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第301章 当晚,难得的一顿饱饭却没让阮家众人有多少欣喜,一个个皆忧心忡忡……
当晚,难得的一顿饱饭却没让阮家众人有多少欣喜,一个个皆忧心忡忡望向门外的黑夜,仿佛看着毫无希望的逃荒路。
在此之前,阮家已经度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饥饿,若说风调雨顺尚能吃个七八成饱,前面几个月约莫只有五成,就这阮苏氏看着日渐减少的粮食还得心疼不已。
如今可倒好,抛家舍业,除了必须带上的,几十年辛苦积累的房屋、家业尽皆付之一炬,阮苏氏看哪都觉舍不得。
气氛有些沉寂,阮老黑猛吸了口旱烟,烟熏缭绕间,只听他淡淡的声音,好似带着浓重的疲惫,“好了,都回去收拾下,早点睡吧,明天趁早走出发。”
如今正值八月,干旱几个月,日日只见太阳高挂,不下丁点雨水,土地早已干裂,地里颗粒无收,这也是促使阮老黑下定决心早早逃荒的原因。
而逃荒路上,除了粮食紧缺外,第二大担心的就是恶劣的气候,没有牛车仅靠人力,在酷热的太阳下行走奔波,堪称酷刑。
“嗯。”其他人只得闷闷应了是,随后各回各屋。
半夜,阮柔躺在床上闭眼休息,一旁阮二妹和二房的堂妹一个劲说着话。
阮二妹显然同样担心,八岁的年纪早已能懂事,却因为年纪小反而更加担忧,倒是三堂妹没心没肺地傻乐呵。
“大姐,你说爷奶要带咱们去哪儿啊,咱们能安全到地方吗?”
“不知道。”阮柔眼睛都没睁,兀自回答道。
“大姐,你起来,我们说说话。”
三堂妹见大姐一直躺着不动,有些担心,“二姐,大姐是不是不舒服啊。”
“没吧,”阮二妹将信将疑,伸手推了推阮柔,“喂,大姐,你怎么了?”
“没事,就是累了,休息一下就好。”阮柔本意是想让她们不要这么吵闹,但阮二妹显然没意识到,或许是觉得她生病了,对方立刻拉开距离,一个劲朝里侧挤。
“二姐,太热了,你往外去点。”三堂妹不满抱怨,本来三个人躺一张床上就热得慌,凑一块儿去更热了。
阮二妹讪讪,“三妹,要不我俩换个位置吧。”
三堂妹不解,只当她想靠墙睡,没说什么便同她换了个位置。
而原地一直不动假寐的阮柔却猛地睁了一下眼,瞥过里侧位置,眸中显露出不屑,想来是觉得自己病了,担心被传染吧。
嗤笑一声,她从床上起身,就着朦胧月色整理自己的小包裹。
给一个十二岁孩子的包裹位置并不大,约莫也就能容纳几件衣服,其实也没什么可收拾的,可手里没粮,她总觉得慌张,却也无济于事。
夜渐深,卢苏村家家户户,即便辗转难眠的也难免陷入梦乡。
翌日,清晨,约莫公鸡第一次打鸣的时辰,村中确定开始逃荒的人家便早早起来准备。
行李是早就收拾好的,只要将最后一点物品装车,洗漱用饭后,便开始集合。
以卢苏村长为首,其他村民跟在后面,浩浩荡荡的队伍排成一场列,看起来很是壮观。
下定决心趁早走的人家不少,但更多还是留存着微弱希望再等一等的,此时眼见人群离开,村中好似少了一半人口,不觉心慌。
走的人同样并非义无反顾,事实上,甚至没走出多远,就有人后悔迷茫、不知所措的,这种彷徨更多源于对未来的未知。
按照原定计划,他们需要前往的目的地是隔壁的隔壁省城,亦即同辉城,届时看情况再决定去留,那儿比卢苏村更偏南方,地处平原,一向是粮仓重地,若说天底下那儿不缺粮食,也就只有同辉城了。
而行程,因着纯靠脚走,约莫行进的时间是三个月,届时刚刚入冬,天气尚不算太冷,若情况好,还来得及在同辉城找个地方储蓄过冬。
当然,如今一切都只是畅想,真正路途中肯定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只能边走边看了。
阮家作为外乡人,在整个逃荒队伍的中后方,就这还是托了阮苏氏的关系,跟在苏姓人后面,后面则是阮老根、阮老钱两家,前后皆有照应,倒不必担心旁的。
从天蒙蒙亮开始出发,走到太阳顶头,不过才从村里走到隔壁镇。
此时,若有人从上空往下看,便可见一条缓慢向南挪移的长线,四面八方的人都在朝一个方向聚集,不见多少气势,反觉几分渺小。
卢苏村的队伍最前方,则是一个身材精瘦干练的老者在指路,那是卢姓人家一户叫卢泰的行商,靠着做行商积攒的银钱,本来搬到镇上居住,眼见镇上的富裕人家一户户跑光,便慌里慌张回村,寻求族人支援,一齐逃荒,因着来回跑过两趟同辉城、手中有一份详尽的地图,如今在队伍里做个向导。
他旁边,就是如今陆苏村现任村长,苏清德,四十的年纪,尚身强体壮,不停擦拭着额头的汗水,提议道,“太阳太大了,要不先歇会儿吧。”
“行,那就先修整,等太阳下去点继续,晚上多走会儿。”卢泰忖度了会时间,同意了。
话毕,苏清德让人传话,不一会,整个队伍停在路边,各自找着避阴处休息。
阮家位置恰好停在一棵大树下,三家人凑做一堆,由一圈男人护卫着三架牛车,女人和孩子们则在中间准备干粮。
干粮是前阵子准备好的炒面,无需生活,用水一冲就能喝,唯一的问题就是水得省着点,起码在找到下一个水源前不能用光了。
三家人本就十分亲密,此时也不分你我,估摸着拿出自家人口的干粮,便在一块儿吃起来。
阮柔拿着自己的一份,沉默吃着。
她略瞟一眼,估摸是按照大人六分、女人五分,小孩四分的口粮给的,吃了只比没吃略好些,半上午的劳累,谁都多说不出一句话,吃完就靠着树干或牛车歇息,只留两个人轮流看守行李。
阮柔迷糊闭上眼,不知过去多久,被身边动静吵醒,一睁眼,前面队伍已经再次启程,人群再次慌乱起来。。
“唉。”叹息一身,阮柔无奈跟上,好在或许是做惯了农活的身体,尽管心理上疲惫,脚下却一步不停。
她能坚持,下面几个小的却累得够呛,尤其三房的堂妹,方才五岁,被阮老三央着架上了牛车,一人上去,其他孩子眼巴巴看着,最后,大房和二房的男丁磨缠着同样上了牛车,地下的孩子就只剩阮柔、阮二妹以及三堂妹。
第302章 下午本就酷热异常,接连不断的赶路消耗了所有逃荒人的体力,别说似……
下午本就酷热异常,接连不断的赶路消耗了所有逃荒人的体力,别说似阮柔这般的孩子,就连阮父阮母这般干惯农活的重劳力都有些吃不消。
“爹娘,要不你们上牛车坐一会吧。”阮父抹掉额头上的汗,问着左侧阮老黑。
“不用了,这牛车坐几个娃子还行,上去个大人,就该推不动了。”
“就是,待会等太阳下山,让几个孩子下来自己走,不然你们都费劲。”阮苏氏考虑的更多,车上东西重,要用的力气就越多。
三房各有一个孩子在车上,倒不至于担心彼此互相推诿,但路途遥远,总不可能一直推着走,乡下孩子没那么精贵。
果不其然,等到太阳掠过地平线,阮苏氏便催促着让几个孩子下来自己走。
按计划,逃荒队伍的休息时间集中安排在深夜和半下午最热的那一阵,故而,现在要一直走到太阳完全下山,方才能驻扎休息。
略过一片荒凉的小山头,累到脚都抬不起来,这场浩劫终于暂停,而山上,别说野兽,就连只野果都无,唯一可用的,大概就是地上成片的枯枝落叶。
“都别停,晚上要生火,都距离山坡远点,不然着火把行李少了,就哭去吧。”村长苏德清从前往后一路呵斥过来,往年夏日村中就发生过去祖坟祭拜烧掉半个山头的事,故而他很是小心。
阮家的队伍早已停下,四处寻找晚上可供落脚的地方。
阮老三从牛车前面位置出来,只觉肩头疼痛异常,掀开一看,只见肩膀大片青紫,道道沟壑显得狰狞而恐怖,这是下午拉牛车的勒痕。
是的,说是牛车,其实只有一架平板车,别说阮家本来就没有牛,就是有,在人人饿昏眼的现下,牛肯定也是保不住的,不过,阮家倒是养着些鸡鸭,在粮食还不够人吃后,阮老黑就下狠心宰了晾成肉干,如今不知在牛车的某个位置藏着呢。
“嘶,怎么勒得这么厉害。”谁的孩子谁心疼,阮苏氏见状第一个不忍心,扒开另两个儿子的肩头一看,皆是这幅惨状。
“没事,就是一直用力,等磨出茧子来就好了。”阮老大满不在乎,当然,如果他脸上没有露出痛苦表情的话,会更有说服力。
阮老二却是受不了了,直嚷嚷,“明天可不能让孩子再上车了,本来东西就够重,再加三个人,实在拖不动。”
闻言,三妯娌面面相觑,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心疼孩子,可男人也是自家的啊。
最后还是阮老黑拍板,“谁拉车自己愿意的话,就让自家孩子上去,其他人不准上!”
这话等于将选择权交给了各房人,也没什么好争议的,遂终于安生。
劳累一天,晚上一家人决定开火吃点热乎的,依旧阮苏氏指挥,从车上一个布袋里掏出两小把糙米,放进陶瓮中,架在一个小火堆上,配上点咸菜,就是晚饭了。
当然,这只是公中的,各房也可以吃自己的存粮,但目前显然没人愿意这么做。
勉强用粥水灌了个肚饱,阮老大和阮老二结伴出去打探消息,阮老三留在原地守护。
阮柔累得话都说不出来,嗓子干得直冒烟,偏没有足够的水,只能通过不断舔舐降低那股子干涸,却只是饮鸩止渴。
一旁,阮二妹还不消停,“大姐,好渴好饿好累啊。”
“嗯。”阮柔用气音回应。
“大姐,你怎么不说话,是不是也很累,还是三弟好,一直待在牛车上。”语气酸溜溜的,带着明显的嫉妒。
“也就今天,明天谁都坐不了了。”阮柔瞥她一眼,不公平当然是不公平,可阮二妹自己不出头,反倒在自己耳边嘀咕,明显不怀好意。
“为什么,爹明天拉牛车,小弟肯定要上去的。”阮二妹疑惑,她惦记的就是到时候自己装晕也上去呢。
“路途那么远,多一个人,爹肯定受不了。”
“那小弟也受不了啊。”阮二妹脱口而出,随即懊恼。
阮柔的眼神意味深长,敢情她也知道小弟年纪小,事实上,今日得以上车的三人同样是各房年纪最小的。
或许是聊这些没意思,或许纯粹太累了,阮二妹很快停了碎碎叨,睁眼看向隔壁阮老根和阮老钱家的位置。
而阮苏氏领着三个儿媳,收拾好吃饭的家伙什,还得准备明日的早饭。
众人或休息或忙碌间,阮老大和阮老二回来,面上带着喜色。
阮老黑等人纷纷簇拥上去,将两人围在中间,躲开外人视线,阮老大悄声道,“山坡东边有一个小洞口,那里还在滴水。”
“嚯。”阮家所有人都露出欢喜的神色,暂时不用为粮食发愁,但水没了真不行。
阮老黑脑中思虑几番,问,“有多少人知道?”
“没几个,就是恰好走到那,我们约定好轮流接水,都不对外说。”阮老大十分谨慎。
“嗯,做的对,若是可以,把几个水囊都装满水。”
“恐怕不行,”阮老二苦笑,“那水就一滴滴落下来,我们放个一个木盆,但到明早能接多少,还真不好说。”
“能接多少接多少吧。”阮苏氏叹息,“要不要跟老根和老钱他们说一声。”
阮老黑犹豫片刻,还是回,“先不说,若有多的水,分他们些就是了。”毕竟再是亲兄弟,也没有妻子儿孙亲近。
是夜,**劳累之下,所有人都睡得十分香甜,压根顾不上对未来的担忧。
第二天,果真如阮柔所说都没能上牛车,依旧阮老大三兄弟轮流拉车,至于孩子,若真的走不动,则由各房自己背着。
随着越走越远,路途愈发艰难。
一开始,他们在路上还能吃自己的存粮,隔段距离也能找到些微水源,可越走气候越恶劣,甚至到了路过的村庄十室九空的地步,从所在位置往前往后,都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逃荒队伍,卢苏村不过其中极其渺小的一部分。
阮苏氏忍不住庆幸,“得亏咱们走的早,若是再晚些,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诸人自是纷纷应是,称赞阮老黑英明。
这么一走就是大半个月,他们终于即将走出所在省城的边界,只是,时下人口管控本就十分严格,和平时期尚且要路引、户籍俱全,更别提面对一群逃荒的灾民。
面对高耸城墙以及紧闭的城门,甚至于城墙上举着弓箭的士卒,庞大的逃荒队伍被迫停滞,就地休整。
上一篇:社牛小男配的植物人亲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