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 第276章

作者:竹里人家 标签: 系统 快穿 正剧 穿越重生

  不得不说,阮婆子还是了解阮柔的,然而其他人却明显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或许是相信但依旧抱着一丝微弱的希望,对阮婆子的话左耳进右耳出。

  “罢罢罢,索性我们也老了,管不了你们,既然要分家,那就分了吧。”阮老头见阻止不了,再次出来说好话,得到子孙们感激的眼神。

  但很快,问题再次出现。

  阮老头和阮婆子的年纪已经不小,按常理,长房养老,也即是阮大伯一房负责养老,二房和四房分出去成一小家,眼下情况不同,且不提阮大伯娘愿不愿意,李氏首先就不愿意。

  她嘟囔着道,“爹娘,要不把我们也分出去吧,否则跟不分有什么区别。”

  这话一下子阮老头阮婆子还没反应,先把阮大伯娘惹怒了,“你个不孝的东西,上面长辈还在呢,就想着分家了,谁给你的胆子,我倒是要问问亲家,是怎么养出的女儿。”

  四下寂静,所有人都沉默了,不一会,阮大伯娘也意识到不对,因为以往支持分家的人中也有她一份。

  但这不重要,阮婆子嗤笑,冷呵一声,心知这些人的心都野了,懒得计较。

  “都分了也行,只是我和老头子年纪都大了,为家里操劳一辈子,没得到老反而没人孝敬。”这便是赤。裸裸指责他们不孝,阮家三个儿子儿媳哪里能受得住这样的罪名,连忙告罪讨饶。

  阮婆子得意一笑,时下讲究孝顺,她靠这一句话就足以拿捏住一群人。

  

第299章 最后,这个家到底还是分了,只是每个人都不大痛快。 阮……

  最后,这个家到底还是分了,只是每个人都不大痛快。

  阮婆子被一向疼爱的子孙背刺,浑身不舒坦,愣是狮子大张口,问三房要了不菲的养老钱。

  原以为能分得大笔财产的大房,因着李氏两句话,彻底惹恼阮婆子,丁点好处没占到,偏还是养家压力最大的,一家子挤攘在一起互相埋怨,形态丑陋。

  而二房四房,意料之中没占到便宜,也没吃到亏,心想着以后一定要多来老房孝敬讨好处才是。

  然而,这些都不过美好的畅想,事实上,在没了阮老头和阮婆子的精心谋划,三房的日子每况愈下,甚至还不如未分家前,那时起码还能一大家子互相帮衬,没那么累。

  至于想象中的,分家后撇清干系,进城找阮柔打秋风,在小阮村长征询过她的意思后,仍旧断然拒绝。

  折腾一处,什么都没捞着的阮家人彻底傻眼。

  另一厢,稳坐钓鱼台的阮柔,听闻消息后不过嗤笑一声,随即将其抛在脑后,最近绣坊接了京都的一个大单,三米的巨大绣架,需要足足五个绣娘一起动手,才有希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绣活,不可谓不忙。

  又是一年春来到,柳絮飘飞的时节,县城西边入口,一行三十人的队伍吹吹打打进入城中,引来不少路人视线。

  为首,一人骑于高头大马上,身前戴朵大红花,甚是傻气。

  店里的伙计早有人偷偷来传话,阮柔方才从后院出来,远远瞧见,嘴角便绽开一个笑容来。

  若干年后,南方小镇同方城便有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一位绣娘的精美绣活流传在外,引来了当年状元公的青睐,郎才女貌,佳偶天成。

  与之相对应的,在小小的水洼村,作为绣娘的故乡,自然吸引不少人前来,而其中最多的则是周围的年轻姑娘们,怀着一份青春的憧憬与一份小小的精美绣品离开,只不知其中多少也是绣娘。

  至于阮家人,一开始还能叫嚣几句,不过扫把星,没良心的家伙,可等后来鄙夷的人多了,指责的话语多了,慢慢的也学会了龟缩在角落,一言不发,眼睁睁看着对方一步步越走越高,他们却只能在泥潭底部挣扎求生。

  -----

  “叮,恭喜宿主任务已完成。”

  “嘀,恭喜宿主完成任务:阮秀娘的怨恨。主线任务完成奖励10000积分,请查收。”

  “叮,是否立即传送任务世界,请确认。”

  “传送。”阮柔喟叹,一次相遇,却让她更加期待起下一次再见。

  “叮,任务世界已传送。”

  熟悉的一阵摇晃,阮柔已然身处新的世界。

  “月娘,去看看你几个弟弟妹妹的东西收拾得怎么样了?”一道中年妇人的声音响起,唤回阮柔的思绪。

  “好。”见气氛和谐,阮柔忙应是,匆忙分辨了下方向,朝着东侧的厢房走去。

  这是一间南北朝向的三列茅草屋,虽是茅草所建,但修建得颇为用心,表面平滑干净,不见几道裂缝,屋顶是厚厚的茅草堆,前后通风,显得十分整洁而干净,可见是一家子勤快人。

  出了门,阮柔没有直接与人接触,而是躲在墙角,先接收原主的记忆。

  原主名为阮月娘,是卢苏村阮老黑家的长孙女,年方十二,性子柔顺。

  卢苏村,顾名思义,村中大姓为卢、苏二姓,阮姓不过外来户,唯村中阮老黑三兄弟。

  其中阮老黑居长,跟下面的阮老根是亲兄弟,至于阮老钱,则是隔房的堂兄弟,不过因着是外来户,担心受排挤,阮老黑三兄弟颇为团结,是村中难得的和善人家。

  身处这样的家庭氛围,阮月娘的日子不算好过,却也并不艰难,就如寻常农家女孩一般长大。

  若只是如此,将来到了年龄,成婚生子,亦无甚不甘,但既然阮柔来了,总归心有怨恨。

  一切的起点还要归结到即将来临的灾荒,卢苏村地处偏南,十几年来风调雨顺,自从阮老黑三兄弟逃荒而来,就没有遇上过天灾人祸,日子平和而安顺。

  偏偏人到老年,再次遇见几十年不得一见的大干旱,其他村人还在犹豫时,被早年逃荒经验吓怕了的阮老黑三兄弟,凑一块儿商量好一阵,又找了村长以及村中众多交好的人家细讲当年逃荒惨痛经历,终于说服一起逃荒。

  这本是好事,因为这将是一场持续三年之久的干旱,留下来只有死路一条,然而,逃荒路上艰难险阻万千,纵然早有准备,最终整个阮家上面两辈几乎都丧命在逃荒路上,唯留下原主与几个隔房的弟弟妹妹。

  这又要说起阮老黑家如今的人丁,上面阮老黑与老妻阮苏氏俱都尚在,不到五十岁的年龄身形依旧强健有力,是整个阮家的指路明灯。

  阮老黑下面又有三个儿子,老大,亦即原主的爹娘,阮老大以及阮李氏,生有原主与一双弟妹,拢共三个孩子。阮老二,妻阮孙氏,育一子一女,其中长子更是阮家的长孙,颇得阮老黑老两口看重。阮老三与妻阮田氏,至今唯有一女,年方五岁,整个阮家可谓枝繁叶茂。

  阮老根以及阮老钱家同样不遑多让,人多自然有人多的好,三房拢共十几个男丁走出去,饶是本地地头蛇卢家和苏家轻易不敢招惹,更别提阮老黑的妻子就是本地大姓苏氏出身,向来只有交好的份。

  然而逃荒路上饥荒、干旱不饶人,最后,三房阮家人也没能留下几个活口,而其中最为年长的原主则负担了众多存活下来的几个弟弟妹妹的生计,不可谓不艰难,但作为长姐,她责无旁贷。

  而阮柔如今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原主从这般境地里解脱,当然就要阮家诸人存活下来。

  接收完记忆,阮柔深呼一口气,从天灾下面抢人,难度可想而知。

  暂时想不出合适的办法,她只得按捺下焦急的情绪,继续往东厢房去。

  

第300章 东厢房拢共两间,住着阮家下一辈五人,其中,三房的堂妹因着年纪还……

  东厢房拢共两间,住着阮家下一辈五人,其中,三房的堂妹因着年纪还小,暂时跟着爹娘住。

  “收拾得怎么样了?”阮柔径直从门外踏入,问道。

  “快好了,姐,这些真的不能带吗?”原主的三妹委屈巴巴抱着自己的小枕头颇为不舍,枕头上面着一簇簇小黄花,看起来很是可爱。

  “不能,总共就一辆牛车,爷奶说过,除了必要的吃喝,其他都不能带。”阮柔断然拒绝。

  “噢。”小姑娘留恋地抱了抱,珍重地将其摆回床铺位置。

  “大姐,都收拾好了。”另一个出声的,是二房堂妹,十岁的年纪,已经有几分懂事。

  “嗯,我去隔壁看看。”说着,阮柔去往另一间,住着原主弟弟与堂弟二人的房间。

  几个小孩的动作都很快,知道事态严重性,都能很好料理自己。

  检查完,阮柔回到堂屋报信,“爷奶,大家都收拾好了。”

  “唉。”阮老黑坐在上首,看着屋中一堆行李直叹气,倒是阮苏氏辛勤地看来看去,唯恐漏了什么,嘴中不断咕哝,“粮食都带上了,床铺带上四床,锅碗瓢盆各一份,再然后就是各房的换洗衣服物件儿......”

  阮苏氏说着,其他人是不是帮着添点儿,到最后实在堆满了一架牛车,再也塞不下多的,一群人仍是惶惶。

  “老头子,你再给我说说你上次逃荒的经历。”

  阮老黑瞅了一眼老伴和小辈们,眼眸逐渐幽深。

  “那一年,我才十六七岁,家在隔壁的隔壁省城下面的竹柳村,唉,那儿可没这儿好,风调雨顺的,我就记得小时候一直吃不饱,一大家子苦巴巴的,可就这样的日子,还是长久不了,都要娶亲的年纪了......”

  阮柔认真听着,其实阮老黑对逃荒的记忆已经很模糊,吸取不了多少有用的经验,可多听听总是好的。

  但凡逃荒,其中艰难便可想而知,但十六七岁的小伙子已经有几分气力,几兄弟连心,最后好歹活着来到了卢苏村。

  而眼下,阮家的情况更为糟糕,因为一群孩子的年纪实在太小了,其中原主是其中最大的,也才十二岁。

  “月娘啊,你是长姐,几个弟弟妹妹还小,你路上要帮着我们照看些,知道吗?”阮苏氏看着年幼的孙子孙女,想到即将到来的逃荒路,怜惜不已,忍不住叮嘱。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均看向阮柔,带着殷殷期盼。

  若面对这一切的是原主,从小到大都被这般叮嘱,恐怕早就满口应下,并付诸行动,然而,阮柔可没这么好的性子。

  她也不直接吵闹拒绝,而是装作一副担忧的模样,朝向这具身体的父母,“爹娘,我害怕,逃荒路上都有什么啊,我真的你能照顾好弟弟妹妹吗?”

  “唉。”阮父叹息一声,对老娘道,“月娘自己都还是个孩子,哪里照顾的了小的,还是我们路上多上心吧。”

  阮苏氏有些不满,还欲说些什么,就被阮老黑打断,“好了,你们几个小的,路上能互相帮衬的就帮衬一把,若帮衬不了,照顾好自己就是最好的了。”

  阮苏氏一想也是,遂不再言语,挥挥手,“行了,你们再回去收拾收拾,看看缺些什么赶紧准备,等明日就来不及了。”

  且不提路上的其他危险,光是应对这场灾荒,物资粮食就是重中之重,公中准备的除外,每房都还能往牛车上再放一个小包裹,这边考验每一房的积蓄了。

  阮父带头,其他人跟在后面,一齐出来。

  等回到属于大房的屋里,阮父阮母看着床铺上一个不大的包裹,饶是已经确认过很多遍,此时仍旧忍不住拆开打量。

  待看到一个小荷包时,阮李氏拿起,当着一家子的面拆开,只见里面是零星几个碎银角子。

  她长长叹息一声,颇为舍不得,“家里的银子大多拿去买粮食了,现在手头就剩这么些,既然都要上路了,那就一人拿一颗吧,若是路上真的失散,好歹有个去处。”这还是方才阮老黑说过的,他们一家子路上被流民冲散,就此失去了彼此的踪迹,后来阮老黑在卢苏村安居,也试图回去找过家人的踪迹,可惜一无所获。

  其他人未言,沉默着接过阮母递过来的银角子。阮柔同样收到了一个,小小的,她估摸着还不到一两,约莫三五钱的样子,于如今的灾荒岁月,也许买不到多少粮食,但好歹图个安心。

  一人一个本是正常,但忽然,阮柔手中的银角子被一旁立着的阮二妹拿走。

  “姐,你的比我大,咱俩换一个吧。”阮二妹虽然嘴上说着换,但丝毫没有动静,那副模样,分明是要占为己有。

  阮柔皱眉,碍于原主的人设,不好直接抢回来。

  真要说起来,大房三个孩子,最受宠的自然是唯一的男丁,但原主作为夫妻俩的第一个孩子,乃至阮家第三代中的第一人,其实在长辈眼中颇有分量。

  只原主自来性子老实能干,身为长姐对下面弟妹包容,才造成眼下被人欺负的状况。

  阮李氏看不惯这模样,也不分辨,夺过一个塞到阮柔手中,道,“收好了,保不齐保命的东西。”随后朝向阮二妹训斥,“都说了一人一个,你抢什么?”

  阮二妹瘪瘪嘴,不满却只敢小声嘟囔,“就知道我一个老二不受宠。”

  阮柔只觉好笑,若在一般家庭或许如此,但就阮家大房,阮二妹那性子绝对是其中最难缠的一个,只看其不吃亏的行径,还敢挤兑阮母,就可知平常绝对没受欺负,偏每每如此说,阮母就要心虚一下,继而退让。

  “好了,什么时候还吵嚷这些,把自己的包裹收拾好了,若少了什么,就等着路上饿肚子吧。”阮李氏瞄一眼,将两个女儿打发,将儿子留下。

  出门之际,两姐妹回房,就听阮二妹不满道,“哼,就知道他们更看重儿子,大姐,你说是不是不公平。”

  “不公平那你刚才还抢我的?”没了大人在跟前,阮柔可不纵着她,愣嘲一声,不为别的,就是讥讽她不甘却还欺软怕硬,若她方才敢抢亲弟弟的,阮李氏能忍,阮父也不会容忍儿子吃亏,不过也是一个笑话。

  被一向性子和善的大姐挤兑,阮二妹一时没有回过神,见人脚步渐远,连忙跟上,“大姐,你这话说的,娘她就是瞎说,我没想抢你的,就是想看看是不是你比我的重。”

  阮柔回到房,将方才得的银角子小心缝进衣服的内衬,任由对方说干了嘴,依旧不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