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今天是高考正式开考的日子,尽管先前期待了很久,但等这一天真的到来,阮柔莫名有种尘埃落定的使命感。
走上高考这条独木桥,对如今的她来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不说对于乡下的阮家,就是说面对方凯这般的高高在上者,唯有考上大学才能改变局势。
当然,这样的局势,若是再积攒两年,等日后放开走商路也是一条不错的道路。可一来,她这个世界的身份无权无势,从头开始走起,必定会艰难万分,二来,考上大学,步入特定的阶层、接触更宽广的视野无疑是一件更好的选择。
所以,还是高考更适合自己。
思绪短暂的飘散了会儿,等吃过早饭,阮柔连续检查了三次需要携带的东西,这才出门离开。
借住在别人家,考点的距离并不远,当然无人护送,她就这么安安静静,一个人径直走着,直至来到一处高中。
时间还早,学校门前早已挤满了前来参加考试的学生,但大门紧闭,不过有一只大喇叭不断播报着提示。
九点开考,学校提前半个小时开门准备,而现在才八点过十分,显然还有一段不断的时间。
有来得早的,早已寻了一个地方临时抱佛脚,阮柔见状,同样寻了个有阳光照射的角落,在不甚温暖的冬日里,最后一次默念考前注意事项。
————-
“考生们请注意,考点在八点三十分钟准时开启,请提前到场的考生们做好准备,携带准考证、文具进场。”
开门前五分钟,播报一共提醒了三遍,几乎周围所有人都站了起来,集中到大门处,自发自觉排队准备入场。
不出意外,阮柔看到了方凯等一众知青团体。
对方显然也看见了她,有些意动,脚下已经转向,最后却终究没有转过来。
阮柔想,他大概分得清轻重吧,到了这种时候,她反而没什么用处了——因为考试近在眼前,无论结果如何,两人都不可能再有什么进展。
当然,这是阮柔的猜测,实则对于方凯来说,他的心情反而要更急迫一些。
跟很多完全放下知识,故而对自己的复习水准没什么认知的人相比,方凯难免焦躁很多。毕业多年、毫无助力,这样的他其实很难跟同批的考生们竞争,,故而,失败,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越是如此,他越如落水的蚂蚱一般,想要抓到一根救命的稻草,而最近距离、也最容易攀爬上的,无疑就是阮柔。
偏对方前阵子突然远离,弄得他连一点接近的机会都没有,让他忍不住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小心思暴露,心虚之下又不敢上前。
踌躇之下,好似忽然就拖到了这个境地。
“叮铃铃。”铃声响过三遍,校门考场。
一时间,无人说话,只听得众人的脚步声,寂静的氛围中,略带严肃与渴盼。
十年的缺失,等同于上升道路被砍断,如今体验,且不说其恍然隔世感,竟还有种莫名的感动。
但很快,这股子气氛被打断,扑面而来是监考老师们严格的查验。
虽不至于搜身,可身上的文具、书袋乃至衣服上的口袋,都被仔细搜查了一遍,还真查出来了不少东西,有些藏东西的刁钻程度,让人叹为观止。
藏在口袋、脚底的就有不少,甚至还有人在手臂乃至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考点,寻常检查压根看不出来,若不是一个监考老师刚好坐在讲台前瞄到,估计还真要被他蒙混过关。
不过好在如今万事第一次,即便真检查出来什么,暂时也没有什么惩罚措施,还是能正常进入考场,不至于错过这次机会。
至于那位在身上写字的牛人,则被押送着去清洗痕迹,听闻若是考试前没能清洗干净,那人比监考老师都要急切,让一种看客忍不住又是一阵笑。
阮柔没有放太多心神在其他人身上,顺利进入考场后,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先拿出草稿纸,将自己还记得的一切重要考点简单记下。
闹哄哄的半个小时后,考场终于封闭,上位的老师们拆开密封卷子,提前五分钟发放。
九点整,考试准时开始。
霎时,所有人都埋头在手头的试卷上,再无人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唯余指尖笔画落在纸张上的声音,以及监考老师们走来走去的脚步声。
冬天当然是很冷的,门窗虽然紧闭,可并没有对应的取暖措施。
一连两个小时的考试,所有人都被冻得够呛,阮柔的手握笔都已经有些不是很有力,但仍尽量维持笔画不至于颤抖,以免影响了卷面的整洁。
走出考场那一刻,所有人都有些庆幸,可算是结束了,可同时,又涌起一股难言的失落,竟然就这么结束了。
阮柔看见有人聚成堆对答案,她没有加入其中,她需要回家取暖、吃饭,再以良好的状态面对下午的考试。
一连两天,几门考试终于全部结束。
阮柔回到杜表姐家,整个人几乎都颓丧了几分,但是与面容上显露的疲惫相比,更多是精神上的亢奋。
因为,她知道自己考得很好,并非学渣的全然自恋,而是出于对自己知识的掌握。
她这人也惯常是拿得起放得下的,考试既然已经结束,无法更改,那么她就会将心思放在其他更有用的地方。
眼下比较着急的,那就是改善阮家的生活条件,不论出于如今身为阮家女儿的这份责任感,还是对阮家为自己的付出提供足够的回报,总之,需要去做这么一件事情。
赚钱的门路,阮柔分分钟就能想到很多,但其中绝大部分,都不适用于眼下的经济体制,私下倒卖倒卖,那可是经济重罪,轻则罚款没收财物,重则坐牢影响终身。
暂时没想出个好主意,她只得先行放下,安心应对杜表姐一家的热情招待。
今天这一顿算是送别宴,既是庆祝她圆满完成高考,且状态不错,也是提前送她明日的离开。
“表姐,表姐夫,这几天多谢你们了。”阮柔以茶代酒,真心实意感谢道。
杜表姐倒是说得实在,“我看你是能考中的,回去好好准备,指不定明年开春就要开学,有什么缺的,来跟我打个招呼,城里买东西总比你们乡下方便。”
“都是自家亲戚,客气什么。”杜表姐夫很是和气,一个劲的劝她多吃,自己还浅酌了几杯。
对两人的热情,阮柔除了将感谢记在心中,也没别的能做了。
这一夜,阮柔睡得很是踏实,梦里既没有成堆的课本习题,更没有原身被抛弃后的点滴。
相反,她梦到了自己顺利进入大学,跟一群朝气蓬勃的同学们一起,在校园里追逐知识、学习文化,见识更广阔的天地。
梦醒,怅然若失不过片刻,醒来,真切的现实同样不缺乏惊喜。
原来她一觉醒来已经是上午十一点,连月的压力下难得睡个好觉,杜表姐家无人吵醒,这会子喊她,也是因为家里来人接她了。
回去可没有拖拉机那么好的待遇,知青们有条件不好的,负担不起招待所的费用,已经于昨天提前回去,靠的当然还是村里的老牛车。
阮父阮母都下地了,唯一有些空闲的就是阮大力,他来搬行李,顺便看看她有没有不舒服的地方。
好在一切正常,阮大力接上妹妹,也没多留,直接坐上了回村的牛车。
离了人,阮大力才敢问,“恬恬,你考得怎么样?”或许因为已经考完了,问话没有先前的小心翼翼,倒显得格外坦诚。
“挺好的。”阮柔回答,“比预期的还好。”
“那敢情好。”阮大力顿时心中有数,原先妹妹说的估摸能考上大学,如今大约就是能考上一所好大学。
他就要有一个大学生妹妹了,想到这里,阮大力格外欣喜,虽然他只有初中学历,可他妹大学,这一平均不也等于他的档次上来了嘛。
第186章 兄妹俩乐呵呵回了家,才听阮父提起,今天已经有知青申请回程探亲。 按知青下乡的政策,年怠?
兄妹俩乐呵呵回了家,才听阮父提起,今天已经有知青申请回程探亲。
按知青下乡的政策,年底的时候知青们其实都有回去探亲的资格,但一来交通不便,二来路费不便宜,一来一回就得不少钱,很多知青都不会选择每年都回去,反正知青点人多,大家凑一起,总能过个不错的春节。
但今年情况到底不一样。
上半年就陆续有有关系的知青们找到办法回城,刚又来了一波高考,再没见识的,也能看出来,知青返乡或许也将成行,一时间,人心思动。
有想着高考考得不错,上大学就不用再回来的,也有惦记托家里找关系门路,顺势留在城里的,更有很多抱着其他小心思的。
总而言之,落在他们村,那就是,所有知青都选择了今年回城过年。
“过年,那不挺好的嘛。”寻常人多,阮父这个村支书还总要担心他们闹出点事情来,人全走了才好呢。
然而,阮父却没有想象中的轻松,“可上面跟我说,要压着,不能让他们一股脑全回去了,容易闹出事。”
呃,阮柔咂舌,这下就难办了。
任由知青们回去吧,看似容易,可容易得罪上面领导,落一个不听使唤的坏印象。可不让人回家,如今一个个归心似箭的,没个正当理由,真拦着那就得结仇,没恩没怨的,阻人前程,也不是个事,阮父不是那等会做恶人的。
偏偏矛盾还就落在他身上,可不叫人发愁。
最后,一家子商量来商量去,还是决定不管。
倒是阮柔这边,阮父多叮嘱了几句,“说不得会有知青来找你,你没事可以跟他们聊聊,顺便问下大学的事情。”
对于上大学,阮家人只能说出一个好字来,具体好在哪、需要准备什么、有什么补贴,俱都不大清楚,正好可以趁着知青们还在打听打听。
阮柔听了,并不觉得诧异。作为村子里唯三参加高考的本地人,引人注目是肯定的。
“好。”她十分爽快的应下。
或许是有了生存的底气,阮柔再次回到村里,便多了几分坦然,也不似先前那般避讳着村里的乡亲们,相反遇到了还能谈笑几句,面对别人的打趣审视,也能笑着面对。
村子里的人因为要下地,早上总是起得格外早,几乎是天还没亮,阮柔就听到了厨房和鸡圈的动静,那是阮父阮母在做饭和给鸡喂食。
没有多耽搁,她见着外面天色亮起来,就起身洗漱后到厨房帮忙。
简单吃过早饭,阮柔正准备跟着阮母出去上工,前后耽误几个月,花了家里不少存款,总不能年底还得因为工分不够倒贴钱买口粮。
乡下有一点比城里好,那就是大队的地,只要没有天灾人祸,又肯下力气,种出来的粮食总够吃,即便有人家劳力不够,也能想办法花钱补,不至于真饿死人。
结果,刚出门,就迎面撞上正来寻人的知青们。
阮柔看了阮父一眼,得到对方的一句“去吧”,就率先离开。
无奈,阮柔只得到一旁,听着知青们的说话、
“阮同志,我是来请你到知青点,一起回顾一下这次高考的试卷,顺便聊聊大学的事情。”开口的是知青里的一位老大哥,姓孙,名刚,熟悉的一般喊他刚子。
“孙哥,”阮柔称呼,“麻烦你了。”
“不麻烦,相互印证,我们还得多谢你呢。”
说来说去,都是场面话,等到了知青点,阮柔才知道,村子里的另外两名高考生都已经在了,至于知青,更是全员在场,一个不落,包括跟她有点纠葛的方凯,不过两人默契地没有打招呼。
“好了,现在大家都在,我们来看一下高考的考卷,心里也有个数。”孙刚走到边上一块竖立着小木板的地方,估摸着是当做黑板来用。
不论原先对自己考试有信心还是没信心的,此时都聚精会神盯着小小的黑板。
“我们先从最直观的数学开始,第一题,我答的是......”
之后是冗长的解答环节,孙刚和几个知青互相印证,偶尔还问问阮柔三人的意见。
阮柔的回答通常是最直接也最肯定的,因为她对自己的答案和答题过程有信心。次之的是梁书生,最不敢开口的则是钱洪宇。
几次没答上来,他不好意思的涨红了脸,“孙大哥,你就先别问我了,我就是瞎回答一通,跟你们的差距远着呢。”
孙刚闻言,也没勉强,只是视线往阮柔这边多看了几眼,显然是觉得她更加靠谱。
其实知青们都没想到这个结果。
他们对阮恬恬这个姑娘的认知,一开始是村支书家的小女儿,看着好像挺受宠的,人长得不错,也没怎么下过地,皮肤不像其他村里姑娘的黑,但怎么都跟城里家境优渥的姑娘们比不上。
再后来,听说她跟方凯在一起,面上不说,其实众人心底都有几分看不起。
上一篇:社牛小男配的植物人亲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