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 第294章

作者:竹里人家 标签: 系统 快穿 正剧 穿越重生

  和离吧,地方太小,传出去女儿的名声不好,再嫁也困难,若不分开,这样的日子,难不成要过一辈子。

  对此,阮柔有些微的愧疚,但总不跟原主一样一直瞒着,索性说了,至于解决办法,她自己来就是。

  “杏花,你是怎么想的?”阮母问女儿的意见。

  阮柔半真半假的说了,“爹娘,现在我还没考虑好要不要和离,只是被占的便宜,我实在忍不下这口气。”

  “嗯。”这个回答,不说让阮家人满意,起码安心了些。

  阮父阮母都是和善的性子,阮大嫂却是个泼辣的,立即跟小姑子保证,“杏花,你放心,那些嫁妆,等我都给你要回来。”

  原主与阮大嫂不仅是姑嫂关系,更是曾经的闺中密友,在阮大嫂嫁过来后,关系更是亲密几分,故而阮大嫂很是疼惜这个小姑子兼密友。

  阮柔也不跟阮大嫂客气,只是东西给她,保不齐还要被田永送出去,她便道,“大嫂,东西要回来后,你先帮我收着吧。”

  言下之意,大家都明白,阮大嫂痛快应下。

  随即,就是接下来的生活问题,和离暂且不提,但听女儿说,家中时常揭不开锅,吃喝都成问题,总不是个办法。

  阮母心疼女儿,想着家中粮食还算富裕,就准备拨出一部分让女儿带回去,“这些粮食你拿着,千万吃饱了。”

  说这话时,阮母的眼眶有些泛红,带着些湿意,她家娇宠的女儿,不说大富大贵,起码没饿过肚子,怎么就瞎眼,选了这么个人家呢。

  面对阮母的好意,阮柔却只能拒绝,“家里有再多粮食都不够他嚯嚯的,我就不拿了。”

  “那你怎么办?”阮大嫂急切问,被占便宜固然难受,可总不能为此饿着自己吧。

  “我准备在镇上找个包三餐的活计,工钱倒是其次。”阮柔说出自己的打算,这是她思忖良久后的决定,既不至于让田永敲骨吸髓,又能保全自己的最好方法。

  “唉。”阮母忍不住重重叹气,女儿在家都没有过外出做活。

  阮大嫂是个利索性子,听她这么说,当即思考起,镇上有什么合适的活计。

  半晌,她面露欣喜,“前几日听说镇上的荆州书院要招个厨娘,杏花你做饭好吃,一定没问题。”

  阮柔想了想,原主确实有一手做饭的好手艺,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舍得油盐调料,如此,阮大嫂说的倒可以去试一试。

  “只是,”阮大嫂接着道,“先前的厨娘听说是书院一个童生的老娘,跟书生险些大打出手,这才把人辞了重招,杏花你要是去了,就怕那童生不高兴。”

  “哪有那样的道理。”阮父道,“又不是杏花抢了她的活计。”

  道理是这个道理,可又不是人人都讲道理,不过阮柔也不在乎就是了,干活拿钱,别的她也不掺和。

  “那我先去试试,还不一定能选的上呢。”阮柔自谦,其实很是自信。

  “下午让你大嫂领你去。”阮母一锤定音。

  阮大嫂家的娘家侄子如今在荆州书院进学,故而才能得知些消息,对书院也熟悉。

  一家人商量好,也没让阮柔回家,而是一家子凑一起吃了顿团圆饭,等小憩后,阮大嫂领着阮柔出门,顺便介绍些书院的情况。

  荆州书院,别看名字取得大,其实就是一个几十人的小书院,囊括周边几个镇的书生,不过对阮家这样的一般人家而言,书院总是高高在上的。

  书院在丰镇以西,占据了很大一片位置,甚至有两亩地,种这些瓜果蔬菜,供书院夫子以及学子食用。

  阮柔二人上了山,跟守门的婆子说了一声,被领到灶房试手艺。

  书院这些天可是为招厨娘的事操碎了心,前来的人要么手艺不行、要么谈吐形象不行,先前那个厨娘就是跟书生吵架甚至差点动手,所以山长特意要求,招的厨娘必须是个好性子的,千万不能是个泼妇,于是,一杆子打倒一大片人,管理灶房的秦婆子为此晚上都睡不好。

  见着阮柔的那一刻,眼睛就是一亮,年轻妇人嘛,总是要脸的,不至于跟那老妪一样。

  “来来来,先做两个菜试试。”秦婆子热情招呼,“阿雯,这是你家姑娘?”

  “可不是,我家小姑子,性子好、手艺也好,秦大娘你可得多照顾点。”阮大嫂颇有王婆卖瓜的意味。

  而一旁,阮柔查看过灶房的原材料后,很快决定好要做什么菜,一个肉末茄子,一道红烧肉,一道凉拌时蔬,再加上一道绿豆汤,有荤有素,热菜凉菜和汤,一应俱全,足以看出她的手艺了。

  等阮柔将饭菜端上桌,阮大嫂和秦婆子正说得热烈,还打听了不少娘家侄子学习的近况,可谓相谈甚欢。

  见着色香味俱全的一桌盛宴,秦婆子笑意更甚,拿起筷子,先是拨了部分出来,才自己品尝起来。

  茄子入口的一刹那,她的眼睛骤然一亮,口感软糯、咸鲜入味,却不显油腻,再尝其他几道,皆各有特色,堪称美味。

  “杏花,你这手艺真是绝了。”秦婆子吃得十分满足,语气也和善了不少。

  “秦婆婆谬赞了。”阮柔谦虚道。

  满足了口腹之欲,秦婆子不忘正事,道,“你们稍等等,我把这几道菜给山长他们尝尝。”

  等人离开,阮大嫂满面喜悦,“杏花,秦婆婆那么满意,我看铁定行。”

  阮柔笑,“大嫂,还得看山长的意见呢。”

  说得阮大嫂有些忐忑,两人默默等待最后的结果。

  很快,秦婆子喜笑颜开地回来,“哎呦,阿雯,你家小姑子这手艺,可是连山长都赞叹不已,说让我一定要把人留下呢。”

  阮大嫂此刻倒自谦起来,“哪里,多亏了秦婆婆你帮忙,等你有空下山,我让杏花好好做一桌,咱们吃个够。”

  “那敢情好。”

  寒暄过后,开始商量正事。

  “书院拢共有四五位先生,二十来个学生,还有跟我一样的几个杂役,也就是一天要做三十个人的饭菜,若你愿意,咱们现在就可以定下。”

  这个份量,对一个年轻女子来说,压力还是比较大的,秦婆子不免担心。

  “没问题。”阮柔满口应下,随即,就上工的时间、工钱等做了约定。

  活计不少,工钱也不低,一个月五钱银子,包吃住,另有三节节礼等,堪称丰厚。

  另外,每个月有四天的休息时间,遇到春收秋收都有半个月的假期,也是为了乡下的学子着想,

  “没有问题。”阮柔直接应下,对这个活计十分满意,这个工钱,比起田永还要高了。

  “既这样,你回去收拾收拾,明日正式来上工吧。”秦婆子迫不及待邀请,这些日子,都是她来做饭,那手艺,她自己都嫌弃。

  阮柔同意,两人先行离开。

  回去的路上,阮大嫂喜气洋洋,“杏花,你可真厉害,我还是第一次见到秦婆婆这般夸奖一个人呢。”

  “还是多亏了大嫂你的引荐。”阮柔道。

  两人你夸我一句、我夸你一句,欢欢喜喜回了阮家。

  可惜的是,欢喜戛然而止,因为阮家正有一个她们都不希望看见的人——田永。

  院子里气氛有些尴尬,阮母本来准备再看看,不预备直接摊牌,但阮父是个憋不住的性子,在田永找上门来后,忍不住质问出声,

  结果倒好,本以为对方多少有几分愧疚心虚,结果,一派理直气壮的模样,险些将阮父气得厥过去,

  于是,就成了阮柔回来看见的这幅场景。

  还不待她打招呼,就听田永不满嘟囔,“杏花,你这是做什么去了,一整天不着家,碗不洗、饭不做的,还想不想好好过日子了。”

  阮大嫂一听就恼了,嘿,她这暴脾气,“田永,你还有良心吧,自己穷大方,都养不起媳妇了,还不许我家杏花出去找个活儿养活自己啊。”

  田永一惊,他这人向来是遇强则弱,讪讪解释,“大嫂,我不是这个意思,就是没找到人,有些着急。”

  “呸,我管你着急不着急,我就知道你没出息,家里都没粮食了,还到处充大头蒜,下次再让我听见你跟我妹子这样说话,你们这日子也别过了。”

  “那怎么行。”田永彻底惊了,他孤身一人,好不容易娶了个媳妇,回家来再也不是冷锅冷灶,饭菜有人做,衣服有人洗,简直再惬意不过。

  “还有,你把我妹子那些嫁妆都给我还回来,一个大男人,拿媳妇嫁妆出去讨好别人,算什么男人。”

  阮大嫂一张嘴巴拉巴拉,一句都没停歇的,直将个田永贬得不堪入目,这才作罢。

  “大嫂,已经送出去的东西,怎么能拿回来呢。”田永不满,“李寡妇家那么困难,章家老二还指着新被子娶媳妇呢,还有......”总之,家家户户都困难,他田永就是救苦救难的救世主。

  “行,你不要,我去要,趁早给我滚蛋。”阮大嫂懒得听他叨叨,自家东西,她去要,还不信那些人有脸不还了。

  一番吵闹,田永连开始提及的阮柔找活计的事都没时间掰扯,就被阮大嫂赶出了家门。

  

第329章 隔着一道木门,听着里面的欢声笑语,田永只觉得荒谬,自己……

  隔着一道木门,听着里面的欢声笑语,田永只觉得荒谬,自己妻子的娘家,竟然是这般自私自利之人,明明、明明自己送出去的东西都是为了帮助他人啊。

  “笃笃笃。”

  “笃笃笃。”

  田永用力狠狠敲了门,无人应答,门前人来人往,皆用一副看稀奇的模样看过来,田永最爱面子的一个人,当即受不住,恨恨离开。

  阮家恰与之相反,虽然刚得知了女婿不靠谱、拿女儿嫁妆穷大方的破事,但女儿自己立得住,他们也就没什么好顾虑的。

  当然,担心还是有的,比如阮母忧心忡忡的问,“田永不会拿你的工钱去做好事吧?”

  阮柔摇头,“以后我的钱会自己收好,不会让他拿到的。”

  阮父赞同,“这样才对,还有他交给你的工钱,给你后就不要给他,男人养家本来就是应该的,他要有本事,让他自己再去赚去。”没道理家都不养,先去送外人好处。

  “嗯。”阮柔应下,又耐心听了阮父阮母以及阮大嫂的谆谆教导,这才离开。

  阮家是个好地方,爹娘也都真心疼爱她,可还没让田永付出应有的代价,她暂且需要先留在田家。

  等回到田家,不出意料,家里依旧一副乱糟糟,休息一日在家的男人什么也没做,连饭都是在外面吃的。

  谁比谁高贵,阮柔见了心烦,反正她有了挣钱的营生,也懒得搭理,将自己面前一亩三分地收拾干净,至于其他的,管它呢。

  当夜,阮柔反锁房门,直接睡在了新收拾出来的客房。

  而田永,好不容易等到妻子回来,正准备等人跟自己低头道歉,等了许久,最后等来的却是一片黑暗和安静,不由得愈发气闷,饭也没吃,自己盖上被子闷头睡了。

  翌日,田永要上工的日子,往常,只要他上工,家里再大的矛盾都会暂且搁置,毕竟挣钱最大,但这一天,准备好的早饭、洗净晒干的衣裳,田永什么都没见到,瞅着天色不早,穿着一身皱巴巴的衣服匆忙出门。

  至于阮柔,书院一共需要做两餐,第一天上工,书院只要求做午饭前到,故而美美睡了个安稳觉,起来时,悠闲填饱肚子,收拾好东西,往书院的方向去。

  书院自打前一任厨娘走后,灶房就由书院几位杂役大爷大娘轮流接手,由此书院学子以及夫子们也陷入了水深火热。

  好不容易听说终于来了一位厨娘,一个个激动得不行,忍耐一上午,眼见到了饭点,对着食堂的方向望眼欲穿,上课的夫子眼中精光乍现,挥挥手大方表示准时散课。

  书院食堂,阮柔忙活了一个时辰,终于将几十人的饭菜做出来。

  食堂分了东、西两部分,东边是专供书院学子和工作人员所用,西边则是给学子们的,倒不是别的,而是学生在夫子面前难免拘束,课堂上就跟老鼠见了猫一样,总不好下了课还让学生吃不下饭,索性分开用膳。

  阮柔忙活完,给自己盛了饭,跟秦大娘一起,边说边吃。

  因着书院人多,伙食的要求也高,配置是一个厨娘配两个帮厨,所以阮柔很幸运地只需要做饭,不用操心洗碗这些琐碎事。

  吃着喷香的饭菜,秦大娘对着年轻的姑娘止不住的夸赞,“杏花,你这手艺真是绝了。”

  阮柔笑,“那您就多吃点。”

  秦大娘丝毫没有客气,用两大碗米饭身体力行,吃饭撑着肚子,险些站不起来,还是阮柔扶着走了两圈方才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