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国府申请退出! 第182章

作者:辰木离火 标签: 红楼梦 正剧 BG同人

  留过一回饭表示亲近,送走甄家来客之后,又回一次礼。

  史苗不喜甄家,还是耐着性子,实在因为有件事她一直放不下。

  原著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从秦可卿房里去的。

  原先宁国府现在是甄家的地方。

  也不知去太虚幻境的入口是不是像网络游戏中副本秘境的开关一样,只有特定的时间环境才能触发。

  若两家真不往来,史苗可就没由头过去了。

  要说那宝玉确实与旁人不同,年岁小,说话主打一个随心而言。

  他来荣国府一次,回去就说荣国府看起来推崇学业,实际上以学为由沽名钓誉。

  听说还被他父亲好生用戒尺修理了一回。

  史苗听闻也只当个笑话听,宝玉这孩子本来就离经叛道。

  况且那天她故意这种态度,甄宝玉回去说出这话也不稀奇。

  没说出禄蠹已经很客气了。

  史苗不生气,但家里几个哥儿姐儿听了课不依。

  史苗还劝孩子们大度一点:“且随他去,一个刚上学不久的孩子家家,与他计较什么?”

  贾瑚可是拳头有点发痒,那小子竟然敢冒犯祖母。

  咬着牙忿忿不平:“只看他年岁小,再过几年,我断然不会轻饶他!”

  再过几年?

  再过几年甄宝玉应该会有更惊人的言论吧!

  史苗还挺期待的。

  京城的日子忽然平静起来,大约上次淑妃娘娘同伙造反一事有极大的震慑作用。

  京城官场总体来说风平浪静的。

  史苗闲来无事,研究更新火器,改进显微镜献上去,可皇帝似乎没多少兴趣。

  尤其火器,原本装备以后能很大提升战力。

  但过于厉害的武器反而遭到了圣上的忌惮。

  这样一件好物,竟然被扔进库房中冷处理落灰。

  所以史苗明明研制出来用流水驱动的纺织机,却没有献上去。

  这种织机产出的布质量有限,和宫里贵族们用的布料天差地别。

  那些人用不着,怎么会上心?

  倒不如再将纺纱等工艺都改进起来,将来能达到商用以后试着投产。

  现在的效率,还是不如织布熟练工。

  政局的稳定给林如海的仕途带来了切实的好处。

  出任县官两年,圣上就直接给他升了开封知府,特命不必进京述职。

  林如海知府也当得四平八稳,看这势头,知府任期一满,肯定还要升迁。

  贾敏黛玉和荣国府来信频繁,她们娘俩在开封比在京城自由得多。

  义学办得风生水起,听说黛玉还学会了写状子,又跟着一个老太医学点皮毛医术,生活丰富极了。

  贾瑚和贾珠渐渐长大,虽然学上得不错,只看如今贾政的境遇,家里只能暂避锋芒,暂且歇了让他们去考试的心思。

  今年贾瑚和贾珠不太高兴,原先家里预备让他们去给姑母送节礼的,临了却变了卦。

  贾瑚在祖母跟前闷闷不乐:“早前父亲还说,这一回让我去的。”

  史苗道:“一来是你父亲醉了说话哄你;再有你是家里孙辈的老大,金陵那边要去一趟。”

  回金陵不单为着南下祭祖,前儿新来的信,贾敬娶的那位奶奶一病没了,荣国府这边理应去奔丧。

  贾瑚不想去,又不得不去,他真想家里来一句担忧学坏,让他免了这差使。

  偏生母亲说,这是对他的考验,将来大了出去交际,要应对各色各样的人。

  贾瑚只能硬着头皮去了。

  年底的时候,贾政带回来一个好消息。

  贾政难得眼中有光:“好事,妹夫回京的事,准了!”

  虽然大家有七八分肯定林如海下一步必定要往京城当京官。

  但得了准信和猜测不一样。

  史苗忙问:“回京之后当哪里的差。”

  贾政道:“不是户部,就是吏部。”

  不愧是天子门生,升得很稳当。

  圣上看重,给林如海机会,林如海自己也有本事,混了一份非常过硬的资历。

  史苗心里石头落地,原本以为过了年,开春以后黛玉她们大约就能回来。

  哪知道原本宫里任命去接任林如海知府那位大臣还没走出京城地界,竟然得急病死了!

  圣上只好命林如海主持好当年春耕,再进京述职。

  如此一折腾,等下一任接替的官员过去,林如海再仔细交割一回工作,竟然要拖到八九月才能进京。

  两个儿媳会想法子让人开心,特意请示史苗:

  “老太太,年下要修院子,我们想着正好布置布置,将来黛玉回来了,也好接过来陪您解闷。”

  史苗觉得这安排不错,不过她没打算特意给黛玉留一个院子。

  孩子大了,七岁不同席。

  她主要是怕两个儿媳弄出亲上做亲的心思。

  年初的时候才把贾瑚和贾珠的婚事接连定下。

  当娘的心思,肯定要放到两个小的身上来。

  史苗想了想,又道:“这也好,不如将探春的院子扩一扩,将来她们姊妹住一处也有伴。”

  老太太既这么说,媳妇们也不敢有异议,给探春翻修起院子来。

  八月初三是原主的寿辰,今年正好六十的整寿,虽然史苗尽量办得低调。

  该来的人照样一个不少,礼物摆了几间屋子。

  拢共热闹了三四天。

  正日子那天,接待各家太妃、王妃和命妇。

  最后这日人少了些,都是和荣国府关系近,经常来往的人家,诸如贾姝、贾娴等几个女儿,再来凑个趣儿,最后热闹一日。

  甄家离得最近,当然少不了他家女眷。

  史苗见今天甄家三奶奶没带大房庶出的迎春,竟然带了一个眼生的姑娘。

  皮肤雪白,头发乌黑,大大的眼睛,浑身有些丰腴的娇憨。

  史苗盯着多看了一会儿,贾姝察觉,主动开口问甄家太太:

  “这是哪一家的姑娘,瞧着眼生,叫什么名字?”

  甄家三太太微笑着把小姑娘推上前:“她本家姓薛,母亲和我们家宝玉的娘是姊妹,正好上京来,家里唤作宝钗。”

  贾姝等人没弄明白,史苗心里门儿清。

  黛玉预备回来,薛宝钗也出现了,原著的剧情线好像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把几个角色往一处拉。

  史苗读原著的时候就不喜欢薛宝钗。

  毕竟她以前也就那么一点心眼子,又是一个直肠子。

  真遇到类似薛宝钗一样的人,估计被买了还会帮人数钱。

  薛宝钗有个废柴哥哥薛蟠拖累确实不幸。但薛蟠废柴不是她暗地里搞小动作的理由啊?

  不想和小姑娘为难,但史苗也说不出夸人的话。

  商人心思活络,谁知道对方会不会用这些话给自己贴金,抬自己身价。

  史苗没多话,也没有引荐薛宝钗和贾探春认识的意思。

  只让人送了一份荣国府惯常见小辈的会送的表礼。

  荣国府的两个儿媳现在都是人精。

  老太太平常对小辈是最和善的,尤其对各家的姑娘们。

  前日见到的姑娘,都会拉到跟前细细问一番,就说家里官不大的,也都和和和气气。慈爱非常。

  偏生对这一个有些冷淡,若是照着老太太的脾性,肯定会问一问年岁,读什么书,就算不出挑的,老太太都能找到地方夸一夸。

  这次居然只送了礼!?

  奇怪得很!

  两个儿媳上了心,叫人仔细打听一回薛宝钗的来历。

  薛家家底被探出来几分,大房的周氏和二房的关氏都有些纳罕。

  周氏冷笑道:“他们家姑娘不顾着,好端端的带旁人家姑娘出来。”

  二房的关氏说出来自己的猜想:

  “甄家的元春进了宫,这几年都熬着,旁的姑娘不出挑,兴许这一个也要送进宫里,甄家人在里面,也有个臂膀。”

  为什么送一个表姑娘,甄家不是还有一个元春?

  不过两人马上反应过来。

  周若道:“甄家的迎春我见过几回,虽然乖巧,但人不算机灵,进宫必然不合适。

  况且甄家姑娘不多,总不能再折一个到宫里去。”

上一篇:吸金男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