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里人家
虽然对方说的负责,但保不齐有什么猫腻,亦或者调查起来中间还有更大的一双黑手压下,阮柔临走前忍不住提醒,“我们已经去过教育局查分数了,待会还要再去一趟。”
这既是友情提醒,别最后闹得招生办稀里糊涂被教育局问责,也是警告,上面还有教育局看着,别想着糊弄了事,至于教育局和招生办沆瀣一气的可能性,几乎不可能,毕竟要有这么大的能量,就不至于留下录取名单这么大的把柄,不如直接在考试分数上做文章了。
“我明白了!”招生办主任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再次提上一个台阶,将人送走后,立即带着办事员去校长办公室,不管是学校出了问题、还是邮寄过程中出了问题,都是个大问题,更何况,想起刚才来人的提醒,她隐隐觉得,似乎触碰到什么十分了不得的大事,她肯定兜不住,还是让校长来撑着吧。
且不提复大整个教学团队由此引发的自我排查追踪,阮柔二人再次前往教育局,有了学校出具的证明,她顺利看到了自己的分数,远超今年复大的录取分数线二十多分。
第446章 两相印证,阮柔跟教育局领导再次反馈了一遍问题,确保对方足够重视……
两相印证,阮柔跟教育局领导再次反馈了一遍问题,确保对方足够重视、并承诺解决问题后,方才离开。
事毕,接下来就等复大招生办以及教育局的通知,阮柔心终于安定,只是,想着这几天周启深贴出去的东西,她不免有些不好意思,足足搭出去几罐奶粉、两包香烟,一瓶好酒,以及一辆自行车票,价值少说大几百,怪不得说是人情社会呢,就是现在的她有点穷,暂时还不上。
“这样吧,你给我一年时间,我尽量凑齐还给你。”
话音刚落,阮柔就见对面的男人面色立即低落下来,就跟受到主人嫌弃的狗狗一般,连尾巴都耷拉下来,“茵茵,你是跟我生分了吗,这点小钱都要跟我计较。”
“没这意思。”阮柔急急忙忙解释,“就是觉得你正是用钱的时候,这些钱攒起来也不容易,才想着还你的。”
“噗呲。”就见对面男人忽然笑了出来,“逗你的,这钱我不用你还,当然,你要是觉得不还不舒服的话,慢慢还就是了,不用抠搜了自己。”
“嗯。”两人并排走在回阮家的街道上的,多日的奔波,对方早已是阮家的常客了。
阮母最近白天晚上都惦记着这事,见两人一改前几日的眉头紧锁,反而面上满是轻松,心中一动,问,“小茵,通知书的事解决了吗?”
“嗯,今天去复大,说是有我的录取通知书,教育局那边也查过,分数超了二十多分。”
阮柔轻描淡写说完,阮母眼睛一点点亮了起来,随即不确认般追问,“也就是你考上了,对不对。”
“对,我考上了!”阮柔脸上绽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毫不掩饰自己的开心。
“那就好,那就好。”阮母手中不自觉合十,只是很快察觉不对,转而十指交握,难掩欢喜,“启深,你今天留下来吃吧,小茵考中是好事,我做几道大菜庆祝庆祝。”她没说的是,前几天,弄堂里可有不少熟人八卦,明里暗里讽刺他们家没考中呢,现在有了确定的消息,她就要好好庆祝一番,也给街坊邻居们看看。
阮柔哪里不知道阮母的小心思,看了周启深一眼,却见他飞快点头答应下来。
“好啊,那就多谢伯母了。”
“不用谢,不用谢,还多亏了你帮小茵跑这么多天,待会可得多吃点。”阮母没说几句,就急匆匆去准备晚上的饭菜。
晚上,等到阮父和阮大哥大嫂回来,面对的就是一桌的丰盛大宴。
“哟,今儿这是怎么了,一桌好菜。”阮父纳罕。
阮大嫂看着婆婆满面春风,机灵地猜出了其中关窍,问阮柔,“小妹,你是不是收到录取通知书了。”
她这一问,阮父和阮大哥期待的眼神俱都投了过来。
阮柔摇摇头,那份通知书还不知道在谁手上呢,不过,她补充道,“通知书还没收到,但已经跟学校确认过,我确实考上了复大,学校和教育局那边正在处理。”
比起在家中,消息仅限于跟邻里八卦的阮母,三个在外工作的人,知道的可就多了,阮大嫂心中一思量,想起车间里听到过的传闻,猛拍一下大腿,“小妹,你的成绩不会叫人顶了吧?”
瞬间,除去早已心中有数的阮柔和周启深,其他人都面色难看,阮父神情凝重,“小茵,你大嫂说的是真的吗?”
“有这个可能,但不确定,要等教育局的调查结果出来。”阮柔回答,“如果真的是被人顶替,我会建议教育局彻查录取通知书的发放问题,还有学校,如果可以开学也可以做一次测评。”
阮父慎重点点头,“这些事我们不懂,你们在外跑要多小心点,该打点的关系就要打点,待会你找你妈拿点钱,启深,这阵子多谢你了。”
周启深摇头,“没事,都是我该做的。”
阮父见状,便没有再说什么,一段时日的来往,他对这个小伙子的情况基本了解,知道其家中爹不疼、娘不在身边,别说长辈帮衬,反而要想办法救济母亲那边,好在人勤快、又有能力,否则,就是人再好,他也不想两人在一起。
如此,一连等待了一周,眼见离开学没几天,阮柔忍不住,再次去了教育局。
这一次,接待她的成了教育局的负责招生这一块的主任,对方第一时间拿出了属于阮柔的录取通知书,而后真诚道歉,“真对不住,这是你的录取通知书,前两天才找回来,正要去还给你呢。”
阮柔接过,细细打量,随后认真问,“请问,我可以知道我的录取通知书是从哪里找回来的吗?”
主任面色有些尴尬,“是在一个同样姓阮的人家。”
“他们是想冒名顶替?”阮柔笃定道。
“大概率是。”主任爽快承认,事情早已查清。
不等他说出更多,阮柔再次发问,“对方到底是什么人,怎么知道我被录取了,是系统内有人串通吗,我如果想追究对方的责任,去法院诉讼可以吗?”
主任顿时一个头两个大,其实因着这个事,整个教育局里已经忙了整整一周,会议都不知道开了几个,就是在商量如何解决冒名顶替的问题,可惜商量来,商量去,总有些缺陷,如今,人家要为自己讨回公道,他们也没立场阻拦。
想到另外一户姓阮人家的身份,他同情之下,多透露了点消息,“那边的阮家,在教育局系统里有点关系,你要想好,真告人家会不会影响了自己,毕竟,你还要上四年大学呢。”
阮柔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倒不能怪人家多心,只是,对方既然能做出这种事,就说明不是什么好东西,她想了想,道,“那我把他们一起告了,就算不送他们进去,也要让他们以后不能给我使绊子。”
主任哑然,好吧,真是个厉害的小姑娘,他笑了笑,又透露了个消息,“对了,局里打算彻查一遍,要是查出问题来,可能会对你进行一次嘉奖。”
“嘉奖就不用了,只要避免更多跟我一样的受害者,就很好了。”这是阮柔的真心话,一张小小的录取通知书,代表的却是一个人的一生,毕竟如今这个年代,大学生就代表光明的前途。
主任心中一动,说出了自己如今的难题,“我们最近正在想办法彻查,不知你有没有好的建议?”
阮柔思忖片刻,道,“现在邮寄不发达,加上信息沟通不畅,很容易产生各种问题,顶替可能只是其中一样,主任,我有几个建议,您看看可不可行,一来,要求所有学生到校时,必须带上身份证明,第二,要求各大公社、街道出具该学生没有改名过的证明,三来,学校开学可以举行一个简单的测试,高考能考上的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基本的学识我想还是有的......”
阮柔的建议一个接一个,听得主任眼睛发亮,连连点头,握住对方的手不断晃动,“好好好,我这就去跟领导建议,多谢你了,同志。”
两人说了好一会儿,等到出了对方办公室,只余两人,周启深提了提手中一个袋子,里面赫然是之前两人送出去的礼物,刚才对方竟是全都退回来了。
阮柔无奈笑笑,“收着吧,以免人家提心吊胆。”对方只悄默默退回,口头上没有提一星半点,显然是害怕了。
一开始没料到有这一遭,她看着其中一张骑行车票,道,“要不,咱们去买一辆自行车吧。”
周启深有自己的事要忙,每天跑来跑去实在太麻烦,不如买辆车,以后几个地方来回跑也方便许多。
“好。”
于是两人又转道国营商店,用一张自行车票,外带一百三十,换来一辆二八大杠自行车。
周启深身材颀长,尤其立在自行车边,更是衬得人清隽非常,阮柔坐上车子后座,两人干脆骑车回去。
有了录取通知书,阮母在弄堂里好一阵宣传,阮柔怀疑,整个弄堂的人应当都知道了,毕竟每日进出,不管遇到谁,对方都会恭喜自己一番,弄得她很是不好意思,考上大学的那么多,搞的好像自己故意吹嘘一样。
临近开学,因为阮家距离学校较远,阮柔跟家里商量后决定住校,有空的话周末再回来住,阮母帮趁着收拾行李,而阮柔这几日整理了那户欲要顶替自己大学名额的阮家人资料,正式跟法院提起了诉讼,连带那位在教育体系内做手脚的一起告了。
只是,没等到开庭,先等来了开学。
作为阮家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大学生,阮柔的报道引得阮家所有人都蠢蠢欲动,阮父阮母和阮大哥大嫂争着抢着要送她去学校,为此争得面红耳赤,阮大哥都敢顶撞阮父几句了。
最后还是阮柔拍板,全家人连带三个小豆丁一起去,大人去看看学校,回来也有话题跟邻居们了,至于孩子,按阮母的说法,就是要侄子侄女向她这个姑姑学习,培养爱学习的观念,争取以后也考上大学。
复大的报名一共给了三天时间,因着全家出动,足足八口人,阮柔选了第一天去,人少,也好在学校里逛逛。
如预料中一般,第一天学校里的人还不太多,阮柔拿着录取通知书和身份证明,按照学校张贴的指引办完报道手续,提着大包小包来到宿舍。
宿舍楼是标准的八人间,比阮家住宿条件好不了多少,阮母看得连连皱眉,让女儿周末就回家住。
等整理完宿舍,阮柔带着一家人将整个复大完完整整逛了一圈,看得几人心生向往,阮大嫂更是连连叮嘱,让三个儿女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可不能跟以前一样,糊弄了事。
第447章 午饭后,送走参观的阮家人,阮柔重新回到宿舍,却发现宿舍里已经多……
午饭后,送走参观的阮家人,阮柔重新回到宿舍,却发现宿舍里已经多了两个人,正在打扫宿舍。
与阮柔只打扫了自己的床位和公共区域不同,这两位显然是勤快人,整间宿舍窗名几净,其他干净如新,
阮柔进来的时候,两人刚忙活完休息,一位在靠门左下角位置,是一位约莫三十来岁,面容沧桑,皮肤略显粗糙的女生,另一位看着年纪也不小,显然都是以往被耽误的老届学生。
三人都是好性子的,彼此互相介绍一番,阮柔也清楚了对方的情况,三十来岁的叫莫如春,是北边山城人,早就结婚生子了,但听说高考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奔赴复大,另一位叫沈瑶,是早几年下乡的知青,如今二十八,还没成家。
都是新一届的大学生,互相说着些过去的事,气氛很是和谐。
一夜好眠,等到第二天,宿舍里八人陆陆续续到齐,阮柔不得不感慨,新三届的学生成分着实复杂,光她们一个八人宿舍,就有三个已经结婚的,其中两个都结婚生子,还有一个年轻的知青祝霞,结婚还没有孩子,考上大学后,直接跟人离了。其他五人,有三个下乡知青,另两人正巧读高二赶上高考。
整个宿舍,只有一个叫卫婉的是沪市本地人,只是跟阮家有些距离,两人先前并不认识。
虽然来自天南海北,过往经历各有不同,但不拘是谁,考上大学都倍加珍惜。
三天报道时间一过,学校正式通知安排开学。
第一天不出预料是开学典礼,不拘是新生还是老生,都齐聚操场,正前方台子上,首先是校长发言。
比起曾经经历过的枯燥发言流程,校长此番讲话让在场所有人心中沉甸甸的,无他,过去文化荒漠的十年,不仅耽误了无数知识青年的人生,更让这个国家出现了难以弥补的人才缺口,高考恢复,既是秩序走上正轨带来的附赠品,更是人才急缺下的必然选择。
“同学们,国家需要你们,未来的四年,好好学习吧,争取以最好的状态,来建设我们的国家!”最后,校长以这么一句话结尾,引动得所有新生都斗志昂扬,阮柔也跟着满腔热血。
而后,去年第一届高考的大学生代表上台发言,等开学典礼结束,一个上午已经结束。
舍友们约着一起去食堂吃午饭,也好互相熟悉,只阮柔看着向自己走过来的周启深,只得拒绝了舍友们的邀请。
临走前,祝霞悄悄附耳在阮柔边提醒,“学校不允许在校谈恋爱,你千万注意,考上大学不容易,可不能为了点小情爱耽误了学习。”
“知道的,我俩是正经的革命同志,大学毕业前不考虑那些的。”阮柔回答,不是糊弄她,而是两人早就商量好的。
高考恢复不易,大学恢复教学更不易,教学资源格外珍贵,教育局早就颁发了禁令,禁止高校大学生在校期间谈恋爱,刚才校长发言也再三强调,要将有限的时间用在无限的学习上。
加之阮柔和周启深都有,当然,也是因为好在两人有过多世经历,彼此信任,不如真正的年青人般热血激动。
祝霞提醒一句后,跟着舍友离开,并不多说。
她跟其他女生不一样,在下乡时因为生活困难,无奈之下跟当地一户本地人结了婚,但她始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得知高考恢复的消息后,她就发誓要考大学,但对方并不允许,在去年她报名参加高考后,考试的那几天都将她困在了家里,她就这么错过了第一次高考。
后来,男人再三跟她道歉,哭得涕泗横流,说些什么对不住她、但阻止也是因为舍不得她之类的鬼话,她半点没听,找个机会回了城里娘家后,直接跟人把婚离了,这才能安心准备高考。
为此,娘家人、亲戚朋友里,说她狠心无情、嫌贫爱富的不在少数,可她不在乎,对方既然敢困她第一次,以后就可能有无数次,既然双方没有信任,那就干脆不要在一起,这就是她的选择。
-----
开学典礼后,大学生涯正式展开。
如学长学姐们所说,大学的课程排的极满,白天几乎满满当当全是课,没点空余的时间,不仅如此,晚上乃至周末,学生们还得赶作业、组班学生杂志、阅读各个老师们推荐的课外读物,可谓忙得不可开交。
阮柔读的是经济学专业,花国成立才堪堪十年,其中还有大半时间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不说别的,就说如今还是计划经济,经济学在花国根本无用武之地,涉及理论知识的书籍都没几本,更遑论实践课程。
教导他们经济学课程的,大部分国内老师们自己也稀里糊涂,只会照本宣科,还是后来,经济学系的主任听说后,从北市那边,请来一位刚平凡的经济学教授回来,每周讲两次课,这位教授年轻时出过国,当年因为海外背景被栽赃下放,但当年在国外有实打实的实践经验,让阮柔和其他同学受益匪浅。
只是,因着参考书籍都是外国传进来的,翻译版本多少有些欠缺,要想真正理解,就得去看外文书籍,为此,阮柔还将几门外文都提上了学习教程,学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
偶尔,阮柔和周启深约了周末一起去图书馆学习,常常都是两个人各学各的,半天下来说不了一句话,思绪放空的时候,她也会想,难怪教育局和学校要禁止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看书的时间都不够,哪来的时间谈恋爱。
眨眼,一个学期过去,原本跟家里说的每周末回家自然不成,事实上,阮柔只在阮父和阮母生日那天回去了两天,其他时间,压根不敢懈怠半分。
眼见新年即将到来,阮柔和同学们本以为能稍微宽松些许,结果就被教授布置了任务。
大一的课程主要是理论知识,涉及实践的几乎没有,而这次寒假作业,就是一次大型开放课题,三到五个人为一组,调研如今的经济政策,既是让学生们开动脑筋思考,经济究竟是什么,身边桩桩件件大小事多少是经济范围内的,也是一次对当下经济环境的排查、和对未来经济政策的推演,不得不说,沪市是走在整个花国的前列,想必改革近在眼前。
但不管怎么样,寒假总归能稍微松口气了。
上一篇:社牛小男配的植物人亲娘
下一篇:返回列表