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嚯,今天赚了有三百一呢!”阮母惊诧。
阮柔知道,阮母数的是比早上多出来的钱,其实就是净收入,真正算赚了多少钱,还要去掉利润,因为泡芙的利润空间高,毛利率起码有三成五,也就是说,今天最少赚了得有一百零八点五元。
这是阮家摊子的单日利润首次突破一百,不仅阮柔高兴,阮父阮母同样满脸激动,将女儿夸了又夸,直夸得阮柔不大好意思。
“爸妈,也不全是我的功劳,没有你们,我可做不出这么多的鸡蛋糕和面包。”
“嗐,我们做的谁都能做,还得全靠你的主意。”阮母谦虚,也是真心话,早在一个多月前,她意外晕倒,被医生诊断不能劳累、还得好吃好喝供着,她其实甚至考虑过一了百了,省得托累家里,还是实在担心两个年幼的女儿,担心丈夫再娶、担心女儿没母亲教导会走了歪路,将来婚事没人做主,这才选择了苟活,那时的她哪里想到,还有这样的好时候呢。
她的眼中泛着泪花,不好当着阮父和女儿的面表露,只悄悄背过身去,用手帕擦干净,回过头来,又是一张笑脸。
阮柔和阮父其实都看见了,此刻也全当没看见,过去的苦尽了,以后就全是甘来了,好日子且在后头呢。
第424章 事实证明,新产品大受欢迎,第一天净赚一百,接下来连续几……
事实证明,新产品大受欢迎,第一天净赚一百,接下来连续几天,每天赚的钱都稳步提升,大约一个星期后,每日利润稳当当停留在了一一百五十元上下。
阮父阮母人逢赚钱精神爽,阮母如今面色红润,身体康健,跟着摆摊从不觉得累,当然,也有家里伙食大为改善的原因,阮家的餐桌每餐四道菜,其中必定有两道荤菜,可谓是油水充足,长久一来,自然能补足阮母亏空的身体。
至于阮父,一开始摆摊回来,还坚持去地里忙活一下午,等到后来,因着摆摊花费的时间更长,一来精力不够,二来,挣的钱足够让人安心,后来倒是不坚持一定去地里了。
阮家早摊铺蒸蒸日上,而小镇上,孟家最近的日子却不怎么好过。
自打那日阮家人来过一趟,孟家算是彻底在小镇上出了名。
第一件出名的大事,自然是孟伟结扎,满镇上找不出第二个来,对此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孟伟脑子有毛病,才想着去结扎,也有的称赞孟伟深情,与妻子真心想爱。
前者嘛,自然对孟家避而远之,满心看热闹,而后者,也同样不敢接近,尤其孟家没几天又传出消息,要替小儿子相看,据说都没媒人敢上门,唯恐坏了一辈子的招牌。
而身处孟家,糟心的远不止孟父孟母,孟母跟二儿媳待在家中,一天就要招待往常一年才能见到的街坊邻里,甚至还有不少压根不认识的,就想着来看个热闹,简直把孟家当成了动物园里逗人取乐的猴子,一开始,孟母还能笑脸迎人,等到后来,脸都险些笑僵了,索性将门一关,除了自家人谁也别想进门。
相比较孟母还能躲避在屋内,孟父和孟大夫妻以及孟二可就憋屈得多,天天上班被人看西洋景般,上级领导异样的眼光,同事们或打趣或试探的话语,一切的一切,都让四人觉得颇为煎熬,活了一辈子,从没有这么丢脸过,孟父恨得直咬牙,埋怨小儿子实在不懂事,结扎就结扎,为什么还能接受媒人的相看,如今自食恶果,牵连他们跟着遭殃。
又一日,结束糟心的工作,孟父脚下飞快钻出厂子,径直往家,一路谁也不理、谁也不看,谁说话都当没听见,等回到家,啪嗒一声关上门,随即臭着一张脸坐在院中,好似谁欠了他几百万。
“哼!”瞧见孟母路过,孟父冷哼一声,道,“老婆子,你最近没有登小三儿的家门吧。”
“没呢。”孟母回,其实不是她不想回,事实上,许多天没见,她很是担心,毕竟小儿子一向粗心大意的,家里那些琐事压根懒得理会,又有两个小的,她可不得多操心,奈何被人围观盯得紧,她担心出门被人说嘴,这才忍着担心没去看看。
“没去就好,咱们老孟家几辈子的清誉,都被他给毁了,你说他个好好的男人,离婚带俩孩子,找个同样寡妇带孩子的,不正合适嘛,就你觉得他是个好的,还非要给他找个黄花大闺女,真是缺了大德了,也不怕人家爹妈知道了找你算账。”孟父满腔的愤怒憋屈愤懑此刻都朝着孟母发作。
孟母也委屈着呢,“那些寡妇说不定都克夫的,怎么能给小三儿找这样的,再说,依我看,那阮家就是一个乡下的破落户,配咱儿子都是高攀了,再说了,我两个孙孙怎么了,有了儿子还省了她来生的功夫呢......”
“所以,你听外面人说的那些话就是活该。”孟父都懒得跟孟母掰扯这些话到底多么无理取闹,作为孟家的当家人,他干脆直接下了决定,“这事儿要想趁早解决,只有给小三儿再相看一个媳妇,他的条件就摆在这,既然他不愿意去医院把扎解了,我看也别挑了,就找媒人寻摸一个有孩子的寡妇,不拘乡下镇上,能正经过日子就成。”
“那怎么行!”孟母惊呼,不敢想象如孟父所说,小儿子要娶个什么样的,寡妇,带孩子,还乡下的,就是小儿子愿意,她也不愿意有这么个便宜儿媳啊。
“怎么就不行了,你当你小儿子是金疙瘩呢。”孟父横她一眼,到底提点,“我看你是脑子糊涂了,人家阮家上门说的那些,你以为就你儿子结扎这件事最重要吗?”
“那不然呢,咱家被看这么多天热闹不就因为这个吗?”孟母不解。
“错,你也说了,结扎顶多让人看看热闹,不会有其他的影响,可阮家人上门可还说了,”孟父顿了顿,语气艰涩,“人家说,你小儿子对前妻余情未了,还经常送钱送物过去呢。”
“那又怎么了,人不是咱们家儿媳,也是咱孙子她妈啊,我看小三儿就是有情义,这才说明他是个有担当的好男人呢。”孟母总能看出宝贝小儿子的优点。
“呵,有担当,当初他坚持不离婚的时候,你怎么不说这话,说不得咱们一家早就丢了工作、跟着一起下放了,还没如今这些狗屁倒灶呢。”
孟母顿时讪讪,没了争辩的心思,毕竟,当年她也是施压逼小儿子离婚的一员。
“再者说了,”孟父继续给她分析,“眼下局势不明朗,他若真的跟人再牵扯上,以后再出个什么事,保不齐一家子都得给她陪葬。”
“可我看不少人被放回来了。”孟母小声道,唯恐被人偷听了去。
“谁知道呢,要是能回来就再说吧,反正现在,你先寻摸着,有合适的就给小三儿安排上。”孟父不大看重这些情情爱爱的。
“可寡妇也太,这不是给人家养儿子嘛。”孟母替儿子抱屈。
“不然呢,你以为他还是个香饽饽,”孟父瞪她,“说清了,总比坑害人一辈子好得多,实在不行,你就找个镇上有工作的,要是有那瞎了眼的能看上你儿子的话。”
孟母顿时思量开了,镇上有工作带孩子的寡妇,这就容易接受多了,反正儿子有了两个亲孙子,加上人家能自己养活自己和孩子,不至于给小儿子平添压力,说不得还能补贴一二呢。
想得美滋滋,她甚至已经开始寻摸,自己是否认识条件好的寡妇,想来想去,也没找到一个,不行,还是得找媒人牵线,她们手上才掌着打量镇上以及周边村落适龄婚嫁男女的信息。
“当家的,那我就去找媒人说合了?”
“先去跟小三儿说一声吧。”孟父本来想直接应下,又担心小儿子倔驴脾气犯了,只得耐心道,“你跟他好好讲一讲,就是不为了自己,光是为两个孩子,他也应该长大点了,以后,我们做爹妈的帮不到他多少,让他凡事多上点心,都是两个孩子的爸了,少跟以前一样随着心意来。”
孟母连连应下,讷讷问,“那我能去看看小三儿吗,他一个人带孩子,我总担心?”
“担心个屁,”孟父难得爆粗口,“真担心就趁早给他找个媳妇,你别忘了,咱们分家是跟着老大一家,就算现在跟老二一起住,人家也是交了伙食费的,没得叫你成日贴补的道理。”
“我可没拿他们钱贴补,都是拿的你工资。”孟父如今还在工作,因着工龄长技术好,如今一个月能拿六十多,在镇上都算是高工资了,别说养他们两人,三个儿子可都没少补贴呢,在这点上,孟母可丝毫不心虚。
“那先前五百的彩礼呢。”孟父凉凉扫她一眼,孟母顿时没声了,虽然孟父挣得多,可花得也多,那五百彩礼其实有一半都是大房和二房交公的那一份,可怎么说呢,当初孟家分家本就不是正常分家,而是为了躲避灾祸,在孟母看来,一家人就是一家人,再说了,小儿子离婚不也是为了保全一家人,那由公中出这份彩礼,有什么不对的。
当然,这样的诡辩孟母是不敢说给孟父听的,以免引来什么不好听的话,她只当做没听见,而后假装若无其事问,“那小三儿要是寻摸到合适的,那彩礼怎么算?”
“都是二婚,还能要多少彩礼?”孟父不耐烦道。
孟母终于不敢坑声,等吃过晚饭,她回到房内,悄悄取出自己的小金库,是一个乌漆嘛黑的大罐子,就是最寻常的那种用来腌咸菜的坛子,里面装的几乎是整个孟家的财产。
孟母看见摊子里的钱票,清楚知道具体到分的金额,便没再数,而是取出里面的一个小坛子,那才是她和孟父的私房钱。
“三百三十八。”她喃喃,“这点可不够,就算不当彩礼,小三儿最近的日子也不好过,总得补贴点。”可孟父的工资就那么多,花销也大,还得补贴大房二房一部分,哪里还存得下来。
思来想去,也没什么好办法,最后,孟母决定,暂时减少对家里的补贴,多存点钱下来,到时候交给小儿子。
第二天,孟母赶着公鸡第一声打鸣,悄悄从被窝里钻出来,去厨房取了十个鸡蛋,又带了两块钱,从门内探头出来,见周围确实没人,这才敢出门。
从家中出来,她目标明确,直向着城南而去,她都想好了,给小三儿相看,最好还是找全媒人,毕竟吉利嘛,但保不齐人不答应,上次可是气狠了,当然,她可也不止一个选择,还有好几个备选媒人,总之,她出十块钱的彩礼,谁能说成这门亲事,她就给包个大红包,就不信这样还没人介绍。
于是,只见黑暗中,一道黑漆漆的身影在各条巷子中穿梭,仿佛做贼似的,唯恐别人发现。
等终于到全媒人家中时,距离孟家已经有段距离,心想这儿总算媒人认识自己了吧,方才敢抬头挺胸做人,熟悉的全媒人家门前,“笃笃”的敲门声响起。
此时,全媒人家中将将有人起身,听见声响,急忙来开门,心中却忍不住埋怨,谁这么没眼色,大清早的扰人清梦。
等见了孟母,这个最近镇上都颇为出名的大人物,来开门的全家大儿媳都惊呆了,“婶儿,您快进来。”
托对方的福,全媒人家最近从所未有地热闹,作为自家人,她可是知道得再清楚不过,心中暗暗为自家婆婆道一声倒霉,她可是回来就声称,再也不管那孟家的亲事了。
两人不知道的是,这一幕恰好被一路过的邻居看见,本还混沌的眼神顿时亮了,忍不住跟左右邻里八卦起来。
第425章 前脚,孟母刚到全媒人家,后脚,这消息就满镇子乱飞,不到……
前脚,孟母刚到全媒人家,后脚,这消息就满镇子乱飞,不到半个时辰,传得人尽皆知,就连街边摆摊的阮柔都听人好说了好几嘴。
无人时,阮母悄悄嘀咕,“这孟家还真不讲究。”刚刚名声臭大街,这会子就能回过神来,央着媒人相看,也不知是真那么着急娶媳妇,还是图别的什么,总之,吃香有些难看。
“好了,你就少说些吧。”阮父瞥一眼女儿,担心她心中依旧不舒坦,阮柔注意到,笑着道,“孟伟早点相看结婚,对我也是一件好事呢,省得以后还有人把我跟他扯一块儿。”
阮父一听,心知女儿心中压根就没有过那个孟伟,也对,女儿年纪还小呢,那孟伟年纪那么大了,怎么都看不上,再者,女儿也是全然为了家中着想,心中越发怜惜。
阮母纳闷问,“孟家都这样了,还有女方能看上呢,恐怕只有带孩子的寡妇了吧。”
阮父和阮柔都没接话茬,左右不相干,管那孟家找什么样的呢,却没想到阮母猜的正正准,孟母当着全媒人的面,就是这么提的要求。
“全媒人呐,上次那事,我知道是我家那小子做的不地道,可这种事,我们做父母的都不清楚,我家小三儿总不能自己朝外说,这不,就误会了。”
全媒人活了一辈子,做过的媒都上百,哪里看不出孟母话里的小心思,压根不搭理,依旧不拿眼看她,“我早说过,不做你家的煤,这东西你还是提回去吧。”
孟母暗暗咬牙,心道不就是看你名声好、做的煤也好,如今还拿乔上了,自己又不是不给钱,但这句话她也知道不能当人面说出来,否则那就不是求人办事,而是砸人饭碗了。
孟母憋了憋气,重新挤出一个笑脸,“看您这话说的,上一次不是说只要我家小三儿愿意找一个带孩的,你这边就能给相看吗,你看我家这边好不容易给孩子工作做通了,你这可不能撒手不管。”
闻言,全媒人这才抬头,认真看向孟母,“你这话可是当真?”
“自然当真。”孟母斩钉截铁。
“那人家要是带个男娃呢。”全媒人接着问道。
这下子,孟母是彻底纠结上了。
要知道这年头带女儿改嫁和带男娃改嫁,可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前者一个女娃,不过养上几年一副嫁妆赔出去,说不定还能挣点彩礼回来,再者说了,女娃手脚勤快,还能帮着家里干活打扫,总归不亏本,但若带着一个男娃就不一样了,孩子长大了,总要给人娶妻生子,少不得出一份彩礼,而且半大小子吃穷,男娃费的伙食也多,从这点上来说,男娃可比女娃要赔得多了。
想着自家小儿子并不高的工资,以及几个宝贝孙子,孟母纠结问,“那若是只要带着女娃的呢?”
“那人家可不愁嫁。”全媒人十分坦诚,却听得孟母愈发心梗,“你可说了,最好要带工作的,人家自己就能养得起孩子,嫁人不就是图再生一个孩子、才能过到一块儿去吗,你家那位又不能生,人家嫁给你家三儿图啥呢?”
孟母跳脚,“谁说我家三儿不能生了,都说了是结扎!结扎!结扎你知道什么意思吗,我可是去问过医生了,那扎既然结上了就可以再解开,到时候还是再生的,只不过我家三儿自己不愿意。”
对此,全媒人只是一声嗤笑,“若你家三儿愿意,你可就不一定在这儿了。”
孟母顿时讪讪,舔着脸凑上去,“好妹子,你就帮忙相看想看,先找带女娃的,不拘寡妇还是离过婚的,我们都可以接受,不是很多人家苛待女娃的嘛,我们家保证不苛待,给人好好养着。”
“行吧,那我就先寻摸看看,丑话说在前头,可不保证一定能找得着,毕竟这二婚家庭,没个孩子,它就不一定能过到一起去,所以说啊,夫妻还是原配的好。”
“可不是嘛,可当初,”孟母喟叹一声,“唉,谁能知道呢。”
全媒人难得见她软和语气示弱,也有了几分帮忙的心思,且她本来就做的媒人生意,靠牵媒拉线吃饭的,只要不坑蒙拐骗,正经的相看她自然还是有一大把资源的。
“那行,我正好知道有这么几个合适的人选,等我先去探探口风,你等你回去等我的消息吧。”
“那敢情好,多谢大妹子了,我家小三儿的事情可就托给你了。”孟母说着从口袋里掏啊掏,终于掏出两块钱来,跟着手上提着的几个鸡蛋一起塞过去,“这钱钱你先拿着,上一次的事,我知道委屈你了,麻烦你这次多费点心挑个好的,到时这谢媒钱啊,少不了你的。”
全媒人看着谢媒钱,忽然想起什么,拽住要走的孟母,问,“等等,你还没说彩礼能给多少呢?”
孟母一怔,似才想起来这回事情般,纠结着,“全媒人,说实在话,这回彩礼肯定给不到五百了,上次那阮家姑娘虽然是村里的,可到底是黄花大姑娘,一来就当后妈,少不得委屈,加上她家里情况特殊缺钱,我们家就给多了点,那钱还是找我家老大和老二借的,若真找个寡妇,真真给不了那么多。”
“那你给我交个底,到底能给多少。”全媒人可不信这套说辞,孟家工人多,条件好,她可是再清楚不过。
“一百,你看怎么样?”孟母试探问。
“这也太少了。”全媒人皱眉,“其实上次给的五百彩礼也不算顶高,你家三转一响可一样都没出,这次你要是想在镇上寻摸,就算是寡妇,也不可能让你一百就娶一个媳妇的,不然以后家里谁说了算?”
“那当然是男人说了算。”孟母毫不犹豫地答道。
全媒人嗤笑一声,“人家自己有工作,一个月就能挣二三十,要不了半年就有一百,你光出一百的彩礼谁看得上?”
“那你说得多少?”孟母纠结,忍着心痛问。
“最少两百的彩礼,外加三转一响中不拘哪一样,只要你同意,我就有把握替你寻摸个好的。”全媒人想了想,回答道,彩礼不是说越多越好,可有时候,还真不能少了,否则人女方当你不重视呢。
孟母万分纠结地皱着眉头,不停在原地转圈,心中同时思量开了,三转一响,即四大件,分别是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要谁家娶媳妇嫁女儿,能凑齐四大件,那就是最大的光荣,说明人家家境富裕充实,有能耐,对女方看重,当然,其价格着实不便宜。
其中,最便宜的哪怕一块过得去的手表也得一百多块钱,也就是说这彩礼最少要三百多,比起先前的五百是少了不少,但是在孟母中总觉得不值当,迟迟下不了决定。
她试探问,“真不能再少点。”
“再少也行,就是恐怕人选不那么合你意。”全媒人也不是真说就必须得这么多彩礼,但这年头多少彩礼就代表着你能娶什么样的媳妇,如孟母所说的一百彩礼不是找不到人,而是不会合适。
上一篇:社牛小男配的植物人亲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