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乃孝悌仁义汉太子也 第243章

作者:木兰竹 标签: 系统 爽文 穿越重生

  刘盈的推心置腹,让彭越心里很难受。

  哪怕在与他奔驰在西楚腹地时,刘盈都没露出过忧愁的神情。现在倒是为他们这群不成器的长辈忧愁了。

  “我知道了,是我辜负了陛下、太子和相国的好意。”彭越道,“我一定会督促子弟上进。”

  刘邦没好气道:“你自己也要上进!”

  彭越结结巴巴道:“我、我都老了,就不用……啊,好好好,我也上进。”

  看刘邦抬起了手,彭越垂下了脑袋。

  这个皇帝,他是不高兴了,真的会亲手揍大臣,揍得还挺疼。

  “你明白了就好。”刘盈道,“来听听我现在要做的事吧。”

  彭越真心服气后,以他的大嘴巴,刘盈和刘邦的谋划,很快就会传遍京城大小勋贵圈子。

  他们都会知道,陛下和太子希望他们自家有本事,而不是门客有本事。

  这也是对他们的敲打。

  大汉不是大秦。什么汉承秦制,从来不存在,刘邦和萧何都不承认。但大汉也不是春秋战国,刘邦欣赏信陵君,所以决不允许大汉出现信陵君。

  门客什么的,且收敛些吧。

  大汉给了这群“门客”直接进入朝堂的途径,哪怕他们是被“主家”推举做官,经过一层大汉直接选拔的程序,就像是在阳澄湖洗过澡的阳澄湖大闸蟹,那也是大汉的官,而不是某人的门客。

  彭越回府后,沉思了一整夜,将章邯写给他的书信反复看了好几遍,终于听从了挚友的劝说,遣散了家中门客。

  他赐予门客重金,告知他们“内部消息”,大汉即将大规模从民间选拔人才。

  选拔人才时,大汉不是通过某个官吏直接推举,而是去地方上甄选当地人才,每个郡县都有推举名额。通过这样的途径当官,才能显示出士人的本事。

  为了门客的未来,彭越希望他们回户籍地,争取地方宿老和地方官的推举。

  他为门客向地方官写了推举信,相信只要门客有本事,就一定能抓住这次好机会,并告知门客:“陛下首次征召人才,只从关中甄选。趁着大汉迁徙望族入关中,你们可劝说家族,赶紧迁徙到关中来。”

  彭越首先动作,很快就有消息敏锐的人跟上他的脚步。

  朝堂勋贵多多少少都遣散了部分门客。

  汉帝将从关中征召人才的消息,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也传遍了天下。

  这自然不是彭越等人口口相传能达到的效率。

  陈平再次动用整个大汉的情报网,所做的不是刺探敌人的情报,而是给大汉第一次大规模征召人才做宣传。

  他先传递了汉太子“设擂台”的消息。

  通关擂台者,全部获得了汉太子承诺的奖赏。

  有一位名为张恢的儒生,居然在与随何的辩论中不分伯仲。太子特定他为获胜者,将相国府的文吏官印赐予了他。

  随何为此气得一日没吃下饭。

  怎么这年头精通申商的贱士,也敢自称儒家?你们法家又不是在朝堂上没有势力,你老老实实说你是法家人行不行?!

  张恢也很生气。

  虽然他精通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权术,但他确确实实是儒生啊!他祖祖辈辈都是儒生!老师弟子也全是儒生!根正苗红的儒生!

  我儒生为了辩倒其他学说,多学一点,多精通一点,不是很正常吗?

  这个随何,真是腐儒!

  一介腐儒,居然敢骂我贱士?他甚至不肯称呼我一声贱儒?!

  张恢受到了极大侮辱,终其一生与随何为敌。他和随何传到后世的学说,多为互相争辩之语,这是后话。

  总之有汉太子徙木立信,汉帝再征召人才,民间便相信汉帝是真的有心将从地方上征召人才,变成固定的制度了。

  既然有直接做官的盼头,地方士人便也不再琢磨去给哪个勋贵当门客。

  当了门客,就算将来做官,还是要称呼别人一声“主父”,终究低人一等。

  为太子徙木立信扬名后,陈平又宣布,汉帝尊重诸侯王的自治权,此次征召人才,先从关中、汉中开始,然后推广到其他汉帝直属的地方。

  其余地方嘛,诸侯王自己征召人才,看见有好用的,就推举给他皇帝老人家。

  本来为汉帝大举征召人才而心慌的诸侯王,心便安了。

  此事和自己无关,汉帝没想抢他们的人才,挖他们的根。

  而之前汉帝要求迁徙的地方豪族,有大半都停止了串联,加紧打包行李,匆匆进入关中和汉中。

  陈平暗中给他们泄露情报,先去的人不仅有更好的田宅挑选,还能赶上这次人才选拔。

  若是去晚了,不仅错过了人才选拔,说不定汉帝一生气,就让他们去蜀地了。蜀地好歹还有个成都可以待,再晚一点,巴郡山水风景还是不错的。

  当然,你们可以反。

  可造反的难度和造反后的前程,与速度搬家的难度和立刻被举荐为官的前程,你们自己权衡一下得失吧。

  六国旧贵豪族的同盟,悄然瓦解。

第135章 太子出宫巡天下

  又是一年春季来临, 刘邦和刘盈从地下室钻出来,可以睡在地面上了。

  吕雉出巡时满脸不乐意,现在遣人送信,说长沙王去世了, 自己在长沙国多住一阵子, 替新的长沙王把朝政理顺后再回来。

  刘邦坚称, 娥姁是嫌弃北边太冷, 在南边待得不舒服, 不肯回来。

  刘盈恍惚了一下, 啊, 吴芮去世了?

  他搜索了一下记忆, 原本历史中的吴芮,应该是公元前202年, 在汉高祖称帝后不久便去世。

  这个时空的阿父提前一年登基,吴芮那时身体很健康。

  之后, 因路途遥远, 刘盈便很少听到吴芮的消息,但吴芮肯定是比原本历史活得更久。

  是女儿和外孙没死, 吴芮心情更好?是刘盈胡诌的养生知识被吴芮学了去?

  刘盈反正都把功劳揽自己身上。

  他都忘记吴芮会早早去世的事, 吴芮却去世了。

  算一算时间,大汉是以汉高祖当汉王时算纪年, 所以即使阿父提前一年登基,历史中的汉高祖八年, 也是现在的汉高祖八年。

  一些历史事件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匈奴内部打出了狗脑子;比如“实关中”的政策提前启动并声势更加浩大;比如赵王仍旧被门客坑了, 但他的门客没来得及等刘邦赦免,就被星夜夺邯郸的刘盈全砍了……

  但既定的历史轨迹不会发生变化,比如寿终的人, 总会寿终。

  刘邦翻年换季的时候,天气暖和了,他却病倒了,躺在美貌的小宦官膝盖上嘤嘤嘤,让刘盈替他巡视洛阳。

  刘盈知道阿父的命还硬着,在得知吴芮去世的消息时,也跑到刘邦身边跳大神。

  刘邦差点把喂他吃甜瓜的小宦官的手指头咬道:“逆子,你在干什么?”

  小宦官吓得面色雪白,牙齿打颤。

  太子这是当众行巫蛊之术?

  刘盈一边披着羽毛披风哗啦啦跳舞,一边道:“祈祷阿父快点痊愈,我不想颠簸劳累,不想出门!”

  刘邦哈哈大笑,让刘盈多跳一会儿,挺好看,然后赶紧滚去代天子巡视中原。

  他们承诺要给萧相国至少两年休养生息的时间,这两年,可不能生出战乱。天子巡视中原,才能压下诸侯的异心。

  刘盈继续哗啦啦跳舞:“我知道,所以阿父身体快点好起来!阿父去劳累!我不想出门!”

  刘邦骂道:“你以前老乱跑,现在乃公让你出门,你倒是不出门了?!”

  骂完之后,刘邦依依不舍地从美貌小宦官的膝盖上爬起来,抖了抖懒散的老骨头,去校场上照着初春的阳光锻炼身体。

  这病啊,光吃药是好不快的,还是得多动动。

  刘盈见阿父终于肯动弹了,才放心离开。

  离开时,他叮嘱韩信:“阿兄,你一定要时刻盯紧了阿父,别让阿父老流连后宫,死于马上风。”

  韩信问了刘盈什么叫“马上风”后,脸色特别难看。

  你以为人人都是你啊,能在义父睡后宫的时候翻窗进去鼓掌,义父还不会打死你?

  义母为难他,弟弟也为难他。韩信不想干了,回家和妻子抱怨。

  翁主笑着支招:“良人何不与太子一同出巡?便不用管……哈哈哈哈,管陛下后宫的事了。”

  “我也管不了。”韩信翻了个白眼,“我倒是想去,萧相国说不准我与盈儿同去。”

  萧伯父居然怀疑他与盈儿一同离开,就会帮盈儿掀起兵事。

  自己已经承诺不主动攻打诸侯王,萧伯父居然不相信自己?!

  韩信感到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侮辱。

  翁主眨了眨眼睛,俏皮道:“这确实挺令人担忧的。齐王见良人和太子到来,说不定也会再次偷偷离开齐国。”

  妻子居然也不信任自己,韩信生闷气。

  翁主哄了好久,韩信才原谅她。

  刘盈得知此事,想去韩信府中敲锣打鼓嘲笑阿兄,被刘太公骂住:“你这顽童,别去烦你阿兄。我还等着再抱一个曾孙呢。你也该成婚了……别跑!”

  刘太公拄着拐杖追刘盈,没追到,气得把拐杖敲得哐哐响。

  原本历史中已经嫁人的刘孺儿,如今仍旧陪在祖父身边。

  既然身边没有需要用女儿笼络的臣子,刘邦便听刘盈的,让刘孺儿多在宫里留一段时日,等女儿身体长开,并将软糯的性子改一些,再去给人当主母。

  刘邦很担心,刘孺儿若自己立不住,刘盈有借口插手妹妹的家庭,他选哪个女婿,都是和人结仇。

  有富足的生活,有家人的疼爱,刘孺儿的笑容越来越开朗。

  兄长还是与小时候那样爱欺负人,刘孺儿却已经不会像小时候那样躲着刘盈哭泣。

  她扶着祖父,大声呵斥刘盈,不准太子兄长气祖父。

  刘盈边跑边回头做鬼脸:“你居然敢对我大小声,小心下次我在你的羹里丢虫子!”

  刘太公中气十足:“你敢!”

  刘孺儿仗势:“你敢!”

上一篇:凤鸣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