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木香台
顾言与郝仁聊了一会儿,对这个后辈极为欣赏,甚是投缘。
若非郝仁已经成亲,他都想把郝仁招进自家做赘婿了。
顾言刚开口要买墨,吴富贵就进来竞价。
两人从四百钱抬至了八百钱。
郝仁坐在茶桌后,缓缓地给面前两人斟满了茶。
他千算万算也没算到,知知在书院念了几日书,就引得人来竞价买墨了,还直接给这墨取了个“黑山墨”的名字。
郝仁请顾言和吴富贵都坐下:
“两位都不必急,我们村现还有二十余笏墨锭,可先卖给两位。”
“接下来每个月都会有一批新墨,可提前订货,量大从优。若需加金箔、麝香等物,价格另议。”
“二位意下如何?”
顾言和吴富贵都颔首。
“好,老夫可以今日就交定金,订二十笏。”
“郝兄,在下订五十笏。”
咚咚咚——
敲门声又响起了。
这回是满脸喜气的李掌柜,激动地走进:
“郝村长!卖光了,都卖光了!”
“我要订一百笏!”
……
第一批试水的墨锭在白云县受到好评。
有些幸运的文人在笔墨斋买到第一批黑山墨后,惊喜地推荐给同窗友人。
不少人都去县里卖笔墨的铺子问有没有黑山墨。
更多的店家得知了黑山墨,都纷纷打听何处能进到黑山墨的货。
苏知知的好几个同窗家也想买墨,还问苏知知有没有同窗特殊优惠。
柳山长和几个夫子们则已经抢先一步,去黑山食肆找郝仁订了墨。
这种情形下,良民村连夜召开会议,将制墨提上优先日程。
经过讨论后,大家做出三个决定:
一、就用知知取的名字“黑山墨”做招牌,好听!
二、将黑山墨分为不同档次。
最基础的墨称为“广贤墨”,一百钱一笏;加鹿胶三百钱,加金漆四百钱,加金箔珍珠粉七百钱,再加麝香龙脑冰片等香料则二千钱起,上不封顶。
三、种田的人手不变,但从捕猎队分出空闲人员加入宋钰的制墨作坊,扩大生产。
良民村的村民们说做就做,第二日早上就实施计划。
次月又一批墨成的时候,郝仁按照约定,将墨锭先给了吴富贵、顾言、李掌柜还有明德书院。
后面来的商人,按先来后到的顺序下订单。
良民村对来进货的商人有一个要求:
“金漆墨、珍珠墨、麝香墨可以卖得越贵越可,最基础的广贤墨市面售价不可超过二百钱。
违者,不再供货。”
天下富贵者少,最多的还是普通百姓。
精致昂贵的金箔珍珠墨卖给富贵之家,平价基础的广贤墨卖给莘莘学子。
对于这个要求,吴展的小脑袋不太明白。
广贤墨明明能提价却不提,有钱不赚是傻子。
他想问爹,可是爹已经急匆匆跑外地去了。
吴展便在书院里问苏知知:
“苏知知,若是最普通的广贤墨能再提价五六百钱,你们村挣得钱就更多了,为什么要压价”
“因为村民说金箔墨已经很贵了,广贤墨就不提价。如果所有的墨都卖很贵,那买得起的人就少了。”
苏知知的笔尖在砚台上滑动,用尽最后一点墨汁。
来等苏知知一起吃饭的薛澈走过来,帮着苏知知收好剩下的小块墨锭。
虽然村里会造墨了,但苏知知和薛澈用墨的时候却更加节省爱惜了。
他们亲眼见过制墨的不容易。
他们知道每一块墨都是村民们的力气和汗水,是小宋哥吃下去的米饭、熬不完的夜。
吴展以为良民村不懂外地的繁华与物价,好心地解释:
“你们村没做过外地生意可能不知道,卖贵人一单顶得过卖穷人百单。我爹说,在长安那边,越贵的东西越有人买。就算所有的黑山墨都贵,也有人买。”
薛澈闻言,问:“那市面上的墨价不就更虚高了么?”
吴展:“价高了不是才能挣钱么?”
薛澈:“一时可,但非长久之计。”
苏知知放下笔:“我不知道我们村能不能做出天下最贵的墨。”
窗外的阳光落进她的眼底,她的双眼又亮又清澈:
“可是我觉得,能做出天下人都用得起的好墨是很厉害的。”
第70章皇后的梦魇
黑山墨在浔州逐渐小有名气。
连顾刺史和宋县令都听说了良民村制墨的事情。
郝仁选了两笏涂了金漆的黑山墨送给他们。
口头上说是请二人指点,其实是为了刷好感度。
若有官府的保障和支持,良民村的制墨业会更加顺利红火。
顾刺史和宋县令先是被黑山墨的品质所震撼,而后听闻良民村对广贤墨的售价限制在二百钱内,更是感动不已。
宋县令对良民村好感度再次突破上限:
“好呀,好呀,这才是造福百姓的义商。”
黑山墨二百文,那么市面更次等的墨价格就会回落,甚至降得比先前更低,低到贫寒学子也能承受的价格。
“谁说岭南是南蛮之地?分明就是遍地义士。”
宋县令决定了,今年白云县评最佳村落,必须是良民村。
而一把年纪的顾刺史都热泪盈眶了:
“良民村高义!这黑山墨出在浔州,乃是浔州百姓之幸。”
顾刺史又又又想起了自己多年前的贫寒学子时光,自己当初要是能遇上这事,也不至于为了买笔墨而节衣缩食。
顾刺史决定大力支持良民村的制墨产业,让黑山墨走出浔州,走出岭南,走向天下。
而他想来想去,想到了一个能让天下人都知道黑山墨的办法——
向朝廷进贡。
顾刺史心中有了这个主意后,振奋地又一次亲自拜访了黑匪山,找郝仁郑重说了此事。
他表明官府愿出资购一批上品黑山墨,越精良越好,价格不是问题。
郝仁当即面上露出激动神色:
“多谢刺史大人推举,草民等定不负大人所望。”
顾刺史在村中用了饭,吃的还是没放肉的野菜煮团子。吃完之后,郝仁送顾刺史下了山。
一路上,郝仁都在反复对顾刺史表达感激,说山民们没想到还能有制作贡品的一天。
可等顾刺史上了马车离开,郝仁脸上的欣喜激动之色就在瞬间消散。
郝仁回到小作坊,和宋钰说了此事。
“郝村长,真的上贡?”
宋钰人前人后都喊“郝村长”,生怕自己哪天喊漏了嘴。
郝仁沉吟:“要,而且要选最精良的一批。”
宋钰心里咯噔一下:“我们不会是要在墨里下毒吧?”
“不会。”
慕容宇疑心重,下了毒的东西大概没送到御前就会被发现。
郝仁顿了一下,补道:
“至少眼下不会。”
郝仁和宋钰了解长安那帮富贵闲人的德行,大多数都跟着宫里的风向走。
宫中御用的东西,不论是不是适合,都会被竞相追捧。
若能利用这一点,黑山墨的名气会传遍整个大瑜。
咚咚咚——
敲门声打断二人的谈话。
宋钰打开门,见陆春娘站在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