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拉面土豆丝
任猛奶奶去世之前,在家里瘫了八年,后来刘卫勇告诉张若瑶,说给任猛奶奶穿衣服的时候,老人身上别说褥疮了,白毛巾擦上去,一丁点黑皴都没有,头发也干干净净,指甲也干干净净,八年如一日。这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刘卫勇非常佩服。
姜西缘说:“我知道,我也没有埋怨谁,都是当妈的,哪个当妈的不为孩子考虑?我离异带娃,个人能力有限,一
个小破店儿。没爸,就一个妈,还在农村,没有养老保险......至少在婚恋市场上,我确实不算是一个好选择。”
这话说的丧气,不应该。
张若瑶放下筷子想劝解,姜西缘却摆摆手:“别说这些了,该想清楚的我早就想清楚了,我也是那句话,顺其自然吧。”
姜西缘把饭吃完,塑料袋系上,带出去。忽而觉得自己刚刚的表述不妥当,话茬有点扎人呢,又退回店里,跟张若瑶道歉。
张若瑶笑说,你想多了,我还好。
“过段时间小鱼儿放寒假了,我就把她带到店里,让她在店里玩写寒假作业。我就不信了,在我眼皮子底下,他爸能把她偷跑了。”
......
张若瑶送走姜西缘,把剩下的饭菜调整了下位置,没动的米饭装在方便饭盒里,和豆角一起拿去任猛家借微波炉加热,然后用保温袋装好,放到一边,继续盘货。
盘到一半的时候,闻辽回来了,携着一身寒气。
张若瑶问他,你们在室外聊天吗?
闻辽说他去新建的陵园转了一大圈。
冬天真的来了,怎么这么快。
张若瑶说是啊,寿衣店重新开业快三个月了。
她拉了个巨大的表统计厂家,计算营收,比对成本,做了好几天,今天终于捋明白了,要给闻辽看。
闻辽说:“先等等,不着急,我要饿死了。任猛家没菜了,我订个外卖。”
张若瑶把保温饭盒拿出来。
闻辽上楼洗了洗手,很意外:“给我的?”
张若瑶不说话,坐在电脑前,跷着腿,一晃一晃。
闻辽没多想,吃了一大口米饭,夹了一筷子豆角,说任猛今天豆角炖得一般,丢手艺了,不像他了都。肉也肥,米饭也蒸得不香。
张若瑶抽了张纸,把脚下垃圾桶里的鸡腿骨头盖住了。
“你吃了么?”
张若瑶说吃了。
闻辽继续埋头扒饭。
张若瑶把外卖送的一包小咸菜也扔给他,让他伴着吃。
闻辽总觉哪里不对,又说不出来哪里不对,抬头,正对上张若瑶的目光。
“......干嘛?”
张若瑶懒洋洋趴在桌上,撑着腮帮子看他:“我感觉你也挺韩的呢。”
第16章 十六非逐利成功法则
第二天一早,闻辽往店里去,在早餐铺子门口碰见了张若瑶,她围了条绒绒围巾,挤在人堆里等油条出锅。天还没亮透,老板的大长筷子在滚烫的油里一翻一根,一翻一根,闻辽跟张若瑶说了早上好,然后也站她旁边看。
张若瑶问:“你吃什么?我只要了我自己的,不知道你起这么早。”
闻辽说跟你一样。
张若瑶又要了根油条,一碗豆浆。闻辽说:“我还想喝个鸡蛋汤。”
早餐铺子店太小了,人多坐不开,老板在门口支了个塑料保温棚,摆了桌椅,张若瑶一只手把围巾压在下巴底下,一只手拿小勺舀豆浆,闻辽强迫症发作:“你把围巾摘了再吃。”
张若瑶说我冷。
闻辽说:“你不是冷,你就是懒,我问你,我厨房放那箱柚子,你掏的?”
张若瑶干脆双手端起碗,不说话。
两三天前的事了,轮到闻辽晚上睡店里。张若瑶晚上给妈妈打电话,时间有点久,打完已经半夜,饿了,看到闻辽家厨房地上有快递,纸箱子边上有透气小洞,隐隐约约透出橙色,以为是橙子,就顺着小洞掏了一个出来吃。
扒了皮才发现,不是橙子,是红色果肉的柚子,又酸又涩。是闻辽用来做酸奶碗的。
“又不是不让你吃,就不能帮我拆了箱子,放冰箱里去?属耗子的。”
张若瑶理亏,仍不做声。她早就发现了闻辽的毛病,确切地讲,是重温,闻辽这个人嘴碎得很,要是不打断,他就不停地说。
她把豆浆喝完,站起来,拍了拍胸前围巾,接过老板递过来的搪瓷小盆,抬脚就走。
闻辽三口两口把鸡蛋汤喝了,快步跟上。
回了店里,张若瑶坐回电脑前,沉默地对着进货单,闻辽抱臂站她旁边:“行行行,吃,掏,你想怎么都行,还想吃什么水果?”
张若瑶抬抬下巴示意那搪瓷小盆,让他帮忙给老李太太送去。
闻辽看着小盆里的一口袋豆浆和两根油条若有所思:“张若瑶,昨晚上那豆角......”
“怎么?不好吃?”
“你说呢......”
“不好吃你也一个米粒都没剩。”
闻辽把盖子盖上,问张若瑶:“你和老李太太进行什么秘密交易,一来一往的。”
张若瑶说,前几天她给了老李太太一个淘汰下来的手机,还有一张店里交宽带费送的电话卡,话费都预存好了。老李太太之前一直没有手机,家里用的还是座机。那炖豆角就是老李太太的回礼。
“干嘛要我去?”
张若瑶说,因为你是中老年妇女之友,你招人喜欢。
闻辽端着小盆走了。
这一走,快中午了才回来。张若瑶问你干嘛去了?携豆浆潜逃了。
闻辽说:“我去老太太家看见那只小猫了,她明显没养过猫,用了个长布条把猫拴着,一头系在她床头上。那小猫长得挺大了。我说猫不能栓绳,它难受。”
“然后呢?”
“然后我就把猫解开了。我看老太太屋子里放的猫粮,不便宜,估计是宠物店推荐她买的。”
闻辽在老李太太家呆了一上午,帮老李太太注册了微信,加了好友,教她手写发消息,老李太太会的字不多,但会写自己的名字。闻辽又教她怎么发语音消息。
老李太太在柜子里翻呀翻,给他抓了一把江米条吃,放太久,都潮了。
“我还想教她网购,让她上网买猫粮,别被坑了,老太太说她没有银行卡,只有存折,算了。”
闻辽叹气,说他之前看到过的一句话,真是有道理,平凡人的无奈就是明明自己也过得不好,可看见人间疾苦还是会难过。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真不好受。张若瑶让他打住,别矫情。
“你看看手机,加你微信了。”
张若瑶捞来手机,果然有添加消息,她看着那“健康幸福”的昵称,问闻辽,你给起的名字?
闻辽说,老太太自己起的。
老李太太发来一条文字消息:“小张,你好,我是李奉枝。”
闻辽把手机给张若瑶看,他刚刚也收到一条,老李太太试手机的时候第一个发给他的:“小文,你好,我是李奉枝。”
闻辽说:“怪我,她问我怎么称呼,我说我姓闻。她可能不知道是哪个闻。”
张若瑶说:“也有可能她不会写。”
说着,老李太太又给张若瑶发来一张照片,显然是不会用前置摄像头,随手拍下的,泛黄的天花板,还有花白头发,半个额头。
闻辽撑着桌沿,看着张若瑶的电脑屏幕:“下个月有点事,我可能要离开一段时间。”
张若瑶继续划着表格,说行,也没问他去哪。
闻辽不高兴了:“你就不多问两句?去哪,忙什么,什么时候回来。”
张若瑶面不改色:“想说就说呗。”
闻辽被气着,深呼吸了两下,肩膀沉下去:“你都不关心我。”
张若瑶起身给自己倒了杯热水,也给闻辽倒了一杯,塞到他怀里:“喝口水,不着急,慢慢讲,乖哈。”
闻辽撇撇嘴,把水杯接过来。
一是他接了个自行车工作坊的项目,必须到场,顺便推一推他的户外品牌,二是快到年底了,他要去给咖啡店的员工和咖啡种植基地的工人们结账发红包。
“今年荒废了,总觉得自己特闲,好像什么都没干呢,一年就到头了。”
闻辽发誓自己是无心的,就是随口这么一提,没有任何潜台词,他此时也没瞧出来张若瑶任何不正常,她只是把表格关了,打开了游戏,敲着鼠标问:“以前没这么无所
事事,是吧。”
“那说重了,什么叫无所事事?寿衣店不是很顺利么,一切都在向好。”
张若瑶哦了一声:“你除了咖啡店,还有别的什么店?我指的是对外营业的,类似于餐饮?”
闻辽实话实说,目前没有,但以前有,他上大学的时候曾和同学集资一起加盟过一家火锅串串店,那个时候网红餐饮的浪潮还正在汹涌,迅速涌入一批新餐饮人,目的纯粹,就是为了捞快钱,一项流行风头过了就迅速收拾战场,奔赴下一个。
那家火锅品牌的大老板是他小叔的朋友。闻辽大学读的商科,上了点理论课程就心痒,开始琢磨实践了,结果选址错误,加上没有很强的机动性,快钱没捞到,赔个精光。
那时候他了解到动机悖论,有时候对目标的追逐太过于苛刻,反而适得其反。
“实践出真知,我也是后来才慢慢知道自己的缺点,我性格里感性的作用力太大,这一点注定了我可能是一个连续创业者,但一定不会成为成功的商人。我后来做的每件事,都有除却逐利以外的东西存在。”
“比如?有趣?好玩?”
闻辽说是的:“有趣一定是出发点,毕竟热爱是最强大的驱动力。”
他又和张若瑶聊起他在殡仪馆附近认识的寿衣店老板,那老板不光经营自己的朋友圈,还运营起了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和内容分享平台,分享一些行业讯息和案例,揭秘太平间经济和护工产业链。最近一段时间还做起了无偿的临终关怀。
服务行业,闻辽不否认这其中肯定有立人设、建立情感链接和品牌故事的考量在,但绝对不是唯一的考量。
这碎碎念张若瑶还真听进去了,她接上闻辽的话:“你的意思是,所谓非功利心带来的长期视角,是纯粹功利心做不到的,也无法坚持的。理想主义和商业可持续性也是能够相辅相成的。”
闻辽伸手在张若瑶眼前打了个响指:“我们瑶瑶真聪明。”
张若瑶笑笑,游戏里的小人拎着火把进了矿洞,画面加载时的黑屏映出她的表情,她注意到了,于是收敛了些。
“上次跟你聊的,关于做白事一行到底该不该盼着生意兴隆,我后来又想到了一些东西。”
闻辽洗耳恭听。
张若瑶说:“所谓自利和利他,本来就不是矛盾的,这也是政策越来越支持有社会价值企业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