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瑞曲有银票
刚开始时,幼小的她还很是委屈不解,曾瘪着嘴问他为什么不理自己,他当时也是这样,冻着一张脸,两只眼睛眨也不眨地盯住她,直将她看得浑身发毛。
那时,他虽才十岁出头,但已是半大少年郎的身量,喉间也有了微微凸起,在面无表情盯了她好半晌后,用粗嘎的声音说了句:“你与我并非一母所出,不许唤我作兄长。”
气极败坏的语气,很是有些凶恶。
她吓得拔腿便跑了。回居院后,谷春告诉她,说兄长定然是嫌弃她庶出的身份,才那样训她,还劝她以后也离兄长远一些,省得讨他嫌。
听了谷春的话,她心里头憋闷难过,还蒙在被子里流过一晚的眼泪,可后来次数多了,便也想通了。
无论是见嫡姐冲他撒娇、还是看他只带嫡姐出去玩、只给嫡姐送礼物,都不会感到心酸。
日久天长,兄妹二人便渐渐疏远,如同住在一个府里的陌生人。
是以这会儿,曲砚舟毫无反应,曲锦萱也不多问,兀自落了坐,揭盖饮茶。
约有半盏茶的时间,曲砚舟才开口了,他沉声问:“我听闻,这府里的中馈,不是你在打理。”
曲锦萱答道:“我在闺中也不曾学过掌理中馈,有嬷嬷在,替我分担了许多难事。”
曲砚舟下颌紧绷:“那两个妾呢?对你可还尊重?”
曲锦萱点头:“兄长放心,她们都是安分守已的,不曾冒犯过我。”
明明曲锦萱有问必答,回答得也是字句得体,可曲砚舟却依旧阴着张脸,眼里似是蕴着尘暴与飓风。
很快,曲锦萱心里的猜测便落了地,因曲砚舟蓦地启唇说了句:“柔姐儿的侍女与我说,柔姐儿寻过短见。”
曲锦萱放下茶盏,佯作关切:“是么?那二姐姐现下可好?”她面带犹疑:“兄长来,莫非是想让我去东宫探视二姐姐?可我听闻入了仪正殿的姬妾,是不给探看的。”
曲砚舟眸色浓沉,在闪了几闪后,他直接了当地问道:“柔姐儿的病,如何能好?”
曲锦萱抬起眼:“兄长何意?”
“你知道如何治她的病,不是么?”曲砚舟声音平静,语气笃定:“你交出解方,这件事,便当没有发生过。你放心,我不会说予任何人知。”
“兄长的意思是…我害了二姐姐?”曲锦萱从容不迫地,与曲砚舟对视:“二姐姐在东宫,我在宫外,我二人鲜少见面,如何就将这事赖到我身上来了?还有,我为何要害二姐姐?”
仲夏时节,庭院中的蝉鸣声微弱但连绵,此起彼伏地,似是唱和、又似在较劲。
有日光透过门上的风窗,斜斜地射入厅中,如一道披金的虚影,横亘在二人之间。
深吸了一口气后,曲砚舟再度开口了。
“——苏姨娘的事,我听说了,你节哀。”
“——此事,我并不知情,若我知晓,定然会阻止。”
“——她性子蛮横不讲理,母亲也纵着她,做出那等错事,确该受罚。”
说了这一通后,见曲锦萱仍无反映,曲砚舟的眼神变得异常郑重:“她那样要强的一个人,遇了这般情境,无异于逼她自戕。”
曲锦萱觉得可笑,她先是装傻:“我不大能听懂兄长的话。”接着,她故作疑惑:“不过是患了怪疾罢了,二姐姐那般爱惜性命之人,何至于自戕?”
曲锦萱说话间,曲砚舟的目光,掠过她那张正在翕动的、红润的绛唇,再往上,是挺翘的鼻尖、莹润的额心,以及高高绾起的青丝。
他的视线,在那阿娜及额的妇人发髻上停留了几瞬,继而目中阴晦、眸色加深。
“此物,你应当认得。”在曲锦萱才说完话后,曲砚舟自袖囊中,掏出一只玉镯来。
是一只软玉的绞丝镯。
那玉镯,曲锦萱认得。
是桑晴及笄那年,她亲自挑给桑晴的。
见了那镯,曲锦萱背脊僵住,接着,她扶着椅座站了起来,撑大眼眸:“兄长为何会有这物?”
“自然,是从桑晴手上得来的。”曲砚舟看着自己掌心的玉镯,缓声道。
曲锦萱愕然一瞬,顿时向后趔趄半步,单手扶住椅座。
曲砚舟下意识想去扶她,却在身子一晃后,生生止步在原地。
曲锦萱如坠寒窖,反应过来后,她把嘴唇咬得死紧泛白,声音不自主地拔高了些:“桑晴何辜?兄长怎可对她下手?”
见曲锦萱发怒,曲砚舟语调渐沉:“不过是将她暂时拘起来罢了,你交了解方,我便放了她,保证她毫发无伤,否则,河床之上吊住她的绳结,午时便会被人割断,你还是莫要争辩了。”
曲锦萱呼吸顿住。
她手指死死抠着椅座,声音哽哽发颤地讥讪道:“兄长与二姐姐,不愧是亲兄妹,都这般不择手段,尽将她人性命当儿戏般玩弄。兄长镇日捧读圣贤书,难不成读的,便是如何作践她人性命么?”
曲砚舟不回避曲锦萱带刺的眼神,二人对视之间,他的目光有些复杂:“我不能让柔姐儿有事。”
曲锦萱气不可遏,被激得脑子里都空白了一瞬。
看她身子轻晃,曲砚舟心里像踏空了似的,垂在身侧的手合成了空拳。
曲锦萱抚着胸口,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后,唤了巧茹备纸砚。
片刻后,曲锦萱搁了笔,将那方子放到曲砚舟身侧的高几之上:“按此方煎服,百日后,怪疾可解。”
曲砚舟嗓子发干: “待她好转,我定让她与你道歉。”
他不说这话还好,一说这话,曲锦萱气得脸色如雪、指尖发麻,她声音耿耿:“我姨娘腹中可还怀着孩子,两条人命,二姐姐金口一声歉便抵消了,真真划算。”
曲砚舟默了下,侧过身子,视线在那字里行间流连了小半晌后,低声道了句谢。
曲锦萱付之一哂:“担不起兄长的谢,但请兄长放过桑晴便是。”
曲砚舟拾起那一纸解方,又向前走了几步,将那软玉镯递给曲锦萱。
曲锦萱并不伸手去接,甚至看都不愿看他一眼。
对曲砚舟来说,他是初次见自己这个庶妹这样发怒,更是头一回,见她对自己现出恚愤之意。
他抿了抿唇,虽知自己理亏,却还是固执地伸着手,盯着曲锦萱有意撇开的侧脸。
兄妹二人僵持片刻,最终,还是曲砚舟败下阵来。
他将玉镯放到茶几上后,正色道:“你在这府中若有何不顺,尽可差人去国子监寻我。”
曲锦萱对话置若惘闻,回了他一声:“兄长慢走,恕我身子不适,不能远送。”
曲砚舟敛容,转身离开。
在他拿了方子离了章王府没多久,桑晴便被安全送回来了。
虽毫发无伤,可走在半路被敲晕,醒来又发现自己被倒吊在湍急的河面之上,回府好半天,桑晴都是惊魂未定。
好不容易冷静下来后,曲锦萱又安慰了她半晌,让她不要自责,又说自己嫡姐那症,本来于百日后,便会自行消退的,也不算让他们讨了好。
桑晴红着脸,气咻咻的:“太欺负人了,他们真的太不像话了,待爷回来后,定要把这事告知爷,让爷替夫人讨公道!”
曲锦萱凝滞了下,旋即出起神来。
上世时,因为嫡姐嫁来了章王府,嫡兄便也时常出入这府里,与夫君很是投缘,二人关系极好。
而这世,嫁来章王府的是她。今日,应是嫡兄自婚礼后,头回踏入这府里,与夫君的关系,自然比上世要差得远了。
说起来,夫君走了也近一旬了,她与夫君未曾通信,也不知,他如今怎样了。
---
数日后,宁源。
宏敞的府邸中,莺歌燕舞缭绕上空、不时可闻语笑阵阵飘向府外。
百花争艳的花园中,摆着张宽大的八仙宴桌,在那宴桌的前方,几名衣着鲜靓的舞女正在伴乐起舞,个个衣袖翩翩、腰肢款款,如灵动的彩蝶一般,十分悦目。
宴桌一角,姜洵一手以拳支额,一手置于宴桌上,正懒洋洋地,随着那乐音的节奏散点着桌面。
因着多饮了几杯酒的缘故,他那略弯的眼尾,隐隐挑着抹红迹,浮露在外的眼神似醉非醉的,像要将人溺庇。
这已是他来到宁源的第七日,除了头那两日外,最近这几日来,每一日,他都是这么过的。
睡的,是高床软枕,喝的,是美酒佳肴,所到之处仆婢环伺,要做些什么事,立马有人殷勤伺候着,孙程与杜盛几乎都插不上手。
说起来,若不出这郡守府,还当是在奉京哪位高官府中做客。
讽刺的是,只要一踏出这府门,不管往哪个方向,走出不到一柱香的时间,便能瞧见到处都是衣衫褴褛、面黄饥瘦的灾民。
而市集之上,除了摆卖蔬果杂用的摊位之外,随处可见的,便是卖儿鬻女之人。
街市边,小童们或是抱膝而坐、或是蜷成一团,个个眼中俱是呆滞与茫然,而卖人的父母眼中,则充斥着困苦与无奈。
若再往城郊走,则到处都是漂毁的农田与毁损的屋宇。
遍地饿殍,触目惊心。
明明是遭了洪灾,可宁源这郡守府中,上下官员这会儿却似弹冠相庆一般,对着美酒甘食,尽是道不完的快活。
此刻,几乎宴桌上所有人的视线,都聚集在那身姿曼妙的、领舞的女子身上。
那舞女身段曼妙、姿色颇得,眉间金钿娇艳动人,那身上穿的,也是低领薄纱的舞服,动作稍大些,胸前两座玉山便一颠一颤的,直将席上不少爷们儿的魂都快勾没了,个个心头酥麻,恨不得把眼睛都贴到那舞妓身上去。
主座上,汪由僖觑了眼姜洵,见他双眼迷离、身子歪歪斜斜没个正型,上下都透着十足的风流劲儿,嘴角的笑意,不由越放越大。
正逢一曲终了,汪由僖将领舞的舞女招到自己身帝,对姜洵笑道:“姜大人远道而来,这身边呢,也没个知疼着热的人跟着服侍,下官看着,委实不像话。姜大人何等金贵,这几日又是舟车劳顿、又是四方视察,委实辛苦了,哪能连个暖被窝的都没有呢?这样,这是下官府中的养的舞女,名唤游渺,下官打算将她送给姜大人使用,还请姜大人莫要推拒才是。”
姜洵侧了下头,眸子一挑,勾魂摄魄的眉眼便打在那舞女身上,明明是一幅欣赏美人的模样,却像是喝醉了似的,并不答话。
一旁,有身着湖绿官袍的官员不轻不重地劝道:“姜大人尚在新婚之中,那股恩爱劲儿肯定还没过呢,汪大人,你就莫要强人所难了罢?”
汪由僖朗笑道:“曹大人莫不是在说笑?姜大人可不是季通判,老夫可是听闻姜大人那后院,妾都纳了两个了…”
本就是装模作样地假劝两句罢了,曹正澹听过,呵呵笑了两声,再不说话,也与这场中其它人一样,暗自观察起这位顶着工部郎官职的前朝皇子。
整个大昌,别说当官出仕的,就是平头百姓,定也听闻过这位的名号。
之不过他们官场中人,到底比普通百姓要多通晓些内情罢了。
记得当年,先帝那份罪己诏一出,随着的,便是传位诏书。
彼时,这位姜姓公子,还未出世。
在那罪己诏中,先帝自斥所为狂悖,边事频繁、扰民生事、靡费国力。
诏中还特意指出,与长畴一战,幸有其弟,亦便是今圣力挽狂澜,才未使全军覆没,未让长畴大军长驱直入。
可那一战,大昌仍是伤亡惨重,折了大将及过半的兵力,就连先帝,亦身负重伤。
重伤之下,先帝于军帐中扪心扣问,深觉自己徒耗国力,仰愧于天,俯愧为君。
因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先帝所思,自古幼帝登基,便是给了宫宦外戚把持朝政的机会,而君权一旦旁落,势必奸宄竞逐、豺狼满道,大昌,危矣。
若将天下交予未出世的幼子,恐为人所挟,是以在深思熟虑之后,先帝决定,传位于弟。
据悉,那两份诏书,连同先帝崩殂的消息传到大内后,许是悲怮过度,又许是对那诏中的外戚奸宄之词寒了心,姜皇后当即便道夫妻同体,既先帝颁了罪己诏,其亦当为戴罪之身,腹中胎儿便也不当从那魏姓,而应随她的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