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127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是的,刘濞集结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卬、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

  为名发动叛乱。大名鼎鼎的七国之乱由此而始。七方联手,各倾兵力以斗,声势浩大,进展也挺顺利,难免让汉廷心生不安。汉景帝闻知消息,和晁错商量出兵事宜。晁错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留守京城。】

  【可是,恨晁错的人何止诸侯王们,汉景帝宠幸晁错,无人可比,从前不是没有人想过对付晁错,架不住晁错聪明,加之汉景帝护着,以至于无人害得了晁错。现在不一样了。七国之乱,来势汹汹,有几分势如破竹之相,事起之因是什么?难道不是因为晁错提出的削藩?汉景帝纵然是拍板实施削藩的人,不好意思,千错万错都不能是汉景帝的错,大臣们不蠢,他们要晁错死,又不是要汉景帝死。所以】!

第281章 为天下

  【曾当过吴国丞相的袁盎向汉景帝献策诛杀晁错,七国之乱打的旗号正是“清君侧”,如七国要求了,或许可以换取他们退兵对吧。正常人听着所谓的“清君侧”之名都知道,什么“清君侧”,不过是亮出一个旗号,实际想对付的人分明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帝。】

  【架不住有人无论如何也不愿意承担后果,对,就是汉景帝,汉景帝采纳了袁盎之计,封袁盎为太常,要他秘密整治行装,出使吴国。袁盎献策十多天后,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汉景帝批准,腰斩晁错于东市。】

  可笑!秦始皇鄙视于汉景帝的做法,汉景帝不会以为自己杀了晁错,七国已然集结举兵的各路人马会退吧?白日做梦呢!不说和他有杀子之仇的刘濞,余下诸侯王哪一个是好相与的,能由着他杀一个晁错便心满意足退兵?

  一干诸侯王为何举兵,因为他们的利益受损,他们的利益是什么?是汉景帝开启了削藩,让他们的地盘在不断的减少。

  同时,兵起了,刘启可为皇帝,他们难道不可能为皇帝?

  再说,退了兵谁敢保证刘启不会秋后算账,把他们个个击破?

  连晁错汉景帝说杀都杀了,谁会觉得汉景帝是个多重情义的人?

  【汉景帝当真不知七国之乱因何而起?当真不知,哪怕他杀了晁错,七国之乱也不可能平息?汉景帝又不蠢,岂不明白。他杀晁错,因晁错不仅是七国之乱的借口,也因为通过朝中大臣们一个个的联名上书看出,晁错已然惹起众怒。如果说七国之乱让汉景帝十分头痛,朝中大臣对晁错的不满何尝不让他惊心,他不怕朝臣们对晁错的不满最终都归到他的头上?】

  【他怕,他很怕。因为害怕,汉景帝管不了晁错多年来到底是怎么样为他出谋划策,处处为大汉着想,他只知道,杀一个晁错,能让朝中大臣不满的情绪得到宣泄,接下来他们会跟他一道想法子解决七国之乱。】

  早已洞察刘启其人的秦始皇对之不屑之极,无能的皇帝才会推了臣子出去挡灾,杀臣子以平众怒,安人心,若晁错是个贪脏枉法,草菅人命的人,汉景帝杀得人人都会叫好。

  然晁错最大的错误竟然是想出一个能为大汉好的主意,以及因为汉景帝太过宠爱,因此必须得死?

  汉景帝做下的事,正常人都做不来。真真是让人鄙夷之极。然而作为一个皇帝,以天下为重,秦始皇又不得不承认。

  一波操作的汉景帝,不仅不能如愿让七国的兵马退去,反而叫人越发看不起。

  【晁错死得冤,削藩之策他又不是第一回 提,汉文帝在世时他没少提,汉文帝知晓形势不妥,非是能削藩的好时机,硬是按下晁错的上书,可汉文帝知道,削藩一事必须要推行,所谓同姓王可靠,事实已然一回一回的在他脸上抽下一个又一个的耳光,叛乱的诸侯国并非只有一个。往后会只多不少。】

  【可是,削藩再好,断不能贸然行事,汉文

  帝稳住了,汉景帝稳不住,既不能团结朝臣一致对外,反而逼得一个为他谋划,无罪的臣子枉死,刘启把皇帝当成这般,难道不该让人唾弃,鄙视?】

  汉景帝时的刘启,晁错正得他宠信,结果突然被告知,将来他会被刘启杀来平天下之怒。

  哈,晁错错愕抬头,不可置信的望向刘启,一时失了分寸,忘记在他面前的是皇帝,皇帝!

  纵然像他们这些人提出利于国家,但不利于诸侯的政策,晁错料想过自己会有什么样的下场,他知道或许从他说出削藩之策的下一刻他便注定一死,他可以死在诸侯王手里,他是万万想不到自己竟然是死在汉景帝的手里。

  杀他以平众怒吗?他引起众怒是因为什么?是因为什么?

  晁错满腹的委屈,他想质问汉景帝,话到临头又说不出。

  他怎么质问,为帝王者是他可以质问的?

  他早已做好了准备,料想到自己是何下场,怎么如今知晓自己果然难逃一死,他后悔了?

  【别说我们了,在当时,听说汉景帝操作的七国之乱的一干人,何尝不是认为汉景帝薄情寡义,不堪为君。汉景帝想要用最快的速度收拢人心,杀一个晁错,他以为自己可以了。事实上呢?晁错虽死,并不代表一切都结束。七国之乱是七位诸侯借着汉景帝削藩的名头举兵以反,汉景帝把晁错一杀,啊,不等于在跟他们说,汉景帝怕了他们?好啊,他们能不高兴,高兴,不一话,称帝啊。】

  【刘濞自称东帝,与西汉政权分庭抗礼,拒见汉景帝早派过去的使臣袁盎。至此,汉景帝才下决心武力镇压叛乱。听起来是不是觉得挺可笑的。削藩,汉景帝竟然会觉得削藩不需要武力的吗?他认为自己是皇帝,他想削藩别人会乖乖任由他作为?】

  刘邦此刻第一反应是,他的孙子竟然蠢钝至此?一点都不像是他家的孩子。

  吕雉眼中尽是了然,真是刘邦的种,一样的薄情寡义,一样的自私自利。

  念及此,吕雉不由别开了脸,连看都不想再看刘邦一眼。

  萧何居于下方都不敢喘气了。别以为他感受不到刘邦和吕雉的气息各不相同。两位心里不定想什么事。此刻萧何有些羡慕一旁写求贤令的陈平了。

  不对,陈平写个求贤令要那么久?

  萧何不动声色的瞥过陈平,陈平!!!

  他不能慢慢来吗?

  【汉景帝那脑子比起他爷爷刘邦,他爹刘恒虽然是差了点,不代表他没有脑子。杀晁错,是刘启认为不能为一人而让天下生灵涂炭。最不能忽视的一点更是,晁错一开始听闻七国之乱是让刘启御驾亲征!而且由他来监国!咱就说,这是臣子该干的事?况且,作为一个提议削藩的臣子,不应该提议皇帝准备兵马粮草吗?别说什么想不到,怎么可能想不到。站在刘启的份上,综合晁错犯下的错误,他是自己想杀晁错,并非是因为七国的“清君侧”

  。只不过既然他们喊了,杀晁错时,顺便笼络一波臣子,也算是刘启将晁错利用到极致。由此也可见

  要说薄情寡义,刘启比之刘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邦怎么样也只是忌惮功臣罢了,除了异姓王们,刘邦虽对功臣们动手,至少不像刘启一样,直接把臣子推出去,亲自下令杀人以平公愤。晁错不管怎么样,一开始至少是刘启把人抬得那么高的,否则也不会被满朝臣子所忌惮。】

  【不过,就汉景帝对臣子的态度,对比起刘启,诸位想起刘猪猪,是不是稍微不觉得那么难以接受了?毕竟家学渊源,总得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汉武帝刘彻??怎么的,他怎么听出讽刺之意?

  他怎么的了?拿他爹杀晁错的事来说道?

  【既然七国之乱都到这儿l了,继续把此大事说完。刘启派太尉也就是周勃之子周亚夫率三十六位将军领兵抵御吴楚联军,派曲周侯郦寄领兵攻打赵国、栾布攻击齐地诸叛国,并以大将军窦婴驻屯荥阳,监视齐、赵的动向。怎么说刘启是大汉的皇帝,占据大义,他虽杀了晁错,寒了不少人的心,并不代表企盼天下太平,再无战事的人愿意看着百姓游离失所。况且,细细了解晁错之后,嗯,未必没有人觉得晁错之死算是晁错咎由自取。晁错啊,终是天真了!】

  【吴楚联军东进,行至梁国,也就是今河南商丘,遭到汉景帝之弟梁王刘武的顽强抵抗,吴楚联军并力攻城,攻下梁国南面的棘壁,今河南永城西北。梁王刘武向朝廷告急,周亚夫认为吴楚联军势大,正面决战难以取胜,献策用梁王军队拖住吴、楚主力,寻找时机切断对方补给,然后伺机击溃叛军,汉景帝同意了周亚夫的计划。于是周亚夫绕道进军,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

  【吴楚联军进击梁国,见势不妙,梁王刘武屡次向周亚夫求援,可周亚夫坚守不出,逼得梁王不得不向汉景帝求救,汉景帝不能看着自家弟弟被打得无处容身,派兵支援,梁王死守,吴楚一方眼看无法攻破,转击周亚夫一方。周亚夫一面表露出不愿意出面迎战的意思,背地里却开始偷袭。】

  【可以说,从吴楚联兵心急转头攻向周亚夫开始,正是周亚夫他们反击的时候。直接说结果,节节败退的吴楚联军退于东越,汉廷派人以利引诱东越,东越王骗吴王出去慰劳军队,用矛戟刺死吴王,献其头于汉朝。吴军溃散后,楚王刘戊自杀而死。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围攻齐都临淄,三月不下。汉将栾布率军进逼,三王便退兵回到封国。胶西王回国后,其子刘德建议袭击汉军,不成则逃到海上,胶西王不听。到汉营请罪,韩颓当斥责他阴谋叛乱,宣读诏书,胶西王自杀而死。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也都伏法被诛。赵王刘遂坚守邯郸,郦寄久攻不下。匈奴得知吴楚兵败,也不肯出兵相助。栾布平定齐地诸国后,还军与郦寄会师,水淹邯郸城,邯郸城破,赵王刘遂自杀。济北王刘志被国中郎中令劫持,未能发兵参与叛乱,所以赦而未杀,而是被徙居菑川。】

  嗯,晁错算是个人才,不过感觉似乎是刘启把人抬得太高,以至于晁错不怎么能担得起,最后自己把自己作死。

  这大汉的人才实在不少,一个个的名字听来,都算老熟人,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们之后,挺好!看来西汉的功臣依然护着大汉江山。

  秦始皇想想自己身边的人,他大秦天下怎么没有的,突然觉得刘启运气也挺好。好像,应该,他也不算运气不好吧。毕竟他爹也不是没有给他留人,只不过是在他之后儿l子不可靠才造成大秦的悲剧。!

第282章 汉武

  反思后秦始皇觉得,问题还得在他。他还是努力的想想怎么养好一个儿子,怎么给大秦多准备人才吧!其他的事不重要。

  【七国之乱开始挺让刘启没能反应过来的,杀晁错一事尤其叫刘景为人诟病,我们都相当清楚的知道,汉景帝杀晁错,压根不是因为七王所喊的“清君侧”的口号,纯粹是因为他想杀。由此也可以看出,汉景帝这个人够狠。但不得不说,七国之乱在汉景帝的手里平定,对大汉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次叛乱,从汉景帝三年正月开始,到三月即被平息,七王皆死。参加叛乱的七国,除保存楚国另立新王外,其余六国皆被废除。】

  【七国之乱平息后,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受到致命打击。别管开始怎么样,干掉七王,汉景帝顺势收夺各诸侯国的支郡、边郡归朝廷所有,并进一步采取措施,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继续推行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计划,先后分封了诸皇子为诸侯王;取消诸侯王任免封国官吏和征收赋税的权力,诸侯王不得继续治理封国,由皇帝派去官吏。这点关系重大,毕竟各分封王封地上的钱也归他们自己,他们就能收钱养兵,完全不需要别人给他们兵。他们甚至可以无视朝廷的政令,自成一国。】

  【另外汉景帝还改革诸侯国的官制,改丞相为相,裁去御史大夫等大部官吏,使诸侯王失去了政治权力;尤其明确规定诸侯王不能自治其国,无权过问封国的政事,只能按朝廷规定的数额收取该国的租税作为俸禄。一波操作完了,中央政权的权力大大加强,诸侯王的力量大大削弱。诸侯国虽仍然存在,但由于诸侯王失去了政治权力,其实际地位已与汉郡无异,已经不再具有同中央对抗的物质条件。】

  秦始皇想的是,有些事该一股作气,把一个个诸侯都收拾了。而且再分封皇子什么的,确定刘启不是在给儿子以后埋雷?

  他一个经过七王之乱的人,该知道哪怕是同姓的诸侯王,天长日久,人心各异,谁都惦记皇位,怎么也不能再给人分封了吧?纯纯不是记吃不记打吗?

  【有句话说得好,内安外攘,把国内不安定的因素全都收拾好了,对外的战争也敲响了。咱们都知道,先前刘邦建立汉朝时不得不分封七个诸侯王,让他们高度自制,哪怕刘邦灭了七个异姓王,也对自家的亲眷们实施了类似的分封,因此大汉朝真正掌管的不过只有关中十五郡。想想人们为什么打仗争地盘争人?不就是为了争取到资源,由此发展壮大吗?七国之乱让汉景帝借机将诸侯王国领郡由汉高祖时的四十二郡减为二十六郡,而中央直辖郡由汉高祖时的十五郡增加至四十四郡,使汉郡总数大大超过诸侯王国郡数。有了田,有了人,为汉武帝将来能够和匈奴多年战争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秦始皇一听汉景帝把收回的土地捏在自己手里,终于稍稍松了一口气,他以为刘启吃了一回亏,依然像刘邦那样相信同姓这一点能够让人对中央朝廷忠心耿耿。

  别管当年的刘邦出于什么原因选择平定异姓王之后又大

  封异姓诸侯王,谁要是不信邪非要头铁的继续实施分封治,让人自成一国,绝对自治,有他们吃苦头的时候。

  别人不定清楚了解自家父亲平定七国之乱对大汉的意义,作为皇帝的刘彻必须是深刻体会到的。

  没能一股作气灭了诸侯王没有关系,至少让各地诸侯王损失了绝对自主自治的权利,又让大汉所能管辖的领域和人都在增加,也就意味着大汉国力在不断增强。哪怕大汉的天下并非全然由大汉天子所统治,至少天下算是相对掌握在大汉朝廷的手里。

  【因此,刘启做事再不地道,平定七国之乱的功劳也不能全算他头上不假,总的来说,在他统治的时期干成了此事,也不得不让人称赞他一声有为之君。别管是对谁,既要看他们的缺点,也得看看他们的优点。心狠手辣的皇帝比比皆是,刻薄寡恩的皇帝不在少数。我们指责皇帝的为人同时,也不能否认他们在政治上对于国家,对于民族的贡献。汉景帝刘启大致讲到这儿了,其他的如果有说到的再补上。想必大家都猜到我接下来要讲的是谁了对不对?没错,接下来我要讲的正是咱们的汉武帝刘彻,刘猪猪。】

  刚要点头附和一番沈悠说辞的汉武帝刘彻??

  瞬间反应过来,啊,沈悠要讲他了,终于是轮到他了吗?幸福来得过于突然,他,他,他,始料未及。

  他爷爷,他爹,竟然就到他了吗?

  “恭喜陛下!”在场的臣子们哪个不知道刘彻盼着到自己盼了许久了。总算是到了,必须要恭贺一下。

  终于是反应过来的刘彻面露笑容,他怎么可能不高兴呢?不过是突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错愕而已。到他到他,早该到他了!

  汉高祖时的刘邦忍不住磨牙了,“皇后,儿孙,一个个都讲了,愣是不说我,过分吗?”

  此问,哪一个敢答,谁要接他的话。

  “我比不上你们?”刘邦犹觉得不够,立刻接着问。

  呵,送人头的问题谁要回答了?

  吕雉出主意道:“陛下留个言?”

  刘邦生气归生气,他不知道自己生气也无法改变沈悠?

  沈悠要讲谁不讲谁,压根没有商量的意思,完全凭自己的喜好来。哪怕刘邦气得把一个个被沈悠说起的人杀了,沈悠又不知道,更不会改进。

  总算吕雉的主意有那么一点用。

  “对,留言,我要抗议,我是大汉的开国皇帝,怎么能不专门开个讲论道论道我。”刘邦对于在吕雉的专题里被带了几笔,嗯,一个个西汉的开国功臣里也带上他并不满意。没道理老婆儿子从头讲到尾,他反而只能作为陪衬,不公平,极度不公平。

  无二话,刘邦压根不管沈悠在继续讲解着,先留言。留个啥呢?要求细扒汉高祖刘邦!

  【一说起咱们刘猪猪,必须得说说咱们毛大大的那首《沁园春·雪》里的几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们都是后世人们认可比肩的帝王。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都是华夏史上对华夏有着杰出贡献的帝王。汉人,我们数千年来的称谓始于大汉朝,刘彻在其中有着极其重大的贡献。】

  【可是同样作为帝王,刘彻是极其引人争议的人。在他手底下有过很多的人才,可是在他手里能够善终的臣子寥寥无几。酷吏政治,很多人骂武则天实施酷吏政策,武则天其实是跟刘彻学的。刘彻在杀臣子的事情上,做得比任何人都要狠。先前在讲女性专题的时候也说到过,跟刘彻的女人,几乎全军覆灭,刻薄寡思四个字刘彻用得淋漓尽致。我们不否认汉武帝穷其一生出击匈奴,安定边境是功,可以说汉武帝为后世奠定了疆域基础,然汉武帝打了一辈子的匈奴,终他一朝,无论是官员或者百姓,都苦不堪言,相比之下,跟着他的女人臣子们没几个有好下场,也就不那么让人意外。】

  秦始皇听着自己的名字表示高兴,有为之君,他从来都是,后面的人都是后辈,跟他学着点吧!

  刘彻?谁能想到他会得到如此的评价?

  对,先前讲陈阿娇和卫子夫时候有连带提过刘彻几句,可那不是没有细论吗?虽然当时沈悠对他的评价是毁誉参半,刘彻觉得他怎么也应该算是被多夸赞的人对吧!

  然而无论是官员或者百姓都在他的治下过得苦不堪言,刘彻听得脸都黑了?他对百姓那么差的吗?竟然闹得百姓苦不堪言?

  底下本来以为论起刘彻来,或许刘彻心情能好很多,结果怎么着?心情好个屁,越来越差才是。

  同时,不少臣子心里也不由犯起嘀咕,毕竟,百姓苦不堪言什么的好像和他们不算有太大的关系,如果连官员都苦不堪言,他们是不是应该好好的考虑考虑,到底要不要在刘彻手下继续混下去?

  不不不,怎么能动此念头。

  他们一个个站在朝堂上本就是有所图谋的,富贵险中求,但凡怕死,他们谁也不应该站在这儿。

  嗯,因此他们想在刘彻手底下过得好,理当竖起耳朵听清楚,了解刘彻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皇帝,能不惹刘彻生气,能想办法解决刘彻心中的忧愁,他们自该做好。是不是该准备点什么东西记下来呢?他们希望能在刘彻手底下寿终正寝!!

第283章 蛰伏

  亏得刘彻不知道底下臣子们的想法,他断然料想不到,底下的臣子听闻他能让官民皆不聊生时,竟然会只想如何在他手底下活下去。

  至少,他们没有想着一走了之。不当他的官算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当官,当百姓也苦,试问一走了之有用吗?

  既然注定是苦,倒不如想想法多捞点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