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花女配 第338章

作者:竹里人家 标签: 系统 快穿 正剧 穿越重生

  “嘉儿回来了?”韩父疑惑间,就见外面的人推开大门,进来的人他们也很熟悉。

  韩张氏几乎是在看见来人的那一刻就皱紧了眉头,不怪她不欢迎,任是谁天天来找自己麻烦,都会觉得烦心吧,更何况大多数时候对方还都是无理取闹。

  韩父对这位亡妻的大哥感官同样不好,亡妻还在时对方就看自己不顺眼,等亡妻走后,更是天天挑唆大儿子在家闹腾,跟自己过不去,好在后来大儿子懂事了才没继续受外家挑唆,但至今他依旧升不起一丝好感。

  韩家人集体头皮发麻的时候,来人冷笑开口,“韩秀才,听说我大侄子的赶考钱不够了。”

  作为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韩秀才早已习惯旁人这么称呼自己,但其他人都是语带尊敬,再不济也不会带着这种明晃晃的嘲笑和讽刺,让人心头不适。

  “没有的事,你怎么知道的?”韩秀才刚问出口,就知道了答案。

  果不其然,就听对面道,“我怎么知道的,若不是嘉儿上门借钱我还真不知道呢,你们韩家就穷到这一步,嘉儿刚考中童生就闹这一出,是不是诚心让人考不好。”

  张口就是栽赃污蔑扣黑锅,久违而又熟悉的套路,让韩父眼皮子直跳,他直觉否认,“钱的事我们会自己想办法的,不劳你费心。”

  韩张氏闷头不吭声,在韩父原配的娘家人面前,她永远低一头,吵不过、也没有必要吵。

  “想什么办法,出去借吗?”韩嘉大舅嘲讽,“我就不信你们家还真能缺了这十两银子。”

  “你什么意思?”

  “我说你这任妻子可没把我们嘉儿当亲生的,还藏着一手呢,你敢说没有。”

  韩父不敢,可那些钱也是他默认的,一来,他觉得自己年纪到底大,将来肯定得走韩张氏前面,留下钱傍身总是好的,二来,他与韩张氏一双儿女,留给韩张氏也就是留给自己的孩子,没必要分那么清楚。

  在亡妻娘家面前当然不能这么说,他立即否认,“瞎说什么呢,哪有什么私房钱。”

  韩父不认,韩嘉大舅也不能冲进房去,便只得揪着韩张氏没把继子当作亲生的、以及韩父这个当亲爹的不厚道说项,说得韩父跟韩张氏跟鹌鹑似的,更别提早就极力缩小自己存在感的韩梅以及韩乐。

  好在韩嘉的回来解救了韩父等人,韩嘉几乎是冲上前来,拦住说得正兴起的大舅,将门关上。

  “爹娘,大舅他没别的意思。”对上韩父阴沉的脸色,韩嘉讷讷解释。

  当着外人面,韩父没教训儿子,僵着一张脸不吭声。

  许是说痛快了,韩嘉大舅终于消停,看向韩父以及一众韩家人,最后目光落在韩嘉这个侄子的身上,眼中眸光闪烁。

  “嘉儿啊,你赶考的钱不用担心,你爹和后娘不出,我这个舅舅来出。”大舅打包票,不等韩嘉露出欣喜的神色,就听他继续道,“但我有一个要求。”

  韩父问,“什么要求?”他印象里,这便宜大舅子可不是个手松的。

  果不其然,接下来他就听见一个离谱到家的要求,“嘉儿不是正好和离了嘛,他总要个人照顾,我家欣儿就挺不错的,要不给他俩结一门亲事吧。”

  欣儿是家中老二,其实当年韩嘉的亲事他就打过主意,但架不住韩父牵线了一个秀才的女儿,对比起来大女儿实在拿不出手,这才作罢,如今正好机会来了。

  韩嘉大舅说得风轻云淡,韩父却是险些捂住胸口,被气得。

  自家儿子已经是个童生,眼看就能考中秀才,将来合该配最更好的女子,对方怎么敢。

  不提韩父,就连韩嘉都觉有些不可思议,震惊看过来,“大舅,我只把欣儿当作妹妹。”

  “你俩是表兄妹,当妹妹也没错。”韩嘉大舅才不管那些,一心要牵成这门婚事,当着韩父等人的面,他还劝侄子,“嘉儿,你有后娘,爹也是个后爹,我们跟你才是一条心,等你们成了婚,欣儿一定会照顾好你,不叫你吃亏。”

  于是,原本不怎么在意的韩张氏眼皮狠狠跳了几下,好家伙,这是要找个搅家精回来啊。

  

第396章 接下来的韩家发生的一切就如同一场闹剧。 韩嘉……

  接下来的韩家发生的一切就如同一场闹剧。

  韩嘉的外家一再表示可以出韩嘉赶考的钱,乃至后面读书的费用,都会帮衬一二,唯一的要求就是两家联姻。

  韩家人自然不答应,双方你来我往,聊到最后,彼此都带了火气。

  韩嘉被大舅揪住,“嘉儿,你自己说,你愿不愿意跟欣儿在一起?”

  “这事哪有一个小辈决定的份。”韩父见不得儿子受委屈,当即反驳。

  奈何大舅丝毫不退步,只问韩嘉的意见。

  “大舅,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听爹娘的安排。”

  这意思就是不同意了,大舅冷笑一声,“好,是我们自作多情,妄图攀你这个准秀才的高枝,不过白白被羞辱,放心,我还是有脸的,不纠缠,这就走了。”

  说着,领着爹娘兄弟媳妇一众人气势浩大地离开,那“踏踏”的脚步声,充分显示了其怒气之重。

  “爹。”韩嘉与韩父面面相觑,半晌无言。

  “没事。”韩父弱弱回一句,赶考的费用还没解决,又多添个麻烦,偏跟人讲道理又讲不通,颇有一种秀才遇到兵的无力感。

  韩张氏冷哼一声,转身离开。

  这下,她是半点愧疚感都没了,若不是为着自己以后着想,她还当真恨不得这门婚事能成,倒要看看继子摊上这么个岳家后能有什么好结果,可惜,不能够了。

  韩梅和韩乐悄无声息跟着离开,原地只余韩嘉和韩父。

  看着儿子,韩父重重叹息一声,“你怎么就自己上门去了,这钱要是能借到,我自己就去了。”

  韩嘉无言,他哪里敢说自己不放心韩父和韩张氏,这才想要自己努力一把。

  韩父不戳破他的小心思,以往很多问题,他看在儿子还小、需要亲情的份上,并不愿意把话说的那么明白,可现在看来,还是要说清楚。

  “你觉得你外家如何?”韩父问。

  韩嘉怔愣,第一反应想说很好,可思及刚才的场景,又说不出来了。

  见他不答,韩父也不恼,继续问,“你是不是想说很好,那我问你,你想想看,从小到大,他们除了上门来替你出头,还为你做过什么?”

  这一下彻底把韩嘉问住了,他记忆里的外家就是一副永远维护自己的形象,此刻回想起来,竟然有些印象模糊,最深刻的永远是他们为自己跟韩父、韩张氏争吵的模样。

  可除此之外呢,他们有给自己买过什么贵重的东西,抑或者把自己当做家人嘛?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并没有。

  韩嘉本就聪慧,此时被一点拨,立即明白过来,自己是一叶障目了,他以为的外家对自己很好,实则那种好是有限度的,不触及他们自己利益的时候,这份好是真切可触及的,若涉及切身利益,如这次的借钱,那真面如就暴露出来,十两银子,要一门亲事,他们怎么敢的。

  韩嘉的面容因为得知了亲人的真相而扭曲,一点一点变得阴沉下来,望着韩父的眼神,满是愧疚不安。

  韩父拍拍儿子的肩膀,“你年纪还小呢,以前只顾一心读书,不了解这些,等以后啊,见的人多了,自然就会慢慢明白。”

  韩嘉点点头,表示明白,久违的父子谈心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韩张氏将饭菜又热了一遍,招呼吃饭,这才作罢。

  饭桌上,韩嘉郑重向韩父、韩张氏表达了歉意,“爹娘,对不起,我没想到大舅他们会这样,才惹了这些麻烦。”

  “没事。”韩父摆摆手,动了筷子,韩张氏哪怕心中再恼怒,也不好多计较,只阴阳怪气了一句,“嘉儿别听信外人的话,还真以为我藏了多少银子就成,这家中你爹能挣多少钱你也看得到。”

  “不会的。”韩嘉忙应着。

  之后,一家人便正常吃起了饭。

  风过无痕,但这件事到底在韩张氏心中留下了印记,原本准备去娘家借钱的打算彻底打消,韩父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趁着旬休的空档找几户关系亲近的族人借了银钱,可惜,杯水车薪,拢共才三两银子,对比十两银子的空缺,还遥远得很。

  韩父无奈,实在没有其他人可借,只得到书院开口。

  韩张氏冷眼看着,心中为自己和一双儿女打算的念想越发强烈,若韩嘉能中自然最好,若不能,这笔债还是要家里来还,她自己无所谓,但女儿嫁妆要钱,儿子读书、将来娶妻生子都要钱,指望不上韩父,就只能自己努力。

  事实上,书院夫子们的钱也不好借,虽说都是秀才,可自古有穷秀才一说,在人才济济的省城,秀才不过勉强在温饱线以上,多是跟韩家以及阮家这般,家中有些许存款但有限的人家,且因着秀才的儿子都要读书科举的潜规则,读书的花销高昂,日常生活反而捉襟见肘。

  韩父只好意思向自己交好的几位夫子开口,每位夫子借了二两,三人一共借了六两,勉强够韩嘉赶考的费用,只这笔钱约定好了一年内要还上。

  借钱回来的那天傍晚,韩父的精神气意外萎靡,仿佛消耗了所有的精力,唯留一具空壳。

  他将之前拢共借来的九两银子交给韩张氏,叮嘱她小心收好,随即朝着韩嘉道,“赶考的钱准备好了,我们做爹娘的也就只能到这儿,剩下的还要你自己努力。”

  “爹,我会努力的,辛苦你和娘了。”

  韩嘉刚表示感动,就听韩父继续道,“借来的钱是要还的,若这次你还中不了,家中不一定能继续支持你全身心读书。”

  韩嘉一怔,木然点头,再没了方才的喜悦,只余沉重的压力负担在肩背上,仿佛随时都会被压垮。

  银钱的事解决,科举压力在前,韩嘉不敢不努力,几乎是日以继夜在读书,且家中再没了烦恼打断,苦读无人打扰,进展却远不如之前。

  一来,虽然赶考的银钱凑齐,但韩嘉手头没钱,遇到想要拓展的时候,没钱买书,只能询问韩父,但韩父自己也只是个秀才,见解远不如那些出书的大家,自然进步有限。

  二来,就是连番变故下承受了过大的压力,此次考中,前途光明,若考不中,未来的日子简直不敢想象,他可是见过一些家境贫寒的同窗,一遍给书肆抄书等谋生一边读书的,可谓辛苦。

  两者加持之下,结果自然不如人意。

  ————-

  与此同时,同样备考的阮家,阮小弟就可谓轻松享受了。

  他年纪尚小,家中阮父阮母以及书院夫子都没给太大的压力,只说下场一试,多积累点经验,二来,有阮柔这个姐姐在一旁关怀备至,见人读书辛苦,隔三差五杀只鸡、割斤肉回来,说是补补,其实一家都吃得满足,阮小弟眼中怀疑这是大姐拿自己做改善伙食的借口。

  吃喝上都如此大方,更别提其他,阮小弟需要的书,都二话不说给买回来。

  当然,因此回娘家后,自打陪着阮小弟去了一趟书店,阮柔就彻底迷上了话本,什么才子佳人的风月故事、女侠劫富济贫的游侠故事,都能看得津津有味,还招致阮父好一通教训,称她是玩物丧志,被阮柔给堵了回去。

  理由也很正当,她一个女子,如今能挣钱,偶尔做做家务,看点话本打发下无聊的时间已经是她碍于时代的循规蹈矩了,否则,不说什么周游世界、起码从商做生意是没问题的。

  阮父一想也是,他是把女儿当儿子教训了,可女子又不能考科举,读不读书也不好强迫,就连阮母都笑言他在书院习惯了教训学生,到家都改不了习惯。

  几次下来,阮父索性眼不见为净,只对待儿子越发严格。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眼看就快到院试的时间。

  院试又称为秀才试,比之前面的童生试可要受重视得多,且秀才试不能在原籍考,所以才需要准备赶考的费用。

  提前半个月,赶考的学子就得开始准备出发。

  有钱的自家配上马车下人,没钱的找个商队跟队,一时间,天下无数读书人背上行囊,奔赴院试目的地。

  阮小弟的队伍是阮父找人打听,约上几个同样赶考的同窗,又寻了合适的商队护送,阮父陪同,两人一齐上路。

  其实阮柔还生过自家买一辆马车自己赶考的念头,可惜被阮父打断,一来自己上路没有大户人家的家丁护卫,很容易出事故或者意外,若为此耽误了赶考就不划算了,二来,赶考的氛围得有吧,人多了阮小弟压力大,若因此影响了发挥就不好了。

  阮父振振有词,阮柔只得放弃,可惜她来这个世界许久,除去邻近省城的阮氏族地,还未去过其他地方呢。

  阮父和阮小弟出发的那一天,阮母将行李一一打包好,递给商队牛车上的阮父和阮小弟,一句句叮嘱,“盘缠都准备好了,头几日先将做熟的吃了,省得路上坏掉,吃完熟食,再吃其他炒面干粮,记得配上热水,不然噎嗓子。”

  顿了顿,她继续,“油布雨伞行李里都有,遇不上最好,若是遇上,千万别湿了行李,能带进考场的东西都准备了两份,千万看顾好了,若到省城有所损坏,不要吝惜银钱,一定要先补上......”

  叮嘱声中,阮柔几乎望红了眼,眼馋的,等下一次,她一定也要找机会出去玩玩。

  此时的阮柔没想到的是,机会来得那么快且猝不及防。

  

第397章 送走阮父和阮小弟,阮母委实消沉了几天才在阮柔的权威下缓……

  送走阮父和阮小弟,阮母委实消沉了几天才在阮柔的权威下缓过来,只每次早中晚吃饭都要念叨几句,太阳大了、刮风了,都得担心一阵,唯恐遇到什么意外。

  好在半个月后,家中收到阮父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