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竹碎玉 第113章

作者:深碧色 标签: 古代言情

  萧窈安抚似的轻拍了拍她的手?背,神情未见?惊讶,只平静地答了句,“知道?了。”

  说话间早有仆役提了灯笼相侯,上前引路,恭谨道?:“公子已归家,才叫人问过夫人的可曾回来。”

  萧窈昨夜已知会过崔循,自己要陪姑母往栖霞山去,未必回来用饭,叫他不必等候。

  而今一听仆役这话,便知他八成还是在?等候自己回来。

  抿了抿唇,一时有些无奈,又答了句,“知道?了。”

  与先前那句相比,语气截然不同,青禾偏过头看了眼,只见?自家公主的唇角早已不自觉翘起来。

  两人自成亲后,便总是同起同卧,朝夕相处,任谁看了都要说一句夫妻恩爱。眼下看起来与从前仿佛一般无二,可青禾还是直觉着,仿佛是有些不同的。

  虽说不清道?不明?,但总是更好的。

  才踏进山房,等候着的柏月便立时传了话,叫人将灶上煨着的饭食送上来。而房中,崔循正提笔写着书信。

  他披着锦袍。

  素白,无修饰,乍一看如清水芙蓉;可迎着烛火细看,却会发现衣料有着精致暗纹,如鲛绡般光华流转。

  盈着清冷的梅香,浓淡恰到?好处。

  听着她归来的脚步声,抬眼一笑:“今日?可有什么趣事??”

  萧窈晃了晃神,待崔循又问了一遍,才终于将注意力从美?色身上拉扯回来,边解大氅边道?:“倒还真有。”

  说着,将雷明?所回之事?讲了。

  崔循正色道?:“再要出门时,带上慕怆。”

  “也好,”萧窈并没回绝,由衷感?慨道?,“如今恨我的人还是太?多了些。”

  并无畏惧之色,也不忧心,甚至还有闲情逸致同他开玩笑。

  崔循眼中才褪去的笑意复又浮现,才触及她的指尖,却被躲开。

  萧窈解释:“我才从外边回来,身上沾着寒气,过会儿……”

  话音未落,便被崔循抓着手?腕带了下,跌坐在?他膝上,被抱了个?满怀。

  两人身形相差许多,萧窈只觉整个?人都要被那股梅香覆盖,严丝合缝,逐渐沁如肌骨。她在?崔循怀中寻了个?舒服的姿势,看向书案上写了一半的书信。

  大略扫过,瞥见?“京口”二字后,又下意识移开目光。

  若只是无关?痛痒的寒暄书信,萧窈倒也想看看,崔循是如何同人交际的。但京口那边实则掌握在?崔氏手?中,这种书信,少不得会有些格外敏感?的事?情,不好轻易示人。

  崔循看出她的意思,但没为这份“贴心”领情。

  修长的手?指落在?下颌,引着她又看向书案。

  “没必要回避,”崔循轻描淡写道?,“我的事?情,并没什么是不能给你看的。”

  “好,好,”萧窈蹭了蹭他的手?,含笑道?,“我信你。”

第104章

  许久之前?萧窈就?知道, 虽说明?面上驻守京口?的人是崔栾,递上来的奏疏也都是经他手?,落他的名?款, 但决定?权实则掌握在崔循手?中。

  年节前?, 崔栾一家子回建邺。

  萧窈与他们打过交道, 接触之后发觉,这位三叔与那些沉溺声色犬马、不务正业的士族子弟相较, 称得上一个“好”字。

  可平心而?论, 他又?算不得能担得起重?任的人。

  眼下看过崔循所写的书信, 见诸事安排得明?明?白白, 才知为何这些年下来, 京口?始终稳固如山, 未曾出过什么?纰漏。

  并?不需要崔栾有多么?过人的能力, 独当一面。只?需要他有自知之明?, 且听话,能当好崔循的话事人, 又?或是提线皮影就?足够了。

  若换了从前?,这封充斥着大?量军务安排的信于萧窈而?言可能与天书无异,看不了两行就?要撂开,昏昏欲睡了。

  好在近来常看常问?宿卫军事务,虽觉晦涩, 但也能看得进去。

  她姿态闲散地倚着崔循, 琢磨了会儿,又?不由得生出感慨:“你对这些竟也驾轻就?熟。”

  无论做什么?事, 崔循仿佛都能做得很好, 叫人望尘莫及,只?有寒酸艳羡。

  崔循指尖绕着缕她的长发, 笑道:“我当年也曾焦头烂额……”

  他初接触军务时,还是个未及加冠的少年。

  纵年少早慧,看再多的书,明?白再多的道理,也都是纸上谈兵。真到上手?时,才知道是另一番景象。

  彼时崔氏并?不似如今这般势大?,想做成什么?事,总得费尽心思筹划,才能在暗流涌动、面和心不和的士族博弈中获取利益。

  当年只?为了拉扯起京口?军这一桩事,崔循便不知见了多少人,又?费了多少口?舌。

  吃过闭门羹,也遭过自恃年纪阅历的人轻蔑讥讽。

  待到后来随军督战,与天师道叛军对峙之时,更是几乎将身家性命悉数压上。

  破釜沉舟。

  置之死地而?后生。

  自那以后,他脱颖而?出,合族水涨船高。

  数不清的不眠夜,堆积如山的公文奏报,还有遍染山河的血色如锋利的锉刀,雕琢出如今的崔循。

  崔循不是个喜欢追忆旧事的人,更不会向谁诉苦。

  被萧窈摇着手?再三追问?,这才挑挑拣拣,勉强寻出些还算有趣的旧事讲与她听。

  “……桓大?将军从来心高气傲,目下无尘,除却桓翁的吩咐,不大?听得进去旁人的话。那时见我年纪轻,阅历浅,自是不肯听从建议。”崔循一直认可这位大?将军的本事,但对他的性情颇为无奈。

  “适逢紧要关头,我与他就?迎敌之事生了分歧,百般劝说皆是无用功,最后只?好寻到桓翁那里。”

  萧窈“咦”了声,只?觉桓翁怎么?看都不似那等懂军务的人,好奇道:“然后呢?你如何劝说桓翁?”

  崔循神?色一言难尽起来。

  “我去时携了舆图、战报,还有兵马粮草的分析……”崔循回忆起当年的情形,摇头笑道,“桓翁看都没看,问?了几句,便说自己对这些没什么?成算,叫我陪他喝酒。”

  萧窈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既觉荒谬,又?有些想笑,呛得咳嗽起来。

  崔循轻拍着背,又?取帕子为她拭去唇角的茶水。

  “总不成,你靠着喝酒赢了桓翁?”萧窈渐渐顺了气,催他继续讲下去。

  崔循摇头:“桓翁酒量极好,非常人能及……”

  他自小养在祖父身边。崔翁讲究修身养性,平日只?

  饮茶,若非逢年过节的宴饮,称得上滴酒不沾。

  故而?他也不常饮酒。

  只?是那时别无选择,崔循实在不能就?此放弃这唯一的法子,毫不犹豫应下,陪着桓翁喝了一盏又?一盏。

  他饮酒不上脸,神?智都已经不大?清醒,面上却看不出什么?。

  掩在袖下的手?死命掐着,几乎要掐出血来,险伶伶维系着最后一份清明?,以防桓翁借着“酒后吐真言”问?他什么?话,答得不妥。

  可到最后,桓翁也没说什么?。

  在他快要撑不下去时叫停,那双因饮酒过多而?浑浊的眼此时竟显出些锐利,片刻后,深深叹了口?气:“只?当结个善缘……你若当真能力挽狂澜,也好。”

  崔循摇摇晃晃起身,长揖道谢。

  待到由侍从搀扶着离了桓家后,吐得一塌糊涂,吓得家仆连夜请了医师过来诊治,生怕真有个三长两短。

  而他只歇了一夜,此后照旧忙碌。

  时过境迁,那些曾经的不易与狼狈都已经能当做笑谈,轻描淡写提起。

  “桓翁是个不着调的有趣之人,却也实在难为你了。”萧窈哭笑不得地叹了口?气。缓了缓,又?恍然道,“难怪你不喜饮酒,每每见我饮酒,也一副不悦模样,变着法的挑剔我。”

  崔循并?不承认,淡淡笑道:“有吗?”

  萧窈正欲掰着指头同他算一算,肚子不合时宜地叫了声,这才意识到不知不觉在崔循这里消磨许久。

  红了红脸,颐指气使道:“陪我用饭。”

  崔循扶她起身,道了声,“遵命。”

  -

  因约定?了与班漪相见,萧窈便没如往常那般,与崔循一同入宫。

  崔循一早离开时,天才蒙蒙亮。

  萧窈犹有困意,并?没睁眼,半梦半醒间听着他出门时似是吩咐了些什么?。但兴许恐惊扰了她,声音压低,故而?听得并?不真切。

  待到晨起梳妆时,又?想起此事,随口?问?道:“他出门前?吩咐什么??”

  “倒不是什么?紧要的。”青禾递了温水浸过的帕子,细细解释道,“年前?翠微姐姐吩咐绣娘们裁制新?衣,昨日送了两套新?的袄裙过来,是青绿、鹅黄两色。我那时正问?翠微姐姐今日该取哪件给您,偏生被少卿听着,驻足问?了缘由。”

  崔循往日是从不过问?这种细枝末节的。青禾那时只?觉稀奇,还当是有什么?疏漏之处,答得小心翼翼。

  如今向萧窈转述,则尽是笑意。

  “少卿看过,说是有枚凤鸟海棠的昆山玉佩,于青绿衣裙相称,吩咐柏月去书房取了送来。”

  此间正说着,翠微将新?衣与玉佩一并?送入内室。

  衣裙颜色明?艳,如雀羽青金。其上压着的那块玉佩质地细腻润泽,雕工精致,一看便知价值不菲。

  “少卿的眼光是好,”翠微为她装扮妥当,赞叹道,“于公主十分相称。”

  萧窈在镜前?施施然转了圈。

  有心想打趣崔循两句,奈何人不在自己身边,只?好暂且寄下。

  她近来白日不常在家中,管事们总是寻不着人。晚间又?有崔循在,若非迫在眉睫,谁也不敢这时辰来山房打扰两人。

  今日得知夫人在家,倒像是久旱逢甘霖,不约而?同地过来回话。

  萧窈听了半晌,饶是对后宅庶务已经上手?,到最后听着各家七大?姑八大?姨的事情,也觉头昏。

  直至班漪登门造访,脸上才又?有笑意。

  班漪进门时与管事们打了照面,再看萧窈那蔫吧模样,含笑道:“我前?几日原打算邀你喝茶,只?是想着年节前?后,你想必分身乏术,便暂且搁置了。”

  萧窈心有戚戚然:“师姐料得不错。”

上一篇:入局而定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