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阮父险些被气笑了,也懒得搭理他,直接发话,“你妹回来是吃我和你妈的,没占你们半点便宜,你们要是不想见到,就干脆自己搬出去住,你妈还省心了呢。”
阮大嫂一听,顿时急了,“爸,搬出去我们住哪?”
沪市是个大城市,早些年知青下乡,城里或许还有不少空房子,可随着高考恢复、知青回城,如今家家户户都挤满了人,哪里还有空房子,更何况租房子就得花钱,以他们俩的工资,供个吃喝住,基本什么都存不下,哪有住在家里,不仅有公婆补贴,孩子有人带,她不知省了多少心。
说着,越想越生气,阮大嫂忍不住瞪了小姑子一眼,觉得都是这碍眼的,刚回来就搅风搅雨,害他们被公婆骂。
安静吃饭的阮柔察觉头顶的瞪视,抬头,正好对上阮大嫂的视线,随后,她缓缓露出一个微笑,平静,毫无怨怼,落在阮大嫂的眼中却是赤裸裸的挑衅。
但公婆正生气,她只得将火气憋下去,还得耐心安抚公婆,“爸妈,当家的也没别的意思,小妹在家住就在家住,我们也不多说什么,但搬出去住是真不行,我们手头没那么多钱,成栋成材正是花钱的年纪,有租房的钱,不如给两个孩子多买点吃的,你们说是不是?”
这是知道自己夫妻惹人生气,抬了二老的孙子出来,阮柔心道这个大嫂还挺聪明。
果然,若说儿子是二老曾经的心头宝,那么如今,两个宝贝孙子才是阮父阮母心中的第一人,成栋成材,两个名字都是阮父亲自取的,可见其看重与期望,一听会影响到宝贝孙子,阮父的神色当即和缓。
阮大嫂趁热打铁,还拖了阮柔出来说合,“小妹,你也说两句,别真因为你大哥几句气话,就记恨上了吧。”
好家伙,她还在跟前呢,就给她上眼药,阮柔这下可不能置身事外了,“大嫂说的哪里话,我下乡七年才回来,哪里知道家里会紧张成这样子,早知道就待在乡下继续准备高考了,要是考上大学就直接去学校,没考上也不浪费家里粮食,如今倒要给大哥大嫂添麻烦,是我对不住了。”
阮大嫂这下可算领教了小姑子的难缠,明明下乡前还是个乖巧的小丫头,果然,乡下待几年,就连乡下人的坏毛病都学会了,牙尖嘴利的,也不知道将来嫁不嫁得出去。
姑媳交锋,阮父阮母就在上首看着,等两人说完,阮母才打圆场,“好了,安生吃饭,什么搬出去不搬出去的,你们都姓阮,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兄妹,哪里至于为这点小事翻脸。”
阮大嫂遂不吭声了,心内却在嘀咕,什么亲兄妹,难道还能有她和几个孩子亲。
一顿饭吃完,阮柔住在阮家备考的事就这么定下,再无人多嘴,
吃过晚饭,一家人终于有闲暇凑在一起说说话,阮柔说着原主在乡下的事,其实下乡知青的日子挺苦的,白天黑夜地下地,尤其春种秋收的时候,当然,乡下人也哭,可知青是从原本本好好的城里青年,一朝下乡,举目无亲,全靠自己挣粮食养活自己,好的有城里亲人补贴,差点的还得攒下粮食救济城里亲人,可谓辛酸。
阮柔也没挑着好的说,而是如实讲了些原主在地里辛勤劳作的辛苦,只是在她口中,曾经的苦难都是人生的一段旅程,她很是看得开。
阮父沉默听着,心内不由有些吃惊,女儿在他记忆里,还是曾经那个懂事乖巧的女儿,却没想到,几年过去,竟然成长如此迅速。
对于下乡,各人有各人的看法,就如阮父,再是抱怨,也知道是上面不得已的政策,当年城里知识青年太多,大批没工作、吃不饱的混子在大街上游荡,时有冲突,最后,才有了强制下乡的政策,不管乡下日子再怎么苦,起码饿不死。
当然,于个人而言,下乡就是实实在在的苦难,没想到女儿如此看得开,还积极准备高考。
阮父清了清嗓子,开口问,“小茵,你对高考有几分把握。”
“**成吧。”阮柔回得十分笃定,“去年高考先填的志愿,当时不清楚政策,跟复大还差了十几分,今年我填一个保底,怎么都能有个大学上。”
原主是个性子安静的,下了乡后,除了下地干活挣工分,也不爱跟其他知青一样到处乱跑乱逛、折腾些有的没的,闲时就待在知青宿舍看看书,去年考的已经算不错,奈何竞争压力太大,十几分的差距,中间隔开的可能有几千几万人。
“嚯。”阮父诧异,去年女儿在乡下,说起话来还真没当面说来的详细,他只知道女儿没考上大学,却不知道差的分数不多,他有些惋惜,“早知道你去年就该回来复习,说不定早就上大学了。”
阮柔笑笑没说话,要搁去年,不确定能不能考上,又没有知青返城的政策,在家指不定比现在还艰难,原主那性子,也做不出来这样的事,不过,她目光有些悠远,若是阮家能做女儿的依靠,原主去年早早回来,说不定就没二流子那遭事了。
心内浅浅叹息一声,阮柔将复杂心绪甩开。
阮父有点遗憾,可转头又是兴奋,之前女儿说参加高考他压根没放在心上,毕竟,别说阮家,就把阮家的亲朋好友拉出来,也没能出个大学生,若是自家闺女考上,那他可真就是独一份了,在院子里都能出大大的风头呢。
心头激动,阮父话语便柔和了许多,“好好好,你好好复习,家里这些事不用你做,老婆子,家里的事你多费心,别叫小茵插手,也就三个月,我还在上班呢,养活得起。”说着,还瞥了一眼儿媳儿媳,警告意味显而易见。
阮大哥心里憋屈,有心想要泼盆冷水,碍于老头子的警告,到底没说出口。
待至月上中天,一家子烧了热水,各自洗漱,时间不早,阮柔也没再点灯看书,而是跟小侄女挤在一张小床上,只感觉到空间的逼仄。
小红今年刚满八岁,原主下乡时,她才刚刚出生,姑侄女俩其实不大熟悉,但小孩子明显不怕生,躺在被窝里,亮晶晶地看着爷奶和爸妈口中偶尔提及的小姑姑。
“姑,你以后就留在家里了吗?”阮小红问。
“嗯。”阮柔小声应着,“小红,你如今上几年级了?”
“二年级。”阮小红答。
阮柔算了下,也就是六岁就去上学了,可真够早的。
乡下条件不好的,有的八九岁了家里才送去上学,放了学还要下地干活,打猪草捡牛粪挣两个公分,而城里则不一样,从出生就有口粮,待家里挣不了钱,不如早早送去学校,还省得腾个大人带孩子。
姑侄女俩絮絮叨叨说着话,薄薄一层木板根本不隔音,木板另一层,阮父阮母听到女儿和孙女的说话声,心中不由得宽慰。
翌日清晨,阮柔早早起来,洗漱过后,帮着家里做早饭,等吃过饭,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她这才回到小隔间,开始今日份复习。
好在小屋朝向不错,隔开的小间刚好有一扇窗户,如今趁着日光,光线正好,阮柔翻动书页,不时下笔,抄写或计算些什么。
阮母收拾好家里,见女儿安静看着书,干脆将小孙子带到外面院子里,省得待会孩子闹腾起来。
复习的第一天,阮柔将课本大概翻阅了一遍,结合去年高考的试卷,心中大概有了主意,只是,原主的课本都是几年前的,也没有最新高考的提纲和试卷,她还得想办法去买些回来。
于是,回城的第三天,阮柔第一次走出弄堂,揣着身上的几十块钱,往记忆中书店的方向而去。
沪市繁华,大街小巷很是热闹,往来人群的穿着干净整列,带着一股其他地方没有的精神气。
阮柔身上穿的则是好几年的布褂子,很是格格不入,但阮柔混不在意,眼下的困境只是暂时的,等三个月后,她考上大学,再想着改善生活环境也不迟。
辗转了几条街道,阮柔来到育才书店,不过十平米的书店很是热闹,与几年前的读书人遭唾弃不同,自从高考恢复后,大学生一瞬成了比工农兵更为光荣的存在,书店每日都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尤其与高考有关的资料,更是每每刚到货就被抢购一空。
第443章 也是阮柔赶巧,今日书店刚到新到一批高考复习资料,书店里……
也是阮柔赶巧,今日书店刚到新到一批高考复习资料,书店里的工作人员正忙着在门口张贴告示。
因着消息刚刚放出来,今儿又是工作日,也就一些闲散青年在店里,阮柔上前一看,眼睛顿时亮了起来。
一小会功夫,原本书店的人已经自动排起了队伍,阮柔一边揣摩着告示上此次到货的书籍,一边排到了队伍最末端,她发现,还有的人急匆匆从书店跑开,有可能是回家拿钱,也可能是回去通知亲朋好友。
店员贴完告示,看着齐齐整整的队伍,很是心情愉悦,早半年,那时候半夜来抢书的场景她至今还记忆犹新呢,如今这样已经很好了。
清了清嗓子,她开口道,“今天书店新到一批高考复习资料,是XX大学教授最新出的,书本的名字和售价刚才都贴在外面了,有不记得的可以再去看一眼告示,买书的人多,清楚的就排好队,也不多耽搁大家时间。”
众人纷纷点头,但没有一个队伍里的人走出去再看告示的,即便有不清楚的,前后左右一问,也就差不离了。
说话的功夫,她的同事们已经将书搬过来,售价都是固定按照背面的标价来,倒没有什么好讲价的,故而买卖的过程倒是很顺利。
很快就轮到阮柔,她将刚才看好的书说出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随着口袋里的钱掏空大半,阮柔手里捧着厚厚一册书,很是高兴,原以为还要碰壁几次,没想到这么顺利,接下来的时间,有了这些书,她可以好好窝在家里复习了。
往外走的功夫,外面还有络绎不绝的人群赶来,阮柔心想,哪怕沪市,没考上大学的青年也不在少数,且去年失败的人中,少不得有大批没有资料导致落榜的人,今年自然要更加努力。
来回一趟的功夫,阮柔回到家时候,阮母正在准备午饭,见她抱着一堆书进来,想必花费不菲,昨晚老头子可跟她说了,只要女儿认真考大学,他们做父母的就得大力支持,起码钱财上缺不了。
对女儿的期盼,加上下乡七年却没补贴多少的愧疚,使得阮母这回很是大方,哄走了小孙子,她从屋里掏出昨晚准备好的一沓大团结,拢共一百元,饶是对还算宽裕的阮家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小茵啊,今儿买书花了不少钱吧,来,这点是我和你爸的一点心意。”说着,偷偷将手中的钱塞过去。
“妈,这是?”看向手中的大团结,阮柔略显吃惊,她有原主的记忆,自然知道原主下乡之后就跟阮家有了一道道隔阂,如今阮母竟然主动塞钱给她。
阮母却没注意到她的神情,继续叮嘱,“你好好复习,争取考上一个好大学,也让我和你爸有个大学生女儿,这辈子也就值了。”
阮柔听后,心中沉甸甸的,她自是明白,大多父母对子女的爱也是有条件的,诸如听话、长得漂亮、学习好、有出息,当然,若是儿子,很多时候很多条件都可有可无,但仍有传宗接代的要求,如今她不过是展现了自己在学习读书上的些许能力,阮家的态度就有了质的提升。
“嗯,我会好好复习的。”阮柔没有推拒阮母的好意,她如今用的是原主的身体,争来的荣誉也有阮家的一份,拿这笔钱也不亏心。
“好好好,你先去看书吧,待会饭好了我叫你。”阮母态度和蔼,忙活起来也觉得格外有劲。
等人走后,阮柔将身上的钱藏好,整理好买来的新书,转头,她对接下来的复习又做了一番规划,还没忙活完,午饭就开始了。
有了昨天阮父阮母的下马威,今天阮大哥大嫂倒是没有对她吃白饭多说什么,相反,或许是为了挽回在阮父眼里的形象,阮大嫂还主动提了一件事,“对了,小妹,我听我娘家弟弟说,如今高中还有高考的补习班,也不贵,一个月给三块钱,你看你要不要去报个名?”
“补习班?”阮柔好奇,“学校里的老师办的吗?”
“好像有学校老师、也有学生。”阮大嫂想了想,解释道,“其实去年就有补习班了,不过去年是不收钱的,今年人太多,就说一个月收三块钱,也不叫那些老师们白干。”
阮柔本身的学习能力是足够的,但没个人互相交流沟通,总觉得心里没底,她想了想,距离高考还有三个来月,算下来,也就不到十块钱,以她自己的存款都足够了,而且,阮家的空间太过狭窄,总让她闷得慌,能换个环境自然更好。
“多谢大嫂,我下午去学校看看。”阮柔应着,接了阮大嫂的好意。
“一家人,谢什么,你好好复习就行。”阮大嫂客气着呢,她工作还不忘打听高考复习的消息,可不是为了这位小姑子,而是为了讨好公婆。
等说完,她偷觑顶上公婆的脸色,见公公一张臭脸和缓不少,心下稍松,他们一家可不能真被赶出去。
阮大哥大嫂退让一步,这顿饭吃得十分和谐,午饭后,阮柔想着补习班的事,带上十块钱匆匆出了门。
阮大嫂娘家同在这一片,她弟弟说的学校,自然就是最近的沪市第七中学,原主当年就是七中毕业的,只是因为读书早,毕业的年纪也早,加上七年的时间,也不知学校里还是不是那一批老师。
到了学校,去年就恢复正常教学的高中一片井然有序,门口的保安还是记忆里的那一位,只头发斑白沧桑了许多,登记过后,阮柔循着保安的指引,来到右侧的小平层,这里原本是废弃的教学楼,如今正好拿来办了高考补习班。
报名交钱,领了些资料,阮柔进入课堂。
补习班不是才开,而是从年后就开班了,如今足两个月,教室面积并不大,约莫四五十个平方,挤挤攘攘的全是学生,粗略一看,阮柔估摸得有百来人。
空位置肯定没有了,阮柔识趣找人借了把椅子,挤到教师最后位置。
一堂课刚结束,上头讲课的老师提脚离开,刚才安静的教室顿时喧哗起来,犹如早晨的菜市场。
学生们见到阮柔也不奇怪,这两个月陆陆续续都有学生来,阮柔跟他们交流了一番,才知道,这里的学生上至三十、下到十六,再大或者再小就没有了,大的要养家、小的可能还在上学呢,阮柔问了些关于教师资源的问题,又问了问平时讲课讲些什么,心里顿时有数了。
人家敢收三块钱,自然有那份底气,讲课完全贴合备战高考的学生们来,一下午的课停下来,阮柔大有收获。
可惜的是补习班只在白天上课,晚上属于自习时间,住得远的自然不会来,但如阮柔这般家就在附近的,回家吃过晚饭,就很乐意过来仔细了,起码有不懂的还可以请教其他同学。
时间就在上课、复习、做题的轮换中一点点过去,眨眼,三个月时间匆匆而逝。
第二届高考正是酷暑的夏天,人光是坐着不动都满头汗,整个沪市成了个大蒸笼。
今儿正是高考的第一天,早半个月,阮柔就提交了高考的报名资料,通过审核后,今天就该去参加考试了。
阮母起了个大早,煮了白米粥,去楼下买了油条包子,一家子吃过后,还不住问考试的东西有没有检查好。
从早上起来,阮柔自己检查了两遍,阮母不放心,带着儿媳又检查两遍,如今临出门,依旧觉得心跟吊在半空中似的,阮柔都有些无奈。只得有检查了一遍,“妈,东西都不缺,放心吧。对了,时间不早,我得赶紧走了。”
当妈的哪能放得下心,这三个月女儿的辛苦努力她都看在眼里,要是因为复习不够没考上也就罢了,若是因为缺了什么东西,她得呕死,但一听时间不早,她也顾不得许多,塞过去十块前,吩咐道,“老大,你快带你没出门,将人照看好了。”
高考的考场是随机分配的,阮柔没能分到最近的七中,而是要到隔了小半个沪市的复大,距离有些远,阮母不大放心,特意让阮大哥请了假,一路送人过去。
说是送,其实还是坐公交,照阮柔的想法,她这么大的人,哪里要人送,还白费阮大哥一天工资,但阮母就是不乐意,就连阮父也发话,阮大哥自然没话说。
其实从阮柔回来,兄妹俩间闹过一次矛盾后,就不大亲近,这也是正常的,毕竟阮大哥有了自己的小家,总会为小家多着想几分,公交车上人多,兄妹俩没怎么说话,但阮柔发现,阮大哥高大的身影愣是将她护得严严实实,没叫其他人撞上来。
等下了车,一路被送到考场,临进考场钱,阮大哥抿了抿唇,状似艰难地叮嘱两句,“你安心去考,不要有太大压力,家里总不缺你那点吃的,不行就下次再来考,大哥之前说的话,你也别放在心上,都是大哥没本事。”
说完,见人傻愣愣的,他忍不住催促,“快进去,别耽误了时间。”
阮柔没想到阮大哥会在这个时候安慰自己,明明三个月前还那么讨厌自己的存在,如今的态度,说不上多好,可起码有个大哥的样子,这叫阮柔一直紧绷着的心微微放松些许,转身过去的时候,脸上不自觉绽放出一个灿烂的笑容。
而这笑容,却落在了不远处一位男青年的身上。
第444章 进入考场后,阮柔很快定了心神,如今其他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
进入考场后,阮柔很快定了心神,如今其他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近在眼前的高考。
检查过随身携带的物品,阮柔来到被分配的考场,也是寻常的教室模样,前二后一,一共三名监考,所有考生们都没敢说话,静静听监考老师宣读考场的纪律。
上一篇:社牛小男配的植物人亲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