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沪上发家日常 第95章

作者:流烟萝 标签: 种田文 爽文 年代文 轻松 现代言情

  说是试岗,其实只要她表现不是特别差,叶薇都会要她。

  而她表现也确实不错,脑子灵光记性好,熟悉两遍,就搞清楚了摊位上各种商品的价格,一晚上没出错。在顾客面前也落落大方,不张扬也不怯场,进入角色很快。

  当晚,叶薇就跟她说定了待遇,知道她家庭比较困难,又预支了底薪给她,以解燃眉之急。

  ……

  解决招人的问题,叶薇在机械厂的工作渐渐忙起来。

  忙的不止叶薇,整个财务科都挺忙的,陈玲和周荣也就算了,两人都盯上了副科长的职位,现在正是表现的时候,有怨言也不会在单位表现出来。

  孙淑兰就不一样了,她在机械厂干了二十来年,以前到点就能下班,自从搞什么改制,晚上加班到八、九点都成了家常便饭。

  要是像陈玲周荣一样有机会升上去就算了,可她学历差了人一截,哪怕有资历,想往上升也不容易。

  又或者她缺钱,可能也会忍了。

  但上半年她家在认购证上赚的没有六位数也有四五万,八月她丈夫还和叶薇他们一起去深市,买了一百份认购证回来。

  深市认购证抽签已经结束,中签率跟之前公告上说的一样,只要能有沪市认购证的收益,她丈夫买回来的那一百份认购证,再赚四五万没问题。

  算下来,两次认购证至少能给他们家带来八、九万的收入。

  如今沪市平均工资才三百多,存款上五位数就算是比较富裕的了,何况她家有八、九万存款。

  再加上厂里已经搞出一条电饭锅的生产线,马上要恢复生产,孙淑兰丈夫又在第一批回到工作岗位的员工名单里,所以她实在没那个动力跟着一起卷。

  忙活不到三天,她就开始找借口推脱工作。

  这情况出乎罗丽娟的意料。

  她以为叶薇在外面有生意,会是第一个撂担子,没想到进到筹备小组后叶薇干活挺认真,孙淑兰却出幺蛾子了。

  偏偏她还拿孙淑兰没办法,原因也简单,国营厂的工作是铁饭碗。

  什么是铁饭碗呢?意思就是只要你不犯大错误,就能在这里干到退休,或者厂子倒闭。

  孙淑兰最近虽然不怎么服管,但这不算大错误,罗丽娟没法拿这当理由开除她。别说开出,调离工作岗位也不行,她可是出纳,这岗位不能随便换人。

  罗丽娟没办法,只好一边将她的工作分摊一部分给叶薇三人,一边打申请从一线调人,让人边学边干。

  科室内部的都是小摩擦,外部的问题才算棘手。

  自从谢厂长宣布改制,厂里关于这方面的阴谋论就没有停过,有些过激的,甚至在叶薇等人清查资产时故意使绊子,给他们制造了不少麻烦。

  陈玲和周荣怕给领导留下他们办事不力的印象,不敢上报,叶薇却没有那么多顾虑,有问题就直接找领导。

  谢厂长知道后,让人又组织了一次员工大会。

  会议上,谢厂长先解释了机械厂改制的必要性,又讲了几个国营厂改制后活下来的案例,最后,再挨个回答大家的问题,才勉强消除大家心里的顾虑。

  会议结束回厂办的路上,陈玲忍不住感慨:“我们这个新厂长,有两把刷子啊?”

  叶薇打趣问:“陈姐你现在不怀疑他别有用心了?”

  陈玲闻言赶紧左右张望,见没人注意到才松了口气说:“之前我那是不了解谢厂长的为人,但现在我觉得,他肯定能让我们机械厂变得更好。”

  叶薇附和着点头,心里则想谢超口才确实厉害。

  这么想不代表叶薇怀疑谢超的能力,毕竟弹幕都说了,机械厂未来会成为电器行业龙头企业。

  但机械厂的职工可不像她能看到弹幕,谢超仅用口才就打消了大家的顾虑,确实有两把刷子。

  值得她学习。

  没人再使绊子,清查工作顺利起来,元旦前,资产清查工作彻底结束,产权也很快界定清楚,改制进入下一阶段。

  第二阶段没叶薇那么多事,只是会议很多,主要是为了确定改制形势,机械厂未来到底是要成为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1]

  再就是设计公司的股权结构,指定公司的章程。

  这些讨论虽然琐碎,但叶薇听得很认真。

  此前她也注册了一家公司,虽然才三个人,但她相信自己早晚会有把公司做大的那一天,现在经历的,未来都会成为她扩大公司规模时经验。

  叶薇不止听,还发表了几次看法。

  她第一次发表看法的时候,陈玲在旁边全程瞪着眼,不是觉得她抢风头,而是觉得她胆子太大了。

  要知道,参加第二阶段会议的不是厂里领导,就是职工代表,或者第三方会计事务所派来的人,跟厂里内部人员比起来她们可以说人微言轻,跟第三方的人比起来她们又不够专业。

  整个财务科,也就罗丽娟这个科长能在会议上发表意见,她和周荣连低声说话都不好意思,哪能想到叶薇胆子会这么大。

  叶薇不觉得有什么,她发表的看法虽然不全对,但厂里领导也不是都懂。

  她一个基层职工说出来,哪怕错了也不会有人在意,领导说错就丢面子了,所以她觉得领导们应该挺愿意她站出来发表看法。

  对她个人来说,她本身就把这当成一次学习机会,当然要多说多问。

  反正她端的是铁饭碗,就算说错了领导觉得她专业方面能力不够,也不至于就这么开除她。

  何况她本来也没打算久待,等这项目结束,她认购股票成为股东,就会提停薪留职离开机械厂。

  不过股权认购没那么快,改制方案确定后,厂里还要带着方案以及相关资料,报到上级主管和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审批。[2]

  审批通过,再下一步才是资产处置和股权设置。[3]

  而等机械厂制定好方案,再将准备好的资料提交上去,新年就来临了。

  这一年的春节过得比前一年热闹不少,不止叶家如此,整个大院都比去年这时候多了几分喜气。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机械厂转产生产的信德电饭煲卖得很不错,虽然没到抢购一空的程度,但生产出来的第一批电饭煲都卖完了。

  厂里拿出小部分回款付了供应商一半货款,再拿出小部分回款勉强堵住银行的嘴,剩下一半回款则都拿来发工资了。

  除了工资,今年机械厂还有年节福利,每人分到了一条肉,五斤米。

  别看东西不多,这都是靠新厂长的面子赊来的。

  都说厂子效益好不好,年节福利就能看出来,过去一年机械厂没发过东西,今年春节发的肉和米,也算是给职工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大家看到希望,脸上自然喜气洋洋。

  等过完年,审批也差不多下来了,机械厂改制流程也进入到了第四阶段。

  和弹幕说的一样,机械厂设置了内部职工股,募集资金五百万,占总股权的百分之十,机械厂在职的正式职工都可以参与认购。

  消息出来后,整个机械厂家属院都沸腾了。

第63章 皆大欢喜 沸腾当然不是因为激动。 ……

  沸腾当然不是因为激动。

  如果是去年上半年, 股市正红火的时候,哪怕机械厂没有转产,只是改制发行内部员工股,机械厂的这些职工也愿意凑个热闹。

  毕竟就算是认购证中签, 能以发行价购买的股票, 也会在股票面值基础上有一定溢价。

  但机械厂这次发行的内部员工股都是一元一股, 募集资金五百万, 换算下来就是五百万股,一分溢价都没有。

  当时股市行情好,如果机械厂改制后也能参与抽签发行上市, 就算效益不好, 大家买到手的股票说不定也能翻几番。

  所以如果早一年改制,哪怕机械厂前途未卜, 让厂里职工花上三五百块, 买上三百股股票,他们心里也是愿意的。

  但现在嘛……

  “厂里没钱,卖房卖地卖设备去, 盯着我们兜里那点钱干什么啊!”

  “就是!年前厂里开员工大会,谢厂长说改制是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合着这话的意思改制后能更理直气壮地让我们掏钱?”

  听着涌进财务室的职工口中的抱怨,陈玲脸色不太好:“你们有意见找领导说去,来财务科吵什么?我们也才刚知道这件事,又做不了主。”

  “得了吧, 你这话忽悠其他单位的人就算了,都一个厂的,谁不知道你们财务科有一个算一个,全进了改制筹备小组啊?”带头的人说, “你说你们才刚知道这件事,我可不信!”

  “我也不信,”他身后的人附和,又问其他人,“你信不信?”

  “我不信。”

  听着他们的话,陈玲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她确实早就知道这件事,但她说自己做不了主也是真的,这是领导层的决定,而他们这些财务科的基层员工虽然进了筹备小组,却没什么话语权。

  所以她真不明白这些人来财务科闹什么,有这功夫直接去找厂里领导不好吗?

  偏偏这话不好直接说出口,否则传到罗丽娟耳中,肯定会觉得她担不了事,把责任往领导身上推。

  想到这里,陈玲看向周荣,却只看到他低着头忙碌的模样。

  陈玲脸色更加难看,心想这人没事的时候表现比谁都积极,到这种时候就当缩头乌龟了,她可不信他真忙到了听不见科室闹腾的地步。

  从周荣身上移开目光,陈玲看到叶薇,想到她之前在会议上的表现,眼里不由多了几分期待。

  和陈玲对视半秒,叶薇侧过身子问:“所以,大家现在的诉求是?”

  听到叶薇的话,陈玲终于反应过来,连忙说道:“对对,你们说的虽然没有错,财务科确实在筹备小组里,但你们也知道我们只是基层干事,我们干预不了领导的决定,不过大家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说出来,我们记录后会向上反馈。”

  听到两人的话,一进财务科就抱怨个不停的职工们脸色终于缓和下来,带头的人说:“我们的诉求其实很简单,我们就是不想认购这什么股权。”

  陈玲赶紧拿笔记,叶薇则疑惑道:“但据我所知,这次厂里没有强制要求大家认购股权。”

  五百万股听起来好像很多,但机械厂有上千职工,平摊下来每人也就四千左右的认购份额。

  而机械厂向职工发行员工股,也不是领导一拍脑门做的决定,他们考虑还是挺全面的。

  想到厂里很多双职工夫妻,或者一家好几个在机械厂上班的,按每人四千认购额算,一家可能要拿出近万块。

  虽然去年因为认购证,不少家庭都发了财,但年初低价贱卖认购证,和年尾被吴龙背后的赌场团伙盯上,输得倾家荡产的人加起来不少。

  所以大院里可能会有不少家庭拿不出这钱。

  再加上机械厂转产的电饭锅卖得虽然不错,但才刚开始,未来会怎么样谁都说不好,那些对机械厂的发展没那么有信心的,可能也不愿意拿钱认购员工股。

  于是,综合考虑后,厂里在制定认购份额时没有卡着人头来,认购限额也放得很宽,规定是不论员工级别,每人可以认购五万股,先到先得。

  听到叶薇这话,陈玲也想起来,对啊,厂里领导根本没有强制大家购买股权的意思,又何谈改制是为了盯着大家的口袋?

  陈玲这么想,也这么说了出来。

  来闹的职工们刚开始支支吾吾,后来听陈玲说不要因为个人猜测就来闹,有人忍不住说:“这怎么能说是个人猜测?厂里又不是没干过这种事,去年认购证,不就是厂里逼着大家买的吗?”

  陈玲一听“哎呦呦”叫出声:“是,认购证是厂里逼你买的,赚的钱也是你不想要的,来来来,你把去年赚的钱给我,你的工资抵了六份认购证吧,一百八我现在给你。”

  说着,陈玲直接拿起办公桌上放着的包打开,从里拿出钱包,点完钱发现才五十,又问科室里其他人:“你们有没有带钱来?借我一下,待会换到认购证的收益我们平分。”

  陈玲这一通操作,让先前开口的人脸色不自然起来,怕财务科其他人当真,连忙说:“你们别听她的,我没有不想要认购证赚的钱。”

上一篇:溺吻娇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