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朝 第34章

作者:晏闲 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重生 爽文 复仇虐渣 穿越重生

  这句话是温和下的反骨,意不在顶撞,却鞭辟入里地刺中荀尤敬多年的隐痛。

  不止荀尤敬听后怔了,连卫淑也意外地看向谢澜安。

  而后这位嫁与荀夫子多年的宗妇,忍不住别开脸失笑,顺便欣赏一下被天下名士追捧的硬脾气老头,脸上那精彩纷呈的表情。

  是他亲口教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嘛。

  自从这帮孩子长大各奔前程以后,她好久没见家里这么有鲜活气了。

  谢澜安还在说:“我会留神战场,也会运筹于京都,老师可以相信老师的学生。”

  荀尤敬气闷半晌,硬是没发出一句脾气,哼声:“你这口气大得要上天了……”

  谢澜安弯弯眉眼,但没有笑意。她想告诉老师,她知道战争是什么样,也知道沙场会死人,也知道百姓在动乱中生计会有些艰难。

  给胤衰奴举的那两个例子,都不是杜撰。

  而她恨死了那种眼睁睁看着,却什么也做不了的感觉。

  腐肉连根剜除时,固然会狠痛一下,但为了痊愈,这一下必须要经历。

  她下刀的手会很小心。

  最终谢澜安只道:“老师,我做的事名声不好,今日自请剔除您的门下。”

  这便是她今夜来访的第二件事,她不能重蹈覆辙,要为老师保全清名和清净。

  屋中沉寂下来,一时惟听雨声。

  卫淑揪住袖角,担心地看向荀尤敬,却见荀尤敬神色不辨,伸手指指桌案,“酒杯空了。”

  老师喝酒从来是就着酒葫芦直接喝,何曾会用酒杯?谢澜安却还是听话地上前倒酒。

  一只温暖干燥的掌心落在她头顶。

  谢澜安的身体微僵。

  “说什么胡话?”荀尤敬的目光有些缥缈,仿佛在回忆这个倔强的孩子在自己身边,一年年长大的岁月,“为什么一个人撑着呢,来这儿顶多挨一顿手板,怎么就不早点来呢?”

  谢澜安眼底湿润。

  她终于想起了,自己一直回避着不敢想的那件事:前世纵使被学生们联名请愿,老师至死,都不曾将她的姓名从学脉名籍上划去。

  ·

  回程马车上,谢澜安神情放空又放松,支着额角一语不发。

  这种空淡和来时的冷漠还不一样,但都像一阵吹入深窍便失去踪影的风,让人抓不住。

  胤奚安静地坐在对面,没去打扰她。也许女郎自己都未发觉,她出神时,喜欢无意识地盯着他手背上的那颗痣看。

  于是他坐在那一动不动地给她看。

  等回到谢府,他的手已经放麻了,谢澜安才像回过神,想起身边还有一个人在,对他扬扬眉,“今晚……”

  “我知道,”胤奚矜妩地回视她,“我一个字也不会说出去的。”

  “是要你睡个好觉。”谢澜安说。

  她洒脱地往上房去了,胤奚心想,她怎么知道我今晚要睡不着了?

  今夜他和女郎说上了许多话,比相识以来加在一起说的还要多,但其实他还欠着她一个问题:为何要对他这样好?

  为何是他?

  人人说他长得好,可他分明记得第一次见面时,女郎先注意的是他手上的那颗红痣。

  胤奚隐隐有种感觉,倘若没有这颗痣,清冷如霜高云在天的女郎,根本不会多看他一眼。

  但他绝不问,问了,怕梦就醒了。

  他抚着虎口,若有所思地回到幽篁馆。室内光线昏沉,只有院中的避水灯从窗户透进几缕昏光。

  胤奚没有点灯。

  他在黑暗中脱下湿了半边肩膀的外披,露出楚楚白衣。然后,他将目光投向铜镜前的屉台上。

  高门子弟常有涂脂敷粉的习气,这里按惯例也送来了一份,他当然从来没有用过。

  然而今晚,胤奚摸黑走过去,借着昏昧的光线,拾起一只触感冰凉的小瓷盒。

  他掀开盒盖,低头轻嗅,分辨出花露的气味。

  他动作生疏地用指尖挖出来一点,垂着纤长的眼睫,往右手那颗自己从没有在意过的小痣上,慢慢涂抹,打着圈儿将膏脂匀开。

  他会将它保养得很漂亮。

第25章

  端午过后, 天气渐热。

  朝廷向三品以上大臣赐发罗绫衫,并将凌阴藏冰分赏勋家。

  谢澜安的那件银朱地缭绫官服因是特制,分外精神, 潇潇立在丹墀上, 便是一道风景。

  北伐大计一定, 户部在朝会上汇报齐集粮草的进度, 众人又开始争吵助军钱的事。

  提出此策的人是谢澜安, 谁也不傻, 都知道她是掏世家的腰包讨太后的欢心。

  谢氏固然先出了三百万钱充军饷,作出表率,可这笔钱是直接运送到北府的。

  轮到其余世家,出钱就要走户部的账,户部如梳如篦的名声在外,一旦过了惠国公的手,谁知道这笔军资有几成会落入外戚的腰包?

  世家不乐意做这个冤大头。

  少帝陈勍一如既往地插不上话,自从他想暗中拉拢谢澜安不成,反被太后换掉了一批御前服侍的人, 这位年轻帝王便像失了心气。

  他目光黑沉沉地坐在龙椅上,听臣工们吵。

  一会儿是扬州司马王道真说, 不如还是向百姓征收军赋为宜;

  一会儿又是靖国公庾奉孝又站出来反对, 说损有余以补不足才是正道。

  庾奉孝声色铿锵:“北伐乃国之大计, 军士们在前方效命, 诸公却在庙堂左推右搪, 难不成非要让大司马亲自去拍诸公的府门来讨军饷吗!”

  他的话冠冕堂皇,殿中一瞬沉寂下来。

  不是惧这位国舅公,而是那北府大司马褚啸崖为人狂妄,暴戾恣睢, 还真有可能干得出种事。

  一听褚啸崖的这个姓氏,便知他非士籍出身,原不过是个寒门泥腿子,早年凭借以命搏杀的悍厉,收服了淮泗一带的流民,成为流民帅。

  后屡立战功,投效北府,建立铁骑军,渐渐经营出自己的气象,便被朝廷征任为大司马。

  褚大司马向来不喜金陵名士崇尚浮华的靡靡风气,京城世家也不喜欢他的出身与性情。

  禇啸崖每逢大胜,必以美人头颅盛酒庆祝,以及他好筑京观的暴虐之气,久为士人所诟病。

  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南朝无名将,要抵御野蛮的北胡,非此人不可。

  加之太后要打压世家,有意抬举寒门出身的大司马,使得褚啸崖的气焰越发嚣张。

  他元配之妻死后,还曾向会稽王求娶安城郡主为妻。

  会稽王出身王室,岂能将爱女嫁与一介泥腿子,深觉受辱,当时险些与大司马翻脸。

  这桩婚事虽是没成,但大司马的张狂可见一斑。

  趁着大殿上冷场,陈勍不禁侧眸。

  只见那女郎被朱红绣服衬得丰神俊异,气度清逸如林下风,一如既往地从容,没有开口加入辩场的意思。

  这种小吵小闹谢澜安当然不掺和。

  主意她出了,具体实行自有庾氏与世家老臣打擂,她这时候插嘴,只会将祸水引到自己身上,吃力不讨好。

  至于那些清流,这次难得没有对太后的决策提出异议。

  只因谢含灵提出的士林馆、助军钱两事,皆是有益贤士、不伤民生的善举,清流乐见其成。

  历来与外戚分庭抗礼的世家,隐隐显现出了彼长此消的劣势。

  ·

  退朝后,谢澜安掀袍迈出太极殿,前方一位须发洁白的老人等着她,不是王丞相又是何人。

  谢澜安笑面春风,徐步上前,向王翱揖了揖手:“丞相有何指教?”

  王翱看着眼前背脊笔直的年轻人,莫说文武群臣想不到,便是他也不曾想到,这个年轻女娘真有鹤鸣九霄,在朝中搅弄风云的一日。

  然而治国定勋,从来是男人的事啊。丞相的目光湛然莫知其深,扇动麈尾:

  “老夫是该贺你如今风头无两呢,还是应劝你一句,当心登高跌重?你祖父在时,老夫与他以知己论交,可惜老友去得早,否则今日见到儿孙出息,大抵也会欣慰。”

  王丞相是在影射谢氏祖训的事,拿这话刺她。

  谢澜安笑了,“丞相目无下尘,我都不记得上一回得与丞相说句话,是什么时候了。果然得站高些,才能被赫赫公卿们看在眼里啊。”

  说着她淡淡挑眸,“放心,我坐得稳。”

  再说如今的位置便很高了吗?她真没觉得。

  ·

  朝上吵得热闹,世家气急败坏,谢府独一份岁月静好。

  除了闲着没事把目光投到胤奚身上的谢丰年。

  谢逸夏自从北伐一定,便回荆襄备战了。谢丰年性格跳脱,喜欢往外跑,往年都是跟随阿父去的,但今年有谢澜安这个小堂姊在京,谢丰年说什么也要留下来。

  留就留吧,他偏偏瞧那个姓胤的人不顺眼。

  先前他老实地在别院猫着也就罢了,如今竟敢穿着阿姊的衣裳招摇,可不是岂有此理?

  胤奚今日着一件轻逸的古玉色大袖绫衫,虽说天气热了,他的交领处依旧压得严实规整。

  他正在屋中翻书,房门忽然打开,胤奚抬起头。

  谢丰年未敲门就推门进来,一眼看见这小子身上之衣,眯了眯眼,二话不说地上来扯住他衣袖,“脱下来。”

  少年有力气,眼看要在衣料上留下褶印。

  胤奚耷眼看见,被扣住的握书之手“啪”地合上书本,手背青筋一蚺而消,同时左手反扣住谢丰年手腕,抬起眼睛,声音无火气:

  “小公子请先放手。”

上一篇:贵妃吐槽日常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