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118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的地方。】

  【萧何待他忠诚不二,但有二心,天下早没他刘邦的份了,刘邦不知?知,依然免不得生疑,而且不仅是现在。在刘邦打败项羽后,萧何不惜自污名节,收取他人财物保全自身。百姓告萧何用低价强行购买民间的土地房屋,价值数千万之多,在刘邦召见质问后因萧何进言长林苑为民之耕地,引刘邦不喜而入狱。】

  !!!秦始皇已然不想说话了,刘邦也是够了!

  于危难之际萧何没有背叛他,难道功成名就会图谋他的江山社稷?

  真要那么没脑子,早些年萧何就该动手了。

  说到底无非是在最后萧何功高至丞相,封无可封,刘邦盼着萧何能做事,也怕萧何会做事。

  正准备和刘季收拾东西前往咸阳的萧何听到这儿半响没缓过来,刘季眼皮跳了跳,事情确实是刘邦做得不地道,那跟他有什么关系吗?他是刘季,又不是他干的,他怕个啥!

  而汉高祖时期,刘邦被控诉着却没有任何不好意思。他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问题。功高盖主,有些道理谁人不懂。刘邦心底的不安,嗯,有时候都不知道要跟谁说。

  吕雉没有吱声,她是听着,也知萧何忠心赤胆,然最后刘邦起疑萧何,何尝不是畏惧于萧何。

  刘邦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再没有人比他自己更清楚。也正是因为清楚,他瞧着数十年如一日的萧何,心里是何感想,能够猜得到。

  一个不能自制的人,瞧着自制的人,未必心里不会想,会不会有一天萧何不想自制了,彼时当如何?

  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是一件极其不可取的事。刘邦信不过任何人,也包括他自己。

  与其寄希望于别人会不会去做一件事,刘邦更愿意去确认那个人有没有能力去做一件事。

  【最终,萧何从大狱中出来不假,也亏得有人向刘邦进言,否则未必萧何不会死于狱中。那时候的萧何已然垂垂老矣,史书记载,刘邦看到从狱中出来的萧何,也突然发现萧何也老了,一个年老之人,哪里还值得他针对呢。萧何才得以幸免于难。】

  【作为皇帝,想要守护自己的江山没有错,却因此害怕臣子得人心,有本事,差了几分气度。与之相比,李世民从来不怕臣子比他强,比他能干,他也从来没有随便将臣子下狱,再不喜欢最多也就把人赶回家中,能怪后世的人们对李世民推崇吗?】!

第262章 寿终

  哎哟,没有想到啊没有想到,最后被夸的依然是李世民?

  得,刘邦不吱声了,他终于看明白了,他就不是个能让人夸的主儿。

  不夸就不夸呗,他敢做还非要让人夸他不成?笑话。

  贞观时的李世民一听,嗯,有些不太好意思!他又被夸了呢。

  他也该被夸,谁能像他一样,别管底下臣子有多能干,没有关系,都是他的臣子,再能干再厉害他也都能容得下,他们只管放开手的干,无须顾忌。

  什么功高盖主,什么不为君所能容,统统不存在。

  李世民敢说,终他贞观一朝,他绝不乱杀一个功臣。

  【唉,很多人想起韩信被杀十分痛心,但我最痛心的还得是萧何。他自刘邦式微时追随刘邦左右,为刘邦殚精竭力,拼尽所有,饶是如此,最终依然为刘邦所疑。他是谨小慎微一辈子,处处想让大汉越来越繁盛,也想让大汉江山稳固,拳拳爱国之心,忠义之心,怎么就依然得不到刘邦的信任?】

  不难听出来沈悠为萧何所抱的不平,谁人说不是?

  萧何不是没有机会和能力反了刘邦,单纯他就是不想反。

  态度萧何表露得不够清楚吗?刘邦怎么能让已然年迈的萧何下狱?

  如果说汉高祖刘邦时期的萧何听到自己竟然往大狱走了一趟,心里未必没有失落,听着沈悠言语之间的惋惜,是为他的惋惜,心疼,突然笑了。

  他一辈子做事坦荡,一向只遵本心。不可否认,他追随于刘邦左右,图的是一身才华得以施展,功成名就,最终落得什么样的结局,不会比他碌碌无为一生更差。余愿足矣。

  【同样的事不仅是对萧何,还有樊哙。刘邦像是一个完全没有心的人,无论对谁,只要他感觉那个人的存在危及于他,危及于他的江山,他要是制不住那一个人,宁可杀了。】

  【事未成,刘邦就已经害怕萧何背叛,当萧何听见手下建议将自己的子侄头到阵前,送到刘邦面前时,刘邦欢喜无比。由此也可以看出,刘邦是个控制欲极强的皇帝。萧何从来只欲在世间展露本事,不负来此一遭,因而也愿意满足刘邦的控制欲,从而达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萧何依然为刘邦稳定后方,项羽随着战事的持久慢慢也就吃了没有一个像萧何一样的人的亏,汉军兵强粮多,局面开始向刘邦一方倾斜,最终以刘邦获得胜利划上句号。随着刘邦登基为帝,大宴群臣,刘邦称赞张良那一句运筹帷幄于千里之间他不如张良,全句应该是这样的。刘邦谈及自己为何能得天下,笑与众臣道:“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比子房;镇国家、抚百姓、供军需、给粮饷,我不比萧何;指挥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克,我不比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他们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取得天下。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不去重用,因此败在我大汉朝的手中。”】

  【显然,刘邦不蠢,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得天下,张良、韩

  信、萧何三人,但凡缺少其一,天下时势会变成什么样都未可知。而萧何那一份,别忘了韩信为何能够拜为大将军,都是萧何力举之!没有萧何绝没有韩信为刘邦打天下的可能!】

  此言不虚,饶是刘邦自己都必须承认。萧何助他太多!

  【如果说关于张良在大汉打败项羽,刘邦登基之后,正史的记载少之又少,萧何于大汉建国之后的功劳,正史是给予绝对的肯定的。萧规曹随我们都知道,何谓萧规?当年刘邦进入关中后,曾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大汉真正建国,一统天下,总不能就按这约法三章行事。】

  【但约法三章为大汉收拢了人心,可见基本方向完全没有问题,于是萧何在此基础上,参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当时社会情况的内容,制定了律法共九章。这是汉朝制作律令的开端。萧何制定的汉律九章,删除了秦法的苛繁、严酷,使法令更为明简。汉以后的历代法律大多以《汉律》为蓝本,它被誉为律令之宗,“百代不易之道”

  。补一句,秦律多为汉所延续,可见大秦的律法也并不是没有半点可取之处。】

  嘶!能够让后世沿用,认为律令之宗的律法,此等人才,秦始皇一阵眼热,对沈悠夸秦律的话都忽略了。此番萧何必将为他大秦人才!

  而刘季听完连忙催促萧何道:“萧先生,走走走,赶紧走,别看,再看下去咱们未必走得了了。”

  听听天幕把萧何夸成什么样了?

  天下不是没有忌贤恨才的人,更何况他们顶头的县令从不是什么好货色,要是他们再不赶紧走,真就不怕走不了?

  刘季不由分说拉过萧何,先行一步。

  汉高祖时期的萧何听到汉律九章竟然对后世有着如此深远的影响,要说他没有半分激动定是骗人的!

  他的付出,他的付出真的得到了回报!

  【萧何此生最为人所指摘的事莫过于他助吕雉杀韩信。之前在讲韩信的时候说过了,韩信被贬为淮阴侯后,深居简出,并不愿意过多惹眼,但韩信心中多有不平。从来韩信都不是一个擅长掩饰自己的人,他以为自己和人密谋造反无人知晓,却不料身边的人早已将他出卖。可如果不是萧何出面请他亲自往宫中赴宴,韩信断不可能踏入宫中,死在吕雉的谋划中。】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大抵韩信也断没有想到,当年相信他才能的萧何,最终也是因为相信他的才能,为天下而杀他。萧何有愧于韩信,也有负于韩信。】

  不管哪个时期的萧何都不是第一回 听说自己诱韩信入宫,让吕雉杀韩信。韩信,他的存在让太多的人不安,尤其让刘邦不安。

  瞧萧何总理庶务,并无兵权,依然令刘邦不安,便可以看出,在刘邦心里,没有一个可信之人。

  韩信为人如何,都听到沈悠说细了,从来不曾避之锋芒,反而一回一回挑战刘邦的底线,让刘邦不想忍也只能忍的人,刘邦岂不担心来日韩信先不想忍,反了大汉,彼时刘邦无法解决。

  “我们的萧丞相对陛下从来都忠心耿耿。”

  于汉高祖时期的韩信来说,他只如此评价于萧何。萧何此人一辈子都为刘邦谋划,为天下谋划,留他是如此,助吕雉杀他也是如此。

  韩信底下的人只想问,都知道刘邦容不得他了,难道韩信不打算做点什么?

  “我之所长,朝廷之所长,天幕说得很清楚?你们之中有谁觉得自己比得过萧丞相,又比得过留侯?”

  韩信是擅长打仗不假,架不住他只会打仗,有些事实他不想承认,却不得不承认,他没有刘邦的优势。加之刘邦身边可用之人不要太多,天下已然稍安,再次挑起战事的人,必为天下人所不喜。若无人心作为靠山,他再会打仗果真能赢?

  【大抵助吕雉杀了韩信,也是萧何心里的一道坎。哪怕萧何告诉自己杀韩信为天下太平,为了大汉江山安定,他终是有负于信任他的韩信。随着刘邦驾崩,新君刘盈继位,年事已高的萧何也卧病在床,刘盈亲自前来探望,并趁机询问:“丞相百年之后,谁可代之?”

  接着刘盈又问:“曹参如何?”萧何听了,竟挣扎起病体,向刘盈叩头,道:“陛下能得到曹参为相,我萧何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恨了!”】

  【人人都道刘盈无能,却是不然,刘盈有识人之能,自知满朝文武大臣中可继萧何为相者,曹参是最好的人选。萧何当年不同意刘邦废太子刘盈,心里未尝不怕刘盈担不起天下。可刘盈病榻前两问,叫萧何放心了。】

  【为了大汉天下,萧何殚精竭虑一辈子,无时无刻萧何不思天下安宁,为了这份安宁,太多的人牺牲和付出,如果天下无法传承,如果天下再起战事,非他们所愿。继任之君何其重要,秦二世而亡的道理萧何亲眼所见。】

  好了,别再拿大秦当反面教材了,秦始皇每每一听秦二世而亡的话,就忍不住磨牙。

  他本来就没有定下太子人选,胡亥那小子被赵高选中,最终把李斯都拉上船,抢了大秦天下,秦始皇表示,他比谁都要更委屈!

  【刘邦曾说过刘盈不像他,萧何其实挺怕的,刘盈两问后,萧何心中大石即放下了,他不必担心刘盈担不起天下。可以说,萧何死而无憾。只是不知他死后得知刘盈一个不靠谱的玩意坑吕雉,萧何是何感想。】

  问,萧何便只想答:刘盈不成,吕雉将天下撑起,没让大汉二世而亡,足矣。

  【汉惠帝二年,萧何病逝,刘盈追谥“文终”,更是对萧何极大的肯定。后世对萧何的推崇自不必说了,谁人不想得一个萧何丞相,然华夏千年只有刘邦三生有幸得了一个萧何。别说萧何了,张良、韩信,哪一个不是可遇不可求的,还是那句话,刘邦但凡少了他们之中的哪一个,天下都不可能是他的!】!

第263章 居二者

  细细听来,没有人不认可这一点。让人心里觉得最不舒服的地方莫过于三个为了刘邦打下天下的人,最终一个韩信被杀,一个张良识趣的退居幕后,未必不会被刘邦所忌惮,一个从始至终对刘邦忠心耿耿,依然为刘邦所忌,依然难逃牢狱之灾。

  对,只有一个韩信身死而已,其中未必没有韩信本身的的问题,刘邦的忌惮,疑心,从萧何身上暴露无疑。

  【汉初三杰,哪一个单独拎出来都是传说中的存在,可遇而不可求。我们无数人惋惜于韩信之死,骂着刘邦的疑心和心狠,果然,世间帝王都是心狠手辣之辈,作为臣子,求得一个好结局着实太难。】

  长长一叹的惋惜,沈悠确实为封建时代的诸多名臣的结局痛心。

  【汉初三杰算是刘邦一朝的代表人物,其余人,曹参、樊哙、陈平他们的结果,已然可以从中窥探,基本上刘邦封的异姓王除了一个张耳算得以善终,其余异姓王要么被刘邦所杀,要么被逼得逃往匈奴,下场都挺惨。】

  【汉朝的功臣们,除了异姓王,连刘邦承认最恨的雍齿也得以善终,其余人但凡没有参与谋反的,虽为刘邦所疑心,都算得以善终。刘邦这个人,从来不是单纯的恶人,也称不上好人,他跟普通人一样,既有他善的一面,也有他恶的一面。要说功臣杀得最多,他其实算不上。】

  对此,汉朝的一干功臣们真想问问,他们之中谁不长眼被刘邦杀的?

  别当他们听不出沈悠言外之意,沈悠的意思是想把他们好些功臣跳过,跳过呢!

  别啊,好不容易才等到汉初,他们都是跟随刘邦打下天下的人,别顺嘴给一笔带过呗,他们也想听听看,后世究竟如何评价的他们。

  【不过,虽没有杀人,刘邦对各功臣未必没有生出杀意。但,没有付之行动的事,算是刘邦在最后依然控制住了。汉初三杰的故事就到这儿了,接下来我们讲讲曹参曹相国。居于萧何之下的能文能武的曹相国,也是一个传奇人物。】

  !!!好啊好啊!差点以为沈悠打算跳过他们西汉的开国功臣们了,说来他们功臣的数量本不在少数,就刘邦一口气封的就不少,嗯,比李世民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有过之绝无不及。要说沈悠只讲三个,未免太过分。

  好在平日他们的怨念沈悠感受不到,这回终于是体会到了。

  秦始皇其实也不希望沈悠跳得太快,要是沈悠不细论论,他对刘邦手底下的人所知太少,找人或者任人而用,都要费上不少时间。

  沈悠要是细细一论,从那些人做的事,说的话,秦始皇可以窥探得,人是可用或者不可用。

  汉高祖时期,刘邦听着沈悠又带评了一波自己,压根不在意,他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管别人怎么说,该杀的人他就要杀。别人怎么说,他们没有身处他的境地,根本无法体会他的难处,听他们对自己指手划脚胡乱指挥,不是闹笑话?

  别管后世人如何说道他心狠也好,容不得功臣也罢,都无所谓,他仅知道,天下如何安定至关重要,谁也休想动摇他大汉江山。他不能让大汉如秦一般二世而亡。

  萧何的心情略为复杂,刘邦,他们的陛下,功成名就时,利益分配很明显是最让皇帝忌惮的,在萧何看来,他能体谅刘邦的忧虑,也知道刘邦的不安从何而来。

  动荡数百年的天下,秦始皇一统天下开始倡行一统,但一统的想法并没有真正的刻进每个人的心里,也有太多的人不认可。项羽是一个,为刘邦出谋划策过的郦食其是一个。他们都代表了对于从前一些时代的怀念,或者在他们心中,刘邦剪除异姓王都是错的。

  可对也罢,错也好,不可一言定论,大汉刚建,无论是政策或者治国之道,大家都在摸索中。没有人知道对与不对,都是在黑暗中一步探寻光明,找到真正适合他们的国策。

  秦朝不能说没有给到他们半点学习借鉴的机会,可是,秦二世而亡了,以至于对于大秦所制的种种规矩,也是让汉初的君臣们无法确定,到底该不该学?学又到底取多少才好?

  朝中大臣们想法各异,他们都想要影响刘邦,都觉得自己或许能够影响刘邦。

  萧何长一叹,为臣不易,为君亦不易。罢了罢了,他不管将来是什么样的结局,如今也只想继续让天下安定,让大汉安定。

  倒是曹参听着汉初三杰们,心里未必不会想,可能,大概,应该会提到他的对吧。但也有太多不确定,他虽也算是功臣,比之韩信、张良甚至是萧何,总有些差距。

  真正从沈悠的嘴里听到自己的名字,曹参不禁露出笑容。

  【曹参,生年不详,字敬伯,史称曹相国。早年的曹参为秦沛县狱掾,随刘邦起兵反秦,为中涓,后在推翻秦王朝、楚汉战争以及汉初平定异姓王侯的战役中屡建战功,历任假左丞相、左丞相等职。军功,刘邦建国之后,君臣皆言:“平阳侯曹参跟随陛下南征北战,身受70余处战伤,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应排第一”。细数曹参的功绩:总共打下了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获诸侯王二人,诸侯国丞相三人,将军六人,郡守、司马、军候、御史各一人。】

  真行!谁人听着曹参的功绩不竖起大拇指。

  对于实打实的功劳,若非黑心肠的人,谁对人不是心存敬意?

  曹参自己听着沈悠说起自己的功绩,都不太好意思了呢。其实他也没有多厉害,就是跟着刘邦南征北战,打的仗多了!打得仗多了,但凡只要他不是贪生怕死,肯定得往前去,立的功稍微有点数据。

  【听着曹参所立战功,谁能想到他一个狱吏能够有此成就,更能辅佐刘邦开创大汉,成为大汉朝的第二任相国,名垂青史。自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后,吏和官相互之间有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说句不好听的话,自那以后当官的从来就不把小吏放在眼里,更不认为他们值得自己多看上一眼。而小吏想要为官,却被人牢牢的钉在吏上面。后世有无数的小吏佩服向往着成为萧何和曹参,他们都想能够改变命运,然而他们没能像同曹参和萧何一般跟着刘邦打下天下,改变人生。他们一日为吏,永远不可能成为官。】

  小吏,狱吏,都没有关系,秦始皇处,只须确定他们如沈悠所言,有才有能。

  【其实不管是萧何或者曹参,他们的相对来说都比刘邦高。两人虽是小吏,却是声名在外,反倒是刘邦,不过一个小小的亭长,本是他们的下属,更算是地痞无赖,结果他们却从来没有看不起刘邦,反而一心支持刘邦创下大业。萧何管后勤,曹参是自从刘邦起义以来,以中涓的身份跟随刘邦左右。曹参率军进击胡陵、方与,攻打秦朝郡监的军队,大破敌兵。向东又拿下薛县,在薛县外城的西面进击泗水郡郡守的军队。然后又攻打胡陵,夺下胡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