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那些迷人的老祖宗 第81章

作者:行而不辍 标签: 历史衍生 爽文 直播 古代幻想 轻松 玄幻仙侠

  女人肯定都会帮着女人说话的,沈悠未必不可能有意把邓绥的功绩夸大。哼,他们才不相信。

  谁要他们相信了不成?

  贞观年间,李世民听到地动仪,他倒不是没有读过相关的记载,但一直觉得这应该是假的,怎么可能有人能够测得到地动呢?

  沈悠一番话,那表情分明是在说,这不是不可能,或许在后世里,他们其实也都做到了,为此才会想要验证一番。到底张衡的地动仪是不是也可以做到。

  “陛下,臣安排。”房玄龄无须李世民说话,只消一个眼神,君臣相知,自去安排。

  “日后我大唐的官爵,也不是只单纯限于治国安天下者,像天幕所说那类的人才,也可以提拔,具体如何实施,细议之后,你们拿出个章程。”李世民给群臣们下达诏令,没有想到一旁的朝臣听着便要提出反对意见,李世民道:“工部内也不是没有擅长修河造桥之人。他们修好了桥,会修河堤不致百姓遭受洪水之灾,朝廷提拔,朕现在对外宣称有另外提拔,你们反倒不乐意?”

  迈出了半只脚的人默默的收回了脚。

  李世民相对满意了,别一个个张了嘴的就喊这个不行,那个不妥,该根据实际推行。

  沈悠就不管一时间大多数的人关注点都在地动仪上了,她只继续道:【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更不必说了,如今我们都还在用,那可是世界上第一部 字典。凡能得第一的,都得是这个。】

  竖起大拇指朝着观众们,沈悠笑意也加深了。

  【别管是蔡伦也好,张衡也罢,甚至是许慎,都是配角,但用出这么多耳熟能详的人物的邓绥难道会只是运气好?不不不,但凡要是知道彼时的东汉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就没有人能说得出邓绥纯属运气好的话来。一切还是从头说起。】

  【邓绥是东汉开国元勋太傅邓禹的孙女,校羌校尉邓训的女儿。东汉汉章帝建初六年生,厉害的人,年少已然显露。邓绥自小喜读诗书典籍,最不喜于家务,为此邓母时常批评她说:“你不习女工以供服饰之用,却另外一心向学,难道你要当博士吗?”瞧,东汉就已经有无数的女人被人烙上了所谓男主外,女主内的印记,认为女子就该学着女红织布,而不应该深迷于书籍之内。男人就不一样了,男人只要能读书,家里家外的事都无须他们操心。】

  【可是,读书识字就可以不把家里家外的事当回事了吗?难道读书就可以不用吃,不用睡?读了书,天上就能掉钱?或者就能吃饱?】

  额,沈悠的反问让人无法忽视,读书怎么可能就不需要生活了呢?一应吃穿用度,哪一样是不费钱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太多的人读不起书。没有钱,何来的书,何来的纸笔墨砚?

  【无论是读书或者不读书的人,都应该学习生存的基本技能,因为这是人活下来的基础。连怎么让自己活下来都不知道,请问这样的人读了书,出仕为官,他会知道怎么让百姓活下来?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不过是如晋惠帝一般闹出何不食肉糜的笑话。女人要学习生存的技能,男人也需要。邓绥也不和母亲争辩,只是选择白天学习女红,晚上就买蜡烛诵读经典。宗族内外都叫她为“诸生”。】

  【汉和帝永元七年,十五岁的邓绥与诸家女子一同选入宫中,彼时的邓绥身长七尺二寸,姿色十分美丽,出类拔萃,这也就为邓绥占据了先天优势。对此会有人觉得,女人长得美就是先天优势,以色惑人,怪不得能够成为皇后,太后,肯定没少用不正当的手段。】

  【如果单纯只从一个人的相貌就断定一个人的好坏,说得好像男人长得好看就不会利用自己的优势一样?没有人会不喜欢美丽的人和物。长得美,为此得到别人更多的关注,那并不是那个人的错。相貌是父母给的,不是自己选的。再者,如果能让人有得选,谁不想长得好看?长得好看并不是错,也不是任何人用来攻击人的理由。】

  【鄙视一个人,可以因为他的德行,他处理事情的方式,但不应该是相貌。更不应该因为别人长得好看,看到对方成功,就断定别人是利用相貌不择手段上位。除非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一切,否则不应该以貌取人。你怎么知道那一个长得好看的人没有经过努力,没有付出心血就能得到你所羡慕而不可及的一切。】

  以貌取人,不仅是因为有人长得丑,长得好看的人也极有可能被人以貌定论。

  嗯,细细一想也不能说全无道理。

  长得好看的人,不管是男的女的,都一样会遭受一定的恶意,尤其是那些成功的人。

  【初初入宫的邓绥为贵人,进入掖庭之后,邓绥就师从班昭学习经书,兼及天文、算数,更博览五经传记、百家图谶、风雨占候,以及《老子》《孟子》《礼记·月令》《法言》等书,而从不看浮华无用之书。诚然,邓绥相貌出众,但就这一份好学之心,试问有多少人做得到?一个长得好看又十分好学聪慧的女子,如何不让人喜欢?】

  【邓绥有一回生病,汉和帝特许她的母亲和兄弟入宫服侍医药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宫的日数。皇帝如此特例,自是莫大的恩宠,可邓绥却对汉和帝说:“宫中禁国至为重要,若让外戚久留宫中,会让陛下背负偏袒私幸的讥讽,也让贱妾遭受不知足的诽谤。上下两相受损,我真不愿意这样。”

  作为一个宫妃,邓绥牢记自己的本份,不逾礼,不让皇帝为自己而担上恶名,换成是谁能拒绝这份心意?】

  【而且自邓绥入宫以来,面对中宫皇帝恭敬有礼,与同列的妃嫔应接慰藉,常常克己体下,即使对宫中仆役,也加恩施惠,全然没有半点恃宠而娇的意思,早已让汉和帝十分嘉许。如今再如此懂得进退,更让汉和帝心中喜爱。】

  作为一个过来人,刘邦可以很肯定的说,要是能得到邓绥这样的女人,他也会喜欢。不过,可以贪一时新鲜,还是戚姬更合他心意。邓绥和吕雉有几分相似之处。

  汉武帝就不吱声了,他并不认为卫子夫会比邓绥差,他的皇后由他来选,也就更应该符合他的心思。

  李世民表示,论温良贤惠,知进退,懂他心意,能及时的劝阻于他不犯事,他的观音婢绝不比邓绥这位和熹皇后差,他用不着羡慕。!

第176章 天灾连降

  沈悠就不管一个个皇帝对邓绥是何种想法,她继续道:【汉和帝早已立后,是为阴皇后,也就是东汉开国皇帝汉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光烈皇后兄弟的曾孙女。一听这关系,不少人都脑补了吧。既有先祖余恩在,本来阴皇后也是颇得圣宠的,但自从邓绥入宫后,情况开始转变。阴皇后失宠,又见邓绥极得人心,岂有不害怕的道理,一怕就容易出昏招了。巫蛊之术在两汉时期是真流行,但有不如意之事,就请神拜佛,好像这样就能如愿以偿。可是天神也是很忙的,毕竟一天天请神拜佛的人少吗?凭什么就觉得,老天会听到你的话,愿意助你完成你的心愿?】

  这个话虽然难听了点,但确实如此。上天也很忙的,地上请求的人那么多,就算真有神,谁也真不敢保证说能轮得到自己对吧。

  【按我们华夏古往今来的传统,人会求神拜佛,但绝不会把希望全都寄托在神佛之上。在我们看来,人定胜天。但凡完全信天信神的,纯属等死。阴皇后也是学不乖的,因巫蛊被废的皇后又不是没有。啊,对,那是西汉不假,那不都是刘邦那么一个祖宗传下来的。根子在那儿,都是一样的。】

  刘邦总觉得那是在暗讽他。

  【没有意外,阴皇后因施巫蛊之术被废了。】不难听出沈悠语言中的无奈,两汉的皇后,几乎都是大同小异,好些个都难逃被废的下场。

  摊了摊手,沈悠道:【阴皇后被废,汉和帝左看右看,怎么看怎么觉得邓绥是最好的皇后人选。邓绥再推辞谦让,终是登上了皇后之位。当然,邓绥亲手写好谢恩的奏书,深深陈述自己德行菲薄,不足以充当君王妻室的人选。】

  倒是懂得谦让的人,不错。不少人暗忖。

  【听到这儿,是不是想说,好大一朵白莲花呢。】结果下一刻,沈悠一句话不知道破了多少人的心声。那刚刚对邓绥的操作赞许不已的人,那点下去的头在这一刻僵住了,不对啊,这是有什么问题?白莲花这个词怎么听起来那么怪?

  哪怕不太明白所谓的流行梗,不代表这些个人精们听不出沈悠的语调转变。

  【以退为进,谦卑有礼,用自己的懂事,有礼,衬托得对方粗鄙不堪。邓绥和阴皇后之间的相处,以及处事风格,阴皇后在时让人直接对比着,哪怕阴皇后被废也不可避免让人对比。邓绥以大度能容,又事事以皇帝皇家为先的懂事把阴皇后秒得渣得不剩。也就只有碰上吕雉那样的人,才不在乎邓绥有多受宠,多好看,又多懂得笼络人心,也不会狗急跳墙。阴皇后,注定是炮灰。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觉得邓绥是一朵白莲花,把阴皇后坑得皇后之位都丢了,还得落个不能容人的印象,让人心生厌恶。就这手段,一般人能有吗?看邓绥把汉和帝给哄得。】

  汉和帝

  【可是,有一说一,就算邓绥是一朵白莲花,真坑了阴皇后,那也是人家的本事。斗不过就骂人白莲花?那你也可以当一朵比邓绥还大的白莲花呗,邓绥别管是不是冲着皇后的位置来的

  ,人既然进了宫,说不想争宠,不想好好的在宫里活下去,长命百岁,那才是有毒。】

  【自然,阴皇后出手,甚至在汉和帝生病的时候偷偷放话:“我一但得志,绝不让邓氏再有什么人留下,定要永绝后患。”行,邓绥要是任由阴皇后出手不反击,这是要让家族随她一道覆灭?果真束手就擒,坐以待毙,也枉她读了那么多书,学了那么多道理。】

  吕雉认同无比,无关性命的都是小事,关系生死,那就只能拼个你死我活了。

  这个邓绥倒也是个聪明人。

  【成为大汉皇后的邓绥,史称“有丈夫之性”,因此汉和帝便让她参与并知晓外朝政事。汉和帝这位皇帝该怎么说呢?他还真是吸取先前那些女主专政的教训?不,哪能是不吸取呢,不过是没有办法。汉和帝十余子接连早夭,长子又患有痼疾,以至于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将后面所生的皇子隐秘养于民间,可他的那些儿子还小。】

  【和汉武帝不同,汉和帝并不觉得满朝的大臣比起自家的妻子来更可靠,纵然邓绥无子,继位的皇子并没有邓绥的血脉,汉和帝还是选择邓绥。事实证明汉和帝的选择并没有错。汉和帝元兴元年,汉和帝驾崩,邓绥迎立出生只有一百多年的汉殇帝刘隆为帝,24岁的她成为皇太后,临朝听政。】

  真,但凡听到临朝听政这四个字,不知多少男人的神经都不受控制的紧绷。

  不过,汉殇帝这个殇,透露的信息有点多了啊!

  【次年,也就是汉殇帝延平元年,天降陨石落地,而且是四颗,东汉37个郡国发生规模水灾,毁坏庄稼。不用说了,封建时代的人们对于天灾都认为是上天降下惩罚,更别说这水灾在那时候的人们看来更是代表了阴气,影射的难道不是邓绥专/政?不仅如此,自那以后,东汉连续十年爆发大规模水灾。】

  嘶,不少人倒抽了冷气,这,这事就是碰上哪个皇帝在位都有些扛不住,更何况女人临朝把持朝政。完全可以想像那个时候的邓绥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压力。

  不少人都觉得自己面临的问题挺多的了,可听着天降四颗陨石,各郡国发大水,这样的情况下,稍有不慎邓绥就不仅仅是当不了这个太后,更有可能会死。

  【《后汉书》有载,自邓绥临朝以来遭遇长达十年的水灾,甚至旱灾,蝗灾,更有四夷进犯,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不断。这样的情况下,邓绥是一件一件的解决,前先是亲自减少或撤除宫中开支并俭省膳食。她一天只吃一餐,减少宫廷御马的食料,削减了侯爵封地税收,不许大兴土木。甚至连对祭祀用品都下令改革,以不能违背农时,符合时节才贡上。这样省下的钱全都用以救济灾民,以令天下恢复平静,年岁丰收。当然,邓绥更不会忘记开粮赈济灾民。】

  【东汉汉安帝永初二年,御史中丞樊准上书,认为受灾地区百姓凋残,只靠救济难以解决灾难,应派遣使者慰劳并安置难民。邓绥采纳建议,并将公田悉数赐予百姓。汉安帝元初二年,春,邓绥向受灾的三辅地区以及并州、凉州六郡流民、贫民发放救济粮。自邓绥为太后以来,每遇灾害,邓绥都派人打开粮仓,以安民心。】

  【当然,天灾不可避,但人家可以想办法应对天灾。不间断的天灾之下,邓绥下令修理漳水为支渠,以灌溉民田,同时诏令三辅、河内、河东、上党、赵国、太原等地区修理水渠,通利水道。大汉十年水灾不断,邓绥让人陆续修了不少沟渠,目的只有一个,开流或以引灌溉农田。这样的操作,以百姓之苦为心头大患,表明要和百姓一道共度难关的态度,百姓明白了朝廷的这点态度,为了活下去,还能有那闲功夫去听那些个人胡说八道,指责是你引起天灾?】

  虽然百姓看起来好像很好糊弄,并不代表糊弄起来真就那么容易。

  邓绥用行动向百姓们表态,他们的苦朝廷正在想方设法解决,这个难关,必须大家同心协力才能度过。

  【不仅如此,邓绥更是采取赐予民爵的措施奖励人民劳作。赐予尊老爱幼、努力耕田的人三/级爵位。这波操作让人看到了希望。毕竟那个时候的东汉,要么是世卿世禄,要么也是察举以提拔,普通的百姓想要出头太难了。虽然邓绥这操作是为了激励百姓,可也是让人更有干劲。另外,邓绥对于鳏、寡、孤、独、笃癃、贫而不能自谋生计的人三斛谷物;忠贞的妇女一人一匹帛。照顾弱势群体,不忘记一个人,不会放弃一个人,这是她邓绥表露的态度。】

  【邓绥这样一系列的操作,对于天灾人祸的东汉起到了安宁的效果。你们以为当时东汉的灾难就这么点而已,不,从汉安帝永初四年开始,东汉连续六年发生蝗灾。永初五年,九州同时蝗灾。邓绥为解决自然灾害,令各级官员举荐贤才,同时派出公车特征入京。并表示“朕将亲览焉”。张衡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入朝。】

  【永初六年,去除蝗虫的地方再生蝗子。次年八月,京师大风,蝗虫飞过洛阳,蝗虫所过之处颗粒无收。邓绥诏令免除受蝗灾严重地区的租税。九月,邓绥将粮食充足地区的租米调往受灾严重的地区,以赈济饥民。妈耶,这些自然灾害是都赶在一起了吗?天降大石,十年水灾,再来旱灾蝗虫。】

  别说沈悠有这样的想法了,谁人不是。

  本来他们就觉得邓绥挺厉害了,现在听完,更觉得她了不起。!

第177章 非可趁之机

  吐一口气,沈悠道:【虽然各种自然灾害在东汉各郡层出不穷,邓绥还是凭本事稳定了大汉的基层。而随着东汉的天灾不断,难免边境的西域各国以为可以趁此机会入侵中原。】

  【汉安帝永初三年,乌桓的率众王无何、鲜卑首领丘伦等,联络南匈奴骨都侯汇合七千精骑进犯五原郡,在高渠谷大破汉兵,杀郡长吏。同年十一月,邓绥遣车骑将军何熙、度辽将军梁慬等出击。】

  【汉安帝永初四年正月,梁慬率八千多人到达属国故城,与南匈奴左将军、乌桓首领交战,杀其主帅,斩首三千余。南匈奴单于又亲率七八千骑兵迎战,包围梁慬。梁慬披甲奔驰,冲破包围圈,南匈奴引兵退回虎泽。】

  【三月,何熙军到五原曼柏时染上重疾,不能再继续前进,便让庞雄与梁慬及耿种率一万六千步骑攻虎泽。眼看汉军大营再要继续往前,南匈奴单于惶恐,派左薁鞬日逐王投降,梁慬大摆兵阵接受投降。南匈奴单于脱帽光脚,当面受缚叩头,交纳入质。乌桓率众王无何乞求投降,鲜卑人逃回漠北。自此乌桓重新归附汉朝。邓绥拜乌桓首领戎朱廆为亲汉都尉。怎么样,天灾是不能预料不假,人祸,那须看看坐在那上头的到底是谁,别以为天灾不断,大汉就好欺负了。】

  不得不说,邓绥一系列的操作让人惊叹。

  懂得行军打仗的人都知道,别听着战事顺利就以为一切都好办。实则不然。

  别的都不用举例了,就宋朝的情况,会打仗的宋朝将军少了吗?上头那皇帝不靠谱,江山便注定守不住。

  邓绥这样子完全已经远甩了大宋的那些皇帝。再说了,能够知人善用,于天下非议,内忧外患时依然能够保得大汉的江山稳固,果真是谁都能做得到的事?

  【你们以为这就完了,并没有。鲜卑可是跑了。因此,在休养生息九年后,于汉安帝元初六年,鲜卑攻入马城塞,杀长吏。好样的,之前大汉没有赶尽杀绝,鲜卑就以为自己可以了?邓绥即派堂弟邓遵调集射手三千人,与中郎将马续率领的南单于骑兵、以及辽西、右北平兵马会和,出塞追击鲜卑,最终在漠北大破之,获其生口及牛、羊、财物甚众,后世称之为“邓遵、马续破鲜卑之战”。】

  【于是在汉安帝永宁元年,也就是鲜卑进犯大汉的第二年,辽西鲜卑首领乌伦、其至鞬率众降附,并交纳贡奉。邓绥便下诏封乌伦为率众王,其至鞬为率众侯,赐彩缯。】

  【北边不太平,彼时大汉的海上也一样不太平。就在乌桓国他们进犯大汉时,以海贼张伯路为首的三千余海贼入寇沿海九郡,邓绥派遣侍御史庞雄发兵讨伐,眼看不敌,张伯路率众投降。可第二年他们却再度作乱,攻城杀人,烧毁官寺放出囚犯,党众越来越盛。魁首们皆称将军,朝拜张伯路,张伯路便戴上五梁冠,佩戴印绶。这么嚣张,哪能放过他呢。】

  【邓绥再度下诏征讨,发兵数万,连战皆捷,大破海贼,被斩首和落水身亡的海贼有数百人,余众皆逃遁。听到前线的情况,邓绥知道,不能不给人半点活路,于是下达招降海贼的赦令。奉命前来讨伐海贼的御史中丞王宗等人认为应乘胜追击,而青州刺史法雄则认为海贼会乘船过海,深入更远的海岛,到时候攻打起来胜负难料。如今朝廷下达赦令,倒不如顺势罢兵,抚慰并诱导海贼,到时候海贼必定解散,朝廷就可以不战而胜,何乐而不为。】

  【王宗是个听劝的人,于是罢兵,海贼们自是大喜。毕竟他们原本以为自己全然没有了活路,只能拼死一战,结果朝廷竟然愿意给他们一条生路,那他们还不赶紧麻利的感谢朝廷?当即将掳走的百姓归还。可是东莱郡内的汉军却没有解甲,这让海贼们十分惊恐,赶紧逃回海岛,也因此留下后患。两年后,海贼们因为缺粮少食,再度抄掠东莱。这回法雄知道了,这些海贼是不可能安分,率郡兵将其攻破。张伯路带着海贼们往辽东跑去,结果被辽东百姓李九等人斩杀,从此,州界恢复清静。】

  万万没有想到,邓绥竟然面临那么多的敌人。但凡换一个不靠谱的坐在这等形势的皇位上,果真能够应对得比邓绥更好?

  诚然,不少皇帝都不喜欢女子参与朝事,可像邓绥这样能干的人,换成是他们,舍得不用?

  秦始皇是不可能得到邓绥这样的人相助,但是吕雉是可以的。

  “朕让你们寻的人寻得如何?”对,秦始皇让人去找吕雉了,他是认定了这样的人该寻。

  “已经安排人去寻了,只是相隔甚远,一来一回没有那么快。”一旁的蒙恬立刻答来,好些事秦始皇不方便交给别人去办的,都得是蒙恬安排。

  吕雉,但不知陛下如何安排这个人。况且,怎么秦始皇只要寻吕雉,却对刘邦这个开国皇帝只字不提?

  蒙恬心里的想法不少,当着秦始皇的面却没有问出来。

  汉和帝时,刚刚立了邓绥为皇后的刘肇在听到邓绥临朝称制时,底下的臣子已然要进言,结果接下来沈悠的话直接把人的嘴都给堵上了,哪怕他们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东汉内忧外患不断的情况下,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帮大汉度过难关。

  后果,他们都不蠢,不会不知道,一但过不去这个坎,迎接他们的将是亡国。

  【是以,时人颂曰邓绥为“兴灭国,继绝世”。这么一听来,可有半分不实之处?】沈悠细数邓绥的操作,自然得点题,这一位女性相当的了不起,她可是做到了很多人做不到的事。

  【当然,这是邓绥在经济上和对外军事战争的操作,却不止于此。自汉建朝以来,凡太后临朝都会放纵外戚,专权弄势,如吕雉,如窦猗房。但是有句话说得好,德不配位,必有余殃。吕家覆灭,窦家结果也好不到哪儿去。邓绥成为太后后,那是对外戚相当的严加管束。】

  吕雉窦猗房作为两个被点名的人,心情好是不可能好的。但她们虽然有千万个理由,她们也不能否认,她们那样的操作对国家和百姓确实有害。没有对比也就算了,有对比,就不要怪她们成为坏榜样。

  【如果说这极有可能成为表面功夫,有一回邓绥的哥哥邓骘的儿子邓凤接受贿赂的事情被揭露后,邓骘就将妻子和儿子头发剃光,以谢罪天下。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有损,这样把人的头发都剥光了,在当时的环境是极重的惩罚。但凡不是邓绥对外戚的约束,邓绥的兄长能这么做?】

  【上梁不正下梁歪。上头的人一味徇私舞弊,下头的人就不可能拿律法当回事。唯有对自己,对自己亲近的人都做到执法如山,才能真正让人将律法当回事。不管他们想犯什么法,他们都会想,太后对自己的亲侄子都能下狠手,我们犯法的事要是被捉了,断不可能有人能为我们求得了情。畏于刑罚,何尝不是让人守法的原因之一。】

  秦始皇是相当的同意,谁说不是呢,执法公正公平,刑罚不变,自然就会让人生出畏惧,做什么事前都得想清楚后果是不是他们能承担得起的。

  【既然说到执法了,邓绥对自家人严厉,却并非一味实施严刑峻法,相反,她广施德政,放宫人回乡,并下令宗室成员被罚入宫的,以及被囚于掖庭的宫中,一律赦免为平民,准他们回乡。不仅洛阳,各官府、郡国、王侯有姓刘的或年迈的,也都一并遵照实行。汉安帝永初四年,邓绥又下诏自汉章帝建初年间以来因言论不当获罪而被流放边疆的人,都回到各自所在的郡。其中被没入官府为奴婢的人,也都赦免为平民。】

  【邓绥还平反冤狱,减免刑罚。汉安帝永初二年,京师旱灾,邓绥亲自到洛阳官舍,审视记录是否有冤狱情况。果然发现了冤案,即给予平反。邓绥还不信鬼神之说,自汉朝以来,人人皆信巫蛊之术,数数两汉因巫蛊而死的人还少吗?于是邓绥诏令一切滥设的祠堂,反对巫蛊迷信,赦免了自光武帝以来因“妖言巫恶”而犯罪的人。其中就包括曾经想要她死的阴皇后的亲属,邓绥不仅让阴皇后的亲属回原籍,更赦令归还资财五百余万。不得不说,邓绥这气度胸襟,海纳百川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