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露
自家的话有驴和大石磨磨浆子,更省事儿更快,一天能做上百斤。
但关键不是做多少,而是卖多少。
乡下泥腿子没几个钱,即便是用豆子换他们也不可能天天吃。
一天肯定卖不掉上百斤,自己村上门买,附近村推车去卖,一天顶多三十斤了。
这么一算,赚头儿真的不大,真的就是蚊子腿儿。
怪道柳家宁可不做村里的生意呢。
当然如果不用花钱买方子,自己家每天做两锅,除了吃还能换些豆子,那就是额外的赚头儿,再少也是赚。
可人家咋可能白给方子?
要是用那两车青砖换,他又舍不得。
那两车砖也得五吊多呢。
高里正和陶氏在盘算这事儿,沈宁和裴长青离开高家以后也在路上小声交谈呢。
沈宁:“要不咱们就先盖一间,进深和开间大点,这样可以盘一个大炕,一家人睡也够了。”
裴长青看了她一眼,又瞥了一眼竖着耳朵听信儿的小崽子,把话咽下去,“太挤了。”
虽然前世过去乡下也都是一家五六口睡一盘炕,城里很多人也是一家五六口住十几房的小屋子,都不耽误夫妻生孩子,可他……不可以。
他和阿宁还年轻,又不是六七十。
小鹤年竖着耳朵听呢,生怕爹说自己是累赘啥的,听见爹说太挤了他下意识缩了缩身体,想着自己挤在旮旯不会占地方吧。
沈宁:“你说高里正会买咱豆腐方子吗?”
裴长青摇头:“我感觉不会。就和咱算的一样,在村里卖豆腐赚不几个钱,利益不足以打动人。”
沈宁:“咱自己卖豆腐赚钱太慢了。”
他俩细算算和高里正的看法差不多。
在乡下赚不到钱,村里人太穷了。
你可以免费让他们出力帮忙干点活儿,甚至可以跟他们要把菜,但是你甭想赚他们一文钱!
因为借粮食会还,帮忙干活儿也会还,你赚了他们的钱他们可赚不到你的。
他们的钱用一文少一文,轻易不能花。
即便是用豆子换豆腐,一斤换一斤是绝对不行的,他们虽然不会做豆腐,但是他们泡豆子焖豆饭都有数的,多少东西吃几分饱,能顶多少时间不饿。
你豆腐虽然吃的时候饱腹感强,但是一斤豆腐肯定没有一斤豆子坚持的时间久。
那他们就能算过账来,觉得亏了。
别笑话他们,他们这个经济条件不接受你的好吃、更有营养、更好消化之类的理由,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吃饱。
现代那些农民工,宁愿买三块钱一大碗的面,也不会去吃十块钱一碗的更好吃、料多、更干净的面。
所以他们要靠豆腐赚钱,也只能是小钱钱,一天做一板,自己吃不完就卖掉,而且不能占用裴长青这样的劳动力,只能用裴母。
这时候小鹤年仰头道:“爹、娘,我和珍珠可以去路边卖吃的。”
今天那个萧先生给了28文,就算他不差钱多给了几文,那别人赶路累了会不会舍得花两文钱喝豆浆,三文钱吃豆腐花、饼子什么的?
他听爹娘算过账,豆子一斤不到四文,自家的豆子更便宜,三文都不到。
一碗豆浆卖两文真的很赚了。
关键是来往人多不多,一天能卖几碗。
今儿萧先生路过来买吃食,沈宁和裴长青当即也生出这样的想法,能不能在路边摆个小吃摊儿。
能是能,但是问题也不少,赚头应该也不大。
南边官道走的人多,有钱人,应该说会停下来吃路边东西的有钱人少,因为大部分有钱人骑马、坐马车直接去龙庙镇,根本不会停下来。
那他们的目标客户就是那些步行、挑担子、推车甚至骑驴的小商贩、行路人,不包括附近干活儿的农人。
如果不费劳力的话,那当然卖了就是赚了,再少也是赚头儿。
小鹤年就是这个想法。
反正他和珍珠没事儿,去路边坐着边玩边卖吃食也挺好。
他鼓起勇气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爹娘听。
“不去卖,一文也赚不来,去卖了,哪怕卖一碗那也能赚点。”
沈宁听得心软软的,牵起他的小手,笑道:“阿年真顾家,处处为家里着想。不过你们去路边卖东西爹娘不放心,万一碰到拍花子的呢?你和珍珠生得这么可爱,拍花子的可稀罕了。再者路边风大灰大,豆浆和豆花容易落灰,别人吃着埋汰。”
小鹤年:“我们会用笸箩盖垫包袱什么的盖好的。”
随即他不吭声了,因为意识到刮大风的时候盖好也没用,刚盛出来呼啦一蓬风沙过来,碗里盆里都是,那都糟践了。
“那,我们风小的时候去,还可以领客人回家吃。”
沈宁:“咱们这里离龙庙镇就五里多路,人家再走一会儿就到了,不非得搁咱这里吃喝,只有偶尔的走不动或者嫌镇上贵的会从咱这里买点,那样的人也没几个钱。”
小鹤年还想说今儿那个萧先生,又觉得娘说得对,可能偶尔有这么一两个人过来买点吃食。
不过,冬天呢?
他道:“冬天冷,那人会不会多点呀?”
冬天寒冷,赶路的人冻透了,看见热腾腾的吃食会忍不住买点暖和肚子,这样好有力气继续赶路吧?
他想得眼睛一亮。
裴长青垂眸瞥了他一眼,“冬天赶路的人冷,卖东西的人更冷。”
小鹤年:“我不怕冷!”
裴长青:“不行。”
小鹤年:爹一定是关心我。
裴长青:“站在路边风口里,一会儿就冻透了,冻生病了,赚那几文钱不够抓药的。”
小鹤年:爹就是心疼我。
他仰头朝沈宁笑,心里打定主意要去路边卖吃食。
沈宁摸摸他的头,“你爹说的对,你还小,赚钱的事儿爹娘来想,等有钱了让你和姐姐一起读书。”
小鹤年便又去拉裴长青的大手掌。
裴长青不想和他牵手,却又接收到媳妇儿的眼神,只得吝啬地给一个手指。
走了一会儿,裴长青道:“没人买方子,那你要教大伯娘他们做豆腐吗?”
前世他有个什么独到的东西还会捂一捂,阿宁却不会。
她不管学习还是工作,有什么好妙招好方法,都会慷慨地和人分享,甚至经常出教学视频。
她的视频号那么红,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无私分享。
在她看来做豆腐是非常简单的技术,也能很好地改善村里人的伙食,她估计留不住。
就算一开始能捂几天,后面大伯娘等人如果开口,她肯定会教。
沈宁笑道:“教啊。也没什么保密科技,再说大伯他们对咱挺好的。”
裴长青笑了笑,他就知道,既然如此,早晚要教给别人,不如……想办法利益最大化?
“教一个是教,三个也是教,那不如多教一些。咱搞个众筹盖房子。”
沈宁:“众筹?可不管卖得多便宜,村里人也舍不得……啊,我知道了,咱把方子卖给尽可能多的人,让他们以工代银,帮咱刨地、打土坯?”
裴长青点头:“对,不要他们的钱,让他们早晚过来帮忙刨地、拉土、夯土,家里有土坯砖、麦草、木头的也可以换。”
这个木头不是大木头,是只能用做椽子的杂木。
小鹤年:“爹,要是一个人学会了又教其他人呢,那他们还用跟咱学吗?”
沈宁笑道:“你爹的意思让他们先干活儿,最后统一教。”
小鹤年眼睛也亮了,“这样好!”
路过河边他们转悠了一下,看到几只鸭子在水里游泳抓小鱼小虾吃,却没看到大鹅。
沈宁有些奇怪,“我娘家那边家家户户养鸭子大鹅,还有人家养几百只,怎么这边很少有人养?里正家开猪场鸡场,却没养鸭子和大鹅。”
她原本想去里正家买两只大鹅回来看门,结果里正家也没有。
村里家家户户养两三只鸡,但是养鸭子的不多,大鹅的更少。
按理说裴庄周围也不算缺水,鸭子和大鹅可以下河吃小鱼小虾,养着不费粮食,大家应该多养些才是呢。
傍晚时分裴大伯几个下地回来继续过来帮忙。
裴大伯和俩儿子还拉了一木板车土过来,是从路边沟里挖的。
大家需要用土都是先从无主荒地那边挖,挖不动就从路边沟里挖,只要不动路基和别人家田地,基本没人管。
有时候河水断流,他们会去河床里挖,所以河床底下经常一个坑一个坑的,雨水多的时候贪玩的孩子在河里凫水就容易掉下去。
沈宁拎了一瓦罐掺了水的豆浆给大家解渴,“家里没有绿豆,给大家磨了点豆浆。”
裴大伯道:“二郎媳妇儿,咱们都是自己人,你不用总想做吃食,豆子磨了浆子不管饱,解渴咱们喝水就行。”
沈宁下一句却把他们给惊住了,不敢置信地看着她,“二郎媳妇,你说啥?”
裴二柱最惊讶,他媳妇儿吃着人家的豆腐还说人家没憋好心眼儿,说什么要是大方咋不教大家伙儿做豆腐?
现在人家二郎媳妇要教了。
沈宁笑道:“我已经把点豆腐的法子琢磨透了,回头就教给你们。”
这下不只是裴大伯三人,连裴三叔四叔都惊呆了。
教给他们?
二郎媳妇儿……真是不一样了啊。
现在真是能干又大方啊。
裴大伯直接急了。
就恁大方?
上一篇:列车求生,夺取玩家身份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