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玩家在大唐搞基建的日子 第348章

作者:衣青箬 标签: 爽文 古代幻想 基建 穿越重生

  所以这看似是个选择题,但其实答案早就已经在李纯心里了。

  李绛这么说,也不是为了给皇帝添堵,而是要让皇帝看清自己内心的想法。

  要是李纯还是两年前的李纯,这么说肯定很有用。

  历史上,李纯最后也确实选择了册立皇长子李宁为太子,即便李宁夭折之后,又册封三皇子李宥为太子,也始终没让郭贵妃正位中宫。

  然而现在的李纯已经不是之前的李纯,他很快就跟自己达成了和解,决定与其让自己内耗,不如让朝臣内耗。

  于是第二天的大朝会,他就直接将这个话题抛了出来,让群臣议立储君。

  自古以来,立储这种事,都应该出自圣心,就算皇帝和朝臣属意的人选不一样,也不会这么大张旗鼓地让大家推举。

  正常的做法是像之前对李绛那样,私下询问对几位皇子的态度,然后再稍微暗示一下自己喜欢哪一个。要是大臣刚好也支持皇帝的想法,那自然是皆大欢喜。

  如果大臣不同意,就有两个发展,要么拿出充分的理由说服皇帝更改心意,要么直接当这话从来没提过。

  总之不会直接把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尤其李纯现在才三十几岁,就算身体有恙,也没着急到这种程度。

  这种公开的推举,除了搅浑水之外,没有任何用处。

  除非……

  “陛下本意就不是想立太子,而是要搅浑水。”李吉甫看着院中的浑浊的积雨,轻声道。

  四月底的长安,阴雨连绵,将整座城市都淹没在阴沉与湿冷之中。因为道路泥泞,朝廷“量放朝参”,百官也难得有了闲暇。

  所以这对事务繁忙的父子,也得以坐在檐廊下,一边烧水烹茶,一边欣赏落雨。

  只是说着说着,话题就又转会了朝事上。

  李德裕不能理解,“但陛下为何要这么做?”

  李吉甫端起茶盏啜饮一口,感受片刻,才点头道,“天兵弄出来的这种清茶,的确沁人心脾,回味无穷。”

  见他卖关子,李德裕也捧起自己的茶盏,“名字也取得好,雅士自然要喝清茶,如今京中都改喝这种茶叶了。听说天兵已经谈妥了跟回鹘人的交易,还要扩大茶园规模和产量。”

  “是啊。”李吉甫叹息一声,“天兵真是无处不在。现在的大唐,究竟是朝廷的大唐、陛下的大唐,还是天兵的大唐呢?”

  李德裕恍然,“阿爷也认为陛下是在给那位添堵?”

  除了添点堵,好像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何止是给她添堵。”李吉甫放下茶盏,“陛下是在给所有人添堵。”

  李德裕低头想了想,这才明白。

  自从皇帝在朝会上当众抛出这个话题,朝野之间立刻就都吵翻了天,说什么的都有。虽然紧接着就下了雨,停止朝参,但是反而给了大家更多的时间去讨论、发酵。

  但说来说去,无非就是支持哪一个皇子罢了。

  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在天兵那边看来,都已经被打上了派系的烙印。

  想到这里,李德裕的心突然一跳,“那……万一有人提了她呢?”

  “她的姓还没改。”李吉甫说。

  从尧舜禹之后,就一直都是一姓之天下。雁来也是因此才要改姓,以李氏血脉的身份继承大统。但这姓一日不改,她就不算名正言顺。真要是有人提名了雁来,提前把事情揭开,反而会彻底破坏她和平政变的计划。

  到时候,水自然会被搅得更浑。

  李德裕没有再开口,而是自顾自地思索,脸上的表情时而恍然、时而困惑。

  李吉甫也不说话,静静喝茶。

  他以前很少会跟儿子讨论这些,更多是督促他读书课业,但上回李德裕拿走他的奏折上书,却让李吉甫忽然意识到,这个儿子真的长大了,而他也已经老了。

  这个世界,终究是年轻人的。

  他如今还能教给孩子的,也只有这朝堂之上、进退之间的经验和智慧。

  半晌,李德裕才慢慢吐出一口气,道,“陛下行事越发偏激了。”

  “是啊。”李吉甫叹息道。

  但凡是稍微有点心气的人,处在他那个位置,早晚都是要被逼疯的,何况皇帝?

  父子两人又沉默了很久,李吉甫道,“正好陛下要彻查各地藩镇,你也出京去吧。”

  “我走了,谁来侍奉父亲?”

  “家里这许多人,不缺你一个。”

  “那我去何处?”

  “西川。”

  ……

  吐蕃,逻些城。

  千万里外大唐的风云、波涛与震动,余波也还是绵延到了这座位于雪山之下的城市里。

  红宫之中,赤德松赞沉默地翻阅着面前的两份文书。

  在他对面,是贝吉云丹和定埃增两位钵阐布,以及几位大相。

  第一份文书是韦·论芒杰从河西发回来的,汇报了回鹘大军南下,即将开战的消息。

  收到这份文书的时候,吐蕃这边还颇为兴奋,甚至还讨论过要不要趁势出兵——对吐蕃来说,如果有足够大的利益,盟誓就是随时可以抛弃的存在,就连国内的势力也是如此,何况国外?

  前提是这一战真的能获取足够的利益。

  吐蕃建国之后,几乎就没有停止过征战,现在国力空虚、民生凋敝,也确实快要坚持不住了,从赞普到钵阐布都更倾向于休养生息。

  反正吐蕃最大的主战派,韦氏的论芒杰就在河西,真要有机会的话,他肯定不会错过。

  如果有机会,国中再设法支援便是。

  所以在钵阐布娘·定埃增的建议下,赞普最后还是选择了暂时观望。

  然后他们就等来了第二封文书。

  从沙州发回来的,上面记载了回鹘之战的最终结果——

  那位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如今已经又多了一个“回鹘可汗”的称号。

  好半晌,赤德松赞才开口,“两份文书送出的日期相差不到一个月。”

  “是。”定埃增嗓音干涩地应道。

  那就意味着,这场回鹘灭国之战,就只打了不到一个月,这其中还包括了赶路和消息传递延误的时间,算一算,真正用于作战的时间,可能只有短短几天。

  这是什么概念?

  吐蕃人又不是没有跟回鹘交过手,虽然回鹘军队跟他们吐蕃的精锐比起来要稍微逊色一些,但那主要是因为他们的战斗力不稳定,波动很大。

  有出色的主帅和将领指挥,就能发挥出十二分的力量,若是主帅和将领无能,就完全是被压着打。

  相较而言,吐蕃这个军事国家用最严苛的制度培养出来的士兵,在战场上会更拼命——因为输了回去也是死。

  但即便如此,回鹘也能跟吐蕃打个有来有回。

  在座的这些人扪心自问,就算当初没有天兵横空出世,论洛丹真的抓住了那个回鹘国内空虚的机会,也顶多能够获得几座城池,远远不到能够灭掉一个国家的程度。

  别说是更强大的回鹘,就是葛逻禄,吐蕃当初没有直接灭国而是接受了叶护的效忠,难道是不想打吗?

  远距离作战,要考虑的东西实在太多。

  可是天兵做到了。

  也对,天兵不畏惧死亡与牺牲,按照论芒杰的方法,安西军的首领甚至可以城池里开启无形的通道,让其他地方的天兵源源不断的赶过来支援。既能迅速调动所有的力量,又节省了路上的消耗。

  有这样一支军队,又有什么样的战争打不赢呢?

  就他们目前所知,天兵的影响力就已经遍及大唐,从东海以东,到葱岭以西,都有他们的人存在。按照论芒杰的预估,现有的天兵数量最少最少也超过了百万。

  而且是超过百万随时都能上场的精锐大军!

  这样的敌人,光是想一想就让人绝望。

  但现在,吐蕃却不得不去面对她。

  过了很久,贝吉云丹才开口,“至少我们现在不是她的敌人。”

  “是啊。”其他人纷纷附和,但语气里并没有多少喜悦。

  当然,两方之间还有盟誓存在,但就像是吐蕃人随时可以背弃盟誓一样,他们也没有任何力量去约束对方,保证天兵一定会遵守盟誓,始终像现在这样保持和平。

  总不能指望着天兵像其他的唐人一样,会放下手中的兵器,打算靠礼仪和道德来让四夷宾服吧?

  何况大唐的对外战争也并不少。

  当吐蕃强大的时候,也是自然而然地对外扩张,占有更多的土地、掠夺更多的资源。

  任何一个强大的势力皆是如此,天兵又如何能例外?

  她们才刚刚才灭掉了回鹘。

  又是一阵沉默之后,赤德松赞说道,“无论如何,先做好战争的准备吧!这一战终究还是不可避免,也许是一年后,也许是十年后,但它一定会来的。”

  贝吉云丹轻声应下。

  娘·定埃增叹息一声,闭目诵念了一句佛号。

  他竭尽全力想要推动的和平,终究还是不可得了。

  几位大相互相交换着视线,都有些慌。

  其中最慌的是之前提议趁势出兵的韦·论多赞。

  他当时是真的觉得或许会有机会。毕竟他们见过的天兵也就高富帅一个,就算听过再多的传闻,也不免有些不以为然,总觉得别人不行,我未必也不行。

  收到第二份文书,得知那位天兵的首领直接成为了新任回鹘可汗时,他冷汗都要下来了,只能庆幸当时其他人都不赞同,自己的提议不了了之。

  结果现在赞普居然说“做好战争的准备”。

  这怎么做准备?

  或者说,什么样的准备才应对得了天兵?

  ……

  小宁国公主——现在已经有了正式的封号,可以称呼她为卫国公主了——的可敦城里,玩家已经清理掉了废墟上的砖石木瓦,挑出还能用的部分,就在原本的地基上,修建起了一片房屋。

  所以这回,雁来的队伍不用露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