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42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只是因着天幕之故,李家也不知能

  不能保存!

  房玄龄无回天之力,心里也在挂念,但一想这李家应该权势不小,杨坚纵然想杀,也断不可能杀得了!

  “望请父亲保重。且请父亲将孩儿逐出家门,以保全房氏一门。”房玄龄思来想去,终是觉得不能留下,更不愿意入隋廷,为了保全家里,也得请房父演上一出戏。

  房父一顿,房玄龄道:“父亲既知儿有反意,儿今又远离,隋未必不会因此迁怒,故请父亲一定要将孩儿逐出家门。纵然隋帝再气,也不好问罪于我房氏。此后,儿在外会保重,只是请父亲原谅儿子不能再侍奉左右。

  说到这儿也是老泪纵横。房父知道儿子能干,也明白儿子都是为了自家设想周全,他不可不识好人心。

  “去吧,好生照顾自己,别让为父白发人送黑发人。”房父既知无能保全儿子,也只能按房玄龄说的办法行事。如今,且让房玄龄好好照顾自己。

  房玄龄同房父再作一揖,含泪离去。房父看着儿子的身影,等着儿子走远,立刻道:“去请族中长老们过来,我要将我那不忠不义之子逐出家门。

  贞观初李世民听着房玄龄又死在自己前头,纵然那都已经是高寿了,可李世民依然难受。

  而房玄龄对李世民那是感激无比,若非李世民全然信任器重,他怎么可能会有那样的荣耀,画像入凌烟阁不说,死后得追谥文昭,这又是多少人一生追求都不可及的。还有陪葬昭陵,配享太庙,这是只要大唐在,他便随李世民一道永享香火。

  大唐待他,那是给了他至高无上的荣耀。

  “臣谢陛下。”那个他没有办法和李世民道一声谢,如今,他就要当着李世民的面前先道一声谢。

  怎么是你谢朕,该是朕谢你才是。朕身边能纳天下人才,能得他们一心为朕,也为天下,你为宰辅,厥功至伟。你不计前仇,不念旧怨,皆以宽厚待人,令君臣心悦诚服,为你驱使,也为朕所用。朕都明白。”李世民何许人也,岂不明白在他眼前的房玄龄是怎么样的难得可贵,不是房玄龄得遇他为幸,是他李世民得房玄龄方是大幸。

  【房谋杜断,出自《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论,太宗尝与文昭图事,则曰,非如晦莫能筹之。及如晦至焉,竟从龄之策也。盖房知杜能断大事,杜知房之善嘉谋。”既说完了房玄龄,就该到杜如晦了。杜

  如晦,实在是可惜,可惜。】沈悠一开口,说起杜如晦来,叹息着,摇头着,那一副惋惜无比的模样,谁能看不出来。

  李世民???怎么的?天幕你倒是快说,我家克明到底是怎么了?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生于开皇五年,自幼聪慧,喜欢经史。隋大业年间,杜如晦被征为预备官员,吏部侍郎高孝基十分器重杜如晦,对他说:“你有应付事态的才能,应该作为国家的栋梁,希望你能坚持住这份美德,我想让你做个小官,就是俸禄少了点。”于是用概览为?阳县尉,但不久后,杜如晦弃官而回。】

  【大业年间,都懂的了,隋炀帝上位,就算隋文帝时看着花团锦簇,实则如何,看隋炀帝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把天下挥霍一空,大隋内部存在的问题便不少。为地方官吏,最是能够看清楚社会存在的问题,有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正常的操作,但如果这个朝廷自上而下,都没有为百姓解决问题的打

  算,这个官,当得还有意思吗?】

  【杜如晦是有才能之人,但也正是因为有才,更能看清楚在所谓的繁华之下,究竟藏着什么样的波涛汹涌。若能力挽狂澜,他未必不会去做,然,烂到骨子里了,他又怎么去救?】

  杨坚!!!烂到骨子里了?不,不,绝不会是的,他大隋怎么可能烂到骨子里!

  杨广,杨广,他一直在想该怎么处置这个儿子的好。然而处置了这个儿子,让杨勇这个太子顺利上位,大隋以后的结局就能改变?这一刻,杨坚史想知道,隋究竟因何而亡。

  却在这个时候,内侍来报,陛下,陛下,晋王,晋王反了!

第91章 王佐之才

  得,杨坚还在考虑到底要怎么处置杨广时,杨广却已经想好了,与其等着杨坚知晓他是隋炀帝要弄死他,不如他先发制人。

  李渊!!!这个,这个事,确定杨广不是犯糊涂了?别管私底下杨广都有多少同盟,杨坚现在身强体壮,有他在,哪一个敢反他?

  不不不,也不一定的对吧。自来想要浑水摸鱼的人不在少数。

  可是,可是,要是让杨广上位,李渊会如何?

  杨坚都未必没有杀他之心,换成杨广,他们一家必死无疑的吧。杨广可是听了天幕的话后,干脆起兵谋反的人,显然他是知道自己顺利继位无望,干脆利落造亲爹反的人,由此可见他的疯狂,那他怎么可能容忍有可能取他而代之的人存在?

  李渊心头的想法闪过无数,可他看着杨坚却连吭都不敢吭一声。

  “怎么,他是要弑父不成?”这个问题杨坚心里藏着,问出来也可见他的愤怒,杨广他是怎么敢的?

  怎么敢?难道不是李世民用玄武门之变告诉他的?只要将来他可以做一个好皇帝,后世根本不会在意他是怎么上的位,这,就是杨广学到的!

  李渊真想告诉杨坚,现在是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吗?

  事至于此,难道杨坚不想想到底要如何应对这样的突发情况?否则,他是真想让杨广成事?

  “李渊,你去,把那个逆子给朕拿下。”在李渊心急如焚的时候,杨坚突然点了他的名,甚至给他递出了一块兵符,李渊……感受到一阵浓浓的恶意。

  【大业十三年,唐高祖于太原起兵,挥军打入长安,长安平定后,杜如晦被李世民召入秦王府任为法曹参军,而后迁为陕州总管府长史,视为亲信。太子李建成观秦王府人才众多,生怕将来威胁自己的地位,故而生出一计,请唐高祖将秦王府的官员都调到外地任职。】

  【这招漂亮吧。身为王府的幕僚,能够得到高位的毕竟有限,谁让现在的李世民仅仅不过是一个秦王罢了,李建成想出此法,以锦绣前程给了那些幕僚,人皆为名为利,如今有那送上门的好前程,有几人能够拒绝,李世民又怎么能阻拦,一但拦下了,这些人对他这样一个毁他们前程的人,还能忠心耿耿的追随于他?】

  【由此也可见,李建成此人的心计也非等闲人可比。用此光明正大之计,他倒要看看,李世民是让

  他府上的这些幕僚走,或者是不走。】

  先前沈悠在说李世民时,对李建成不过是简略提及,所有人都以为,李建成不过如是,哪怕沈悠再三说起,李建成只是跟李世民比差了点,却绝对比其他寻常的世家子弟都要能干的。

  但是,没有例子,总让人没有直观的感觉。

  现在好了,李建成一计釜底抽薪,李世民就陷入被动了。

  【无论李世民心里再怎么忧愁,他都明白一个道理,绝不能拦着别人的大好前程,毕竟,他如今能给到这些幕僚的远不及朝廷所能给的。这么样的情况下,他那样一个聪明人,怎么可能拦?看着一个个幕僚离府,李世民担忧非常,这个时候房玄龄出面,对李世民说:“府中幕僚虽然被迁往外地的人比较多,但没有什么好可惜的,只有杜如晦聪慧,洞察事理,有王佐之才,大王如果为镇一方用不上他,但要经略天下,那就非杜如晦不可,只有此人才能帮你大忙。”】

  【房玄龄此人,颇有识人之能。若非他,杜如晦岂能为李世民所有?李世民当即上折,请唐高祖将杜如晦留在秦王府继续为官。李世民府里那么多人都爽快的放出去了,只要留下一个杜如晦,难道唐高祖和李建成能说不吗?那也未免太刻意了是吧!最终,杜如晦得以继续留在秦王府内。】

  【由此也可见,无论是李世民或者是追随于李世民身边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都知道未来他们的路,李世民绝不会只限于一个亲王。】

  可不是,房玄龄都把话说得那么明白了,李世民当时必然也是思虑周全,这才会决定留下杜如晦。

  【所以,玄武门之变并非偶然,而是必然。身为嫡次子的李世民,他既要登上皇位,就必须越过太子李建成,更要直逼唐高祖。不逼,李世民就不可能顺位继承,让李建成自觉让位,只差一步的皇位,谁会愿意轻易让下。难道李建成就没有雄心壮志?】

  这怎么可能会没有呢?换成是谁,但凡是个正常的人,都会有雄心壮志,再说了,本就为太子的李建成,他只要熬到李渊驾崩,他就是顺位继承人,他处在这个位置上太久,久得让他觉得一切都顺理成章。偏他没有想到,他那一母同胞的兄弟过于强悍,本事更是逆天,打下大唐大半的天下不说,还很会收拢人才,以至于天下之才几乎都尽揽于他手。

  李建成本事是有,无奈和李世民一比,差距稍微有些大,这就造就李建成的恐惧,害怕。

  他不想失去太子之位,可是李世民的作为又让他感受得到,李世民奔的不仅是太子之位,更是皇帝之位。

  【还有一个人是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的,唐高祖!作为一个皇帝,不是所有人都是李世民,任你立下再多的功劳,他是半点都不在乎,毕竟,任你功再高,他又不是没有功。唐高祖得了有用的儿女,相当于被推着登上了皇位,纵然有能,和李建成也差不到哪里去。这样的情况下,李建成心下不安,难道唐高祖坐着这个皇位他就安心了?】

  【有所不同的事,好些顾忌的事,唐高祖无须出面,一切都有太子李建成。不然,还有一个李元吉,他们可以将他心中的顾忌,不安,都表露出去,对付李世民的事,也可以由他们代劳,他就在身后,打着平衡太子和秦王的名号,一味偏袒。】

  这个,也不能说唐高祖有什么不对,谁都想稳坐皇位,有个太能干的儿子,那对他们来说都是相对有压力的。

  秦始皇表示,那是你们,不是我!我恨不得能有个像李世民这样的儿子,真要得了这样一个儿子,秦始皇还用愁吗?

  【留在秦王府中的杜如晦,自此跟着李世民南征北战,为李世民/运筹帷幄,判断军势。李世民根据杜如晦的精准判断准确出击,先后平薛仁杲、刘武周,灭王世充与窦建德,令天下知其才,也让李世民万分庆幸他听了房玄龄的话,把这样一个人才留下来。】

  【可是,太子李建成纵然不是李世民的对手,却对李世民身边的人了解极深,曾与齐王李元吉说过,李世民身边的这些人里,最让他忌惮的莫过于房玄龄和杜如晦。要对付李世民的李建成,第一时间上折请将房玄龄和杜如晦逐出京师,为的就是断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这波操作确实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最大的问题是,李世民眼看着就要被人断了左膀右臂,还能坐得住?由着李建成把他变成俎上鱼肉,任由他人宰割?

  【别忘了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是有目标的人,他们追随于李世民,不仅仅是奔着李世民的人,更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前程全都赌到李世民身上。李建成的操作要是他们不予反击,结果将是李世民被架空,他们这些早年跟着李世民的人,怕是也难逃清洗。】

  【值于此时,就不单单为名利了,更为活命。因此,这就有了玄武门之变。不能否认的是,李世民能在最后下定决心,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都起到极大的作用

  ,如果不是他们坚定站在李世民的身后,为李世民出谋划策,为李世民冲锋陷阵,玄武门之变不会这样的顺利。】

  【记着他们的功,李世民在顺利登基之后,也给予他们丰厚的回报。李世民被封皇太子,杜如晦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待李世民登基为帝,拜杜如晦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赐实封食邑一千三百户。】

  【和房玄龄相辅相成的杜如晦,安定朝堂,为世人所称颂。只是好景不长,相较于房玄龄辅佐李世民数十年,杜如晦于贞观四年染疾,于是向李世民请求辞官,李世民眼看杜如晦身体越发不好,特许他回家养病,但仍按他以前的官职发俸。忧心杜如晦身体的李世民,多次谴派使者和名医前去救治杜如晦。这前脚人还没到,后脚人又派出去了,以至于前往杜如晦府上的人在路上前后都能看见。】

  !!!这李世民也太看重杜如晦了吧!

  秦始皇想了想自己,好像,应该,他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李世民能够有数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才,而他没有人可以的原因?

  半眯起眼睛,秦始皇考虑的是,如果像李世民学习,是不是能多得点人才?试试?

第92章 魏徵

  刘邦何尝不是挠了挠头,想的是当皇帝当得像李世民这样,累不累啊!操心的事也太多了吧!汉武帝同样也觉得这李世民过于兴师动众,哪有这样当皇帝的。

  杨坚这会儿已经回了内宫,对于杨广竟然敢造反一事,杨坚自然不担心手下的人灭不了杨广,可是杨广谋反一事对他的打击很大,他需要寻独孤皇后求安慰。

  理所当然的,窦氏领着李世民退了出去,对于天幕现在说的内容,其实杨坚已然不太听得进去。独孤皇后受到的打击也不小,她是绝想不到杨广竟然如此胆大妄为,敢造杨坚的反。

  得知杨坚派了李渊前去平乱,独孤皇后的心一紧,她怎么会不知道杨坚打的什么主意,但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才更加不安。

  夫妻两人没有半句,却都在耐心等着,等着平乱的消息传来。

  倒是李世民这会儿看着活生生的杜如晦,想到杜如晦生病了,那心里是七上八下,没有一刻安宁,眼中含泪的冲杜如晦叮嘱道:“克明,你定要好好保重身体。”

  杜如晦听着李世民是如何的对待自己,岂不知李世民一番叮嘱句句发自肺腑。

  “陛下放心。”杜如晦想的是,哪怕为了大唐,为了李世民这位陛下,他也要保重身体,绝不能死得太早。

  【只是可惜,李世民多谴名医大夫,依然没能救回杜如晦,贞观四年,杜如晦病逝,时年四十六岁。李世民闻之大哭不止,三天不能处理朝政,将杜如晦转封莱国公。同时,李世民诏令著作郎虞世南说:“我和杜如晦之间情义深重,今杜如晦不幸病逝,追念他从前的旧功,我非常伤心,希望你能体会到我的意思,为杜如晦作碑文。”】

  【不仅如此,有一回李世民赏赐房玄龄一根黄银带,送着送着伤心的哭了对房玄龄说:“当初你和杜如晦一起辅佐我,如今赏赐只能给你一个人。我听说鬼神什么的害怕黄银,我再拿一条黄金带,你带到杜如晦的灵房去吧。”还有一回,李世民吃瓜觉得很是甜美,想到杜如晦也喜欢吃瓜,当即派人送到杜如晦的墓前。】

  ……听到这儿,所有人几乎都是一样的想法,这李世民很是长情,而且也忒能哭了。一个皇帝那么爱哭,确定没有问题?

  贞观盛世可是后世已经公认的,能有什么问题?

  人李世民是爱哭了点,这叫喜怒皆不藏于心中。有

  什么问题?

  看贞观一朝的臣子们,他们哪个觉得有什么问题?

  不不不,还是有问题的。他们这些臣子都知道自家的陛下是什么样的人不假,若非感情深厚,李世民也不能为他们哭。

  可是哭多了伤身,君未闻天幕都说了,李世民会死得那么早,有一部分就是因为李世民太爱哭了。动不动的哭,谁身体能受得了?

  如今看着听到杜如晦英年早逝,眼泪已经掉下来的李世民,一干臣子很是发愁!这得怎么劝。他们能说,陛下,他们都还没有死,别哭那么快成不?

  好像,应该,其实他们更希望就算他们死了,李世民也能别为他们伤心,确实太伤身了!

  【能让李世民念念不忘的人才,可见杜如晦的能力和人品,更别说唐代名相中,他英年早逝,也能与房玄龄齐名,后世各帝王皆以能得似他与房玄龄这样的人才为此生大幸。】

  沈悠最后这句话就是对杜如晦的肯定,确实,善谋者众多,善断者,可遇不可求也。房谋杜断,对于一个帝王来说就是最好的配合,这二人一但齐心,何愁大业不成。

  【后世皆知的房谋杜断讲完了,接下来我们就讲魏徵吧。被唐太/宗李世民比作一面镜子的魏徵,可以说,贞观之治能那样的辉煌璀璨,魏徵厥功至伟。唐太/宗李世民也曾在无数场合公开说过,跟他打天下的功臣是房玄龄、长孙无忌这些人,和他治理天下,造就天下大治之局面的人是魏徵。因此,在魏徵死后,贞观之治的夺目光华也在渐渐黯淡下来。】

  嘶!没有想到,打天下和治天下的人都有区分。秦始皇先前在听李世民的视频时就记下魏徵这个名字,知道那是一个直言进谏的人,但没有想到这个人的份量之重,听着竟然不在房谋杜断之下,甚至在天下大治这份功劳里,魏徵居于首功。

  好,秦始皇正想好好听一听,到底这魏徵有什么本事,能得到这高的评价。

  哪怕是魏徵自己也断然没有想到,他竟然得到李世民这个帝王如此高的评价。

  刚刚接受自己不能在李建成手下一展抱负,反倒是要在他三番四次提醒李建成要杀的李世民手里大展拳脚的魏徵,看着随着平阳公主出面,李渊不想退位,却也不得不退位的局面,听到自己名字的那一刻,魏徵便抬起了头,看向那刚刚登基为帝的李世民。

  李世民同样也看着魏徵,他相

  信天幕,相信天幕绝不会信口雌黄,魏徵此人,那一个李世民能够重用,他也一定会用。他要创造一个更强大的大唐盛世。

  【魏徵,字玄成,北周大象二年生。自少孤苦贫寒的魏徵虽活得艰难,却有大志向。早年不事生业,出家成为道士。他喜好读书,涉猎广泛,眼见天下将要大乱,尤其属意纵横之说。年少贫苦的生活,甚至是多年的艰苦磨难,都让魏徵体会到生活不易。了解基层之苦,更是亲自经历过,也为日后的魏徵处处以百姓为重的谏言奠定基础。】

  【大业十三年,魏徵在武阳郡丞元宝藏帐下为官,九月,元宝藏起兵响应瓦岗起义首领李密,期间元宝藏写给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写。李密经手这些奏疏,也就发现了魏徵很有才干,因此召魏徵为元帅府文学参军,掌记室。李密的征召让魏徵以为遇上了明主,立刻给李密献上了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李密看了觉得不错,但也仅仅是不错,根本没有要用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