。
因为是亲家,她就想买棉花便宜几文钱,卖棉布多给几文钱,一来一回不就多赚点?
沈氏不知道多羡慕嫉妒,总想要棉花絮被子,她一直没同意。
现在分家了,沈氏可不得使唤婆婆去他小姑父家打秋风赚便宜?
没织布机,看你怎么赚!
那织布机是裴母婆婆留给她的,她对此并没有什么思考,只是习惯性地跟驴拉磨一样继续接手织布,现在大儿媳抢织布机,她眼圈都红了。
这时候沈宁表现得特别大方,压根儿不为这点鸡毛蒜皮的事儿跟吴秀娥吵。
那铁锅已经用了好几年,上面有十几个锔钉,刷锅都得放轻力道免得打漏了,估计再用一年半载的就报废了。
至于织布机,那就是个赚钱效率低又极费人的工具。
与其用它赚钱,不如用别的办法赚钱,再去买布来的划算。
织布久了的妇女,不只眼睛不好,腰椎颈椎肩周都不好,手腕手指还有腱鞘炎,膝关节脚踝还得有关节炎等等。
封建时代女人是消耗品,用废拉倒,可她不行,在她看来裴母赚那点钱不够遭罪的。
吴秀娥那么喜欢织布,让她织吧。
裴母把织布机交出去那一瞬间,眼圈刷红了。
吴秀娥却得意得很,“哼!”
虽然这两天被沈宁欺负得很憋屈,可她不承认,一台织布机又让她找回些许优越感。
老二家的到底是怕她!
沈宁把裴母拉到一边儿安慰她,“娘,分家以后我有好多事儿交给你干,你哪有时间织布?”
她又叮嘱俩崽儿,“我去镇上,你们在家帮奶收拾东西。”
她眨眨眼,示意看住别让吴秀娥偷了。
俩崽儿立刻握紧小拳头,保证完成任务!
沈宁便放心去镇上了。
吴秀娥却冲着她的背影冷笑,就凭你能租来房子?
租不来也给老娘滚!
去住地窨子好了!
【作者有话说】
宝子们,明天入V,会更9K字。[红心]
求收藏,求订阅!
明天会发红包,大家不要错过呀。
第23章 啥都贵 第一更
沈宁出村的时候特意绕过去看了看谭家那三间草屋子。
树枝木棍扎的篱笆早就腐烂倒地,三间草屋子孤零零地立在那里,瞅着的确有点孤单。
野雀在那里坐窝,有人过去便嘎嘎乱飞。
沈宁背着背篓过去转了转,探头从窗户往里看。
如裴大伯所说房子主体还算完整,就是窗户烂了一少半的窗棂,外墙抹的泥皮也大片脱落,屋顶上覆盖的茅草也有大片腐烂,屋顶漏雨导致地面有雨水浸泡的烂泥。
沈宁前世经常和裴长青聊他的工作,懂一些简单的建筑基础知识。
她对眼前的房子做了个简单的评估,不能直接住人,得修屋顶、窗户、地面以及内外墙皮。
至于房梁房檩被老鼠白蚁啃蛀情况得进屋才能看见。
木板门倒是完好,被铁将军把守着,她进不去。
房子虽然破败,可瞅着里面比西厢更宽敞,而且一明两暗共三间呢。
以他们目前的财力也就够盖这样的房子。
这种屋子都差不多,屋里没有砖石铺地,雨季地面潮湿,北墙根都会生青苔。
她顺便看了看旁边自家的宅基地。
抛开孤零零一家盖在这里,地段不错,西边有一条河绕村而过,取水方便,往南走个几百步就是官道。
这条官道连接东边的成阳县和西边的桃源县,龙庙镇就在西边五里多不到六里的位置,交通很方便。
沈宁和裴长青对这里都挺满意的。
她心里盘算着怎么劝谭家把房子以合理的价位租给她。
如果人家说不差钱儿,不租,她要怎么说。
如果人家笃定她急需租房,狮子大开口她要怎么说。
如此盘算着,步行差不多半小时就到了镇上。
她感觉有点累,腿沉,就在路边歇了歇,再往陈记粮店去。
她不知道谭家住在哪里,只能去粮店找谭家儿子。
之前她来粮店卖过麦子,但是没留意过,主要是不认识谭家儿子。
原主对谭家老夫妻和儿女没多少印象,应该说她对自家以外的世界没怎么关注,她所有的精力都耗在自家那些事儿上。
上一篇:列车求生,夺取玩家身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