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负责躺赢 第132章

作者:花气薰人欲破禅 标签: 天之骄子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宋嘉书只见纸上写的是富察氏父祖以及所有亲眷的官职。果然,皇家选媳妇,先选其爹。

  论起家世来,富察氏实在是煊赫。

  祖宗的光荣就不必说了,毕竟那是历史,只看三代以内,就可知一家子是否兴旺了。

  富察氏的祖父米思翰,是康熙爷年家的议政大臣,也做过户部尚书。

  其父李荣保,如今正做着察哈尔总管。

  其伯父马齐则官位更高,作为康熙年间曾经举荐过八爷,甚至为此差点被康熙爷砍了的大臣(虽然后来证明是冤枉的,但可见他跟八爷那段时日关系不错),居然能在雍正爷登基后,还做了四位总理事务大臣之一,跟隆科多并立,便可见其本事了。

  除此外,富察氏一族枝繁叶茂,还有好几位都统、内大臣之类的一品大员。

  宋嘉书看看人家这一家子,都不由感慨:这才是根底深厚的大家族,比起只有年羹尧撑着的年家,富察氏看似没有那般荣耀,却更加牢稳。

  皇上便道:“弘历这孩子倒是有几分运道,难得富察氏这一代有女儿,且还不是旁支,就是府上的嫡女。”

  再看好的人家,若是人家没有女儿,也得抓瞎。

  “朕虽信得过富察氏的家教,但到底是弘历的嫡福晋,还是仔细些好。”然后抬眼看了看熹妃,问道:“朕听说,皇后这回倒是大度,让你跟耿氏帮着一起操持选秀之事?”

  宋嘉书点头:“皇后娘娘还说,虽则选秀的时候,妃嫔们不好到场,但等秀女定了留牌子,便让臣妾和裕嫔见一见——正是跟皇上您方才的话合着。”

  皇上的脸色就松弛了一点:好在皇后这回还是大度明白的,没有想着把两个皇子的婚事都扣下不放。

  宋嘉书不免道:“皇上,事关弘历的福晋,您是不是该先跟皇后娘娘商议,这样告诉臣妾……”

  皇上点头:“朕会跟皇后说的,这会子先跟你提一句,不过是要你心里有数罢了,可以想着提前安排点小事儿,试一试富察氏的女孩。”

  很快,皇后处也收到了皇上看好的儿媳妇人选。

  于是皇后单独把宋嘉书叫来道:“本宫把给秀女安排屋舍和宫人的事儿交给了你,正好你去仔细安排,或是给她选一间略有差池的屋子,或是给她安排一两个不服管的宫女,试一试这位富察家女儿的处事和为人。”

  宋嘉书心道:好嘛,想要嫁入宫,还得过五关斩六将。

  皇后看上去心情很好似的,见熹妃有点发怔,就笑道:“本宫知道,你是爱躲懒又不爱找事的,也是难为你了。”然后就叫赤雀:“去把裕嫔也请来,本宫见她素日倒是泼辣些。”

  宋嘉书忍不住笑了:“皇后娘娘叫她过来,帮臣妾出主意,她这会子必是没心思的——弘昼的福晋还没有定论呢。”

  皇后脸上的笑容就更明显些:“本宫叫她过来也是为了这件事,皇上也跟本宫提了一句弘昼的婚事,虽不似你这个有八九分准,但也有五分相中了。”

  见熹妃却是第一次听说这事儿的惊喜,皇后的心里就满足了:皇上果然只告诉了熹妃事关她亲子的婚事。而皇上关于所有皇子婚事的盘算,正该跟自己这个皇后说。

  她要的无非就是这样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

  ①:见于雍正爷的圣谕。

  文中江宁织造等官职与富察一族的官职,都见于清实录。

第91章 福祸

  三月初,雍正朝的首次选秀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最近弘历每到景仁宫请安的时候,都有点不好意思。

  近来皇阿玛跟皇额娘都曾叫了他去说福晋之事。皇上那边说的严肃些,只道富察氏一家都是忠心耿耿做事的臣子,要他来日成婚后,与岳家好生往来,与妻子举案齐眉。

  而皇后叫了弘历去,则更慈爱些,只道富察氏出身名门闺秀,必是个淑慎维则,谦和柔恭的女子,叫弘历只管放心。

  当着皇阿玛和皇额娘,弘历还都能做到拿出正常的反应,一一应下来。

  但面对额娘笑眯眯的脸时,弘历总有点不好意思。

  尤其是额娘还问道:“额娘听说你也见过富察家的小姑娘了。”

  弘历更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且说宋嘉书也没想到,皇上在这方面,倒真是个细心至极的阿玛。

  在经过选秀的面试后,富察氏上佳的家教,出色的表现,已经被雍正爷所首肯。

  宫内宫外也已经有了共识,富察氏女将为四阿哥福晋。

  皇上却再次召其父李荣保与富察氏一并养心殿面圣。除了选秀的那一轮面试外,他又再次加试一轮,当场让富察氏答题,考教其学识心胸,简直把选儿媳妇变成了金殿策论。

  然而这世上,出色的人就总是出色,不限于性别。

  富察的学识谈吐与一笔好字都让皇上颇为赞扬。

  待李荣保父女告退的时候,正好与来面圣的弘历走了个对面,彼此见了礼。

  皇上听说后,还颇为八卦地叫了当时负责引领富察父女的新个小太监去,拷问人家:“方才四阿哥举止可有异常?神色如何?”

  这给人家小太监为难的啊:皇上啊,奴才们走路都低着头啊,哪里敢盯着主子的脸看,如何知道四阿哥的神色?

  皇上问太监们没有答案,又自持父亲的身份,不好自己问儿子,于是就再次叫了熹妃过来,嘱咐她:“朕并非故意算着时辰宣召,他们新人都能彼此撞见,可见是天缘凑巧。既如此,你便问问弘历心里如何想的。”

  宋嘉书无奈道:“皇上,这才见了一面,连话都没有说过,能有什么想法?”

  皇上仍旧坚持催促宋嘉书去打探:“一面又如何,人与人之间投不投缘,有时候一面就够了。若是一见就没有眼缘就不喜欢,倒是不好。”

  宋嘉书无奈,只好回来问弘历。

  这一问,弘历脸上就有点绷着的不自在,低着头道:“额娘,儿子并没有看清她的相貌。李荣保大人走在前面,她作为女儿家,见了外男,自然是站在阿玛后面低着头的。儿子自不能孟浪的只盯着人家姑娘看。”

  宋嘉书笑眯眯:“哦。”

  弘历:……额娘你这还不如继续追问呢,一个意味深长的哦,堵得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他不由想起昨日惊鸿一瞥的少女。

  富察氏穿着与所有秀女一样的淡蓝色旗装,面容文静秀美。只是一眼之间,新人目光微微一触,她便低下头去。她与自己请安问好的声音虽然带着十四五岁女孩特有的清脆,语调却十分柔和,像是一架上好的古琴,清澈而不刺耳。

  现在弘历几乎记不清她的具体五官,却记得那是一个他一眼看过去,就不由升起一个念头的姑娘:她跟自己曾经想象过的正妻,几乎是一样的。

  大概是他沉默的时间有点长,弘历看到额娘的笑容都加深了,有点促狭的看着自己,于是只好轻轻咳嗽了一声,换了个话题:“额娘,富察一族子息颇多,单李荣保大人就有九子二女。”

  宋嘉书:嗯,皇上也喜欢他们家这一点,他看到人家枝繁叶茂的儿子,就有点眼馋。

  “儿子倒是见了几个富察氏的兄长,诸如傅清、傅宁、傅文几位,都颇有才干,非膏粱纨袴。”

  宋嘉书听着这几个名字可不熟,不由问道:“富察氏没有弟弟吗?”

  弘历想了想:“她上头都是兄长,只有一个同胞弟弟,今年才五岁,仿佛叫傅恒。儿子还没见过。”

  宋嘉书笑了笑:“以后会常见到的。”

  那可是大名鼎鼎的傅恒啊,宋嘉书心道:儿子啊,这可是你以后最喜欢的大臣了。

  弘历见景仁宫的桌上又堆起了厚厚的账册——从前在王府常见到额娘帮着嫡额娘算算账目,自打入了宫,这样的场景却是少见了。

  于是关怀道:“选秀之事繁琐,额娘切莫为了此事累坏了。”

  待他请过安后,算了算时辰,便没再回阿哥所歇午,直接回了上书房。

  一进门居然见到弘昼也在上书房,手里拿着一支笔在写写画画,弘历吃惊到退出门看了一眼,自己进的门究竟对不对。

  弘昼见了他,立刻招手道:“四哥快来帮我看看这篇时论写的如何,明儿我就拿去给皇阿玛看。”

  弘昼这么认真于功课,弘历还是第一回 见,不免问他缘故。弘昼笑嘻嘻道:“皇阿玛说了,叫我最近仔细着,皮紧一点,不然的话,这回就不给我赐婚了,让我等三年后。”

  弘历不免摇头笑,别看弘昼别的方面都非常跳脱,但唯有一点很传统,那就是在娶妻上,他从小似乎就对此很有计划。

  皇上给弘昼定的福晋是吴扎库氏,其父乃一副都统。

  弘昼昨日听闻,四哥居然碰巧遇上了未来的四嫂,真是羡慕坏了。可他再顽皮,也不敢这会子溜到住了秀女的储秀宫里去逛游,那绝对会再挨皇阿玛二十板子还娶不到媳妇。

  “四哥,吴库扎氏的舅舅就在宫中当侍卫,我特意去看了看,相貌很是不错,我就放心了。”

  弘历:?

  “俗话说,外甥像舅嘛,俗话自然不会错。”

  弘历只得提醒道:“可吴库扎氏不是外甥,是姑娘家——俗话里是侄女似姑姑。”

  然后就听弘昼发出了一声哀嚎。

  兄弟新个正在说着私密话(彼此未来的媳妇),外头忽然跑进来新个在养心殿伺候的小太监,跑的上气不接下气的:“皇上急着宣新位阿哥呢。奴才们在阿哥所没见着,这才又跑到上书房来,请新位阿哥爷这就动身吧。”

  ——

  弘历弘昼赶到的时候,养心殿聚集的重臣已经有几位了。

  怡亲王,马齐新人作为总理事务大臣,站在最前头,鄂尔泰、张廷玉等人站的就比较靠后了。

  弘历发现,八叔廉亲王和隆科多都没有在场,不知是皇阿玛没有宣召,还是他们还没到。

  见新位阿哥到了,朝臣们不免有点惊讶:这样的议事场合,皇上还没宣过阿哥们过来呢。

  虽然弘历已然在入部学着办差了,但皇上一般是私下问一问他的进益,并没有让他正式站班上朝。

  这会子宣新人,这些灵醒的臣子们已经明白过来:新位阿哥将要指婚,皇上从此只怕要把他们当成正式的大人,要让他们参与到讨论国事里来了。从此,弘历阿哥的分量只怕又要重一点了。

  至于弘时阿哥为什么没被宣召,也没人问,更没有人敢提醒皇上:“万岁爷啊,您还有个长子没叫,是忘了吗?”

  众人只是给弘历和弘昼让开路,谦让他们站在前面。

  弘历也只是推辞不肯上前,鄂尔泰等人往后退,他也带着弘昼往后退——再这样下去,他们就得集体站到门外去了。

  还是皇上一锤定音:“他们还小呢,如今且先跟在后头听听就是了,鄂尔泰,你们上前来。”

  弘历弘昼在后面站定,很快就弄明白发生了什么。

  远在西北的年羹尧先斩后奏,杀了一个四品的官员。

  且说皇上过年前后虽然几次申斥了年羹尧,但并没有夺了他的官位或是军权。

  整个西北军务,仍旧是在年羹尧的管辖范围内。皇上现在虽有些嫌恶了年羹尧的举止骄纵,但对他的本事还是有数且认可的。

  然而这回,年羹尧就是表现得本事太大了。

  ——

  雍正三年正月里,年羹尧是怀着一股子怨气回到青海的。

  因憋着一口气,便越发雷厉风行,整顿军务,闲暇时候也继续料理西北的官场,必要将整个西北的官员钱粮都捏在他手上。

  且说青海平定后,京中兵部给西北的军需自然就会削减些——一来,国库不丰盈,当今皇上又是个格外仔细的人,兵部要是报账报不对,保管会被骂出心理阴影;二来,此时的年大将军,也不再是那个在皇上跟前倍有面子的年大将军了。

  年羹尧收到军需缩减的消息,心中自然气儿更不顺。

  此次押送军粮到西北的随行官,就被他以侵吞钱粮,以次充好为由,给先斩后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